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邓婷婷  谭红  毛亮  聂敏海 《重庆医学》2016,(16):2194-2197
目的:研究舌黏膜癌变过程各阶段中波形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法诱导大鼠TSCC的发生,收集发生过程中正常舌黏膜、上皮单纯增生、轻度上皮异常增生、中度上皮异常增生、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及T SCC组织标本共5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各组织的波形蛋白mRNA表达量。结果免疫组织化学中,随着大鼠舌黏膜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波形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上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5,P<0.05)。病变各组与正常舌黏膜组比较, mRNA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组、鳞癌组与上皮单纯增生组进行比较,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单纯增生、轻度、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组、鳞癌组波形蛋白 mRNA表达量分别是正常舌黏膜组的1.22、1.28、1.29、1.42倍。结论在4NQO诱导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波形蛋白随病变程度的增加表达增高,这与肿瘤的侵袭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舌黏膜上皮癌变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舌癌、20例舌良性疾病标本、14例正常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在舌癌组织中的阳性率(23.3%)显著低于舌良性疾病和癌前病变标本及正常舌组织的阳性率(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26例患者中,p16蛋白阳性率(7.7%)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17例患者中p16蛋白阳性率(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分化舌癌p16蛋白阳性率(0)低于高/中分化舌癌(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在舌癌的癌变及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可望为舌癌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 mRNA在4-亚基硝氧喹啉(4NQO)诱发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实验性大鼠舌黏膜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正常饮水、25 ppm(mg/L)的4NQO水溶液16、24周.舌部病变组织分成两等分,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1)4NQO诱发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正常饮水组无组织病理学改变,4NQO诱癌大鼠16周舌黏膜出现上皮中-重度异常增生,诱癌24周后主要病理学变化为舌鳞状细胞癌.(2)与正常组织相比,MMP12 mRNA表达水平在癌前病变中升高1.51倍,在舌癌中升高4.86倍(P<0.01),MMP12 mRNA表达随病理程度增加呈现递增趋势;与正常组织相比,TIMP2 mRNA在癌前病变中表达升高2.62倍(P<0.01),在舌癌中表达升高2.06倍(P<0.05),TIMP2 mRNA表达随病理程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舌黏膜癌变过程中MMP12与TIMP2 mRNA表达比例失调.结论 MMP12、TIMP2 mRNA的高表达参与4NQO诱发的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两者表达的比例失调与舌黏膜癌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冬菊对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的大鼠舌白斑癌变的阻断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85只,随机分为癌变模型组(n=35)、中药干预组(n=35)、正常对照组(n=5)和中药对照组(n=10).以4NQO饮水喂养诱导大鼠舌白斑癌变,中药复方冬菊水溶液灌胃干预癌变过程,取9、13、20、24、32周舌背黏膜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结果中药干预组舌背黏膜异常增生发生率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变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中药复方冬菊有确切的抗白斑癌变功效,对细胞周期的阻滞是其抗癌机制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4-亚基硝氧喹啉(4NQO)诱发大鼠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各阶段Eag1的蛋白表达,探讨Eag1与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4NQO诱导SD大鼠的口腔黏膜癌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样本Eag1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大鼠舌黏膜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Eag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Eag1在大鼠舌黏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上皮及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结论:Eag1蛋白表达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加重而表达增加,Eag1可能会成为口腔黏膜具有恶变潜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正常舌黏膜、上皮单纯性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舌鳞癌中的表达。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8例正常舌黏膜,8例上皮单纯性增生,27例上皮异常增生和52例舌鳞癌中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mRNA的表达。结果:TERTmRNA阳性率在正常舌黏膜和上皮良性增生中为0。在上皮异常增生中为48.1%(13/27);在舌鳞癌中为84.6%(44/52)。TERTmRNA阳性率与舌癌患者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42),与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91和P=0.671)。TERTmRNA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23)。结论:端粒酶活性可能在舌鳞癌的发生上起了关键作用。TERTmRNA表达有助于评价舌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细胞周期素E(Cyclin E)蛋白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表达变化,探讨Cyclin E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正常口腔黏膜12例、不同程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35例、不同分化口腔鳞状细胞癌69例,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E蛋白表达,分析其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意义.