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成,填补了中国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在中子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此,文章概述了中子技术在多学科领域的应用,并将闪烁材料分为有机闪烁材料和无机闪烁材料进行总结,重点梳理了国内外常用及新型闪烁材料在中子探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特别是对比总结了不同中子探测用闪烁材料的性能差异。最后,文章对中子探测闪烁材料及其改进方案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中子探测技术及闪烁材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成,填补了中国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在中子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此,文章概述了中子技术在多学科领域的应用,并将闪烁材料分为有机闪烁材料和无机闪烁材料进行总结,重点梳理了国内外常用及新型闪烁材料在中子探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特别是对比总结了不同中子探测用闪烁材料的性能差异。最后,文章对中子探测闪烁材料及其改进方案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中子探测技术及闪烁材料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网格--因特网之后的又一新浪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夫 《科学之友》2002,(4):34-35
今天,因特网(Internet)和万维网(WWW)已经家喻户晓了。一些人甚至认为,因特网和万维网技术已经接近成熟期,它们即将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那么,“因特网后面是什么?万维网后面是什么?什么是信息技术的下一个大浪潮?”我们必须提出这些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想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才有希望参与创造信息技术的下一个大浪潮。有一小批,但人数正越来越多的电脑专家们认为,这下一个大浪潮就是网格(Grid)。  相似文献   

4.
余家驹 《世界科学》2002,(10):37-41
2002年5月23日,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皇家学会作了一次主旨演说——阐述科学对于英国未来持续繁荣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没有哪一门科学比外部宇宙更令人神往,并且最能引起公众的关注了.可是,与此同时,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却在默默无闻地从事着探索内部宇宙——那装有词汇和想象力的人类的思想宇宙.如今,这些探索者已成为"认识科学"这门引入注目新学科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6.
从最巨大的建筑到最小的零件,从最坚硬到最柔软的材料,人类一直致力于超越各种之最。现在,最轻材料这一纪录又被科学家超越了。日前,中国刷新了世界新材料领域的一项纪录——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制备出的一种超轻气凝胶创造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7.
镁合金具有比重小,比强度、比刚度高,阻尼性、切削加工性、导热性好.电磁屏蔽能力强,易回收等优点,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近年来,镁合金在世界范围内的年增长率高达20%,在汽车工业、通讯电子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我国有丰富的镁矿资源,加强镁合金研究与应用,是利国利民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你只要认真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在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材料世界里,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化,每天都会有新的角色,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材料世界,一点也不夸张.  相似文献   

9.
关毅 《自然杂志》2012,34(4):241-244
夏季的到来让北半球的天气像是下了火一样.放眼国内,神九"飞天"、蛟龙"探海"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发展实力.太空漫漫,沧海茫茫.面对地球上日益拥挤的生存空间、日渐匮乏的资源能源,探索宇宙、开发海洋,不仅关乎人类的梦想,更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上天、人海,攀登科学高峰、探索深海奥秘,中国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  相似文献   

10.
功能梯度材料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最近几年,很多科学家己将注意力集中到对功能梯度材料(FG)的研究和探索.作者在功能梯度材料概念提出者之一的乎井敏雄教授实验室工作了两年多.在本文中将对功能梯应材料研究的现状和前景作一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顾君  孙雨人  龚和贵 《自然杂志》2016,38(6):420-428
201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Jean-Pierre Sauvage, J. Fraser Stoddart和Bernard L. Feringa三位科学家, 以表彰他们在设计与合成分子机器领域的卓越贡献。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子机器的概念,以及三位科学家在开拓该领域过程中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并对这一新领域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林凤生 《自然杂志》2017,39(1):71-78
人类对色彩和色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感性到科学的过程。19世纪中叶法国化学家E·谢弗雷尔总结出关于艺用色彩的混合理论。科学家Young(1802)、Helmholitz(1862)提出了色觉的神经生理学理论。有些画家们通过学习,掌握了颜色混合的效果与色觉的产生机理,并把这些知识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写实绘画的式微,画家给色彩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由此形成了几种新的绘画流派。  相似文献   

13.
分形几何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沥泉 《自然杂志》2012,34(1):48-53
本文综述了分形几何在物理学、生物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地震学等领域的应用。从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大千世界中数学的优美。  相似文献   

14.
With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Yangtze Delta Region in China has been one of the regions in the world most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y. How h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acted on ecosystem, environment, agriculture and regional climate in this region? What are the mechanisms of the interactive processes and feedbacks? What will be the future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development scenarios? These are question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o sustain the rat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Major Project, The Physical-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Ecological System over Yangtze Delta, as one of the Ninth Five-Year Major Programs (1996—2000)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just focused on those question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Prof. Zhou Xiuji,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is project has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and great progress in answering the above questions.  相似文献   

15.
16.
能干的小引擎——纳米马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志松 《自然杂志》2006,28(3):160-163
在分子水平上实现马达功能,即纳米尺度上的有用功输出和精确运输,曾是R.Feynman的梦想,也是当前纳米科学面临的挑战。本文简介纳米马达研究的现状,并指出若干尚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的发展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现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复杂化学和生物学问题,比如药物设计和材料设计。2013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给卡普拉斯、莱维特和瓦谢尔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展多尺度模型研究复杂化学体系”上的贡献。这次授奖表明,对于今天的化学家来说,计算机分子模拟已和试管实验同等重要,理论和实践要密切合作才能解决复杂问题。笔者主要介绍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以及主要应用领域,并对此技术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Richard F. Heck,日本科学家Ei ichi Negishi和Akira Suzuki。这三名科学家是因为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而获奖。它为化学家提供了一款精致的工具来合成复杂的有机分子。这一成果广泛应用于制药、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笔者对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领域作了粗浅的介绍,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宏伟 《自然杂志》2010,32(6):326-331
  石墨烯--石墨的极限形式,具有独特的单原子层二维晶体结构,2004年首次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Konstantin Novoselov)成功剥离出来。2010年,二人因在石墨烯方面的开创性实验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作者从碳材料的发展史出发,结合石墨烯的结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综述了石墨烯领域的研究工作,对其发展趋势及将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田晓晨  闻玉梅 《自然杂志》2008,30(6):315-318
2008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以表彰他们对揭示病毒感染在肿瘤、传染病等人类重大疾病中的致病机制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本文将就病毒感染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