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铝酸三钙(C3A)水化合成钙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aAl-LDH-Cl)。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不同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phate,简称SDS)初始浓度下,CaAl-LDH-Cl在SDS体系、SDS-SO42-共存体系中对SDS的吸附效果,并结合XRD、FTIR、SEM和TG等测试手段探究硫酸根对CaAl-LDH-Cl去除SDS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SDS-SO42-共存体系中CaAl-LDH-Cl对SDS的吸附量(4.65mmol·g-1)明显高于SDS体系吸附量(3.42mmol·g-1);两种体系中CaAl-LDH-Cl吸附SDS的行为均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硫酸根促进CaAl-LDH-Cl去除SDS的机理:(1)CaAl-LDH-Cl自溶解产生的Ca2+与SDS生成Ca-SDS沉淀,以及SO42-通过离子交换作用生成的CaAl-LDH-SO4,均增加了产物的层间距,提高CaAl-LDH-Cl对SDS的吸附量;(2)SO42-的存在有利于SDS胶束形成,促进了CaAl-LDH-Cl对SDS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利用铝酸三钙(C3A)去除废水中的氨氮。通过批量去除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氨氮浓度、C3A投加量、温度等条件对C3A去除氨氮能力的影响。采用XRD、FT-IR及SEM对C3A和反应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298K时C3A对氨氮的最大去除量为155.4 mg·g-1,氨氮是通过与C3A水化过程中产生的OH-及Al(OH)-4发生中和反应被去除,产物为CaAl-Cl-LDH。本文表明C3A是一种有效的氨氮去除剂,为水泥基材料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及机理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DPPH法、水杨酸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3种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方法的条件优化,分别比较了乌骨鸡蛋清和普通鸡蛋清在相同酶消化处理条件下获得的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确定:DPPH与样品最适溶剂为40%乙醇溶液;水杨酸法反应体系各试剂最适终浓度分别为Fe2+离子(0.6 mmol·L-1),H2O2溶液(0.48 mmol·L-1),水杨酸溶液(1.2 mmol·L-1);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反应体系各试剂最适条件为邻苯三酚终浓度(0.2 mmol·L-1),反应pH值(8.2),反应温度(25℃)。结果表明:各样品DPPH自由基IC50依次为抗坏血酸(0.031μg·mL-1),乌骨鸡蛋清酶解产物(0.732 mg·mL-1)和普通鸡蛋清酶解产物(2.013 mg·mL-1);各样品羟自由基IC50依次为抗坏血酸(0.179 mg·mL-1),乌骨鸡蛋清酶解产物(1.986 mg·mL-1)和普通鸡蛋清酶解产物(5.158 mg·mL-1);各样品超氧阴离子自由基IC50依次为抗坏血酸(0.086 mg·mL-1),乌骨鸡蛋清酶解产物(3.825 mg·mL-1)和普通鸡蛋清酶解产物(10.557 mg·mL-1)。经同等酶解消化处理后,乌骨鸡蛋清相比普通鸡蛋清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选择Mg2+为掺杂离子,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镁-铝酸三钙(Mg-C3A)用于泛浓度氨氮和磷酸根的同步捕获。静态去除实验结果表明,Mg-C3A对氨氮去除能力随着初始氨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磷酸根去除几乎不受影响(20.2 mg·g-1)。动力学结果揭示Mg-C3A对氨氮和磷酸根去除分别在8和2 h达到平衡,且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X射线衍射(XRD)和光电子能谱(XPS)对固体产物表征结果说明Mg-C3A水化释放Mg2+,Ca2+,Al3+和OH-对氨氮和磷酸根去除起重要作用。低氨氮浓度(200 mg·L-1)下,氨氮去除主要通过与Mg-C3A释放OH-结合生成NH3;磷酸根则与Mg2+,Al3+  相似文献   

