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正莉  朱长庚 《解剖学报》1999,30(2):113-118,I004
探讨糖皮质激素的抗菌效应。方法应用脑电图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研究地塞米松对马桑内酯或戊四氮致痫大鼠的脑电图和代谢型谷氨酸体1α免疫反应性的影响,并观察大鼠行为的改变。结果大鼠注射马桑内酯或戊四氮前30min经静脉注入地塞米松,能防止严重的癫痫发作症状和脑电图中高电位的痫波发放,并能减少mGluR1α在海马区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卵巢激素在癫痫发作中所起的作用,本实验采用记录脑电图(EEG)同时观察行为的方法,观察了雌二醇(E2)、孕酮(P)对马桑内酯(CL)致痫大鼠行为及皮层、海马EEG的影响。结果显示:E2能缩短CL致痫大鼠痫性发作及痫波发放的潜伏期,增加痫波发放频率。与之相反,P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并延长痫性发作及痫波发放潜伏期,减轻痫性发作程度,减少痫波发放次数。此为雌激素的致痫及孕激素的抗痫作用提供了行为及电生理学证据。本文还对雌、孕激素的基因和非基因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对急性痫性痉挛模型大鼠行为学、脑电图和脑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观察丹参的抗痫效果。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戊四氮(PTZ)致痫组、丹参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戊四氮致痫组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75 mg/kg);丹参干预组先给大鼠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10 ml/kg),30 min后再腹腔注射戊四氮;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大鼠注射戊四氮后,观察其行为学改变,描记脑电图。各组大鼠于戊四氮注射24 h和72 h后处死,取含有海马的脑组织行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照相,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各组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和平均灰度值测定。结果 (1)行为学改变:丹参干预组大鼠痫性发作等级和发作时间明显小于戊四氮致痫组(P〈0.05)。(2)脑电图显示,两组在发作期无明显的脑电图改变;在发作后恢复期,丹参组与PTZ组相比,脑电图出现棘波的频率低(1次/5s vs 8次/5s),波幅低。(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①24 h组:与正常组大鼠相比,PTZ组海马内GFAP表达量增多,以齿状回和CA3区最为明显。GFAP阳性细胞突起增多、增粗、分支增多,细胞着色加深。丹参治疗组GFAP表达较注射PTZ组增多,阳性细胞数量增加,突起数目增多,长度增长,细胞着色更深。②72 h组:PTZ组和丹参组与正常组相比,GFAP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可以明显降低急性痫性痉挛模型大鼠的发作等级和发作时间,癫痫发生后24 h海马内GFAP表达增多对机体可能有保护作用;丹参可能是通过促进GFAP表达增高来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正莉  朱长庚  魏瑛 《解剖学报》2001,32(3):193-196,T00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的抗痫效应和抗痫机制。方法:动物行为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戊四氮(PTZ)可诱发癫痫大发作,如诺在注入PTZ前30min先注入地塞米松或苯妥英钠(DPH)能减轻或抑制大鼠癫痫发作症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PTZ致痫组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回、齿状有大量肥大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GC或DPH抗痫组GFAP免疫反应明显减弱,阳性细胞数量减少,突起短而少,Fos蛋白在PTZ组大鼠致痫后1-1.5h有大量表达,而在上述两抗痫组显著少于PTZ致痫组。结论:1.通过与苯妥英钠(传统抗痫药)的抗痫效果相比较,进一步证明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痫效应。2.糖皮质激素的抗痫机制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动有关。3.Fos蛋白表达的变化与癫痫活动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大鼠脑免疫反应的影响,探讨其对某些类型癫痫的治疗机理。