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高龄患者所占比例也相应增加。并且。围手术期管理的进步以及手术安全性的提高,使年龄对手术的限制也逐渐减少,接受手术的高龄患者呈增多趋势。我院自1997~1999年共收治70岁以上腹部肿瘤手术患者3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许多高龄患者接受该手术治疗。据Zaidi等报道,70岁以上的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由90年代初期的7.9%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16.5%。但老年人常合并的多种老年性疾病,包括肺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周围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等增加手术风险。手术前后的护理难度增加,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共做冠脉搭桥术86例,其中70岁以上4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约占全部肺癌的85%,约70%患者在确诊时处于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或已有转移,化疗是这些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当今老年肺癌患者日益增多,美国肺癌患者的中位确诊年龄为70岁,近16年里80岁以上肺癌患者增加了50%,而70岁以下患者只增加了30%,肺癌现已成为老年性疾病。流行病学上65岁是老年患者的分界年龄;在肺癌的临床试验中,70岁以上的患者常常被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4.
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分析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对其危险度进行评估,为合理安排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98例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后死亡、术后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的有关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的危险度。结果 49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63例(32.7%),其中严重并发症61例(12.2%),术后死亡17例(3.4%)。患者有冠心病史、脑卒中史、吸烟史和全肺切除术是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二次肺癌手术和手术时间≥3h是围手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常伴有并存症,并受其年龄因素的限制,明显增加了手术风险;但加强患者围手术期处理,采取患者能承受的手术方式和肿瘤外科的基本原则,绝大多数老年肺癌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结果和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对70岁以上62例均为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下手术42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0例。平均移植血管2.8±1.3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5%,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结论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改善患者症状,缓解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与一般患者相比死亡率无明显增加。但对于高龄患者应注意术前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的处理以及术后心功能和呼吸功能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口腔黏膜鳞癌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其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方法 收集1991—2001年行计划性诱导性顺铂为主综合治疗的年龄≥70岁(≥70岁组)的72例患者治疗情况,与同期同治疗方案年龄(70岁((70岁组)72例患者和同期单纯手术根治的26例患者(单纯手术组)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70岁组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是84.6%、73.0%和68.5%,(70岁组为85.8%、75.3%和69.1%,手术组为52.7%、48.5%和39.7%。≥70岁组和〈70岁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岁组和手术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70岁以上老年人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采用以顺铂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60-80mg的顺铂剂量70岁以上老年人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70岁及以上患者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2月70岁以上患者109例168个膝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结果 109例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1.2%。根据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HSS)膝评分标准,由术前的26.1分提高到术后出院时的82.0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32.1分提高到术后出院时的89.1分。结论 70岁以上患者虽然并发症较多,围手术期风险大,但如果能重视风险防范,手术熟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可以顺利经受手术并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70岁以上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应用传统CABG因体外循环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及缺血再灌注损伤,70岁以上患者CABG仍是本领域的难点之一。我们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比较≥70岁与〈70岁患者OPCAB的手术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3.6%〔1〕。虽然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尚无公认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术治疗疗效显著高于保守治疗,但对于70以上患者股骨颈骨折,随着增龄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加,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重要器官的功能减退和并发症,对围手术期治疗较年轻患者有更高的要求。本文回顾性分析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置换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因素及处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间收治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患者108例,男62例,女46例。右57例,左51例。年龄70~91岁,平均73.3岁。其中70…  相似文献   

10.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许多高龄患也成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受益,当患年龄大于70岁时,其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则显增加。我们将28例70岁以上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