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低氧血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CABG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低氧血症分为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EF值、吸烟情况、术前肺功能、体外循环与否、搭桥数目、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输血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ABG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尿素、肌酐值、二次插管率、住院30天内死亡率、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吸烟(OR=2.676,95%CI=1.202~5.958)和体重指数(OR=0.848,95%CI=0.742~0.970)是CABG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低氧血症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较非低氧血症组长,尿素、肌酐、二次插管率较非低氧血症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和体重指数是CABG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低氧血症患者预后差,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延长,尿素、肌酐升高,二次插管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6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其中27例患者出现术后呼吸功能不全,作为观察组,其余241例行食管癌手术而未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手术时间、输血情况、低蛋白血症及术后吻合口瘘对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体质量指数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吸烟史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输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低蛋白血症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低蛋白血症、术后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3.
尹明华 《河北医药》2014,(7):990-992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患者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发生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产科建档的高危妊娠孕妇60例,都给予剖宫产手术,对PaO2值与孕妇的临床指标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发生低氧血症12例,发生率为20.0%,其中轻度低氧血症8例,中度者3例,重度者1例。术后无低氧血症患者的手术前后PaO2对比无明显差异,而术后有低氧血症患者的手术前后PaO2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体重、吸烟、剖宫产手术时间与产次能影响高危妊娠患者术后并发低氧血症的发生(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和吸烟是高危妊娠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有患者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后,显效率为90.0%,有效率为100%。结论高危妊娠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比较高,年龄、体重和吸烟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要积极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志刚  宫本晶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70-277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1995—2011年在该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143例,通过对患者术后的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术后低氧血症的判定。同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择期或急诊手术,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瓣膜病、室壁瘤,术前、术后合并肺部疾病,再次手术,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应用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搭桥数目,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尿量,术前血色素、术毕血色素等25项指标作为备选的因素,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低氧血症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史,合并瓣膜病,术前、术后合并肺部疾病,再次手术,术毕血色素等6个因素与术后低氧血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合并肺部疾病、术前合并肺部疾病、再次手术、吸烟史或合并瓣膜病、术毕血色素的OR值依次递减。结论 CABG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为吸烟史,合并瓣膜病,术前、术后合并肺部疾病,再次手术,术毕血色素等6个因素,其相关密切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术后合并肺部疾病、术前合并肺部疾病、再次手术、吸烟史或合并瓣膜病、术毕血色素。  相似文献   

5.
温昱鹏  常诚  王仲伦  郑捷 《天津医药》2015,43(5):515-517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 (CPB) 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 (AKI) 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5 月-2014 年 5 月行 CPB 心脏手术的患儿 150 例, 根据术后是否发生 AKI 分为 AKI 组 29 例和非 AKI 组 121 例。收集患儿性别、 年龄、 基础血肌酐值等相关临床资料, 比较 2 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 并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AKI 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全组无死亡, 组间比较分析显示年龄、 肺炎和(或)心衰史、 基础血肌酐值、 基础尿酸值、 体质量、 CPB 时间、 主动脉阻断时间、 术后输血量、 机械通气时间及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 (≤1 岁)、 肺炎和 (或) 心衰史、 CPB 时间 (>40 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30 min)是 CPB 术后发生 AKI 的危险因素。结论 选择儿童手术的最佳年龄、 积极预防术前并发症、 缩短 CPB 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对预防 AKI 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汤俊毅  李文灿  陶选  郭少先 《安徽医药》2013,17(9):1546-1547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探讨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术后低氧血症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6-2012年在该院以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期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28例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机械通气(FiO2>45%)或面罩加鼻导管供氧(氧流量6 L·min^-1)条件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PaO2低于[102-(0.33×年龄)mmHg]者,确诊为低氧血症.结果 12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共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35例,发生率为27.34%(35/128).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高.低氧血症大多发生在术后第 1 天.患者为急诊手术、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肺部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史及有主动脉阻断与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和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深静脉栓塞(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1月-2005年1月入院治疗的515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7 d内采用美国ACUSON128/XP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的发生情况,按是否发生DWT分为2组进行分析,并对可能与DVT形成有关的20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后发生DVT者58例(11.3%).DVT组和非DVT组比较,吸烟、体质量指数、功能锻炼、手术持续时间、硬膜外麻醉、凝血酶原时间比值、D-二聚体及全血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最终进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程的是吸烟、体质量指数、手术持续时间、全血黏度高切值和D-二聚体,OR值分别为3.275、1.722、1.582、4.758及1.571(P<0.05).结论:吸烟、体质量指数、手术持续时间、全血黏度高切值及D-二聚体是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瘤行全弓置换术后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一般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死亡24例,病死率15.79%。2组的年龄、体质指数、术中出血、术中输血、术后24h输血、术后肾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衰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大、体质指数高、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全弓置换术后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体质指数高、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全弓置换术后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海涛  韦薇  王磊  李岩  冯增斌 《天津医药》2022,50(7):753-756
