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在老年结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患者24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患者3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除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的效果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李婧 《吉林医学》2013,(26):5503-550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用于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就诊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对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手术前后采取措施护理干预,并与同期50例常规护理患者(对照组)护理效果和腹胀预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等肠胃反应发生率为18.0%,明显低于对照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手术前后采取措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胆囊结石胆囊炎急性期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远低于对照组(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胆囊炎急性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可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在郑州瑞龙医院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94例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胃肠激素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胃肠激素各指标水平均因手术有所波动,但观察组波动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较小,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使用VAS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前后生命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3/52),低于对照组的19.2%(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有助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鄢陵县中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接受胆囊切除治疗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和观察组(4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两组患者术中转行开腹手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来我院就诊的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日常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及肠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 h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t=0.265,P=0.791),术后24 h、48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减轻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疼痛,能有效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刘予生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59-2160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正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66例,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4.24%),术后3、7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能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肛门排气、肛门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1/36),低于对照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轻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714-1715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对胆结石患者GLQI评分的影响。方法:将96例胆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分数、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完成GLQ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明显较短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低的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GLQI评分都逐渐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恶心呕吐、肠粘连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对胆结石患者,GLQI评分明显降低,患者疗效显著,病情恢复良好,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15例)和观察组(11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36、48 h,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感,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在复杂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12例复杂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常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肝外胆管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43%/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炎疗效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采取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行胆囊切除的老年患者148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行胆囊切除的老年患者而言,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愈合快、术中出血量少,且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可作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后择时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10例,年龄(26-63岁),根据处理的术后护理方式不同,完全随机分为两组(n=55),即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术后择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术后择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所需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出现时间均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显著缩短术后出现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所需时间,有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PTG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水平、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肛门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 d,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G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可改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降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水平、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方式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56例,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入院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术后应用止痛剂共7例(25.0%),对照组18例(64.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2例(7.1%),对照组9例(32.1%);两组术后各指标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患者行腹腔镜切除术后采用个性化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治疗老年肥胖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肥胖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和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比较,就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但是就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来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数据对比(8.0%vs24%),其中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肥胖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