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耶鲁大学所藏中国古航海图的主体内容是山屿岛礁图,主要描绘山峰、岛屿的侧面形状.这是航海图一种比较原始的表示方式,其起源很早,在宋代的文献中已有记载.这种表示方法对后来的航海图有较大的影响,近代航海图上的对景图就是从山屿岛礁图演变而来.此外,耶鲁图中有4幅表示了南海诸岛的地图,他们的表示方法有与其它图幅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美国Robert Batchelor教授2013年初发表的文章(The Selden Map Rediscovered:A Chinese Map of East Asian Shipping Routes,c.1619) 所引用,经仔细比对,可见“The Selden Map of China”(牛津大学鲍德里氏图书馆藏《东西洋航海图》)上的大部分明帝国境内地名,均源自刊刻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的一幅《二十八宿分野皇明各省地舆全图》.因此,1607年成了《东西洋航海图》绘画年代的上限.  相似文献   

3.
一幅新近发现的明朝中叶彩绘航海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江 《海交史研究》2011,(1):1-7,I0001
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近来发现了一幅被人们忽略了长达350余年之久的、绘制于中国明朝中叶的彩色航海地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幅手工绘制的彩色航海图,而且或许是一幅出自明朝福建海商之手的地图。这幅航海图来自于英国一位著名的律师约翰·雪尔登(John Selden,1584—1654)的私人收藏,并于1659年捐献给了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该图相当大,大约长1.5米,宽1米。该图绘制的地域北起西伯利亚,南至今印尼爪哇岛和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东达北部的日本列岛和南部的菲律宾群岛,西抵缅甸和南印度。航海图上清楚地绘制出了明朝中叶中国帆船经常使用的6条东洋航路和12条西洋航路,对研究明清时期中国帆船的海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造船和海洋航运政策、对本国海商和外国商人的政策、对进出口的管理措施和关税等三个方面,就清朝前期与英国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清朝与英国在海外贸易政策上的差别,从政策倾向性上说是一种限制海外贸易和促进海外贸易的根本差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流落海外一百多年的中国清代前期东洋、南洋航海图册(现存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将该图册的122幅图、文全部予以公布,并对图册内容、著作时间及作者籍贯略加考察。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外之间的语言障碍,以及年代久远、地形复杂等原因,学界对于《顺风相送》中的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外洋地名研究,仍然较为薄弱。利用谷歌地球(Google Earth)等现代技术手段,及明清其它交通史籍的佐证,可以帮助我们考证航海俗名所对应的外国地名,为更好地开展《顺风相送》研究,特别是外洋地名和航线研究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7.
赤木文库本《广应官话》中保留了三则清代闽琉交流史料,一则是见于《历代宝案》的闽县林合兴商船杠椇清册,属于雍正十年(1732)中琉海难救助史料;另一则是雍乾时期闽中进士刘敬与和琉球人的友好交往记录;最后一则是闽地流行的《新刻官话汇解释义音注》等官话正音书的引文,属于乾嘉时期闽琉文化交流的史料。这些史料一方面说明琉球官话课本语料来源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在闽琉交流史研究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海道经》的作者及成书至今没有定论,本文比较了《江南经略》、《崇祯太仓州志》和《海道经》针路同源的文献,并比较了《广舆图》、二种版本《海道经》、《嘉靖靖江县志》、《东西洋考》的同源占验歌诀.本文指出《海道指南图》、针路、歌诀是明代前期船民所作,明代中后期才经人补缀汇编而成为《海道经》.  相似文献   