5.
以硅片为衬底,使用六水合硝酸锌(Zn(NO3)2·6H2O)、六水合硝酸铈(Ce(NO3)3·6H2O)以及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90℃下生长出表面修饰CeO2纳米颗粒的ZnO亚微米杆,运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子能谱仪(EDX)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成分.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初始溶液浓度下长出的纳米结构有不同的形貌、结构和成分.通过对不同条件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的观察,发现在Ce(NO3)3·6H2O与Zn(NO3)2·6H2O的摩尔比例为1∶10时生长出的纳米颗粒浓密且均匀地附着在纳米杆的表面.这种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的复合结构在CO的选择性探测方面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软模板法制备有机三维花形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O3D-LDH)。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不同投加量、反应时间、染料初始浓度条件下,O3D-LDH对甲基橙(MO)和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并结合XRD、SEM、FT-IR等测试表征手段探究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当吸附剂投加量分别为1.0和2.5 g·L~(-1)时,O3D-LDH对MO和MB的去除效果最佳;反应时间均在360 min达到平衡;初始浓度为200 mg·L~(-1)时,O3D-LDH对MO和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4.20和57.46 mg·g~(-1)。O3D-LDH对MO的去除机制主要为离子交换作用,对MB的去除机制主要为表面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7.
用磁场增强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限域改性镍钴合金泡沫(NCF),并在纯水中原位生长镍钴氢氧化物(NiCo(OH)2),探讨等离子体射流对氢氧化物纳米材料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可有效提高APPJ改性位置的放电强度和活性粒子浓度,提升镍钴氢氧化物纳米晶核的形成密度,加速后续纯水中氢氧化物生长速度。此外,氧化物纳米六方体镶嵌在纳米片边缘,有利于增强电催化稳定性。制备的MOx-M(OH)2/PMNCF电极材料在碱性溶液中(1 mol·L-1 KOH)传递析氢(HER)析氧(OER)电流密度为100 mA·cm-2时,过电位分别为248和385 mV,优于其他化学法制备的同类材料。本文为过渡金属化合物电催化材料的绿色构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铬酸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苎麻纤维进行接枝共聚,探讨了接枝条件对接枝共聚的影响.结果表明,Cr6+引发MMA与苎麻接枝共聚的最佳条件为[Cr6+]=0.007mol@L-1,反应时间=12h,反应温度为50℃,[HNO3]=1mol@L-1,[MMA]=0.7mol@L-1,纤维素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乙二胺溶胀可提高接枝率.  相似文献   

9.
在CH3OH/H2O混合溶剂中,经2,4,6-三(2-吡啶基)-1,3,5-三嗪(tptz)、草酸和新制Ni(OH)2/NiCO3反应合成得到配合物[Ni(H2O)(tptz)(C2O4)]·4H2O.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它与已报道的[M(H2O)(tptz)(C2O4)]·4H2O(M=Co(2)、Cu(3)、Zn(4))配合物同晶形,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7.760(2)A,b=12.116(2)A,c=13.031(3)A,α=78.76(4)°,β=83.84(3)°,γ=78.69(3)°,V=1175.3(5)A^3,Z=2,Dc=1.543,F(000)=562,R1=0.0472,wR2=0.1350,GOF=1.088.在配合物的结构基础上与同晶形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研究了它们的IR及TG/DTA测试表征.  相似文献   

10.
选取天然含铁锰矿,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进行表征,采用化学分析法进行成分分析.同时,考察了该锰矿除钒(Ⅴ)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正交实验得出最高响应值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在钒(Ⅴ)初始浓度50mg/L,加入3g天然锰矿,吸附时间90min,温度35℃,pH 2.19时,该锰矿对钒(Ⅴ)的吸附效果最佳;Ca2+可有效促进钒(Ⅴ)的去除.锰矿对钒(Ⅴ)的静态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R2=0.963 9),动力学数据符合二级动力学拟合模型(R2=0.999 5),最大吸附量为522μg·g-1.  相似文献   

