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用急冷法制得Ni-19P合金薄带,由X-射线衍射测试证实制得的是非晶态结构,由失重法及电化学测试评价其耐蚀性,并且与316不锈钢,纯Ni作对比。结果表明,制得的Ni-19P非晶态合金在1mol/L HCL中的耐蚀性比316不锈钢及纯Ni要好,并且处理温度对比非晶态合金的耐蚀性也有影响,略低的加热温度及淬火温度有利于较好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等技术对Ni-P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P量为12%的Ni-P合金镀层在镀态下呈非晶态结构,经300℃以上温度时效处理后,则成为由Ni基固溶体和Ni3P两相组成的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化学测试及 X R D、 S E M 、 X P S等研究了化学镀 Ni M o P 合金在 H2 S O4 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Ni M o P合金的结构由磷含量决定,高磷合金为非晶结构,耐蚀性能优异,钼含量提高改善了合金的钝化性能。 Ni M o P 合金表面形成的由 Ni( O H)2、 Ni2( P O4)2 及少量 M o O2 组成的稳定表面膜,是合金具有良好耐蚀性的重要原因。在 20℃—60℃范围内,合金在中等浓度硫酸中的耐蚀性能优于其在较稀浓度硫酸中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对化学镀Ni—P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电位法研究低温热处理对非晶态Ni-P镀层的耐蚀性的影响,通过测试Ni-P镀层在200℃,400℃,550℃热处理后的极化曲线,得到在0.5MH2SO4中,400℃热处理耐性最差,在3%NaCl中,550℃处理耐蚀性最差,Ni-P镀层耐蚀性下降是由于镀层的晶态转变以及组织结构转变产生的变形。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Fe—Cr—Ni合金镀层结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Fe-Cr-Ni合金电刷镀层的结构、结合力、硬度和耐蚀性的测试,探讨了热处理对该合金镀层结构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1050℃固溶处理可使镀层结构由镀态的微晶体+非晶态结构转变为r单相结构,使镀层的结合力和耐蚀性都有提高。镀层的硬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呈山形变化。温度为400℃时,硬度由镀态时的HV450增至HV940,故有利于提高镀层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Fe-Cr-Ni合金电刷镀层的结构、结合力、硬度和耐蚀性的测试,探讨了热处理对该合金镀层结构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1050℃固溶处理可使镀层结构由镀态的微晶体+非晶态结构转变为γ单相结构,使镀层的结合力和耐蚀性都有提高.镀层的硬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呈山形变化,温度为400℃时,硬度由镀态时的HV450增至HV940(最大值),故有利于提高镀层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7.
电沉积非晶态Ni—P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电沉积的工艺条件(pH值,H3PO3的含量,电流密度)对沉积层组成的影响,热处理对Ni-P合金层结构的影响,以及合金层组成和结构与耐蚀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pH值的升,H3PO3含量的升高,电流密度的降低,沉积层中的P含量逐渐增大,高含P量的合金层的在350℃左右时,差热曲线上出现一尖锐的放热峰,即合金层开始晶化,析出Ni3P相;Ni-P合金随含P量的升高,耐蚀性增强。热处理后的合金层耐蚀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超声波对化学镀Ni-P非晶态合金的镀速,磷含量,显微硬度及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可显著地提高化学镀Ni-P合金的镀速,降低合金中磷含量,提高镀层的显微硬度,明显地降低镀层的孔隙率.  相似文献   

9.
化学沉积Ni—P和Ni—W—P合金耐蚀性以及热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学金相显微镜及静腐蚀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化学沉积Ni-P和Ni-W-P合金耐蚀性以及热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00℃热处理后,两种合金耐蚀性能有所下降;而经过600℃热处理,它们的耐蚀性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对化学镀Ni—P非晶态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超声波对化学镀Ni-P非晶态合金的镀速,磷含量,显微硬度及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可显著地提高化学Ni-P合金的镀速,降低合金中磷含量,提高镀层的显微硬度,明显地降低镀层的孔隙率。  相似文献   

11.
Ga 对 Fe40Ni40P14B6 非晶合金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具有高的玻璃形成能力Fe基非晶合金(Fe40Ni40P14B6)100-xGax(x=0,2.5和4.5)是利用单辊铜轮旋转的方法制备出来的.用电化学的方法研究非晶合金(Fe40Ni40P14B6)100-xGax(x=0,2.5和4.5)分别在1 mol/L和3 mol/L的HCl溶液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非晶合金(Fe40Ni40P14B6)100-xGax(x=0,2.5和4.5)在HCl溶液中具有较高的腐蚀特性,并且随着Ga含量的增加,铁基非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增加.另外,非晶合金(Fe40Ni40P14B6)100-xGax(x=0,2.5和4.5)与不锈钢(1Cr18Ni9Ti)分别在1 mol/L和3 mol/L的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相比,非晶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2.
聚氯乙烯(PVC)在脱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HCl气体,而HCl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对3种不锈钢(00Cr17Ni14Mo3(316L),0Cr18Ni9Ti(322),1Cr18Ni9(302))和紫铜(Cu≥99.9%)进行抗HCl气体腐蚀实验,并对试样进行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316L的抗HCl气体的腐蚀性能最好,紫铜最差。在本研究条件下,不锈钢316L最适合用来作PVC脱氯反应器的内衬。  相似文献   

