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与腹膜有关的少见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腹膜有关的少见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病理诊断廖松林作者单位: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系100083腹腔内与腹膜有关的常见肿瘤是间皮瘤,常见的典型的间皮瘤诊断并不困难,这里介绍几种与腹膜有关的少见的肿瘤及肿瘤样病变。1子宫内膜异位及有关病变子宫内膜组织存在于子宫...  相似文献   

2.
上皮样间皮瘤,特别是那些呈乳头状和管状乳头状生长的间皮瘤,与原发性或转移性浆液性乳头状癌弥漫累及腹膜者很难鉴别。1998年一个研究报道有16种标记在间皮瘤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该项研究认为,calretinin、thrombomodulin和CK5/6是间皮瘤最好的诊断指标,MOC-31、B72.3、Ber—EP4、CA19—9和Leu—M1(CD15)在间皮瘤中表达阴性,可用于区分腹膜上皮样恶性间皮瘤和乳头状浆液性癌弥漫累及腹膜。D2-40和podoplanin是2个最近认识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它们也表达于正常间皮细胞和间皮瘤。为了比较这两种新的间皮细胞标记和以前其他用于间皮瘤和浆液性癌鉴别诊断的标记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实性-囊性-乳头状肿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性-囊性-乳头状肿瘤(solid-cystic-papillary tumor,SCPT)为罕见的胰腺肿瘤。原发于后腹壁和腹膜后者国内未见报道。笔者报道3例实性-囊性-乳头状肿瘤,探讨其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组织发生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正恶性间皮瘤是一种可起源于胸膜、腹膜、鞘膜及心包膜等浆膜层的罕见肿瘤,多数发生于胸膜,其次发生于腹膜,预后较差。恶性间皮瘤的组织学亚型主要包括上皮样型、肉瘤样型和双相型,其中最常见的亚型是上皮样型。恶性腹膜间皮瘤起源于腹膜浆膜层,虽然其与恶性胸膜间皮瘤表现相同的组织形态学,但两者的病因、临床病程及治疗均不相同。由于该疾病较为罕见,其组织学特征和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腹膜上皮样间皮瘤和广泛腹膜转移的浆液性癌通过组织学形态鉴别往往比较困难,但如果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方法则会比较容易诊断。D2-40和podoplanin是最近认识的淋巴管内皮标记,它们在正常间皮细胞和间皮瘤中都可以表达。为了比较这两种抗体同以往使用的间皮标记在鉴别间皮瘤  相似文献   

6.
关晓东  李坚  贾英斌 《医学信息》2009,22(2):150-151
目的观察腹腔低渗热灌注(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联合外科手术治疗腹膜间皮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6例手术后HIPEC治疗腹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方式为肿瘤切除和部分切除,手术后采用HIPEC治疗。3例死亡,2例复发再次手术切除。3例现存活。结论外科手术联合HIPEC是腹膜间皮瘤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浆液性癌( pelvic serous carcinoma, P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PSC 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例PSC,年龄23~87岁,平均58.9岁。PSC 可发生于输卵管、卵巢和腹膜,常因腹胀、腹痛或盆腔占位就诊,发现时常广泛累及盆腔多个脏器,不易明确原发部位。输卵管浆液性癌原发灶小,易种植,卵巢和腹膜浆液性癌常伴有浆液性输卵管上皮内癌(serous tubal intraepithelial carcinoma, STIC)。结论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可能是PSC 的主要来源。诊断PSC 时需仔细检查输卵管以明确其原发部位,病变广泛累及腹膜时需与腹膜间皮瘤和盆腔外腺癌腹膜转移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例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9岁,大网膜肿物,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管囊状、乳头状和腺管状排列,伴出血、坏死,核分裂易见。高倍镜下见肿瘤主要由透明细胞、嗜酸性细胞和鞋钉样细胞构成。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7、CEA、CA125、PAX-8、HNF1-β和Ber-EP4均阳性,CK20、CK5/6、CR、MC、CDX-2、WT-1、TTF-1、ER、PR、Villin、vimentin、CD10和CD1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70%。结论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是非常罕见的苗勒系统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在排除转移性卵巢或子宫透明细胞癌后方可确诊。此外,还需与浆液性腺癌、子宫内膜样癌、恶性间皮瘤、卵黄囊瘤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9.
正恶性间皮瘤属于罕见的侵袭性肿瘤,通常与石棉接触相关,并以复杂的遗传学异常为特征,包括染色体22的缺失。文献曾报道2例60岁的腹膜恶性间皮瘤患者出现14q32上的EWSR1和YY1的基因融合。然而,有关恶性间皮瘤中EWSR1重排的发生率及其融合伴侣的谱系尚不清楚。作者报道2例具有EWSR1-ATF1融合的恶性间皮瘤,并  相似文献   

10.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最初描述是一般发生在胸膜,其次是腹膜,称为良性纤维性间皮瘤,目前认为其组织发生与间皮并无关连,而是来源于具有纤维母或肌纤维母细胞特征的问质细胞。已报道SFT可发生在许多部位,如浆膜、鼻腔、胸腔、纵隔、甲状腺、眼眶、腹膜后、乳房、肝脏^[1]等,并易误诊为其他梭形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阑尾黏液性肿瘤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adnoma, MA)3例,黏膜上皮呈高柱状,分泌黏液,无明显异型性。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low grade a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 LAMN )5例,管壁可见无细胞或含少量细胞的黏液扩散至阑尾壁各层甚至阑尾外,其中1例伴有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 low grade of peritoneal pseudomyxoma, PMP-L),腹膜病变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学特征与阑尾相同。阑尾黏液性囊腺癌( mucinous adnocarcinoma, MAC)2例,管壁可见腺管或筛状结构,细胞异型性较大,呈浸润性生长,1例伴有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high grade of peritoneal pseudomyxoma, PMP-H),腹膜黏液湖内可见多量异型性显著的黏液上皮细胞。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是一系列肿瘤谱系,其生物学行为取决于肿瘤性质和类型,准确且规范的病理诊断对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AgNOR定量检测用于间皮瘤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间皮瘤与反应性增生间皮的鉴别诊断一向是病理学上的难点,最近国外少数学者应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鉴别间皮瘤显示有实用价值。本文应用该法对经病理证实的8例恶性间皮瘤,12例反应性增生间皮作AgNOR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恶性间皮瘤与反应性增生间皮二者主要区别:(1)恶性间皮瘤AgNOR总平均值为4.26±1.28,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为1.28±0.38;(2)恶性间皮瘤细  相似文献   