方法:美解眠致痫及致痫前后分别给予地塞米松的大鼠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IgG免疫反应阳性(IgGIR)细胞在大鼠脑组织内分布。结果:致痫前给予地塞米松大鼠脑皮层和海马IgGIR细胞数比单纯致痫组减少(P<001,P<005);致痫后给予地塞米松组大鼠,只有海马IgGIR细胞数比单纯致痫组增多(P<001)。结论:地塞米松对脑免疫反应的调节在某些类型癫痫的治疗中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喹对戊四氮慢性致痫大鼠海马α-氨基羟甲基异恶唑丙酸(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AMPA)受体(GluR2)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表达的影响,探讨氯喹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戊四氮致痫组(10只)、氯喹干预组(10只),观察大鼠行为表现和脑电图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GluR2含量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nNOS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无癫痫发作,戊四氮致痫组癫痫发作严重(III~Ⅴ级),氯喹干预组痫样发作与戊四氮致痫组相比较轻(Ⅰ~III级,P<0.05);戊四氮致痫组脑电记录呈频发高幅的痫样波,氯喹干预组痫样波幅低且缓;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GluR2表达减弱(P<0.05),氯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NOS在戊四氮致痫组表达强,以海马为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喹可以通过调节GluR2的含量和抑制nNOS的表达,表明氯喹可能是预防和治疗癫痫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戊四氮诱导大鼠癫痫发病过程中出现的神经元自噬现象,探讨氯喹对神经元自噬现象的影响,探讨氯喹缓解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戊四氮致痫组及氯喹干预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和脑电图变化,用HE、Niss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损伤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海马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l轻链3(LC3)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无痫样发作,脑电图波形正常,神经元处于正常状态,自噬处于低水平;戊四氮致痫组有重型的痫样发作,脑电图记录呈高频高幅的癫痫波形,并且出现神经元的大量死亡(P0.05),LC3较对照组表达增高(P0.05);氯喹干预组有轻型痫样发作,与戊四氮致痫组对比,脑电图记录癫痫波形减少,神经元的损伤明显减轻(P0.05),LC3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自噬过程被抑制。结论:氯喹可以有效的抑制癫痫发作过程中出现的神经元自噬现象,减少神经元的死亡,从而达到缓解癫痫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癫痫致痫灶手术的定位价值。方法对52例颞叶癫痫病人在手术前用常规电极和蝶骨电极描记脑电图,确定癫痫病灶。在手术中描记皮层电图(ECoG)及深部脑电图(DEEG)。结果用蝶骨电极描记者均有痫样放电(100%),其中90%局限于颞叶;而常规头皮电极发现有痫样放电46例(88%),局限于颞叶者只占46%。术中ECoG和DEEG证明所有病人的颞叶表面、海马或杏仁核均有痫样放电。结论在诊断颞叶癫痫中蝶骨电极较为可靠,有助于手术前的定位诊断,并且可提高颞叶癫痫脑电图的阳性率44%。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内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1α亚型的定位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和1α亚型(mGluR1和mGluRlα)的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研究了其在大鼠脑内的定位分布。结果显示,mGluR1阳性神经元密集地分布于Calleja岛、伏核、斜角带核、外侧隔核背侧部、齿状回、下丘脑外侧区、内侧视前区、乳头体核、丘脑中线核团、脚周核、脚间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被盖背外侧核、面神经上核和小脑Purkinje细胞层。