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伟  陶祖钰 《气象学报》1996,54(2):225-232
利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暴雨监测与预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对1992年16号台风进行了12h数值模拟。时间是从8月31日12时(世界时)到9月1日00时。结果显示:模式预报的台风和实际台风的移动方向一致,移动距离相当。模式清楚地预报出了由台风倒槽所造成的强降水。这表明模式对台风路径、台风降水等都有较强的预报能力。还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地形和积云对流等对登陆台风发展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对台风的位置和降水有重大影响,积云对流除了对台风强度有影响之外,对台风环流的位置和台风的移动速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数值预报还不能做出完全客观和定量的暴雨预报的情况下,把主观预报经验和暴雨研究的成果结合起来,建立一套比较系统的暴雨预报程序,是目前提高暴雨预报水平的实际可行的途径,也是把大量暴雨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经验预报,使科学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从1977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气实习台为水利部提供春季我国北方暴雨预报制作了一套暴雨中期趋势和短期暴雨预报的程序。在以后的六年中,根据暴雨研究中发现的新事实及预报实践的经验,对预报程序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下面对我们目前使用的北方暴雨预报程序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黄河“96.8”洪水是一次重要的强降水过程引起的。黄河流域地形复杂 ,而且降水时间分布极不均匀 ,预报难度较大。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REM模式 (简称 LASGREM)对这次洪水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报。同时应用 L ASGREM的输出产品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黄河“96.8”致洪暴雨的模拟预报能力较强 ,适合于黄河水文气象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4.
黄河“96.8”洪水是一次重要的强降水过程引起的,黄河流域地形复杂,而且降水时间分布极不均匀,预报难度较大,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REM模式(简称LASGREM)对这次洪水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报。同时应用LASGREM的输出产品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黄河“96.8”致洪暴雨的模拟预报能力较强,适合于黄河水文气象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我国暴雨研究水平及暴雨监测与预测能力,促进科研与业务的互动,加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人员与地方各级气象业务、研究人员的沟通与交流,2008年9月26~28日,由我院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08年我国南方暴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级气象部门的研究与业务人员140人参会,陶诗言、  相似文献   

6.
2011年,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实验室改革发展,编写完成“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化改革方案”并上报中国气象局。在灾害天气遥感监测、数值模式研发、灾害天气结构和机理研究等基础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预期的进展。积极推进第3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加强实验室业务系统数据支持平台和青藏高原、暴雨观测外场试验基地建设,雷达监测等方面的成果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徐双柱  吴涛  张萍萍  王继竹  董良鹏 《气象》2015,41(9):1159-1165
根据2010—2014年风云2号(FY 2)和风云3号(FY 3)气象卫星资料,结合雷达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等,利用多阈值法、面积重叠法进行了湖北省暴雨云团的识别跟踪方法研究;利用配料法进行了湖北省6 h暴雨短时预报方法研究。建立了以网页形式的风云系列卫星资料的暴雨监测预报业务系统,定量监测和预预暴雨的发生、发展。2014年应用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湖北省暴雨的监测和预报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秋华,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此后一直在武汉中心气象台从事天气分析与预报工作。1987年她受聘为武汉中心气象台高级工程师,为该台第一位女高工。  相似文献   

9.
据2007年2月2日日本气象厅网报道,2007年日本气象厅预算为686.94亿日元,比2006年的预算增加了1%。预算重点资助项目是台风、暴雨、地震、海啸预报、警报的研究与业务工作,以及气候变化、地球环境问题对策研究工作。用于气象方面的投入资金明显增加,资助的主要项目是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的研究与预报,预算为13.62亿日元,比2006年预算增加了143%;气候变化、地球环境问题对策研究预算为1.37亿日元,比2006年预算增加了118%。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圆满完成项目任务书规定的研究任务,于2006年12月11~12日顺利通过了中期评估,并获得高度评价。经过研究人员两年的努力,已经在南方致洪暴雨的中尺度结构、机理以及监测与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显示出良好的业务应用前景,圆满完成了头两年任务书所规定的目标与任务,为后3年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达气象研究50年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回顾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模拟信号的天气雷达、数字化天气雷达、多普勒雷达和雷达新技术如双线偏振雷达、双基地多普勒雷达等雷达技术研究及其在冰雹、暴雨、台风等中尺度天气过程的监测和临近预报等方面的应用工作, 特别介绍了近年来开展的针对暴雨、台风的中尺度外场试验、双多普勒雷达和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技术在风场中尺度结构中的应用、双线偏振雷达在云和降水微物理结构探测中的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数字组网及临近预报方法研究等工作; 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雷达气象领域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中科院大气所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REM 制作汛期黄河三花间暴雨预报结果表明,该模式对黄河中游复杂地形的降水模拟效果较好。以降水定性评分办法评定,其预报准确率约77 % ,高于日本数值模式(24 h)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正一、《暴雨灾害》于2011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我国唯一以报道暴雨科学及气象灾害研究成果为重点的中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内容:暴雨机理、监测与预报研究;暴雨洪涝与其他气象灾害天气气候成因、预测技术;国内外暴雨等气象灾害科学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4.
《湖北气象》2013,(4):359-359
一、《暴雨灾害》于2011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我国唯一以报道暴雨科学及气象灾害研究成果为重点的中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内容:暴雨机理、监测与预报研究;暴雨洪涝与其他气象灾害天气气候成因、预测技术;国内外暴雨等气象灾害科学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一、《暴雨灾害》于2011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我国唯一以报道暴雨科学及气象灾害研究成果为重点的中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内容:暴雨机理、监测与预报研究;暴雨洪涝与其他气象灾害天气气候成因、预测技术;国内外暴雨等气象灾害科学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6.
在引进暴雨内涝仿真模型基础上,基于GIS,集合湖州市城市地理、河道地形、工程设施、气象监测、防洪调度等基础空间信息,构建了完整的湖州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以城区气象自动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估测降水、主观降水预报等作为实况和预报用降雨边界条件,建立了湖州城市暴雨内涝预警预报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对发生在1999年6月24日—7月1日的连续暴雨造成严重城市内涝过程,以5种内河水位为初始水位条件,进行了历史反演,反演结果与历史描述基本相符,最大积水深度和位置基本一致,积水面积偏小。反演结果显示:本系统具备一定的暴雨内涝动态监测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一、《暴雨灾害》于2011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我国唯一以报道暴雨科学及气象灾害研究成果为重点的中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内容:暴雨机理、监测与预报研究;暴雨洪涝与其他气象灾害天气气候成因、预测技术;国内外暴雨等气象灾害科学研究综述。二、投稿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按照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签订的合作协议,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值预报研究部派出一名博士研究生赴日本参加JST(日本科技厅)项目研究,该项目研究旨在确立新一代地球系统数值模式。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在新的球坐标下发展动力框架和实施最新地球流体模式的算法等。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工作,在以下几方面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利用柳州市城市暴雨渍涝气象预警系统,对2005年6月20日柳州市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城市渍涝灾害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渍涝动态监测和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暴雨渍涝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柳州市城市暴雨渍涝气象预警系统,对2005年6月20日柳州市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城市渍涝灾害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渍涝动态监测和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暴雨渍涝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