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监控场景中行人遮挡导致的检测漏检和精度下降问题,以及跟踪算法中精度与计算复杂度难以平衡的挑战,在YOLOv8基础上引入掩码注意力网络,提出M-YOLOv8行人检测算法。同时,通过将M-YOLOv8与优化后的DeepSort算法相结合,并对行人重识别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行人检测与跟踪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保持较高检测精度的同时,具有较低的计算成本,可有效应用于监控视频中的行人检测与跟踪任务。 相似文献
2.
刘彦琴;李杰;李嘉仁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25,(2):5-9
针对传统监控视频存在目标尺寸小、行人被遮挡导致检测精度和跟踪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运动前景与运动行人的智能视频双重监测算法。首先,基于YOLOv5算法,构建一个结合协同注意力机制的行人检测模型;然后以行人检测模型作为检测器,引入DeepSORT的行人跟踪算法,并在该算法基础上加入GhostNet-cot重识别网络和抗遮挡策略;最后将改进YOLOv5检测模型与增强数据关联的DeepSORT跟踪模型相结合,搭建一个综合运动前景与运动行人的智能视频双重监测模型,通过该模型实现运动行人准确检测和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的MOTA、HOTA、IDFI指标分别取值为48.86%、53.35%和56.66%,均高于传统的DeepSort模型、GAN-RNN模型和ECA-BIFPN模型。且本模型的IDSW和参数量分别为204和9.2 M,明显低于另外三种模型。综合分析可知,本模型可实现运动行人的抗遮挡,基于监控视频的行人检测跟踪精度明显提高,可实现智能体育视频的双重监测。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7,(4)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给出了不同的徘徊定义,并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行人徘徊行为检测算法。该方法利用融合前景检测和行人检测的方法获取目标,并利用摄像机标定信息和图像信息建立目标的三维模型。针对传统算法无法获取目标真实轨迹的问题,利用三维模型对分块目标跟踪方法进行改进,以提取目标的真实运动轨迹。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目标轨迹进行分析,判断目标是否有徘徊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目标三维模型,得到目标的真实运动轨迹,从而鲁棒地、快速地检测目标的徘徊行为。 相似文献
4.
5.
基于Adaboost算法的实时行人检测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下中远距离的行人检测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目标形状特征的检测系统;提出了4种较为有效的旨在描述人体形状局部特性的矩形特征,引入了对传统Adaboost算法的改进措施,减小了计算量,优化了系统结构;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处理速度,对阴影、雨天、枝叶晃动等监控场景中常见的噪声干扰不敏感,在P43·0GHz的PC上处理320×240的视频序列可达到15帧/s以上。 相似文献
6.
无人驾驶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并在更多场景中得到应用。研究车辆行人自动化检测算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升系统的检测效果,解决因目标物体尺寸太小、目标遮挡以及复杂环境等因素影响所导致的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4模型对数据集进行训练,采用轻量化网络Mobilenetv2代替YOLOv4中原有的主干网络,以此获取有效特征层,降低原有网络的运算量和参数量。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Mobilenetv2-YOLOv4模型可以达到40.76%的平均精度,每个epoch的学习时间仅约12 min,既保证了识别精度又提高了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7.
