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的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8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疝与腹壁外科治疗及培训中心收治的417例次腹股沟直疝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 417例次腹股沟直疝病人,疝囊突入阴囊7例(突入阴囊组),发生率为1.7% 。与未突入组相比,突入组病程更长,疝囊及疝环口更大,多有慢性咳嗽等致长期腹内压增加因素。结论 腹股沟疝直疝疝囊可突入阴囊,其发病与高龄、病程长、疝囊巨大以及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致长期腹内压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65岁 ,因左腹股沟可复性包块 9年 ,尿潴留 1天入院。入院前 9年因用力不当致左下腹受伤 ,随即左腹股沟出现一指头大小包块 ,并逐年长大 ,包块劳动时下坠 ,平卧时回缩。两天前下地劳动时感下腹部剧痛难忍 ,并感排尿困难、腹胀 ,2 4小时未解小便 ,在当地村卫生站给予利尿药后病情加重而来本院治疗 ,经导尿 10 0 0ml后疼痛仍未缓解 ,当向上推阴囊包块 (约 2 0cm×2 0cm大 )后 ,从导尿管引流出血性尿液 5 0 0ml。查体 :T 3 7.6℃ ,P 80次 /分 ,R 2 5次 /分 ,BP 2 1/16kPa(160 /12 0mmHg) ;腹部未见肠型 ,肝脾未扪…  相似文献   

3.
近期我院外科收治1例左腹股沟巨大直疝疝囊突人阴囊的患者,报告如下,并查阅相关文献来分析术前直斜疝鉴别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股沟直疝疝囊进入阴囊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例疝囊进入阴囊的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腹股沟直疝疝囊进入阴囊的发生机制.结果 20例患者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1±5) min,平均住院时间(3.4±0.6)d;术后无慢性疼痛、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10年,未见复发.结论 高龄患者组织退行性变,加之病程长、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导致逐渐增大的腹股沟直疝疝囊不断挤压并突破外环口而进入阴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股沟直疝经全腹膜外修补术中个体化手术方式固定假性疝囊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106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由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固定组(53例)与常规组(53例)。术后随访2年,分别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血清肿、局部异物感、阴囊肿胀、伤口感染、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发生率、术后2年疝复发率。 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血清肿及局部异物牵拉感的发生率较常规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阴囊肿胀、伤口感染、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2组均无疝复发。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固定直疝假性疝囊可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及术区异物牵拉感,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应用改良套扎法处理假性疝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2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改良套扎组(n=39)与缝合组(n=43)。对比分析两组假性疝囊处理时间、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肿、补片感染)、复发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年龄、疝环直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套扎组假性疝囊处理时间、手术时间短于缝合组,疼痛评分低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均无补片感染及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改良套扎法可有效处理直疝假性疝囊,是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完全性阴囊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不同疝囊处理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南石医院2016-01—2018-09间行TAPP治疗的196例完全性阴囊疝患者,根据疝囊处理方式分为3组。A组完整剥离疝囊;B组疝囊完整剥离失败,游离疝囊最远端并横断回纳。C组不剥离疝囊,于近内环处横断疝囊,远端不处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TAPP手术。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和C组,B组手术长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发生阴囊相关并发症64例(32.6%),除A、B组2组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阴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 a,其间A组复发2例,A、B组均出现2例疼痛/神经感觉障碍。结论完全性阴囊疝TAPP术中不同疝囊处理方式的疗效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0岁,因发现右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7年于2010年11月1日入院。人院前7年患者无意问发现右腹股沟区一包块,约拇指头大小,无压痛,可还纳,逐年增大,体力劳动后有隐痛。门诊以“右腹股沟斜疝”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3次/分,右腹股沟区扪及一约4cm×3cm大小的包块,质软,平躺时缩小,手推可还纳。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 ,70岁。因右腹股沟可复性肿物 2 0年 ,不能还纳 1d伴腹痛于 1990年 6月 2 8日入院。3年前亦发现左腹股沟可复性肿物。既往患慢性支气管炎史 2 0年 ,肺气肿 5年。查体 :桶状胸 ,两肺散在干湿罗音 ,心脏正常 ;腹软 ,无肠型 ,中下腹轻压痛 ,无反跳痛 ,肠鸣音稍活跃 ;右腹股沟内侧 - 5cm× 5cm× 3cm肿物 ,压痛 ,不能还纳 ,可闻及肠鸣音 ;左腹股沟内侧 - 4cm× 4cm× 2cm肿物 ,平卧可还纳 ,压迫内环 ,肿物仍突出。腹透 :小肠稍胀气 ,无气液平面。入院诊断 :右侧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左侧腹股沟直疝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残端疝囊剥离联合腹股沟管引流对巨大腹股沟斜疝术后相关阴囊并发症的影响及残端疝囊剥离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20例临床资料,疝囊直径≥10cm,进入同侧阴囊。术中均完整剥离残端疝囊并在腹股沟管内放置血浆引流管引流。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剥离残端疝囊时间为3~7min,平均4.6min。剥离残端疝囊出血量:出血量≤2ml12例,出血量~5ml 8例,术后住院时间1~3d,平均1.6d。术后阴囊无明显肿胀,无积液积血。患者无阴囊下坠等不适。结论精细解剖和分离疝外组织,完整剥离疝囊,彻底止血并联合腹股沟管内引流,可减少腹股沟疝术后阴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作统计了1972-1996年手术治疗88例腹股沟直疝的临床资料.其中右侧46例(52.3%),左恻24例(27.3%).双侧18例(20.4%).骑跨疝4例(4.5%);修补方法采用McVay法59例(63.4%),Bassini法18例(19.3%),Halsted法12例(12.9%).改良McVay法2例(2.2%).疝成形2例(2.2%)。随访58例(65.9%),2例复发(2.3%)。内对腹股沟直疝的特点及术式选择进行了讨论.提出术中应注意识别骑跨疝的存在,旨在提高腹股沟直疝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采用横断疝囊与完全剥离疝囊两种方法治疗完全性阴囊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为124例阴囊疝患者行TEP的临床资料。根据疝囊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横断疝囊组(横断组)与完全剥离疝囊组(剥离组);根据TEP的学习曲线,分为A组(学习曲线内横断疝囊组,n=25)与B组(学习曲线内完全剥离疝囊组,n=22)、C组(学习曲线外横断疝囊组,n=36)、D组(学习曲线外完全剥离疝囊组,n=41)。观察各组手术时间、腹膜破损、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124例患者均顺利施行TEP,横断组手术时间(P=0.027)、腹膜破损(P=0.016)、术后血清肿(P=0.016)、急性尿潴留(P=0.031)优于剥离组。学习曲线内:A组在手术时间(P=0.008)、腹膜破损(P=0.032)、血清肿(P=0.031)、急性尿潴留(P=0.047)等方面优于B组。渡过学习曲线后:C组较D组手术时间短(P=0.012),两组腹膜破损(P=0.100)、血清肿(P=0.139)、急性尿潴留(P=0.703)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横断疝囊与完全剥离疝囊均可安全完成TEP,横断疝囊在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优于完全剥离疝囊。受TEP学习曲线的影响,建议学习曲线内采用横断疝囊的方法,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Lichtenstein手术,在腹股沟阴囊疝治疗中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行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阴囊疝患者48例。按照术式不同分为TAPP组(20例)和Lichtenstein组(28例)。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伤口及网片感染和术后复发等。 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Lichtenstein组手术时间(59±12)min,TAPP组手术时间(56±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chtenstein组术中出血量(30.0±10.5)ml,TAPP组为(10.0±5.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chtenstein组住院时间(9.0±5.2)d,TAPP组(3.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chtenstein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1周)为(4.0±1.4)分,TAPP组(2.0±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补片感染、复发及慢性疼痛发生。Lichtenstein组切口并发症(浅表感染及血肿,渗血,渗液)6例,阴囊积液6例;TAPP组切口并发症0例,阴囊积液7例。均经过换药或者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 结论TAPP可以进行腹股沟阴囊疝修补术,其疗效与腹股沟疝开放修补术相当,TAPP具有术后疼痛轻、伤口并发症少,住院时间较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腹股淘滑动性疝首先由John Otto于1688年提出,后由Scarpa于1813年初步阐述了本病的形成机制,此后渐被临床医师所认知并熟悉。腹股沟滑动性疝系由部分腹膜后内脏连同疝囊的囊壁共同脱出,构成疝囊壁的一部分,是腹股沟斜疝中的一个特殊类型。腹股沟滑动性疝受累的内脏右侧以盲肠、阑尾及回盲部常见,左侧以乙状结肠常见,此外膀胱、输卵管和卵巢也常被涉及。  相似文献   

