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小儿全身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全,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机体的防御、代偿机能较差,对疼痛、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脱水等因素引起的反应较成人严重,病情变化多而急剧。因此,小儿烧伤休克期的病情观察及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650-1650
答:组胺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主要有:(1)使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2)刺激支气管、胃肠道、子宫和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3)促进黏膜,腺体分泌增多。因此当组胺作用于体表局部时,可使皮肤、黏膜充血,水肿,或出现荨麻疹;作用于鼻咽,支气管可引起鼻塞、流涕和支气管哮喘;作用于胃肠道则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若组胺释放剂量较大,影响到全身组织和毛细血管时,可因有效血容量减少而导致血压下降,进而发生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烧伤冲击伤复合伤后一次性输入高渗盐溶液抗休克治疗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实验采用狗烧伤冲击伤复合伤模型,观察复合伤后2小时一次性分别静脉给予7.5%NaCl+6%葡聚糖70(HSD)和乳酸林格氏液(LR)治疗后血压、心输出量、红细胞压积及血浆粘度等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微血管血容量、大血管血容量和总血容量的变化。结果:复合伤后血压和心输出量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早期使用HSD治疗较LR能更显著地回升血压和心输出量,降低红细胞压积,非常显著地增加总血容量,其中以大血管血容量增加为主;而LR治疗则以微血管血容量增加为主。结论:HSD治疗通过显著增加大血管血容量,维持微血管血容量,因而有效恢复血压和心输出量、减轻组织水肿,优于LR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烧伤冲击伤复合伤后一次性输入高渗盐溶液抗休克治疗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实验采用狗烧伤冲击伤复合伤模型,观察复合伤后2小时一次性分别静脉给予7.5%NaCl+6%葡聚糖70(HSD)和乳酸林格氏液(LR)治疗后血压、心输出量、红细胞压积及血浆粘度等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微血管血容量、大血管血容量和总血容量的变化。结果:复合伤后血压和心输出量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早期使用HSD治疗交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对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等的深入研究已证实,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由于机体受到各种物理、化学感染等所致损害的侵袭,引起机体的应激性反应,表现出超强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造成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乃至衰竭;稍后期则由于急性肠粘膜损害、肠道细菌易位等导致机体继发全身感染及局部坏死组织感染。因而将临床病理过程划分为急性反应期、全身感染期及残余感染期。现对其进行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烧伤患者的输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烧伤是各种物理因素导致局部或大部皮肤组织高温损伤的病理反应,根据烧伤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休克期、感染期和恢复期。烧伤的严重程度与烧伤面积、烧伤深浅程度呈正比,致死率与烧伤面积呈正比、与年龄呈反比。在烧伤后的病程发展过程中,烧伤患者常表现有贫血、血容量不足、凝血功能异常等,因各种原因未及时输血、输液或输注不够.机体长时间缺血、缺氧是造成烧伤患者早期脏器损害的主要因素,在切痂、植皮手术中大量失血也会造成烧伤患者失血性贫血、并发感染后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等。烧伤后不同阶段,根据病情及时输注红细胞及成分血成为治疗烧伤的关键和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大出血或体液丢失,或体液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进而发生微循环和细胞代谢功能障碍。由于其病理过程能够迅速引起或导致引起神经、内分泌、循环和代谢等重要功能紊乱或障碍,故休克又可称为是一种全身细胞急性缺氧的综合征。在现代高科技条件战争救护中,严重创伤的伤员明显增加,常出现多器官伤、头胸部伤及大血管伤等,  相似文献   

8.
烧伤后由于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的液体大量外渗(一部分液体渗到真表皮之间,临床上可以看到水泡,一部分液体渗入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另一部分液体渗到创面上),液体外渗的结果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超过病人的代偿功能可引起休克。所以,烧伤后输液治疗是预防烧伤休克,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预防烧伤败血症,减少烧伤后各种并发症和提高大面积烧伤病人成活率的基础。补液疗法:主要方法是根据Ⅱ、Ⅲ度烧伤面积,补液以维持循环血量。重度以上的烧伤病人,不论有无休克表现,都需要补液治疗,以维持血容量。创面越大,越应及早补液。…  相似文献   

9.
严重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伤休克是由于体液外渗导致血容量减少造成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严重烧伤后损伤信号由损伤部位经神经传入支传导到中枢,在中枢再经整合产生神经冲动和激素分泌效应引起全身反应.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包括心脏,血管系统和体液都出现一系列反应,其中血容量减少导致血液灌注不良.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是发生烧伤休克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烧伤一般是指由于热力如沸液(水、油、汤)、热金属(液体和固体)、火焰、蒸汽和高温气体等所致的人体组织或器官的损伤。主要是皮肤损伤,严重者可伤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关节、神经、肠、血管,甚至内脏,也可伤及被黏膜覆盖的部位,如眼、口腔、食管、胃、呼吸道、直肠、阴道、尿道等。应当强调指出的是,烧伤面积超过30%,则伤在体表,反应在全身,是全身性的反应或损伤,尤其是大面积烧伤,全身各系统均可被累及。因此,也有人将“烧伤”称为“烧伤病”。  相似文献   

