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35kV和110kV变电站系统中,站内综合自动化系统的VQC(电压无功自动控制)软件被广泛应用于电压和无功参数的优化控制。主变有载调压开关的动作机制大致是:当变电站母线电压超过限值时,进行延时30S判断,然后再发出动作指令。“延时判断”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采集误差等引起的电压扰动,进而造成有载开关频繁动作。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分布式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系统采用Extended Ward对控制系统以外的电网进行等值,以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对控制系统进行无功优化计算,实现了配电系统区域网电压无功优化的实时在线控制和监测功能,使区域网的电压无功控制达到最优,改善了用户电压质量,降低了线路损耗。同时,还具有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性统计及线损指标分析、谐波分析、运行监控等功能。该系统在山东省济宁电业局经1年多试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贵州电力系统部分供电局中,对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在500kV及220kV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设备,由于其作用主要在于补偿系统的无功,各级调度分工明确,其投切均按调度命令进行,但在部分110kV变电站中,部分供电局对其无功补偿设备(电容器)不予调度,造成电容器的投切完全由运行人员对其进行,由于对电容器的作用认识不足,造成部分运行人员将电容器仅作为一项调压手段进行使用,以致不能正确发挥电容器在分层分区无功就地平衡、节能降耗方面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网无功电压优化集中控制系统在泰州电网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丁晓群  陈晟  许杏桃  颜自坚 《电网技术》2000,24(12):21-23,44
提出了全网无功电压优化集中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的优化目标是全网网损尽量小,各节点电压合格率尽量高,控制对象为各变电所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调节与电容器投切,借助调度自动化的SCADA功能,实现对全网无功电压的优化和集中自动控制,泰州电网的应用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地提高全网各节点的电压合格率,减少网损,产生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大运行"体系建设的核心是"调控一体化",将过去分散的输变电设备监视与控制业务,与电网调度业务集约融合,实现"调控一体化"运作。随着供电水平的提高,提高供电的电能质量,降低网损率,实现电网调度经济运行已经是供电部门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随着地、县两级调度纵向层面核心业务的集约化整合与横向层面的高度融合,原有的无功电压控制及管理模式与电网发展已不配套。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借助"大运行"改革的契机,适用"大运行"体系的要求,兰州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结合变电站综自改造,逐步推进综自VQC的应用,以强化对电网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6.
220kV新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远翱 《广东电力》2002,15(5):52-55
220kV新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集变电站测量、保护、就地监视和控制,远方信息传输及控制于一体。通过LonWorks现场总线网络,将各种保护及测量控制等前置设备及就地监控主站、远动主站、工程师站、自动无功调节主站等联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完成对变电站运行的自动监视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以500 kV南宁区域电网控制中心为例,介绍了电压自动控制系统(以下简称AVC系统)的原理结构、控制功能和控制策略,并提出了南宁区控AVC系统开发设计的思路和原则.AVC系统与OPEN3000系统一体化设计,利用SCADA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通过SCADA系统的遥控功能实现对南宁区控所辖厂站投切的电容器、电抗器进行闭环控制,确保所辖厂站母线电压合格.南宁区控AVC系统投运后,在提高运行工作效率、电网安全可靠性和系统电能质量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电压质量是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电力系统的电压如果波动过大,不但会直接影响电气设备的性能,而且还将给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带来困难。甚至引起系统电压崩溃,造成大面积停电。随着电网的迅速发展,特别是500kV电网的不断加强,电缆线路在城市电网中的大量使用。地区小水电等分布式电源的接人,负荷峰谷差的日益加大,部分线路潮流较轻,感性无功补偿不足,在部分时段电网会出现电压偏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马舟军 《浙江电力》2002,21(1):29-32,51
简要说明了开发的电压无功控制主站系统的系统构成,硬件配置及主站的主要功能,分析了TDS-701型电压无功控制装置和主站系统结合构成变电所VQC综合监控系统的必要性,就该装置在不同的35KV老站无人值班改造后变电所的应用,以及电压无功控制装置安装调试和控制方式进行了说明,对该装置在变电所运行的参数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的原理、特点及其在乌海电网的应用情况。该装置的应用,提高了电容器的投入率,降低了变电损耗,提高了电网的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静芳 《广东电力》2008,21(7):62-65
220kV变压器110kV侧后备保护定值的时间调整必然带来整个110kV电网定值配合关系的变化。为此,结合惠州电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协调220kV电网与110kV电网继电保护定值配合矛盾的技术方案,并提出微机保护在定值调整方面应该做的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2.