马晓婷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1,(19)
行人跟踪是当前机器视觉中非刚性运动目标跟踪领域的热点问题,将这一问题分为行人检测和行人跟踪两大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不同的检测和跟踪方法,对行人跟踪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对行人跟踪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实时而准确的交通标志检测是车辆的辅助驾驶和无人驾驶的关键需求。为解决目标检测算法对小目标物体检测精确率低、检测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嵌入混合注意力机制的交通标志检测算法YOLOv3-HA。该算法融合改进的通道注意力机制和子空间注意力机制,使网络模型能够对特征进行通道和空间上的注意力加权,提升网络对有效特征的表达能力并减少干扰特征的影响。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锚框进行聚类和选择,加快网络模型的收敛速度。实验表明,该算法在TT100K(Tsinghua-Tencent 100 K)数据集上的平均准确率均值达到81.0%,相比于YOLOv3算法提升了14.2%;与一些主流目标检测算法相比,YOLOv3-HA算法在准确性和实时性上达到了良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些较为流行的应用,例如视频场景监控,对行人的长期有效跟踪是应用的基础.尽管对目标检测与跟踪的相关技术研究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是如何实时并较为准确地实现目标行人跟踪目前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基于多粒度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行人跟踪算法,将卷积特征与底层颜色特征结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跟踪算法GOTURN(generic object tracking using regression networks)得到的跟踪结果进行判断决策,结合目标检测对跟踪结果进行修正.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的跟踪算法相比,多粒度决策的跟踪算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对目标行人进行跟踪,可以显著提高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粒子滤波跟踪算法计算代价大以及Meanshift跟踪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等问题,提出一种嵌入均值优化的粒子滤波跟踪算法。该算法根据粒子滤波的运动模型估计目标区域位置,利用Bhattacharyya距离度量粒子区域和目标模型的相似性,并根据相似性来更新粒子权值,使用Meanshift优化算法改善粒子的估计位置,使得这些粒子的候选区域能更加接近目标模板,极大提高了粒子的使用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进行人的跟踪,处理人的短暂遮挡问题,性能优于粒子滤波算法,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足球比赛场景中密集人群、移动小目标居多, YOLOv3算法存在检测精确度较低且模型参数量较大等问题, 使其无法部署在资源算力有限的移动设备上,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的行人检测方法, 将Darknet-53主干特征提取网络替换为更加高效且轻量化的GhostNet网络; 同时选取了4个尺度的检测分支层并采用K-means++算法改善anchor box的聚类效果; 添加空间金字塔池化对输入图像实现相同大小的输出; 提出CIoU损失函数来计算目标定位损失值; 添加heatmap热力图可视化并在训练中使用Mosaic数据增强. 实验结果表明, YOLOv3-GhostNet在VOC融合数据集上mAP达到90.97%的同时相比YOLOv3算法提高了1.75%, 参数量减少了约81.4%且实时检测速率提高了约1.5倍, 在小型移动设备上表现出不错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由一个静止摄像机加上一个动态摄像机组成的双摄像机实时跟踪系统.该系统利用两种形式摄像机各自的优点,克服它们自身的不足,实现了对运动目标的实时跟踪.文中给出了双摄像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划分.利用由近似的摄像机投影模型导出的单应性关系,实现两个摄像机图像之间的目标匹配.系统在静态摄像机的图像平面上建立目标的2D运动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实现目标位置的预测,由单应性关系求出动态摄像机图像平面上对应目标的预测位置,然后计算摄像机动态平台的旋转角度,实现对动态平台的伺服控制. 相似文献
13.
安全帽与反光衣检测对生产与交通环境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安全帽和反光衣检测算法参数量大、计算量大和模型体积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s轻量化改进的检测算法。引入GhostNet 网络结构中的Ghost模块代替原有的部分卷积与C3模块,大大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在主干网中增加CA注意力机制,抑制无效信息,增强对特征丰富区域的提取。用C3CBAM代替neck层的C3模块,既减少参数量,又提高了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mAP(平均精度)为93.6%,参数量为4.28×106,计算量为9.2?GFLOPs,模型大小为8.58?MB。与YOLOv5模型相比较参数量减少了39%,计算量减少了41.7%,模型大小降低37.3%。该检测算法既保证了检测的识别准确率,又实现了检测算法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14.