13.
研究低温条件下腐蚀溶液温度以及钢中氮含量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在1mol/L H2SO4+0.5mol/L NaCl的腐蚀液中,对氮含量为0.0095%~0.5575%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阳极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测量。结果表明,提高氮含量,316L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增强;腐蚀液温度升高,316L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减弱。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0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在特殊应用环境的耐酸腐蚀性能,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不锈钢基体表面渗锆,对渗锆合金层的相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将奥氏体不锈钢基体试样和表面渗锆试样分别在0.5 mol/LH2SO4溶液、0.5mol/L HNO3溶液、0.5 mol/L HCl溶液进行电化学腐蚀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H2SO4溶液、HNO3溶液、HCl溶液中,不锈钢基材的相对腐蚀速度分别是渗锆合金层的2.18倍、9.73倍、24.43倍;不锈钢基体表面腐蚀较为严重,而渗锆合金层表面仅出现轻微的局部腐蚀坑。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渗锆后,渗锆合金层中合金元素呈梯度分布,且腐蚀时在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锆钝化膜,因而其抗酸腐蚀性能相对基体大幅提升,在HCl溶液比在H2SO4溶液和HNO3溶液中耐蚀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3种不锈钢在衣康酸/氯化钠水溶液中的腐蚀和电化学特性并探讨了介质组成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衣康酸浓度,氯化钠浓度和温芳的提高,不锈钢的腐蚀速率、致钝电流密度和维钝电流密度也有所增大,不锈钢的点蚀电位与衣康酸介质中Cl^-浓度的对数间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腐蚀是湿法脱硫(WFGD)烟气系统中较突出的问题,材料选择至关重要.ND钢和不锈钢316L耐蚀性能的强弱是电力行业的一个困惑,文献的结论互相矛盾.调查、分析了实际湿法脱硫烟气系统的腐蚀环境条件和不同文献的试验研究条件,对产生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作了初步探讨.用实际烟气系统冷凝液对316L不锈钢、ND钢和20钢进行浸泡腐蚀试验,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的耐蚀性能明显强于ND钢和20钢.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实验室模拟硫酸露点腐蚀的试验方法对2205双相不锈钢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并与传统不锈钢316L和304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腐蚀失重的方法对3种材质的腐蚀速率由快到慢排序为:304316L?2205,且2205双相钢的腐蚀深度为0.001 08mm/a,接近完全耐蚀材料等级。结合SEM、电化学工作站对3种试件的腐蚀形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2205双向钢的腐蚀表面无点蚀坑,仅存在很少的贫Cr区,同时2205双相钢的自腐蚀电流为0.574 6A/cm~2,明显低于316L和304不锈钢,自腐蚀电位为-68.4mV,较316L和304不锈钢高出了近300mV,同时2205双相钢的电荷转移电阻为2.2×10~4Ω/cm~2,约是316L的42倍,是304不锈钢的473倍。因此,3种材质中2205双向钢可以作为耐硫酸露点腐蚀的首选用钢。  相似文献   

18.
在镁合金AZ91D化学沉积了镍涂层,研究了非铬化预处理及表面活性物质对涂层腐蚀特性的影响。通过盐水试验(1mol/L HCl)和电化学极化试验(3.5%NaCl)检测了腐蚀性能。试验表明:化镀镍溶液中添加的表面活性剂可提高镁合金镍涂层上的抗腐蚀能力。此外,表面平整均匀的纳米和非晶相涂层提高了其抗腐蚀能力。极化试验表明,其腐蚀电位向正方转移,且腐蚀电流密度减低。浸泡试验和电化学极化试验都表明阳离子表面活化剂具有更好的提高抗腐蚀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全浸动态挂片和极化曲线实验法研究0Cr17Ni12Mo2不锈钢在模拟现场工况条件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0Cr17Ni12Mo2试样的腐蚀速率随温度的升高不断加快;增大硫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可使0Cr17Ni12Mo2试样腐蚀速率加快;氰根离子浓度不高于临界值时,试样腐蚀速率减缓,反之,腐蚀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20.
The Double Glow Plasma Surface Alloying Technique, the Xu-Tee Process, is a new method to produce high quality alloying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less expensive materials. By using thes technique, the surface alloying layer similar to superalloy Inconel 625 has been obtained on the surface of three kinds of melallic materials (low carbon steel, industrial pure iron, stainless steel Cr18Ni9). The results of the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X-Ray Uffrachon (XRD) show that the alloying layer consistS of y matrix and several precipitates (Laves intermetallic phase and carbide etc.). The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alloying layer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stainless steel and industrial pure iron have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than that of nickel base alloy inconel 625 and stainless steel Cr18Ni9 in 3.5%NaCl solution. The exper iments indicate that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obtain the gradient surface alloying layer on the surfaces of steels by using Double Glow Plasma Surface Alloy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