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犬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20条杂种犬制备AMI后溶栓再通模型,在溶栓时随机分为对照组(n=10)与卡托普利组(n=10).手术前、开胸后、AMI时及血管再通后0、60、120、180 min分别采血检测血糖、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ATⅡ)、一氧化氮(NO)、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和红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EIR),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AMI发生时相比,血管再通120 min后,对照组的ISI和ATⅡ进一步升高,EIR和NO进一步减少(P<0.05);而卡托普利组的ISI和ATⅡ逐渐降低,EIR和NO逐渐增多(P<0.05).卡托普利组CK-MB的升高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ACEI对AMI溶栓治疗时的胰岛素敏感性具有改善作用,这与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和减轻胰岛素受体、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肌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2.
ACEI制剂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ACEI制剂蒙诺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24例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52±6.5)岁,使用ACEI制剂蒙诺,每日1次,每次10mg口服;对照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53±7.2)岁,使用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每日3次,每次10mg口服。使用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葡萄糖代谢率,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并观察血压变化,疗程8周。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胰岛素敏感性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4.4±0.4)mg  相似文献   

3.
4.
目前普遍公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有改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减少再梗死及降低死亡率的有益作用。卡托普利对于未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的作用国内报道少见,作者旨在观察卡托普利对该组病人的效用及安全性。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患者为中山医院1991年1月~1995年5月内连续收治的Q波型AMI75例,均符合1979ISCF/WHOAMI诊断标准。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41例,两组临床特征见表1。两组年龄、性别、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在冠状动脉形成的血栓溶解,使已梗塞的冠状动脉再灌注.方法:心肌梗死的早期给予应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将血栓溶解,使冠状动脉再通,使心肌梗死重新得到血液灌注.结果: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诊断和开始溶栓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均应创造条件尽早溶栓治疗.结论:早期诊断与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轻度出血是指皮肤、黏膜、肉眼及显微镜下血尿、或小量咯血、呕血等(穿刺或注射部位少量瘀斑不作为并发症);重度出血是指大量咯血或消化道大出血、腹膜后出血等引起失血性低血压或休克需要输血者;危及生命的出血包括颅内、蛛网膜下腔、纵隔内或心包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短暂的,尤其多见于溶栓治疗的结束阶段,应该注意监测,及时处理,并注意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一过性低血压及过敏反应多见于应用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时.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与ACEI对该病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高与ACEI对该病作用机制的认识。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糖尿病合并AMI的文献加以总结。结果:糖尿病心肌存在微循环障碍,对血管内皮损害大,导致广泛冠状动脉病变。结论:ACEI对心脏和血管有重要调节作用,可降低糖尿病合并AMI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黄芪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 ,随机分为 3组。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常规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常规治疗 +ACEI +黄芪注射液治疗 3周 ,其后应用经胸壁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结果 ACEI组和黄芪 +ACEI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较常规治疗组患者显著改善 ,黄芪+ACEI组患者较ACEI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P <0 .0 5)。结论 黄芪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氯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氯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 9例 ,治疗组服用氯沙坦 ,对照组服用卡托普利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6周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心室重构指标。结果 治疗组LVEF明显上升、LVESV、LVEDV、LVMI明显下降 ,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仅LVEF明显上升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而LVESV、LVMI两指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但无明显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ngⅡ受体拮抗剂能够明显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重构进而改善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将合户观察条件的病例随机分为俩组,一组为溶栓治疗组,另一组为非溶栓治疗组。分别采用溶栓和非溶栓俩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比较效果。结果:发现溶栓治疗组在冠状动脉在通率,心衰发生率上明显好于非溶栓组,其他一些指标差异不大。