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派罗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观察及临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01月至2012年06月我院治疗的186例应用派罗欣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护理措施。结果应用派罗欣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5%,其中以流感样症状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骨髓抑制,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派罗欣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良好地临床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我院传染科使用派罗欣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传染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使用派罗欣注射液的住院病例中选取62例,所选病例用药前体温(T)和血常规均正常,统计其用药后主要不良反应,对有关数据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使用派罗欣注射液的62例住院病人中,有32例用药后出现流感样症状,24例出现血液系统损害(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其他不良反应6例。结论临床医师在使用派罗欣注射液时应注意其常见的发热、畏寒、肌痛、头痛等类似流感样症状及血液系统损害(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3.
张海燕 《海峡药学》2013,25(4):225-226
目的探讨派罗欣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病毒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A,LN,PCⅢ,IVC 4项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派罗欣能够显著改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丙型肝炎患者应用派罗欣治疗后的心理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应用派罗欣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给予患者综合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最终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结果 36例丙型肝炎患者在应用派罗欣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乏力、脱发和失眠等,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结束之后转氨酶水平正常,获得持续应答。结论对于应用派罗欣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和观察组(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每组各40例,治疗12个月,对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早期应答率明显升高,无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丙肝患者,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008—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治疗组予派罗欣治疗;对照组予核甘酸类似物恩替卡韦治疗;疗程48周,治疗后检测乙肝患者ALT、AST、HBeAg、HBV—DNA变化。结果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获得持久免疫控制。结论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获得的持久免疫控制优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丙型肝炎患者52例,均给予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与精心护理。结果流感样症状16例,精神症状5例,骨髓抑制3例,皮疹4例。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在对症处理后均显著改善。早期应答84.61%,完全应答59.62%,持续应答23.08%,无应答9.62%。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效果明确,在治疗中给予个体化精心护理,可促使患者依从性大幅提高,为治疗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丙肝病例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派罗欣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终点应答率50.00%显著低于派罗欣组85.69%,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派罗欣组持续应答率69.29%,常规治疗组持续应答率52.15%两组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观察,应用普通干扰素常规组终点应答率50.00%显著低于派罗欣组85.69%;持续应答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派罗欣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疗效更为确切,与普通干扰素比较安全性相当,并且具有使用方便每周一次,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派罗欣与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2月~2012年11月以来收治的6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联合组的患者使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给予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1)联合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早期应答率、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无应答率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2)两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疼、肌肉关节疼等症状,停药之后逐渐恢复正常。大部分患者出现了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现象,停药后这两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两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有差异性(分别为13.2%、27.7%)。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使用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的患者,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使用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的患者。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Ⅰb型慢性丙肝患者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展开为期1年的研究,此时间段内的患病患者抽取67例纳入研究,根据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联合治疗(派罗欣+利巴韦林),对比两组患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IL-10(白介素-10)、IL-12(白介素-12)、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ALT、AST、IL-10、IL-12、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Ⅰb型慢性丙肝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良好,临床一线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派罗欣为商品名,通用名为聚乙二醇干扰素a-2b注射液,英文名:Peginterferon alfa-2b Solution for Injection临床上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我科自2000年前应用派罗欣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使用派罗欣治疗50例患者中对副作用的观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联合组60例,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ETV组60例,单纯行恩替卡韦治疗;派罗欣组60例,单纯行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3%,派罗欣组为60.0%,ETV组为61.7%,联合组疗效显著优于ETV组、派罗欣组(P<0.05),而ETV组、派罗欣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联合组患者病毒学和化学应答与ET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患者HBeAg血清学应答显著优于ETV组(P<0.05);联合组患者病毒学和化学应答以及HBeAg血清学应答均优于派罗欣组(P>0.05);ETV组患者病毒学和化学应答以及HBeAg血清学应答与派罗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和分析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7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在同时治疗12个月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相较于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总应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应答率能够明显提升,无效率显著下降,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皮下注射派罗欣,对照组应用普通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口服利巴韦林,治疗周期均为48周,期间未进行其他药物治疗。结果临床治疗观察24周和4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存在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良好,使用方便,依从性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在慢性丙肝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12个月后对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早期应答、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以及无效率等指标具有显著性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显著,而且药物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00例慢性丙肝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了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在慢性丙肝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于2009年到2011年共收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00例,200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12个月后对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早期应答、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以及无效率等指标具有显著性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显著,而且药物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收诊治的120例慢性丙型肝患者进行治疗观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早期应答率、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及无应答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疗效显著,且用药方便,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并经精心护理后,早期应答62例(80.5%),完全应答47例(61.0%),持续应答18例(23.4%),无应答9例(11.7%)。结论因人而异采取个体化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齐鲁药事》2011,(12):722-722
<正>2011年9月26日,chugai制药公司宣布,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其药物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商品名,派罗欣)扩大适应证,每周一次,用于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毒血症的治疗.派罗欣是PEG与重组干扰素α-2a结合形成的一种长效干扰素,它能够抑制感染细胞内的病毒  相似文献   

20.
据悉欧盟委员会于2005年2月25日,批准了瑞士罗氏公司研发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商品名为“派罗欣”)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一项覆盖19个国家,1500名病人的慢性乙型肝炎研宄显示,派罗欣对治疗HBeAg阳性乙肝(大三阳)和HBeAg阴性乙肝(小三阳)均有显著疗效,疗效优于现有抗病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