变电站10kV系统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新型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的功能、原理、结构以及关键技术,阐明了提高该装置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精度的方法。该装置能够满足110kV、35kV变电站的10kV母线的电压无功自动跟踪控制的要求,克服了以往10kV系统的电压和无功不能综合控制以及在可靠性和控制精度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使10kV电压无功控制达到了较优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水平 《大众用电》2007,23(7):23-24
1我国集合式电容器的发展状况 1.1产品的电压等级范围 目前国内无功补偿设备都安装在变压器的低压侧,即不高于66kV等级。由于变压器主要负荷侧的无功功率得不到补偿,影响了补偿效果,增加了变压器的损耗和温升,而且短路电流比较大。在110kV高压母线上配置电容器组,补偿了系统通过变压器传输的全部无功功率,所以补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春节期间鄂豫500kV电网电压偏高问题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选定的实测运行方式及其历史数据记录,分析了导致2008年春节期间鄂豫500kV电网电压偏高、调压困难的原因,并通过对实测运行方式潮流电压的仿真与实测运行记录进行比较,验证了仿真计算模型、参数和计算软件的工程可信度。在此基础上,根据负荷方式调整计算的有关经验假定,对2008春节期间鄂豫500kV电网最小负荷方式下包括发电机组进相、主变下负荷功率因数控制、停运部分500kV线路等各种可行调压措施及其调压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一些对电网规划和生产运行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韶关电网220kV及以上变电站偏少、输电线路分布不合理,虽然在"十一五"期间主网有很大改善,但是近几年来小水电的迅猛增长(据统计有2000多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80MW)以及缺乏有效调压手段和缺乏合理无功补偿装置,导致系统运行效率较差、主网和配网首端电压偏高。尽管韶关供电局采取了大量的电压改善措施,但还是无法彻底改善电压质量,电压合格率水平处于全省靠后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杨胜仪 《电世界》2010,(5):26-28
我厂是闽江上游支流——金溪河上的龙头电厂。电厂装设2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单台机组容量50MW,均于1980年投产发电,平均年等效可用小时数为5500h。发电机变压器采用单元接线方式,1号主变为自耦式三绕组变压器,电压等级为10.5kV、110kV和220kV;2号主变为220kV/10.5kV双绕组变压器。开关站有110kV和220kV两个电压等级,共三回送出线。  相似文献   

17.
左新南  甘涌泉 《广西电力》2003,26(2):62-63,67
结合调查研究的一些情况,提出在广西电网220kV变电所采用高阻抗变压器,以及变电所装设3台变压器时10kV电压级的接线方案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胡泊 《安徽电力》2004,21(1):14-17
阐述了无功电压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及控制原理。根据合肥供电公司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实践,分析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同时介绍我公司的全网综合调压方案及全网不同时段、不同厂站共用一个无功电压分区控制规则表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9.
邢敏 《电世界》2012,(11):20-23
晋煤集团寺河煤矿年产量达千万吨,瓦斯含量大,对供电安全可靠性要求极高。随着煤矿现代化快速发展,寺河煤矿采用了大量的大功率电子设备,影响了寺河电网的电能质量。同时,寺河110kV站的主供电源线路上级芹池220kV变电站110kV母线带有侯月铁路牵引变电站,  相似文献   

20.
余涛 《供用电》2006,23(6):10-11
针对常州地区电网无功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并建议推广SVC动态补偿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及提高无功电压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合理安排系统运行方式等,以进一步提高电能质量和系统安全运行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