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酒中氢键缔合作用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陈酿过的白酒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口感柔和,回味绵长,这是与白酒中氢键的缔合作用直接有关系的。本文用高分辨 H~1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在白酒浓度范围乙醇-水混合体系的核磁共振波谱特性,观察了在贮存过程中氢键缔合状态的变化,研究氢键缔合作用的平衡条件,探讨白酒的最佳陈酿期。  相似文献   

2.
醇是一类重要的有机溶剂,对其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已有很长历史。由于OH的存在,醇分子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缔合作用,使其结构变得复杂,因而较难对它得到一个很清楚的认识。用NMR方法研究氢键也有几十年历史。早在五十年代,Arnold,Becker等就用~1HNMR研究了EtOH在CCl_4中的行为,测量了化学位移随浓度的变化。Becker认为当醇浓度很稀时,体系中只存在单体-二聚体平衡,井结合IR数据求得了平衡常数及缔合物位移。有  相似文献   

3.
在统计缔合流体理论(statistical associating fluid theory,SAFT)的基础上,将二氧化碳(CO2)处理为似缔合分子,考虑醇羟基之间的自缔合作用,以及CO2分子与醇羟基之间的交叉缔合作用,提出了适用于CO2-醇类体系的交叉缔合模型.应用该模型研究了CO2-甲醇和CO2-乙醇体系从低温低压到高温高压的相平衡性质.p-x和p-ρ相图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研究表明,考虑CO2与甲醇和乙醇分子之间的交叉缔合对Helmholtz自由能的贡献,可显著改善相平衡性质的计算结果,并避免模型对低温区间中三相平衡和三相点的错误预测.  相似文献   

4.
疏水缔合聚合物重均分子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毛细管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在不同甲酰胺浓度和盐浓度的溶剂中的特性黏数和疏水缔合作用强度.找到可以消除缔合作用和聚电解质效应的溶剂条件,用静态光散射法测定疏水缔合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结果表明,NaCl能够有效的屏蔽聚电解质效应,但是不能消除缔合作用,而且由于NaCl增加了溶液的极性,会进一步促进疏水缔合作用,疏水缔合聚合物以聚集体形态存在溶液中,因此,在NaCl溶剂中测得的疏水缔合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不是真实分子量;而甲酰胺可以完全破坏疏水缔合作用,使聚合物分子以单分子态分散在溶液中,进而测得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真实分子量.当溶剂中的NaCl浓度为0.2 mol/L、甲酰胺体积分数为50%时,可准确测定疏水缔合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当缔合作用消除后再改变甲酰胺浓度,测得的重均分子量不再变化;聚电解质效应消除后,盐离子浓度的变化不会再改变测得的重均分子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混合物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可以用不同的化学缔合理论研究,但当形成的缔合体种类很多时,需要很多优化参数.作者从统计缔合流体理论(SAFT)出发,提出了一个能关联混合物核磁共振化学位移,但又不需要假设缔合平衡常数的模型.对于醇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体系,关联的均方根偏差小于1.01%.讨论了醇与DMF体系和醇与正己烷体系核磁共振化学位移随醇的浓度变化趋势的差异,认为醇与DMF形成比醇的自缔更强的交叉缔合是造成这种变化趋势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白同春  卢锦梭  周西顺 《色谱》1990,8(3):173-174
在有限浓度条件下,含醇多元系的热力学性质由于液态醇的缔合结构而显得复杂。醇浓度无限稀时,为研究排除醇的自身缔合作用时溶质-溶剂相互作用,提供了特殊的条件。许多作者用气液色谱法(GLC)测定了这种条件下溶质在非电解质溶液中的无限稀释热力学参数,而对电解质溶液则很  相似文献   

7.
在293.15-323.15 K范围内, 测定了13种常见离子液体及其25组混合体系的电导率. 利用Vogel-Tammann-Fulcher (VTF)方程对电导率数据进行拟合, 并通过方程式中的拟合参数分析了离子液体混合后其阴阳离子间缔合作用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 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侧链越短,阴离子电荷越分散, 阴阳离子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弱,离子液体的电导率越大, 其中阴离子的影响比阳离子更明显.混合离子液体中离子间的缔合作用不仅与阴阳离子的种类有关,而且与混合物的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磷酸三丁酯(TBP)是一种重要的萃取剂,它已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金属的提取工艺中。在萃取过程中,水在两相间的转移对萃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一些实验表明,TBP分子是通过氢键与水生成1∶1缔合物形式萃取水分子。但对该缔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尚未见报导。我们运用静态介电研究法,通过测定溶液介电常数,并应用向无限稀释外推手段,进一步证明TBP与H_2O的缔合作用,并测得TBP·H_2O缔合物的摩尔极化度、偶极矩和缔合平衡常数,进而求得缔合反应的自由能。  相似文献   