在智慧电厂建设中,通常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部署在工业厂房的监控摄像头传回的监控视频进行检测,监控工人是否规范穿着安全服,由于火电厂中场景较为复杂,直接使用现有数据集与算法,模型准确度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基于工业监控视频构建了火电厂场景中的安全服目标检测数据集。针对YOLOv5对安全服目标检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使用EfficientNet,ResNet-50,ShuffleNet与MobileNet等多种算法模型替换原YOLOv5的Backbone模块网络结构,提出了基于YOLOv5的模型融合算法。基于构建的火电厂安全服目标检测数据集,选取目前相关领域的最优算法,与优化改进后的YOLOv5算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EfficientNet算法在火电厂安全服数据集中的准确率得到显著提升,最高检测准确率达到96.6%。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海量监控视频的快速浏览和检索,介绍了一种基于目标索引的视频摘要和检索方法。该方法在光流分析的基础上,在画面的静止区域更新背景,运动的区域利用差分法分割出运动目标图像。经过优化的快速特征匹配和建立运动跟踪模型后,根据目标运动轨迹,按照时空距离进行聚类。在目标图像数据和运动参数进行XML结构化存储为索引的基础上,最后在检索时将符合条件的所有目标图像,按照其原有时间顺序逐帧贴到同一个背景图像中,形成动态的摘要视频。由于该方法剔除了背景中大量的时空冗余信息,可在较短回放时间内浏览全部有用目标,显著提高海量监控视频的查阅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视频图像的绊线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绊线检测中,高斯模型用于背景建模,背景差分用于前景目标提取,扫描虚拟线上所有点,当检测到目标穿越绊线后,若为双向绊线,系统直接报警;若为单向绊线,利用目标颜色直方图欧拉距离来确定目标运动方向,如果目标运动方向与禁止穿越方向一致,系统报警。实验表明,给出的方法能够准确实现绊线检测。 相似文献
17.
垃圾分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目前主要依靠垃圾处理厂人工分拣,其工作环境较差且自动化程度不高.为了提高垃圾分拣的速度与精度,以及为自动垃圾分拣设备提供算法解决参考方案,文章提出一种面向低功耗设备的轻量级垃圾目标检测算法Ghost-YOLO,该算法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垃圾检测精度.Ghost-YOLO算法是基于YOLOv...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般遗留物检测算法运算量大和难以适应遮挡情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静止单摄像机条件下快速有效的遗留物检测算法。算法建立了两个基于累积均值更新法的背景模型,分别称之为纯背景模型和脏背景模型。通过两个背景的差别得到静止目标块,并对静止目标块进行跟踪,当静止目标停留超过设定的时间即判定其为遗留物并触发报警。由于算法避免了使用复杂度数学概率背景模型,大大减低了背景更新的计算复杂度,使算法能满足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处理的要求。同时,算法在静止目标跟踪模块中增加了碰撞帧数计数使遮挡情况下的遗留物跟踪得到更好的效果。在PETS2006数据集提供的多个视频序列实验中,该算法显示了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Most current online multi-object tracking (MOT) methods include two steps: object detection and data association, where the data association step relies on both object feature extraction and affinity computation. This often leads to additional computation cost, and degrades the efficiency of MOT methods. In this paper, we combine the object detection and data association module in a unified framework, while getting rid of the extra feature extraction process, to achieve a better speed-accuracy trade-off for MOT. Considering that a pedestrian is the most common object category in real-world scenes and has particularity characteristics in objects relationship and motion pattern, we present a novel yet efficient one-stage pedestrian detection and tracking method, named CGTracker. In particular, CGTracker detects the pedestrian target as the center point of the object, and directly extracts the object features from the featur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bject center point, which is used to predict the axis-aligned bounding box. Meanwhile, the detected pedestrians are constructed as an object graph to facilitate the multi-object association process, where the semantic features, displacement information and relative position relationship of the targets between two adjacent frames are used to perform the reliable online tracking. CGTracker achieves the 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accuracy (MOTA) of 69.3% and 65.3% at 9 FPS on MOT17 and MOT20, respectively. Extensive experimental results under widely-used evaluation metrics demonstrate that our method is one of the best techniques on the leader board for the MOT17 and MOT20 challenges at the time of submission of this work.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