11.
采用"PAC+CaCl2复盐"工艺进行了脱除制药废水中硫酸根实验研究,制药废水中高浓度的硫酸根与由聚合氯化铝(PAC)和CaCl2组成的复盐反应生成钙铝复合沉淀物后,从废水中脱除。研究了PAC、CaCl2的投加量、反应时间、pH、温度等因素对SO■脱除的影响,分析了所生产的钙铝复合沉淀物物相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废水中的SO■以钙矾石[Ca6Al2(SO4)3(OH)12·26H2O]从废水中沉淀脱除,浓度从19 800降低到750 mg·L-1,脱除率96.21%,研究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前驱体-煅烧”策略制备了一种新型富硫石墨烯碳负载层状双金属氧化物(G/S-LDO),应用于Cd2+和Cr3+吸附。借助不同影响因素(pH、不同浓度、不同反应时间)实验,结合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究G/S-LDO对Cd2+和Cr3+去除能力及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pH=3~6范围内,G/S-LDO对Cd2+和Cr3+几乎不受pH影响。G/S-LDO对Cd2+和Cr3+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73.00和99.76 mg·g-1。XRD、FT-IR和SEM分析表明G/S-LDO对Cd2+去除主要依靠与S掺杂石墨烯类碳作用形成亚硫化物,而和Cr3+的去除主要与LDO水化释放的OH-作用生成CrO(OH)沉淀。  相似文献   

13.
摘要:铅及其化合物是水体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源,会对鱼类产生巨大的危害.为了研究铅及其化合物对草鱼血清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文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b2+溶液处理草鱼,探究草鱼血清中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变化以及与草鱼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b2+对草鱼血清中H2O2具有刺激作用,其含量随着Pb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Pb2浓度为0.25 mmol·L-1时达到最高值.与H2O2含量变化相反,草鱼血清中CAT和MPO的活性随Pb2+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在0.01mmol·L-1Pb2+作用时,CAT在48h时活力最强,以后逐渐衰减;而MPO的活力普遍增强,在72h最强,并在96h后维持较强的活力.在高浓度(0.25 mmol· L-1)Pb2+作用时,CAT和MPO活性是受抑制的,其中CAT在48 h最低,然后酶活逐渐恢复,96h时达到正常水平;MPO活力一直没有恢复,在72 h时活力最低.  相似文献   

14.
通风量对餐厨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演变和氧化亚氮(N2O)释放均有重要影响. 研究以通风量作为影响因子, 设置3组初始温度均为35℃的餐厨垃圾好氧堆肥化实验, 其通风量分别为(A)0.2L·min-1、(B)0.4L·min-1、(C)0.6L·min-1, 分析餐厨垃圾堆肥过程中温度、pH、NH4+-N、NO3--N和N2O等参数变化. 结果表明 B、C组堆肥均能在50℃保持5d以上; B、C组氧容量在10.87%~18.62%之间能够满足微生物活动需要; 3组实验结束时的pH值在7.32~8.10之间, 符合相关堆肥产品的要求; 各组NH4+-N与NO3--N含量分别为0.48、0.68、0.52g·kg-1和0.09、0.12、0.11g·kg-1; 各组N2O总排放量为464.07、293.92、313.99g. 综上所得, 通风量0.4L·min-1能够较好地促进生化反应过程, 对氮素进行有效地矿化与保留, 对N2O排放取得相对明显的控制效果, 可为N2O减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Zr基金属有机骨架UiO-66-NH2,将UiO-66-NH2掺杂稀土金属铈(Ce)制备了一种复合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NH2(Ce),对两种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UiO-66-NH2(Ce)对阴离子染料酸性橙7(AO7)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形貌和官能团几乎一致,但UiO-66-NH2(Ce)的比表面积(618.50 m2/g)和孔容(0.303 3 cm3/g)均明显大于UiO-66-NH2;在pH 5.0、反应温度25℃、AO7初始质量浓度50 mg/L、反应时间60 min时,UiO-66-NH2(Ce)对于AO7的吸附量为303.0 mg/g、吸附率为85.8%;UiO-66-NH2(Ce)对AO7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化学吸附模型,且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的;但因UiO-66-...  相似文献   