9.
丙烯酰胺-苯乙烯双亲嵌段共聚物水溶液的粘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改变丙烯酰胺 (AM)与苯乙烯 (St)两单体的投料比 ,在微乳液介质中制备了分子组成系列变化的丙烯酰胺 苯乙烯双亲嵌段共聚物 (PAM b PSt) ,使用旋转粘度计测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表观粘度 ,详细考察了共聚物浓度、共聚物链结构、剪切速率、盐度及温度等因素对共聚物水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PAM b PSt分子链中的PSt疏水嵌段链段之间具有强的疏水缔合作用 ,导致其具有独特的流变性能 .当共聚物水溶液的浓度高于某一临界值后 ,疏水缔合作用以分子间的缔合为主 ,大分子链之间会形成动态物理交联网络 ,增大了流体力学体积 ,使PAM b PSt水溶液可产生良好的增稠性能 ;疏水缔合作用是一吸热过程 ,升高温度有利于分子间的缔合 ,因此PAM b PSt水溶液具有良好的耐温性 ;聚合物水溶液中盐类物质的存在 ,会增强溶剂的极性 ,有利于分子间的缔合 ,使PAM b PSt水溶液具有良好的耐盐性 .  相似文献   

10.
基于酶催化反应的核酸定量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将染料自缔合或诱导缔合用于核酸定量测定备受关注 [1~ 3 ] .但是将酶与染料的缔合用于核酸定量测定尚未见报道 .氯化血红素 (hemin)可作为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的模拟酶 ,能催化 H2 O2氧化对 -羟基苯乙酸 (p- HPA)生成荧光产物——联二对 -羟基苯乙酸的反应 [4 ,5] .由于 hemin在碱性介质中是阴离子化合物 ,能与阳离子化合物如阿尔新蓝 (Alcian Blue 8GX)发生缔合作用 ,从而使自身的催化性质被抑制 .当加入带负电荷的脱氧核糖核酸 (DNA)时 ,由于阿尔新蓝与 DNA的强烈作用使hemin与阿尔新蓝的缔合物被破坏 ,hemin的催化活…  相似文献   