目的 探讨总胆固醇(TC)水平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发生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OPCAB患者共201例,按照手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发生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组(心功能不全组,22例)和未发生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组(对照组,179例)。收集患者实验室资料以及临床资料。比较2组术前的临床基线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研究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后患者发生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C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功能不全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糖、收缩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移植血管数量、吸烟、心肌梗死病史及脑梗死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水平升高是OPCAB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OR=11.842,95%CI:4.055~34.580,P<0.01)。TC预测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95%CI:0.954~0.994),敏感度为0.955,特异度为0.922。结论 血清TC能有效预测OPCAB患者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发生,TC水平越高,术后早期发生心功能不全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危险因素,以期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07年12月256例CABG病人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类型及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发生各种心律失常113人次,其中房颤67例,室性早搏5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5例,房性早搏5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有27例发生多种心律失常;年龄≥70岁、心胸比例(C/T)≥0.55、体外循环(CPB)、心肌梗死、射血分数(EF)≤30%及术后低血钾与术后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结论房颤是CABG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降低CABG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并纠正电解质失衡;术中尽量采用非体外循环(off-pump);对高龄、心脏扩大、EF≤30%、术中应用CPB及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病人应想到CABG后有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疼痛、低氧血症等情况,探讨导致患者全麻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谵妄组患者年龄高于对照组,且术前伴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和电解质紊乱以及术后疼痛较严重者占比更大,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年龄≥70岁、术前伴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时间≥3h、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和电解质紊乱及术后疼痛剧烈均为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基于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谵妄发生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围术期应做好预防及治疗措施,有效控制原发病,积极纠正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并完善术后疼痛治疗,以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影响因素, 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手术后发生谵妄者 54 例为观察组, 同期外科手术资料完整无谵妄者 150 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 2 组年龄、 性别、 营养不良、 水电解质紊乱、 术后机械通气、 术后低氧血症、 重症感染以及术后疼痛程度和合并基础疾病的差异, 二分类 Logistic 分析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记录并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 术后低氧血症、 重症感染构成比例高于对照组 (P<0.05)。高龄、 术后有低氧血症、 重症感染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观察组 1 例死于肺感染, 1 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余 52 例患者出院 3 个月后均好转。结论 高龄、 术后有低氧血症、 重症感染为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 临床术前与术后需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进行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并发症(PPCs)危险因素调查.方法 连续选择122例近期在我院接受上腹部手术治疗患者,入选对象接受了"PPCs患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并按术后是否发生PPCs进行分组对照比较.结果 122例接受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PCs 患者45例(36.89%,PPCs组),未发生PPCs患者77例(63.11%,对照组).PPCs组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吸烟指数、COPD史、手术时间、全身麻醉例数、留置经鼻胃管例数、气管插管例数、腹部切口长度和术中输血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05~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龄、肥胖、吸烟、COPD史以及全身麻醉、留置胃管、气管插管、术中输血、手术时间、腹部切口过长均是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PPCs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媛  赵剑平  姜宏宁  罗智 《中国医药》2012,7(6):678-680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以利于合理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310例老年肺癌临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发心律失常分为并发心律失常组(78例)和未并发心律失常组(23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老年肺癌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低氧血症、体力状况评分、住院时间、年龄、吸烟指数和低血红蛋白水平等因素与并发心律失常有相关性.其中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示低氧血症、体力状况评分、住院时间、年龄、吸烟指数和低血红蛋白水平的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4.793( 1.400~16.407)、2.020( 1.276~3.200)、1.273(1.175 ~1.378)、1.103(1.031~1.181)、1.005(1.001~ 1.009)、0.966(0.939 ~0.995),P<0.05或P<0.01.结论 加强老年肺癌临终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监控,重视相关因素并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踝臂指数(ABI)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于我院住院有一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分别测量每位患者的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体质量、血压、血糖、胆固醇血尿酸、血肌酐。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ABI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共入选108例,男66例,女42例,年龄31~92岁。年龄,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是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是IM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9,P<0.05)。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相关,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常规测量ABI、IMT对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冠脉介入操作后发生对比剂损伤(CI-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宣武医院全年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1 007例次,资料完整的ACS患者206例次。根据KDIGO标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非CI-AKI组)(195例)和CI-AKI组(11例)。观察指标: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痛风,慢性肾脏病)、术前尿酸、血肌酐和尿素(术前、术后48 h内或7 d内)、手术类型、病变血管数、水化和血容量。通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ACS患者PCI术后CI-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206例次患者中11例次(5.34%)发生CI-AKI。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肌酐清除率和高尿酸血症病史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OR=4.881)和高尿酸血症病史(OR=5.916)是CI-C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于CI-AKI的认识不足导致CI-AKI的发病率较低且漏诊率高,PCI术后水化不足。急诊PCI和既往诊断高尿酸血症是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术前尿酸水平相比,既往诊断高尿酸血症对于CI-AKI的发生有更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病因素进行了调查,从而为预防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髋关节疾病患者80例,均给予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术后感染情况与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并进行发病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发生感染7例,发生率为8.8%,所有感染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体质量指数、年龄、手术时间与糖尿病(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比较常见,发病因素主要为体质量指数、年龄、手术时间与糖尿病,要积极进行预防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薛敏  张梅  朱蕾  余传庆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081-208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二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登记住院治疗的首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12例,随访2年的复发情况,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记录影响脑卒中复发的各种可能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12例患者中,复发90例,脑卒中后2年的总复发率为14.7%.复发组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较无复发组明显升高(P<0.05);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较无复发组明显降低(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及高Hcy血症、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OR值=11.14、47.38、53.11、111.12、53.11、40.98、90.12,均P<0.05).结论 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及高Hcy血症、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均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有助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我科收治的89例65岁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谵妄组33例,对照组56例。10项危险因素纳入研究,包括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室内伤、Charlson合并症指数、术前认知障碍、手术时间长、输血、使用镇痛泵、血红蛋白低、电解质紊乱。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有:年龄>75岁、BMI<18.5kg/m2、术前认知障碍、输血、血红蛋白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年龄>75岁、术前认知障碍。结论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75岁、术前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20.
刘懿  罗琴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135-136
目的探讨分析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7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结果实验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术前肺功能损害、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术后吻合口瘘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抽烟、肥胖、术前肺功能损害严重、术后肺部并发症等是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