11.
献血全身反应是由于献血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及采血护士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降低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本站自1994年1月~1995年12月共接待献血17630人次,发生献血全身反应35人次,占献血人次的0.2%,经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护理,献血均恢复常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大量失血或失水,使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引起的休克.称低血容量性休克。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与抢救开始越早,效果越好。因此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适宜的处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大量失血失液,使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引起休克。常见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内脏出血、内脏破裂、宫外孕、严重创伤、烧伤、大血液外伤及手术出血。 一、严密观察心、肺、脑、肾功  相似文献   

13.
大面积烧伤后的病人血容量骤减及微循环改变,机体代偿功能障碍,发生休克是烧伤早期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扩容治疗,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是纠正休克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机体遭受严重烧伤后,全身毛细血管痉挛、充血、渗出、血栓形成及表皮、真皮之间水疱和组织水肿、皮肤脱落,常  相似文献   

14.
术中误留异物于手术野之病理反应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650032)许太武,董发团,康锦人体对异物刺激所致的反应是一种防御性反应,是人体动员全身的力量维持生命、性质、种类和程度的一种自卫反应。当局部反应超过了机体的忍受限度,必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本文就术...  相似文献   

15.
《护士进修杂志》2011,(22):2023-2023
答:失血、烧伤、腹泻、呕吐引起的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心肌梗塞泵功能衰竭引起的休克为心源性休克;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引起的休克为中毒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时在线血容量监测对血压控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线血容量监测了解透析过程中的血容量变化透析中防治低血压和控制高血压,调整透析患者干体重,减少透析并发症。方法:100例规律性血透患者,平均透析时间58.67±31.54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正常血压(A)组、症状性低血压(B)组和难治性高血压(C)组。通过血容量监测仪测定患者血透时的RBV、△RBV/△t、Hb、Hct、BWC的变化,观察透析过程中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超滤量和超滤率的变化,比较3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各参数间的关系。结果:治疗过程中随超滤脱水量增加,超滤脱水率逐渐下降。3纽中B组超滤量最大,超滤率最高,RBV、么RBV的下降也最明显。同时伴SBP、DBP、MAP下降,且明显低于A组(P〈0.05)。随血容量下降,血压明显下降,么RBV和血压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46,P=0.001)。C组超滤脱水量最小,超滤脱水率最低,RBV、∠RBV的下降也最小。同时伴有血压升高,与另2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血容量下降,而血压逐渐升高,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r=(0.911,P=0.004)。对5例低血压和7例高血压患者在血容量监测的指导下分别上调或下调干体重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线血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重,从而达到个体化的容量和血压的理想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在体局部和全身给予ATP敏感钾通道特异性阻滞剂优降糖和碳酸氢钠治疗,探讨重症休克时低血管反应性的发生机制,以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对33只SD大鼠制作脊斜肌微循环观察标本,复制重症低血容量性休克模型。实验分局部治疗组〔在脊斜肌表面滴加优降糖和(或)碳酸氢钠〕和全身治疗组(通过股静脉注射优降糖和碳酸氢钠),分别观察药物对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血压、微动脉血流量和24小时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局部治疗后,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明显升高,以优降糖和碳酸氢钠联合应用效果最为显著。全身治疗后,休克大鼠血压、微动脉血流量和24小时存活率显著提高。结论:重症休克引起ATP敏感钾通道激活以及酸中毒参与了低血管反应性的发生,优降糖与碳酸氢钠联合应用对重症低血容量性休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烧伤后的病人血容量骤减及微循环改变,机体代偿功能障碍,发生休克是烧伤早期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扩容治疗,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是纠正休克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机体遭受严重烧伤后,全身毛细血管痉挛、充血、渗出、血栓形成及表皮、真皮之间水疱和组织水肿、皮肤脱落,常用穿刺部位均烧伤,无法在浅表静脉穿刺,采用深静脉穿刺插管快捷,补液通畅及时易于操作固定,且维持时间长、为抢救赢得时间,临床护理中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电击伤是因人体接触电源或高压电弧所致的烧伤。同样电源,电压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则引起全身和局部组织的病变也越重。电击伤有一个或数个入口及出口,入口的组织损伤比出口的损伤更为严重。局部表现为炭化及大片组织坏死或整个肢体坏死。一般体表烧伤范围较小,而深部组织的损伤范围则大得多。此外,电流通过身体,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可造成内脏器官的出血、坏死和脏器的穿孔。因此,电击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烧伤。根据几年来我们对29例电击伤病人(上肢14例、下肢6例、头部3例、胸部4例、腹部1例、会阴1例)的护理实践,我们  相似文献   

20.
献血不良反应是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出现的全身或局部不适反应,发生在献血后的献血不良反应往往由于血容量减少而引起血压下降。笔者在从事多年的无偿献血招募、采集工作过程中,首次发现1例在献血后出现血压升高,伴有面色潮红、胸闷、全身乏力的献血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