9.
康熙三十六年(1697)郁永河到台湾采硫,记沿途所见等成《裨海纪游》一书.该书有一节“宇内形势”,记述郁永河对渡台海船的火长等航海人员的访谈,并附有手绘“宇内形势图”一帧.该图实为一航海图,航海人员凭经验绘出明清时期东西洋的大部分航线,与《东西洋航海图》 (the SeldenMap)契合,与古代航海文献亦能相照应.该图对古航海图、航海文献及古航海术的研究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按天文学史界通行的观点,天文历算家何承天(370~447)在“上元嘉历表”(443)中提出了赤道岁差“百年退一度”。然而,计算表文中的起讫宿度便会发现,在不改原有之字的前题下,传统的解释难以成立。此外,模拟古人验算岁差的方法,显示出何承天的“计算”依据乃一特例,与西汉以降的观测记录皆不相符,可能具有希腊-印度天文学之渊源。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通过历史考证和文本分析,对清末谴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总体评价。观点是切中肯綮的,但对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论述尚不够充分。同时,鲁迅还对清末谴责小说中部分作品所体现出的特异性加以观照,在文学创作中用杂文和小说的形式诠释了文学史写作中的某些观点,锋芒直指社会现象,宣判了旧有制度解体的同时完成了对清末谴责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从17世纪以迄19世纪后期,清代的中国帆船是东亚海域最具有优秀航运能力的船舶.其中,福建帆船的航运能力更称得上是首屈一指.福建帆船以台湾海峡为主要的活动区域,其航线不局限于台湾本岛、北洋的黄海和渤海海域,更远至东亚海域.在明代,福建帆船的活动海域和部分航路早已为人所知.据<明史>记载,从福州的闽江口至台湾北部的鸡笼山约五更的距离;从台湾本岛往澎湖岛有4更距离;从澎湖岛出发经台湾海峡,7更可达金门岛;从鸡笼山到日本需70更,到吕宋较近为60更.到了清代,中国帆船的沿海航运和海外贸易更加繁盛.从乾隆十九年(1754)广东官员的一份奏折中可以得知.做海上贸易的,均为福建、广东、江南、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的居民.尤以闽人为多,也最具有实力.而广东人则次之.本报告将列举活跃在福建帆船中的金门籍船员的事例为主,并进行一番考证.  相似文献   

13.
清初,中国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主要有鲁王、张名振及厦门的郑成功等,尤其是厦门的郑成功,是清初福建海防的重要对象,可见福建重要的战略海防地位.  相似文献   

14.
考评式结社与清代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评式结社是宋末元初文人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重要沟通方式,并发展成为清代最流行的结社风气.这种结社以考评竞技为主,借鉴科举考试的程序与方法,因而在组织形式等方面不同于一般诗文社.清代的许多小说都提到了考评式结社,但小说家却描绘了与现实不同的特点,即将女性变成结社的主角,客观上反映了清代女子结社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清代最具觉醒意识、灵襟独抱的女词人吴藻在传统等级秩序的压抑下陷入了所适非偶、无情有恨的不幸婚姻,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束缚的她用词曲作品向严酷的制度发出了控诉和抗争,但以失败告终,无奈绝望之余选择皈依佛门来了却她丰富而悲苦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天台僧人清浚的<广轮疆里图>作于公元1360年(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在中国古代地图史上占有一席显要的地位.它既是现存最详尽、准确的元代疆里总图,又是明初<大明混-图>、<混-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等的重要底图.正是在清浚的地图上,对泉州的海外交通航线作了非常值得注意的记录:"自泉州凤帆,六十日至爪哇,百二十八日至马八儿,二百余日至忽鲁没思."这说明当时泉州航抵海外的广阔地区,包含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等地.在一张硕果仅存的元代全国舆地总图上,只标明了唯有的一条中国远洋航海线路,它不啻是元代泉州第一大港地位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子海图的海洋渔船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亟待解决的渔船监控与导航问题,介绍基于GPS和电子海图的渔船导航系统的整体结构、主要功能、技术特点及其实现。该系统由GPS接收机、导航终端、监控中心计算机及通信网络构成,主要包括海图管理、海图显示、航线导航、航行线路监控以及航迹回放等功能模块,具有海图无缝拼接、自动调度与显示等特点。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渔船导航与监控的需要,使用它可以提高渔船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的回族绝大多数是宋元时期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古阿拉伯、波斯人的后裔,晋江市陈埭镇丁氏回族便是其中的主要现存者之一.一般学术界认为,丁氏回族一世祖丁节斋于宋咸淳年间自姑苏货贾于闽泉,并卜居于泉州文山里,至三世祖硕德率子于元末迁居陈埭.[1]由于长期处于汉族社会之中,在风俗习惯上受到汉人的熏染,特别是在明清科举时代,陈埭丁氏不断有人进入仕途.……  相似文献   

19.
海上航行实习是航海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阐述了航海专业毕业生海上实习的重要性,分析了学员在海上实习中常见的问题,就航海专业毕业生如何做好海上实习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晚清科学传播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科学传播角度系统地论述了晚清时期西方科学在中国各领域的普及传播,主要涉及译书出版、口岸传播、留学生传播、办学和实物传播等模式。文章分析了晚清出现传播科学高潮的成因,提出研究近代西方科学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接触规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认为这些规律是中国科学传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初步分析了这些传播模式的特点、作用以及各种模式之间的联系,对今天做好科学传播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