16.
腹股沟斜疝嵌顿致肠外瘘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4^ 月,因左侧腹股沟区包块4个月,左侧阴囊排便3个月入院。4个月前患儿因左侧腹股沟区不可回纳性包块2d入本院,诊断为左侧腹股沟斜疝嵌顿,拟急诊行嵌顿松解、疝囊高位结扎术,但家属认为患儿年龄太小不愿手术治疗,自动离院。数小时后,患儿出现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但未到医院治疗,约7d后其左侧阴囊肿胀破溃,  相似文献   

17.
报道1994年10月~2004年10月应用经阴囊(或大阴唇)途径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 752例.手术时间5~30 min,平均14 min.1 750例随访2个月~10年,平均5年.1年内复发41例,1~3年复发9例,复发率2.8%(50/1 750),二次手术成功率100%.该手术方法具有损伤小、无需住院、感染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正>先天性尿道下裂常伴有阴茎下曲畸形,同时伴有阴茎阴囊转位和双侧腹股沟斜疝的病例较少见,我科近期收治1例,采用Ⅰ期手术治疗矫正所有畸形,并同时行双侧斜疝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5个月,足月顺产,出生后即诊断为尿道下裂,出生后3个月来院就诊,诊断为阴茎阴囊转位+尿道下裂,建议1岁左右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隐匿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8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新城院区应用隐匿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0∽25 min,平均14 min;住院时间2.0∽4.5 d,平均3d;皮肤切口小且隐匿,无需缝合,医用胶水粘合即可。全组患儿均随访6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无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隐匿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切口隐匿,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便于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疝囊造影术诊断隐匿性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对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我院采用疝囊造影术对 30例可疑病例进行了检查 ,明确诊断19例 ,均由手术证实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我院于 1995年 9月至 2 0 0 0年 5月共收治不明原因的腹股沟区疼痛患者 2 0 1例。选择 30例患者施行了疝囊造影术。选择标准 :(1)病史超过 1个月 ;(2 )长久站立、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长期咳嗽或便秘时出现症状或症状加重 ,仰卧休息后症状缓解或消失 ;(3)查体时腹股沟部无明显疝块 ,但食指尖轻挑阴囊皮肤沿精索向上插入扩大外环口 ,进入腹股沟管内 ,指尖有咳嗽冲击感 ;(4 )基本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