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期干预对极低体重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VLB WI分为甲组(系统随访与干预)30例,乙组(未系统随访与干预)30例,甲乙两组的基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比较两组:(1)体格发育及智测;(2)早期干预即丰富环境,语言,视、听、触觉刺激的效果和有脑损伤者配合药物治疗及水疗指针综合疗法的疗效等。结果(1)甲、乙两组身长、体重、头围无显著差异(P均>0.05)。精神发育甲组比乙组高23分,运动发育落后甲组高于乙组27分。(2)乙组发育落后明显高于甲组(P均<0.05及0.01),脑瘫发生分别为3、20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干预可以减轻与康复VLBWI脑损伤的程度,在干预过程中发现发育落后及脑瘫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时的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水平。 方法 利用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系统,前瞻性收集2018年4月—2021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定期随访的484例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的体格生长数据和神经发育评估数据。219例足月儿作为对照。采用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评估神经发育水平。根据胎龄分组(超早产儿组、极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比较各组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水平。 结果 除中期早产儿组年龄别身长Z值高于足月儿组(P=0.038),其余各早产儿组的体格生长指标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早产儿组总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低于足月儿组(均P<0.05);除社会行为能区外,超、极早产儿组其他各能区DQ均低于足月儿组(均P<0.05);胎龄<32周早产儿全面发育迟缓发生率(16.7%)显著高于足月儿组(6.4%)(P=0.012),全面发育迟缓发生率有随着胎龄减小而升高的趋势(P=0.026)。 结论 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时体格生长可完成追赶,但神经发育水平落后于足月儿,应特别重视胎龄<32周早产儿的神经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措施对高危儿体格,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88例高危儿分为三组,即缺氧缺血性脑病组(HIE组)118例,早产儿组105例及脑损伤组65例。根据有无系统随访干预又分干预组和未干预组。由专人进行体格发育与神经系统检查及智力测定。结果:早产儿组、脑损伤组中的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患儿身长、体重、头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智力发育指数(MDI)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比较,HIE组中干预组平均高于未干预组10分,P均<0.05,早产儿组中干预组分别高于未干预组10及17分(P<0.05、0.01);脑损伤组中干预组高于未干预组36分及43分(P均<0.01)。HIE组、早产儿组及脑损伤组脑性瘫痪与智能落后干预组明显低于未干预组。结论:高危儿早期系统干预2岁时可达到正常同龄儿水平,可减少伤残,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病死率和伤残率,选择54例在新生儿期曾患高胆的病儿作(甲组),并选正常儿童30例作对照(乙组),进行下列检查(1)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2)0~3岁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儿童心理分中心编制小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4岁以上采用韦氏量表.结果显示1.体格发育两组身长、体重、头围P均>0.05.2.两组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各为65.1852±29.9008、90.4±12.2246分及66.3077±23.1953、92.3±11.7393分,t值各为5.5363、5.6587 P均<0.01.甲组患儿的智能与运动发育明显低于乙组.3.54例中原有胆红素脑病10例.随访时发现脑瘫24例,(44.4%),先天愚型1例.结论1.普及对高胆的知识,正确干预.2.提出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3.做好早期诊断脑瘫.4.做好高胆脑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不允忽视(附54例随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降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简称高胆 )的病死率和伤残率 ,选择 5 4例在新生儿期曾患高胆的病儿作 (甲组 ) ,并选正常儿童 30例作对照 (乙组 ) ,进行下列检查 :(1 )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 ;(2 ) 0~ 3岁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儿童心理分中心编制小儿智能发育量表 (CDCC) ,4岁以上采用韦氏量表。结果显示 :1 .体格发育 :两组身长、体重、头围 P均 >0 .0 5。 2 .两组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各为6 5 .1 85 2± 2 9.90 0 8、90 .4± 1 2 .2 2 46分及 6 6 .30 77± 2 3.1 95 3、92 .3± 1 1 .7393分 ,t值各为 5 .5 36 3、5 .6 5 87P均 <0 .0 1。甲组患儿的智能与运动发育明显低于乙组。 3.5 4例中原有胆红素脑病 1 0例。随访时发现脑瘫 2 4例 ,(44 .4% ) ,先天愚型 1例。结论 :1 .普及对高胆的知识 ,正确干预。 2 .提出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 3.做好早期诊断脑瘫。 4.