16.
以吡蚜酮为配体,合成了1个新配合物[Zn(L)2(Ac)2(H2O)2].4H2O(I)(L=pymetrozine).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为单核结构,Zn2+分别与2个吡蚜酮分子吡啶环的氮原子、2个水分子中的2个氧原子以及2个醋酸根的2个氧原子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分子间通过氢键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7.628(2),b=9.484(3),c=12.440(4),α=106.062(4)°,β=101.627(4)°,γ=95.447(4)°,V=836.2(4)3,Z=1,R1=0.0427,wR2=0.1037.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重金属离子采用常规处理难以达标的问题,本文选用重金属离子捕集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型螯合树脂DTCR,对水中微量Zn2+进行深度处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H值的影响最大,在pH 7.0~8.0范围内,处理效率较为理想,而pH值的进一步升高反而会使Zn2+再次溶出;DTCR的投加量为1.1倍剂量比时可使含Zn2+废水有最好的处理效果;反应时间20 min后,Zn2+的去除达到稳定;温度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一般而言30~50℃时处理效果较为适宜;多种重金属的共存也会影响到Zn2+与DTCR的络合反应.通过DTCR处理后,含Zn2+废水残留浓度可降至1.0 mg.L-1以下,去除率达到85%以上,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甲磺酸甲酯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生成甲磺酸,建立了离子色谱检测齐多夫定中甲磺酸甲酯的方法体系.样品加水超声溶解,在pH值为10、温度为80℃的条件下水解15min,对水解液直接进样分析.分析条件:采用6.3mmol·L-1 NaHCO3、1.7mmol·L-1 Na2CO3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50 mL·min-1,柱温为40℃.结果表明,甲磺酸甲酯的质量浓度在0.50~10.00 mg·L-1时能完全水解.甲磺酸的质量浓度在0.50~10.00mg·L-1时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6,检出限(S/N=3)为0.10mg·L-1,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0.86%.添加浓度水平为5.00,2.00,1.00mg·L-1时,本方法的回收率为92.06%~97.28%.  相似文献   

19.
以竹粉水热炭(BC)作为基底,负载Fe3O4磁性材料使其具有磁性,同时经共沉淀法在磁性水热炭表面生长层状双氢氧化物(LDH)来提升吸附性能。将制备的材料用于吸附酸性橙7,探究了不同pH、离子浓度、水质、微塑料、腐殖酸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SEM、BET、XRD、FT-IR、VS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吸附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在40℃下,平衡吸附量能达到271.64 mg·g-1,该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循环吸附效果,循环4次仍具有较好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0.
用一步共缩聚法合成了以环氧聚合物为基质的苯并咪唑、吡啶单配基螯合树脂,用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红外光谱(IR)测定了单配基螯合树脂的结构,并研究了其配位机制.在pH 1.0~6.0的缓冲溶液中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该类螯合树脂对Cu2+,Ni2+,Zn2+,Cd2+和Co2+氯化物的配合容量,螯合树脂的配基含量达到2.47~3.10 mmol.g-1;氨甲基吡啶螯合树脂(MAMPE)在pH 5.0对Cu2+有很好的选择性,最高配合容量为1.67mmol.g-1,半程配合时间t1/2=7 min;苯并咪唑螯合树脂(AMBME)在pH 2.0介质中选择性配合Cd2+,配合容量为0.75 mmol.g-1,并具有反向pH依从特性.Cu2+树脂顺磁共振波谱(EPR)表征和配位场研究结果初步证明树脂表面配合物为四面体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