13.
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4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乳腺腺样囊性癌大体上均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该肿瘤在结构上可以分为筛孔型、管状-小梁状型和实体型三种类型,并需与一系列乳腺良恶性病变相鉴别,如胶原小球病、筛状癌、小细胞癌等。结论 乳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少见肿瘤,具有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点,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限性肠腔内生性腹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局限性肠腔内生性腹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腹部B超及CT示降结肠区占位性病变,考虑肠道来源可能性大。术中见肿物位于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内生性。镜下示肿物主要位于浆膜层,部分区域侵及肌层、黏膜下层及黏膜层;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型及肉瘤样型双相分化,形态复杂、多样。免疫表型:上皮样型细胞CK5/6呈阳性,vimentin只在印戒样细胞区和乳头样区表达,D2-40呈灶阳性;肉瘤样型细胞CK5/6阴性、vimentin弱阳性;两种类型细胞共表达CK(AE1/AE3)、WT-1、Calretinin;两种类型细胞均不表达HBME-1、CD34、Ber-EP4、DOG1、CEA、CD117、desmin、SMA。AB-PAS特殊染色阴性。结论局限性肠腔内生性腹膜恶性间皮瘤临床罕见,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且需与腹腔原发或转移性的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5.
横结肠系膜局限性囊性间皮瘤一例马去非赵全年刘运湖乌兰图患者女,36岁。右上腹不适2年,1个月前无意中摸到右上腹有一肿块,于1986年4月来我院检查。查体:右上腹肋缘下可触及一7cm×6cm大小之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上下移动,无触痛。其它各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囊性肾瘤(cystic nephroma,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CN分别发生于1岁男童及44岁女性,大体均呈多房囊性;镜下见囊壁内衬单层扁平、立方、靴钉样上皮,囊壁间为纤维结缔组织。结论 CN是一种少见的以弥漫囊性改变为特征的肾脏良性肿瘤,属肾脏良性上皮和间质混合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肾脏的肿瘤性囊性病变是指不伴有剩余肾实质囊性改变的肾脏的孤立性囊性肿块。目前肾脏有4种囊性病变:囊性肾瘤(CN)、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囊性部分分化型肾母细胞瘤(CPDN)和多囊性肾细胞癌。其中CN和MEST是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二者病变的临床和形态学特征有重叠,包括中年女性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腔、嗜酸性细胞、被覆囊腔的雪钉样细胞和卵巢性间质。作者研究了20例CN和14例ME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例1男,18岁。因左下腹隐痛1月余于2003年5月10日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明显消瘦,体检示左下腹肌紧张,但未扪及明显肿块。CT示左髂窝区见一囊性肿块,增强扫描后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囊性病变,有间隔。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下腹膜、大网膜、盆腔内广泛囊性水泡状病变,并侵及乙状结肠浆膜层。手术切除一段结肠、部分大网膜和腹膜表面病变。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性,83岁,腹痛、呕吐48 h,加重12 h就诊。既往无恶性肿瘤病史。MRI检查发现右侧中腹部腹膜后有一大小23 cm×14 cm×14 cm巨大囊性病变,病变边界清楚,邻近肠管推压前移,病变局部与右侧肾脏界限不清,右肾受压,肾盂积水扩张。MRI诊断:右侧中腹部腹膜后囊性病变并多发分隔及壁结节,考虑良性囊性病变,不除外局部恶变。手术完整切除腹膜后囊性肿物及部分右肾。  相似文献   

20.
卵巢肿瘤继发腹膜黑色素沉着症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继发腹膜黑色素沉着症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3例卵巢肿瘤继发腹膜黑色素沉着症作了临床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并作了随访。结果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17、29和23岁。例1卵巢囊性肿物,腹腔内多个大小不等的灰褐色肿物,切面囊内充满墨汁样液体。例2做了卵巢肿瘤姑息手术,术中检查腹腔和盆腔内有浓稠的墨汁样黑色素沉着。例3瘤体内有皮脂、毛发和充盈黑色液体的囊性结节。镜检:除例1伴发浆液性囊腺瘤,例3伴发囊性畸胎瘤外,3例病变基本相似,主要由胞质充满黑色素的细胞和胞质内无色素的细胞组成。绝大部分区域以前者占优势,纤维组织增生并纤维化,大量色素沉着使原有结构被掩盖。例1见少量破骨样多核巨细胞,腹膜和网膜内亦有大量黑色素沉着和纤维组织增生。例3Fontana染色阳性,普鲁士蓝染色阴性。例1免疫组化染色胞质内含有色素颗粒和无色素颗粒的细胞均有部分细胞HMB-45阳性,浆液性囊腺瘤内衬的上皮CK呈阳性,胞质内含有色素颗粒和无色素颗粒的细胞CK呈阴性,S-100、CD68、MC、CD34、ER、PR和NSE均阴性。结论腹膜黑色素沉着症为卵巢肿瘤和胃肠道发育畸形继发的一种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