结论:溶栓治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方法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对QT和J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于静脉溶栓治疗后90min以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估价梗塞相关动脉(IRA)前向血流情况,并观测其溶栓前和溶栓后每30min直至2h的QT和JT离散度变化以及72h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34例IRA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2~3级者,溶栓后2hQT和JT离散度显著降低,而24例IRA未开通者上述指标在溶栓前后始终保持较高水平。18例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QT和JT离散度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者(125±47ms和110±35ms,84±45ms和81±40ms)(P均<0.01)。结论成功溶栓治疗可使QT和JT离散度显著降低,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37例发病24小时内的首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用尿激酶、肝素及阿斯匹林治疗,并采用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冠脉再通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提示: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优于对照组(P<0.05),近期死亡率较对照组低(分别为5.3%与21.1%);溶栓组内,发病时间<6b与6~24h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故认为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时机可延长至发病后24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尿激酶(uk)中等剂量对AMI院前急救溶栓治疗78例,其疗效与80例常规治疗相比较。结果①院前溶栓组冠脉再通率86%,对照组冠脉再通率67%;②溶栓组死亡率为2.6%,对照组为8.8%;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溶栓组为7.4%,对照组26.3%。结论AMI溶栓治疗开始的越早越好,成功的溶栓治疗能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肌钙蛋白T(TnT)反映心,肌损伤的高敏感性及其对心肌再灌注的判断价值。方法:对87例发病6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患的心肌酶CK,CK-MB及心肌TnT进行监测,其中TnT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结果:1.CK,CK-MB及TnT开始升高的时间无显差异(P>0.05),2.初始升高的相对浓度TnT明显高于CK(P<0.01)及CK-MB(P<0.001);、3.溶栓4h内TnT及CK-MB上升速度再通组明显大于未通组(前P<0.001,后P<0.01),且TnT与CK-MB上升速度有显差异(再通组P<0.001,未通组P<0.05),结论:TnT为反映心肌损伤的高敏感血清标志物,溶栓4h内TnT及CK-MB上升速度可作为临床判断溶栓疗效的参考指标,且TnT优于CK-MB。  相似文献   

15.
国产尿激酶治疗91例急性心肌梗塞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国产尿激酶(UK)100万IU静脉溶栓治疗91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对凝血、纤溶系统的作用。结果发现:1.国产UK的血管再通率为59.3%,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但无致命性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2.溶栓对AMI左心室功能的改善及病死率的降低.依赖于梗塞相关动脉(IRA)的再通;3.UK静脉注射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纤溶酶活性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抗原显著下降。提示,血浆已处于明显的溶解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国产U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效果与QT间期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2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成功组(63例);溶栓失败组(52例);非溶栓组(111例).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在人院当时(平均7.1h±1.6h),发病后第2天、第1周末及第2周末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的测量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同一导联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不同导联最大QT值减去最小QT值为QTd值.[结果]3组QTd入院当时无差异(P>0.05),但起病后第2日、第1周末及第2周末溶栓成功组QTd[分别为(48±17)ms,(43±15)ms,(36±14)ms]较溶栓失败组[分别为(65±18)ms,(55±16)ms,(47±15)ms]和非溶栓组[分别为(67±16)ms,(54±14)ms,(49±13)ms]小,P<0.01;后2组比较,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成功的早期溶栓治疗能使QTd值减小,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能提高心肌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方法62例无溶栓禁忌症患者均给经鼻导管吸氧,肠溶阿司匹林300 mg嚼服,0.9%NS 20 ml 尿激酶50万U静脉注射,继以尿激酶100万U加入80 ml生理盐水经输液泵静脉输注溶栓治疗。计算发病30 min溶栓,30 min~2 h、2~4 h、4~6 h及6~8 h内溶栓再通率,并把4 h内溶栓病例与4~8 h溶栓病例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4 h内溶栓再通率75%,4~8 h溶栓再通率4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因此在安全的前提下尽早溶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不同时期收治的 14 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链激酶或爱通立行溶栓治疗 ,并观察梗塞相关血管 (IRA)的再通率、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的死亡率。结果 :14 0例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 ,梗塞相关血管的再通率为 6 9 2 9% ,心脏左室射血分数 (LVEF)值为 4 8 91%± 6 4 0 % ,死亡率为 9 2 9%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5 4 2 9% ,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 4 2 14 %。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有较高的冠脉再通率 ,改善心肌供血 ,提高心功能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天普洛欣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AMI192例患者给予静滴天普洛欣(尿激酶)150万u,并辅以阿斯匹林、肝素及常规治疗,观察冠脉再通及心脏事件发生率、5周死亡率及出血倾向。结果:①冠脉再通62例,其再通率67.4%;②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6h患者,冠脉再通率达81%,>6h者仅50%(P<0.005);③冠脉再通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0.65%,5周死亡率为4.84%,而未通患者分别为53.33%和20%(P<0.025~0.05);④出现出血倾向10例。结论:天普洛欣静脉溶栓治疗AMI有效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