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凤  蒋维连  孙兰英 《护理研究》2014,(14):1713-1714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共情倾向与关怀能力之间的关系,为对护士进行共情能力培养、提高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关怀能力量表对100名手术室护士的共情倾向、关怀能力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共情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同情关怀、幻想力、观点取替、身心忧急;关怀能力总分为(177.40±18.09)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外常模(P0.01);手术室护士共情倾向中的观点取替、同情关怀、幻想力与关怀能力总分之间呈正相关(P0.01),身心忧急与关怀能力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手术室护士的关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共情倾向影响护士实施关怀照护行为,建议对手术室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有助于改善护士对手术病人的关怀,进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沉浸式临床体验教学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1月—5月,便利选取我院38名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开展共情相关理论培训、临床实践、案例引导下的沉浸式临床体验,以进阶的方式训练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共情能力。干预前后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测量护士的共情能力。结果 干预前,护士的杰弗逊共情量表得分为(95.45±5.20)分,干预后得分为(112.79±4.63)分,干预前后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沉浸式临床体验教学能够提升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3.
4.
富川华 《全科护理》2013,11(11):966-968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的综合培养对改善急诊护士职业倦怠及护患关系的效果。[方法]改善急诊科工作环境、对10名护士进行6个月共情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培训,使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参加共情能力培养后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得分与病人就诊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护士职业倦怠感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士共情能力的提升需要综合培养,环境的改善与专业的培训可以增强共情能力,通过培训能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缓解护士职业倦怠,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共情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本文综述了共情,护士共情能力的概念、意义、作用,以及国内外护士共情能力培养的方法、效果,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完善护士共情能力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培训对提升新入职护士共情能力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我院2018年7月新入职的84名护士作为培训对象。通过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组织学员开展听讲座、看视频、情境模拟、读书沙龙、自由书写、个案分享等系列活动进行叙事能力培养。结果培训前,新入职护士的共情能力普遍较低;培训刚结束时新入职护士的共情总分(118.53±5.15)较培训前(106.14±4.21)和培训结束后3个月(112.26±4.43)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叙事护理培养纳入新入职护士培训切实可行,但护士在培训3个月后共情能力较培训刚结束时降低,需要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邱玉芳  杨辉  宋丽萍 《护理研究》2007,21(21):1890-1892
共情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本文综述了共情,护士共情能力的概念、意义、作用,以及国内外护士共情能力培养的方法、效果,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完善护士共情能力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低年资护士的共情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临床护士共情能力测评量表、工作环境评价量表、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和同事支持量表对220名工作5年以内的护士进行共情能力的调查分析。结果低年资护士的共情能力总分为(71.00±6.32)分,影响年轻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环境、工作满意度和同事支持(P0.01)。结论低年资护士共情能力水平偏低,护理管理者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增加管理者及同事的支持度和护士的满意度,以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科室间护士共情能力现状。方法随机抽样选取7个科室的279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医院护理人员的共情得分为(104.16±17.41)分,得分率为74.4%。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共情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称是影响护理人员共情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事关系的护士共情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血管专科医院的护士共情能力相对较差,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并注重对在岗护士的心理引导,提高其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0.
护士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护士共情能力现状,探讨可能对共情能力有影响的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定激励措施和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哈尔滨市9所医院439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中文版来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医院等级、学历的护士共情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称、护龄、婚姻的护士共情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共情能力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对护士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以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共情培训对降低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21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长达6个月的共情培训,通过共情课程的培训,使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与马斯勒工作倦怠量表(MBI)对21名护士进行调查,培训前后分别随机对200名患者或家属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经共情培训后,护士JSE-HP量表心理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帮助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护士MBI量表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3.50%高于培训前的77.00%(P<0.05)。结论通过共情课程的培训,共情能力的增强和技能的提高可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缓解护士职业倦怠,促进护患沟通,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现状,分析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3-4月选取南京某医院精神科护士19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结果 190名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均分为(77.91±10.16)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学历和职称是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不同工作年限、不同科室性质在情感护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仍有待提高,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水平有显著差异,医院管理者应注重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培养,提高共情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许小芬  王艾君  郑杏   《护理与康复》2017,16(12):1259-1262
目的了解共情能力对护士专业生活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及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对32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逐步回归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高达71.95%、80.18%及81.10%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的慈心满意、工作倦怠及二次创伤得分处于中度至高度的危险度。护士专业生活品质与共情能力多个维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共情能力可解释慈心满意、工作倦怠及二次创伤总体变异率的24.3%、26.1%及27.7%。结论护士在提升共情能力的同时,需关注其对自身心理健康产生的负性影响,降低慈心疲倦的危险度,提升护士的专业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职业认知的共情能力训练在中重度职业倦怠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干预前后对比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于2018年8月—2019年1月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招募河南省肿瘤医院58名中重度职业倦怠护士为研究对象,将58名护士分为4组,每组12~15名,分别进行6周共6次面对面的以职业认知为主的共情能力训练。训练前后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评估,比较培训效果。结果训练前后护士的职业倦怠评分从(11.50±1.13)分降低至(7.87±1.87)分,总体幸福感总分从(65.52±10.84)分提高至(77.00±9.49)分,职业认同得分从(30.22±7.90)分提高至(38.03±8.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64、-6.351、7.972;P<0.01)。结论基于职业认知的共情能力训练能够缓解中重度职业倦怠护士的倦怠程度,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提高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儿科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王巧红设计的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调查问卷对某儿童专科医院急诊科、ICU、外科的19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科护士共情能力总体较好平均(113.41±10.33)分,但护士共情3大维度中的行为帮助维度得分较低平均(32.48±3.01)分,不同科室护士心理认知、情感体验两大维度的得分差异明显(P<0.05);年龄、护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不同,护士的共情能力得分有所差异(P<0.05)。结论护士运用共情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应进一步加强护士对共情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管理者应重视并针对不同岗位儿科护士的薄弱点进行共情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共情能力与人格的相关性,为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选拔和培养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医护人员版)和大五人格量表(简版)对343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共情能力总分为(100.35±13.69)分;其人格特质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谨慎性、外向性、亲和性、开放性和神经质。神经质与共情能力总分呈负相关(P0.01);开放性、亲和性和谨慎性与共情能力总分呈正相关(P0.01)。谨慎性是影响临床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临床护士共情能力与人格具有相关性,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在选拔护理人才和培养护士共情能力应考虑其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张国琴  张岩 《全科护理》2016,(10):973-975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共情能力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提高急诊护士共情能力、降低其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北京市4所三级医院的14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结果]急诊护士共情能力总分54.20分±9.80分;身心忧急属低水平,同情关怀、幻想力、观点取替3个维度均属中度水平;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和个人成就感均属高度倦怠,去人格化属中度倦怠;共情能力中观点取替、同情关怀与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较严重,共情能力有待提高;提高急诊护士共情能力可以降低其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8.
莫潞燕  纪慧萍  安玉红 《全科护理》2016,(11):1166-1168
[目的]了解长治地区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共情能力。[方法]采用临床护士共情能力测评表对长治地区三级医院176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初始学历、职称的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治地区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相对较差,需采取有效方式提高。  相似文献   

19.
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培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培训效果.方法 通过共情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对21名参加共情能力培训的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参加共情能力培训后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得分与患者就诊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通过培训,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增强和技能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医院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培训护士共情能力,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850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杰弗逊共情量表对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共情能力总分为(76.29±9.07)分。性别、年龄、职称、护龄、科室是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护士共情能力有待提高,医院管理者应通过加强相关培训、健全激励机制等多种途径提高护士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