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赵国良  薛亚军 《中国医药》2006,1(12):710-712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例,随机分组,24例应用厄贝沙坦150mg/d,23例应用依那普利10mg/d,每周观察血压下降幅度,并于服药4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有下降,治疗4周后与给药前相比,各项血压指标的比较值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试验不同时期的同一时间点,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2组间ABPM结果显示,厄贝沙坦组血压负荷日间和晚间较依那普利组均有显著降低(均P〈0.01)。2组降压的谷/峰(T/P)比值比较,厄贝沙坦组优于依那普利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厄贝沙坦优于依那普利,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动态血压监测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充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4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治疗4周,每两周随访一次,并于服药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厄贝沙坦降压总有效率达85.0%,ABPM结果提示其对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且优于贝那普利(P〈0.05),同时不影响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厄贝沙坦降压疗效显著且平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根据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13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型组(53例)和非杓型组(79例)。将79例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早晨服药组(39例)和夜间服药组(40例),治疗6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早晨服药组平均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白昼收缩压(dSBP)及白昼舒张压(dDB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早上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比较,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晚上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血压过高,对靶器官有更好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比较服药前后血压、心功能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且0周与8周LVEF值、E/A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肾功能和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6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舒洛地特+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d+口服舒洛地特250LSU/次,2次/d);对照组33例: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d)。治疗时间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肌酐、血清光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血肌酐值治疗前后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光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值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结论舒洛地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较单纯应用厄贝沙坦能够更有效地降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蛋白尿水平,对肾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厄贝沙坦75~150 mg/d;B组联合使用左卡尼汀和厄贝沙坦治疗,左卡尼汀3.0 mg/d静脉滴注,厄贝沙坦75~150 mg/d,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和肾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比较, B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卡尼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24 h尿蛋白,疗效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药对高血压患者降压及控制血压晨峰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100 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早晨顿服组50 例,晚服用组50 例,使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62.5 mg,治疗8 周.治疗前后门诊随访测量血压、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降压疗效及血压晨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8 周,晨服组与晚服用组服药后比较①治疗后各时点两组的诊室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夜间血压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晚服组晨峰血压降低程度明显高于晨服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无论何时用药均能平稳有效降压,但对晨峰高血压患者采用晚间给药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控制夜间血压水平,有效控制晨峰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独使用厄贝沙坦150mg·d-1进行治疗,B组使用厄贝沙坦150mg·d-1+美托洛尔12.5mg·d-1联合治疗,疗程4周,观察对比两组SBP、DBP、HR以及三酰甘油、血糖、尿素氮等指标。结果:两组降压效果相似,无显著性差异。但厄贝沙坦、美托洛尔组患者治疗6周后,心率下降稳定,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血糖、血脂稳定,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应用厄贝沙坦、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安全有效,无肝肾功能损伤,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平稳降低心率,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风险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骨桥蛋白(OPN)表达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试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对照组、单侧输尿管结扎组(UUO组)、厄贝沙坦组(60mg/L)、联合治疗组(洛伐他汀20mg/L联合厄贝沙坦60mg/L)。对照组及模型组仅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第6周肾功能、24h尿蛋白和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检测肾组织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厄贝沙坦治疗能使OPN的表达降低(P〈0.05),使24h尿蛋白及血清肌酐(Scr)降低(P〈0.05),肾组织病理损害减轻,肾小管间质面积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而洛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后,OPN的表达降低更为显著,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损害改善更为明显。结论洛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可明显降低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OPN的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厄贝沙坦组100例,采用厄贝沙坦治疗4周;对照组100例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动态血压、心脏功能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厄贝沙坦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治疗后24h、白昼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血压晨峰也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安全性较高,还可降低患者的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夏伟知 《中南药学》2009,7(6):460-463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128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次^-1,1次·d^-1,厄贝沙坦150mg·次^-1,1次·d^-1;B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次^-1,1次·d^-1,吲达帕胺1.5mg·次^-1,1次·d^-1;C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次^-1,1次·d^-1,吲达帕胺1.5mg·次^-1,1次·d^-1。3组均观察8周,测定3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等水平。结果用药后3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A组血尿酸较B组、C组血尿酸明显下降(P〈0.05)。结论联合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厄贝沙坦可有效控制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血压,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60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30例,150mg/d)和贝那普利组(30例,10mg/d)。疗程为6个月,服药前后测血压和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DST)、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T)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6个月后,血压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厄贝沙坦组血压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LVDD、LVST、LVPWT和LVMI均比治疗前的显著降低(均P<0.05)。且厄贝沙坦组LVD、LVST、LVPWT及LVMI稍低于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贝沙坦能有效降低高血压、逆转左室肥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杨俊彦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374-3375,3377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该院内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98例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在合理应用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治疗组给予依那普利联合吲迭帕胺治疗。8周为1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糖及血清钾、微量清蛋白、尿酸等指标。结果治疗8周时,治疗组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降糖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微量清蛋白、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可明显降压及降低尿中微量清蛋白、尿酸含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金丽  温淑湘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21-242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厄贝沙坦组48例和依那普利组39例,分别接受厄贝沙坦150mg/d或依那普利40mg/d。治疗前后测量坐位血压,记录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9%和119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依那普利组有6例发生干咳。结论:厄贝沙坦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方法:将135例伴LVH的老年EH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缬沙坦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设定血压达标值为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DBP)<90mmHg。2组患者分别口服起始剂量缬沙坦80mg/d和阿托伐他汀20mg/d加缬沙坦8Omg/d。随访周期为2周,若血压未能达标,则增加缬沙坦剂量至160mg/d。2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25mg/d。总疗程24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2组治疗后LVMI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均P<0.01)。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LVMI的降低幅度大于单独缬沙坦治疗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加缬沙坦联合治疗在逆转LVH和抑制心脏交感活性方面较缬沙坦单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相似文献   

16.
吴红红  段磊  山奴佳  何英 《中国药房》2011,(32):3012-3013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酯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用药组43例,给予坎地沙坦酯(4mg·d-1,qd)+吲达帕胺(2.5mg·d-1,qd);单药组42例,单用坎地沙坦酯(4mg·d-1,qd)降压。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降压幅度、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用药4周后,联合用药组显效29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8.4%;单药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69.0%。2组总有效率及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较单独用药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片150mg,每日1次,空腹或餐前口服。治疗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含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1片,每日1次,空腹或餐前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优于单一用药.是比较理想的联合用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观察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脉压疗效。方法:选取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试验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以上,给予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mg/d,连续用药4周,降压疗效较差者加量至5mg/d,所有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左旋氨氯地平能明显降低诊室血压(P〈0.05)和24h动态血压(P〈0.05),能降低老年高血压的脉压(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的脉压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联合应用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对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厄贝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SBP研究组为(140.3±6.1)mmHg,对照组为(138.5±7.2)mmHg;DBP研究组为(81.2±0.9)mmHg,对照组为(82.1±0.3)mmHg;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好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临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服用厄贝沙坦片150 mg/d,对照组50例服用依那普利片10 mg/d。治疗后4、8周分别测量血压,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治疗后8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