11.
在交叉缔合的均相状态方程的基础上,结合密度梯度理论(density gradient theory,DGT),建立了适用于CO2-甲醇和CO2-乙醇二元体系界面性质研究的状态方程,对CO2-乙醇体系表面张力的关联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良好.阐明了CO2分子与甲醇分子和乙醇分子之间的交叉缔合作用对二元体系表面张力计算结果的影响,以及界面相中CO2与醇羟基之间的交叉缔合与温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特殊缔合体系TFE水溶液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氟乙醇(TFE)水溶液是一类特殊的缔合体系.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结合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研究了TFE水溶液体系全浓度范围的氢键网络, 并对动力学模拟结果和核磁共振化学位移进行了比较. 从径向分布函数(RDF)发现, TFE水溶液中存在着强氢键, 而体系中的C—H…O弱相互作用较为明显, 也不能忽略. 氢键网络分析发现TFE 水溶液体系的氢键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区域: 在水富集区域, 水分子倾向于自身缔合形成稳定的簇结构, 随着TFE 浓度的增加, 水的有序结构受到破坏, 水分子和TFE分子发生交叉缔合作用形成氢键; 在TFE富集区域, 水分子较少, TFE分子自身通过氢键形成多缔体结构. 此外, 分子动力学统计的平均氢键数的变化和文献报导的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变化趋势相同, 实验和理论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聚[2,6-萘二甲酸(聚四亚甲基醚二醇)酯](1)和聚[对苯二甲酸(聚四亚甲基醚二醇)酯](2);研究了它们在溶液和本体中的荧光光谱;论证了链间和链内非相邻生色团间有激基缔合作用存在。观察了聚合物1由稀到浓的氯仿溶液的激基缔合物荧光强度与单生色团荧光强度比值的变化,得到溶液中高分子线团的动态接触浓度C_s=0.26g/dL;亚浓区到浓区的转变浓度C~+=7g/dL。在聚合物1的本体中得到基态芳环层叠缔合物直接激发到激基缔合物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甲醇、正丙醇、正丁醇和正癸醇在25-85℃温度范围的热压力系数, 并为正构醇液体建立了一个热压力系数与密度间的通式。这个通式可用来预测正构醇在各种温度下的内压值。用同形物近似法, 本文还获得了正构醇缔合作用的若干重要信息和估计其缔合度的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曹锑 《应用化学》1984,(2):69-69
作者合成并纯化了聚[对苯二甲酸(聚四亚甲基醚二醇)酯](PPTMGTP)、聚[2、6-萘二甲酸(聚四亚甲基醚二醇)酯](PPTMGNDC)和聚[2,6-萘二甲酸(环氧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二醇)酯](PCPEGNDC)等三个新聚合物,测定了它们的凝胶渗透色谱和数均分子量,对它们在良溶剂和不良溶剂溶液中的荧光进行了研究, 严格地用实验证明了PPTMGTP溶液中链内非相邻激基缔合作用的存在, 进一步以链内非相邻攀基缔合作用为探针研究了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随溶剂和浓度的变化, 用激基缔合物荧光相对强度的浓度依赖性测出高分子线团开始感觉到邻近有其它线团存在而收缩的浓度Cs(PPTMGNDC氯仿溶液的Cs = 2.61×10-3g/ml, PPTMGNDC乙酸乙醋溶液的Cs =4.0×10-2g/ml)。首次提出用C.划分高分子溶液稀浓区和亚浓区的界限的新欢点,以链内非相邻和链间激基缔合作用为探针确定了高分子溶液链段空间密度趋于均一的浓度C+(PPTMGNDC级仿溶液C+ = 7.02×10-2g/ml),认为C+是高分子溶液由亚浓区到浓区的转变浓度。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1,2-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和1,6-己二醇在CCl4中分别与十几种非质子溶剂相互作用的红外光谱,通过考察频率位移的变化,定量地研究了二醇分子内氢键与分子间氢键的协同效应.在四氯化碳介质中,乙二醇、1,2-丙二醇和1,4-丁二醇体系中存在明显的氢键协同效应。利用红外光谱数据,估算了常温下二醇分子内缔体与非质子溶剂的交叉缔合常数,其数值大于一元正链醇与相应溶剂的交叉缔合常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粘度法研究在苯溶剂中,ε-己内酯负离子开环聚合过程,增长链活性种烷氧基锂(—O~-Li~+)的缔合,发现己内酯活性种的缔合和一般非极性单体不同,前者在聚合过程中(单体消耗完以前)并不发生缔合。在单体消耗完以后,聚己内酯活性种才确实以缔合体的形式存在。这是由于内酯本身贡献了强的溶剂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一种低苯乙烯含量(5%,Wt.)的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经~1H NMR证明其分子链上不存在相邻苯乙烯单元。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它在良溶剂(二氯乙烷)的稀溶液状态下只呈现单分子荧光。从良溶剂-θ溶剂(二氯乙烷-甲醇体系)及稀溶液-浓溶液-固体之荧光光谱的变化,证明形成了链内非近邻生色团之间和链间生色团之间的激基缔合物(Excimer)。从固体与θ溶剂的激基缔合物荧光的比较,还可区分链内非近邻和链间苯环形成激基缔合物对荧光强度的贡献。这一结果对阐明高分子链内非近邻和链间激基缔合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并有助于了解高聚物本体中相互穿透、相互缠结的无规线团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5.2 支配离子缔合体萃取性的因素支配离子缔合体萃取性的因素主要是(1)离子周围的水结构;(2)离子以及缔合物的亲油性;(3)离子的形状;(4)在有机相中的缔合体的离解反应、聚集反应等。(1)离子周围的水结构为了使离子缔合体萃取性良好,首先必须使水溶液中的缔合性良好。即有必要用WSP性或WSB性强  相似文献   

20.
丙烯酰胺-苯乙烯双亲嵌段共聚物的微结构及水溶液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改变丙烯酰胺(AM)与苯乙烯(St)的投料比、苯乙烯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之比及引发剂加入量,在微乳液中制备了分子链微结构系列变化的丙烯酰胺-苯乙烯双亲嵌段共聚物(PAM-b-PSt),用荧光探针法与表面活性测定法详细地研究了共聚物中PSt嵌段长度、含量及分子量等微结构因素对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疏水缔合性与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共聚物水溶液的浓度高于临界缔合浓度时,PAM-b-PSt的疏水缔合作用以分子间的缔合为主.若共聚物中PSt嵌段含量及分子链长一定时,随着PSt疏水嵌段长度增长,PAM-b-PSt的疏水缔合性增强,而对共聚物的表面活性影响很小.若共聚物中PSt疏水嵌段长度及分子链长一定时,PAM-b-PSt的疏水缔合性随着PSt嵌段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当PSt嵌段含量一定时,使大分子链之间产生最强的疏水缔合作用;而其表面活性则随着PSt嵌段含量的增大而增强.若共聚物中PSt疏水嵌段长度及含量一定时,分子量对其表面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分子量越高,表面活性越差;同时,在较稀的溶液浓度范围内,分子量对PAM-b-PSt的疏水缔合性的影响则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