做好高胆脑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瞻性观察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生后各系统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智能发育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将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周)和足月儿(胎龄37~42周)作为观察对象,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生早期各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等;随机选择部分转入新生儿科的晚期早产儿,通过多种社会因素配对后,相应选择部分转入新生儿科的足月儿,两组在校正年龄6个月、1周岁及2周岁时进行智能测试,比较其各年龄段智能水平。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晚期早产儿183例,足月儿2 144例。晚期早产儿先天畸形(14.8%比4.5%)和喂养不耐受(7.1%比0.1%)发生率均高于足月儿(P<0.05)。转入新生儿科治疗的晚期早产儿88例,足月儿364例,住院治疗的晚期早产儿低血糖(23.9%比3.0%)、低钙血症(4.6%比0.8%)、呼吸窘迫综合征(10.2%比0)、呼吸暂停(12.5%比0)、吸入性肺炎(31.8%比6.9%)、先天性心脏病(40.9%比14.6%)、心肌损害(25.0%比11.8%)、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22.7%比3.3%)、缺氧缺血性脑病(4.6%比0.3%)及败血症(10.2%比2.2%)发生率均高于足月儿(P<0.05)。1周岁时晚期早产儿粗、细动作落后于足月儿,2周岁时细动作、语言、应人能力落后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生后近期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智能发育欠佳,需加强监护并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7.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4例中、重度HIE患儿分为干预组(39例)及对照组(35例),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干预。结果经3、6、9、12、18、24、36个月随访,干预组平均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χ2=4.4095,P<0.05);MDI及PDI<80分、语言落后、社交异常干预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早期干预能改善HIE的预后,降低脑瘫及智能发育落后。  相似文献   

8.
64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的诊断以利防治。方法对南京市儿童医院早期干预门诊确诊的640例脑患儿[早产儿258例(早产儿组),足月儿382例(足月儿组)]分析其病因、早期临床表现及头颅CT征象,进行体格神经系统检查并智测。结果(1)高危因素,两组在颅内出血、肺部疾病早产儿组明显高于足月儿组,缺氧缺血性脑病组足月儿明显高于早产儿组,P均<0·05外余P均>0·05。(2)6个月以内确诊早产儿、足月儿两组各为28、90例的临床表现,反应差、嗜睡、少吃、少哭、少动,肌张力低下,早产儿组明显高于足月儿组,而不停啼哭,护理困难,肌张力增高,足月儿组明显高于早产儿组,P均<0·01及0·05余P均>0·05。(3)早产儿、足月儿两组的身长、体重、头围、MDI和PDI各为73·24±9·82、73·58±11·64(cm),9·12±2·31、9·23±2·80(kg),44·15±3·47、42·99±4·23(cm),44·42±6·09、41·99±7·28(分),43·81±4·95、40·80±4·51(分)。(4)头颅CT表现。早产儿、足月儿两组CT异常率各为95·4%及89·8%,P<0·05。(5)发育落后早产儿组言语落后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外,足月儿组身长<2SD明显高于早产儿组P均<0·05,余P均>0·05。结论当患儿具有高危因素、异常临床表现与神经症状、发育明显落后,应结合头颅CT密切随访可早期诊断脑性瘫痪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LPI)早期智能发育结局。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出生胎龄34~36+6周、治愈出院并定期规律随访的106例早产儿为晚期早产儿组;随机抽取同期120例健康足月儿(FPI)为对照组。对校正年龄40周的晚期早产儿及40周龄的足月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晚期早产儿校正龄3、6、12月龄或者足月儿3、6、12月龄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LPI组NBNA评分低于37分,低于FTI组(P0.05)。校正龄3月龄时,LPI组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交落后于FTI组(P0.05);校正龄6月龄时,LPI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落后于FTI组(P0.05);校正年龄12月龄时,LPI组适应性、大运动、个人社交测评明显低于FTI组(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早期智能发育迟缓,需加强神经发育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TORCH感染的预后,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51例确诊HCMV、HSV、EBV、TOXO感染-甲组(各31、6、1及13例)分别采用α-干扰素(α-IFN)加静脉用人体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或用螺旋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另选3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为对照Z组.随访体格、神经系统发育.结果治疗结束后3或6个月复查血清相关TORCH IgM IgG或/和FQ DNA PCR均转阴性.甲组体格发育明显低于正常儿,精神及运动发育各低于乙组22分及21分.小头、智力低下、脑瘫各为9,19,17例.结论所述疗法对先天性HCMV,HSV,TOXO感染是有效而安全的.血清相关TORCH抗体及FQ DNA PCR治疗后转阴性,但不能完全修复宫内已形成的脑损伤及发育落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