mGluRlα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嗅球的小球层、副嗅核、斜角带核、外侧隔核背侧部、隔海马核、伏核、苍白球、腹侧苍白球、海马、外侧缰核、底丘脑核、下丘脑内侧核、外侧嗅束核、黑质网状部和小脑分子层。mGluR1和mGluRlα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如此广泛,说明mGluR1和mGluRlα在大鼠脑内谷氨酸能纤维联系通路的兴奋性突触传递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 种亚型(m GluR1, 1α, 2, 3, 5, 7, 8)在大鼠骶髓后连合核的分布。结果如下:(1)骶髓后连合核含有少量大、中型m GluR1 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但几乎看不到阳性纤维和终末;(2)m GluR1α样阳性胞体较少,且多为小型,阳性纤维和终末却十分致密;(3)骶髓后连合核可见一些中、小型m GluR2/3 样阳性胞体,阳性纤维和终末比较稀疏;(4)骶髓后连合核可见少量小型m GluR5 样阳性胞体,而阳性纤维和终末却十分致密;(5)骶髓后连合核内淡染的m GluR7 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均较少;(6)骶髓后连合核几乎看不到m GluR8 样阳性胞体和纤维,只能见到少量阳性终末样结构。另外,在外侧脊核内可见到一些m GluR7 样阳性胞体和纤维;在脊髓背角浅层内可见到许多m GluR7 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以及少量m GluR8 样阳性结构。骶髓后连合核是后肢躯体非伤害性信息和盆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的重要汇聚点。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谷氨酸是参与躯体和内脏感觉信息传递的重要神经递质。它可通过与在骶髓后连合核大量分布的m GluRs(m GluR1, 1α, 2, 3, 5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糖皮质激素的抑痫效应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脑电图仪观察了地塞米松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脑电图以及 GABA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 :大鼠在注射谷氨酸钠前 3 0 min经腹腔注射地塞米松 ,能明显减轻严重的癫痫发作症状和脑电图中高电位的痫波发放 ,并使海马齿状回及大脑皮层 GABA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增强。显微图象统计分析 :与致痫组相比 ,抑痫组 GABA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上述结果提示 :地塞米松具有抑制谷氨酸钠诱发癫痫的作用 ,其抑痫效应可能与增强 GAB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和方法:采用皮层应用或海马内注射马桑内酯的方法致痫大鼠,用钙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检测了致痫动物皮层、海马细胞外Ca2+浓度的变化,观察了海马CA2区注射硫酸镁对致痫大鼠脑电图和皮层、海马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马桑内酯致痫时,皮层、海马细胞外Ca2+浓度分别降低了0.61 mmol·L-1和0.74 mmol·L-1,海马内注射硫酸镁能明显地抑制致痫动物皮层、海马诱发电位和脑电图痫样放电.结论: 镁盐的上述作用可能与抑制Ca2+流入神经元内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谷氨酸致痫和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抑痫作用的细胞内机制,本文在EPC 9 光电联合检测系统上用Fura 2 阳离子检测法观察了地塞米松对谷氨酸引起的培养乳鼠海马神经细胞内[Ca2+ ]i 的影响。结果:(1)谷氨酸引起海马神经元内[Ca2+ ]i 显著升高,EGTA(5 m m ol/L)耗竭细胞外钙后,谷氨酸升钙作用消失,给予氯化钙(1 m m ol/L)后其升钙作用恢复:Verapam il(10 μm ol/L)对谷氨酸升钙作用无明显的影响,MK 801(10 μm ol/L,NM DA 受体特异性非竞争性阻断剂)可明显阻断谷氨酸的升钙作用。(2)地塞米松(100 μm ol/L)作用2 h 明显抑制了谷氨酸(200 μm ol/L)的升钙作用,地塞米松(100 μm ol/L)+ 放线菌酮(10 μm ol/L,蛋白合成抑制剂)共同作用2 h,再加入谷氨酸,则地塞米松的抑制作用消失,地塞米松(100 μm ol/L)作用2 m in 对谷氨酸(200 μm ol/L)的升钙作用无明显影响。本实验结果提示,谷氨酸通过NM DA 受体介导的外钙内流升高了海马神经元胞内[Ca2+ ]i,地塞米松可能通过基因组机制抑制了谷氨酸的这种升  相似文献   

14.