结果: Cyclin E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无表达,但从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组织开始出现Cyclin E蛋白阳性表达;Cyclin E在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2.86%(15/35),在OSCC的阳性表达率为65.22%(45/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7,P=0.029).Cyclin E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及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r=0.409,P<0.01).但Cyclin E蛋白表达与OSCC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肿瘤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Cyclin E蛋白表达高调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可能与OSCC发生发展进程有关,但Cyclin E蛋白表达尚不能作为反映OSCC生物学特征有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胎儿食管上皮发育与成人食管上皮癌(esophageal carcer,EC)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p16,PC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和RT-PCR方法比较不同胎龄(3~5月18例,6~9个月8例)食管上皮和67例正常成人食管上皮、56例基底细胞增生、36例不典型增生、44例高分化、22例低分化食管鳞癌癌组织中p16和PCNA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特征.结果:随胎儿胎龄增加,p16和PCNA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但成人食管正常上皮p16阳性表达率较高,随病变程度加重,p16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而PCNA蛋白与此相反,随病变程度加重,PCNA蛋白阳性率均明显升高.高分化食管癌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食管癌组织(32%vs 9%,x2=13.426,P<0.05).胎儿食管上皮发育和成年人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的p16和PCNA mRNA表达与上述蛋白表达特点相似,即随胎龄增加,p16和PCNA mRNA表达均呈升高趋势,而高分化食管癌组织p16 mRNA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食管癌组织(68% vs 32%,x2=32.059,P<0.05),PCNA mRNA表达与此相反(11% vs 59%,x2=28.647,P<0.05).结论:胎儿食管上皮发育过程中和成人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p16和PCNA表达,这种不同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导致不同分化结局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Survivin、fhit在结直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蛋白、fhit蛋白在结直肠良性和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结肠黏膜、30例结直肠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0例结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fhit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正常结肠黏膜中无表达,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3.3%、76.7%、91.2%,正常结肠黏膜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fhit在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结肠黏膜或结肠上皮内瘤变,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Dukes分期的进展和淋巴结的转移,survivin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fhit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和fhit表达呈负相关性(r=-0.527,P=0.000).结论 Survin和Fhit基因突变或缺失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Survin和Fhit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生物学行为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erlin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45例TSCC患者癌组织与16例正常舌黏膜组织中Merlin的表达,并对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Merlin在TSCC与正常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CC中,Merli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均无关(JP>0.05),但与病理分化程度相关,高分化舌癌的Merlin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舌癌(P<0.05).结论 Merlin在T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敏  杨柳  谭红  刘琼瑶  廖鹏程  聂敏海 《广东医学》2016,(24):3659-3662
目的:研究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外周血的细胞角蛋白19(CK19)和E-钙黏蛋白(E-cad)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90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利用4NQO饮水法诱导75只大鼠(实验组)舌黏膜癌变,15只大鼠(对照组)饮用SPF级动物专用纯净灭菌水,于不同时期分批乙醚麻醉抽取外周血,颈椎脱臼处死取舌体组织做病理诊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外周血中CK19和E-cad在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Pearson相关系数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E-cad与CK19相关性。结果 E-cad和CK19在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轻度上皮异常增生、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和舌鳞状细胞癌组外周血中浓度分别为(259.92±89.75)、(402.85±93.52)、(412.39±64.08)、(466.25±66.72)、(539.14±108.07) ng/L和(593.45±134.06)、(784.45±108.53)、(848.58±99.68)、(951.94±85.31)、(1004.22±127.65) ng/L。上皮单纯增生、轻度上皮异常增生、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和舌鳞状细胞癌组外周血中E-cad和CK19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黏膜( P<0.05);E-cad和CK19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8, P<0.001)。结论外周血中CK19和E-cad表达上升是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2.
食管活检各级病变组织中Mcm5和PC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表达的意义及与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例食管正常黏膜(N)、19例不典型增生(DYS)、7例原位癌(CIS)及139例浸润癌(SCC)活检标本中Mcm5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Mcm5和PCNA在食管由正常向癌转变的过程中,表达逐渐升高(P<0.01),2者均与病变类型存在正相关关系,rs分别为0.574和0.479(P均<0.001).②Mcm5的表达随着食管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增高(rs=-0.219,P<0.05),而PCNA的表达在Ⅰ、Ⅱ级鳞癌组织中逐渐升高,但在Ⅲ级鳞癌组织中降低,与分化程度无关(rs=-0.159,P>0.05).结论Mcm5、PC-NA在食管癌变过程中能很好地反映细胞的增殖状况,Mcm5的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IX( carbonic anhydrase-IX ,CA-IX)、上皮型钙粘蛋白( epithelial cadherin ,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研究CA-IX与E-cad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78例NSCLC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CA-IX、E-cad的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78例NSCLC组织中CA-IX和 E-cad 的阳性率分别为61.5%(48/78)和 26.9%(21/78),而正常肺组织中分别为0.0%(0/20)和 100%(2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NSCLC 组织中CA-IX和 E-cad 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TNM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NSCLC中CA-IX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r=-0.352,P<0.05). 结论:CA-IX和E-cad在NSCLC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检测NSCLC患者癌组织中CA-IX和E-cad的表达可为临床早期判断侵袭和转移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磷酸化JAK和磷酸化ERK及CyclinD1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舌鳞状细胞癌30例,正常口腔舌黏膜组织20例,轻度上皮异常增生10例,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20例组织中磷酸化JAK和ERK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口腔舌黏膜相比,pJAK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和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阳性率明显增高(χ2=37.54,P<0.01),且舌SCC中pJAK的阳性率又明显高于上皮异常增生(χ2=12.28,P<0.05)。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pJAK的染色强度较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显著升高(χ2=6.83,P<0.05)。pERK在正常口腔舌黏膜上皮、SCC组织和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在SCC中,pJAK和CyclinD1的阳性强度呈正相关(rs=0.619,P<0.05)。pERK和CyclinD1的阳性强度无相关性(rs=0.231,P>0.05)。结论:SCC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pJAK信号传导途径诱导CyclinD1过度表达,从而促使该肿瘤细胞维持高增殖状态有关。ERK信号途径在舌鳞状细胞癌中可能不是主要的致瘤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与VEGF和PC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MSCT)肺灌注成像的关系。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湘雅医院对61例肺内单发结节患者行MSCT肺灌注扫描,其中2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获得与灌注成像兴趣区相当的病理层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CD34,VEGF和PCNA表达。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22例NSCLC患者灌注参数与NSCLC分化程度及CD34-MVD,VEGF,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VEGF与PCNA在肿瘤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分化程度与总CD34-MVD无关,而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PCNA,VEGF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均P<0.05)。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与VEGF和PCNA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血流量(BF),血容量(BV),最高增强值(PEI)均呈负相关(均P<0.05)。总CD34-MVD与PEI呈正相关(P<0.05)。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与BF,BV,PEI均呈负相关(P<0.05)。PCNA与BF,BV,PEI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PCNA与VEGF均参与肿瘤增殖与血管新生的调控,灌注成像主要通过评价微血管构筑表达水平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3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survivin和PCNA蛋白的表达。43例均随访或追观5年以上。结果:NSCLC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79.1%,34/43)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阳性表达率(13.3%,2/15)(P<0.01);Ⅲ期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Survivin++~+++组的生存期明显较survivin-~+组短;Survivin的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NSCLC的PCNA增殖指数显著高于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组织(P<0.01);增殖指数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增殖指数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Survivin蛋白++~+++组中,增殖指数明显高于survivin-~+组(P<0.05)。结论:Survivin和PCNA蛋白过度表达与NSCLC的发展、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估NSCLC的进展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Survivin在NSCLC中表达上调,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提示survivin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ER2、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ER2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4%)高于癌旁组织(10.0%),Ki-67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5.9%)高于癌旁组织(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有关(P<0.05);Ki-67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有关(P<0.05).HER2、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515,P=0.001).HER2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8.4% 、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患者和低表达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6.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患者和低表达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目、TNM分期、HER2和Ki-67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均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TNM分期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HER2和Ki-67的表达,HER2和Ki-67阳性者5年无病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NF-κB、bcl-2、bax在胃不典型增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 κB)、bcl 2及bax在胃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ower Vision两步法检测84例胃癌和54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中NF κB、bcl 2及bax的表达,TNNEL法染色检测凋亡指标的改变。结果:NF κB、bcl 2、bax在84例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2%、52.38%、16.67%,在33例胃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24%、21.21%、33.33%,三者在胃癌与轻度不典型增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 κB、bcl 2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NF κB与bcl 2之间呈正相关(P<0.05)。在轻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组织中AI分别为(1.29±0.50)%、(0.96±0.36)%、(0.70±0.43)%,轻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癌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胃癌中NF κB可通过上调bcl 2的表达、改变bcl 2与bax的比值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影响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