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及TNF-α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后马桑内酯(CL)刺激纯化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将上述两种条件培养基提取液(ACM)分别注入正常大鼠侧脑室,观察动物行为与脑电图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与海马中生长抑素(SS)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侧脑室注射TNF-α刺激后的条件培养基提取液可引起大鼠Ⅲ级癫痫样发作及典型的尖波、棘波、棘一慢波癫痫样脑电图表现,侧脑室注射TNF-α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后由马桑内酯刺激的条件培养基提取液,大鼠无癫痫样行为发生。结论: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可诱导大鼠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对戊四氮(PTZ)诱发的急性癫痫大鼠的行为学及海马致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致痫组(PTZ组)和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组,分别给予7 d、14 d和28 d的假刺激和三叉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后,腹腔注射PTZ 建立急性癫痫动物模型,观察给药后大鼠癫痫行为学表现,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ELISA方法对海马IL-1β、TNF-α进行检测。结果: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可以明显减轻大鼠的痫性发作级别,减少癫痫发作持续的时间(P<0.05), 且海马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的表达明显少于PTZ组(P<0.05或P<0.01)。结论: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预处理在PTZ 急性点燃癫痫大鼠模型中不仅具有抗惊厥作用, 还可以减少海马致痫细胞因子IL-1β及TNF-α的表达,可能为癫痫的防治带来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名诊断癫痫,可疑癫痫及发作性晕厥病人行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在一周内做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检查作为自身对照。结果:发现全部病人组AEEG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EEG/BEAM组;在癫痫发作类型中,以复杂部分性发作AEEG痫样放电阳性率明显高于EEG/BEAM组;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占有痫样放电患者56/67(84%),主要出现在NREMⅠ-Ⅱ期(75%)。结论: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TNF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癫痫复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TNF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在慢性癫痫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检测细胞释放谷氨酸(Glu)和NF-κBp65表达的变化。将TNF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注射入慢性马桑内酯致痫发作间期大鼠之侧脑室,观察动物行为和脑电图的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观察海马NF-kBp65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1.TNFα可明显促进星形胶质细胞释放Glu,并快速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核内NF-kBp65的表达。2.侧脑室注射ACM可引起大鼠4级癫痫行为及典型的痫样脑电图表现;注射ACM后0.5h即可观察到海马回特别是CA1区细胞核内p65的表达,2-4h达高峰,8h恢复至对照水平;注射ACM后1h海马GFA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开始高于对照组,4h达高峰,8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TNF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释放可溶性的神经活性物质引起慢性癫痫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α)刺激及TNF-α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后马桑内酯(CL)刺激纯化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将这两种条件培养基提取液(ACM)10μl分别注入正常大鼠侧脑室,观察动物行为与脑电图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与海马中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RI)表达水平的改变,并做显微图像分析。结果1.侧脑室注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后的条件培养基提取液可引起大鼠Ⅲ级癫痫样发作及典型的尖波、棘波、棘-慢波癫痫样脑电图表现,大脑前梨状皮质和海马CA1区NMDAR1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侧脑室注射TNF-α反义寡核苷酸阻断后由马桑内酯刺激的条件培养基提取液,大鼠无癫痫样行为发生,大脑前梨状皮质和海马CA1区NMDAR1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可诱导大鼠癫痫发作。2.NMDAR1表达的变化可能与癫痫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戊四氮(PTZ)点燃癫痫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神经元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变化。方法 腹腔内连续注射PTZ制备点燃癫痫大鼠模型,用Morris水迷宫评测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海马神经元α-CaMKⅡ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在Morris水迷宫试验中,PTZ组寻找平台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游泳距离显著增加(P<0.05),穿越平台的次数及在平台象限的游泳距离的百分率显著减少(P<0.05),搜索策略变差,同时伴有海马CA1、CA3区α-CaMKⅡ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PTZ点燃癫痫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受损可能与海马CA1、CA3区α-CaMKⅡ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研究马桑内酯致痫时癫痫样放电与神经元内在兴奋性变化的关系。方法:实验采用大鼠海马脑片技术,细胞外微电极记录的方法,观察了ATP敏感钾通道激动剂腺苷对海马脑片CA1区细胞群体锋电位的作用。结果:腺苷对马桑内酯所致的成串癫痫样放电具有抑制作用。结论:ATP敏感的钾通道可能是马桑内酯致痫时神经元内在兴奋性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