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严重左心功能低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0]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显著影响围手术期病死率及远期效果。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我院采用改良心肌灌注方法共进行重症冠心病搭桥手术53例,效果满意,现就其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时 ,远端的心肌灌注差 ,冠脉搭桥术中加强心肌的保护 ,有利手术成功。我院自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4月在冠脉搭桥术中经冠状动脉顺行和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联合应用 4例 ,改善心肌供血 ,保护心肌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58~ 73岁 ,术前反复胸闷、胸痛 ,劳累或情绪激动加重 ,经彩超、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 ,诊断均为冠心病 ,陈旧性心肌梗死 ,同时并发冠脉漏入左房 1例、糖尿病 1例、高血压 2例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2例、左房血栓 1例。心功测定Ⅱ级 1例 ,Ⅲ级 3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20排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在诊断冠心病缺血心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320排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的方法诊断冠心病缺血心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诊断冠心病缺血心肌。结果:观察组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出18.26%。观察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出22.78%。观察组诊断时间为(31.21±3.1)min,诊断费用为(5210.4±345.1)元,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20排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在诊断冠心病缺血心肌中十分敏感,准确率较高,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的费用,减轻患者压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心肌灌注显像是广泛使用的核心脏病学检查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冠心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是核心脏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我院113例心肌灌注显像患者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确诊或临床疑诊冠心病老年患者≥65(71±5)岁,行腺苷负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晴(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腺苷注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腺苷负荷心电图检查和非门控心肌灌注显像(MPI)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以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作为诊断标准,腺苷负荷G—MPI诊断老年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7.5%(28/32),特异性为80%(12/15),准确性为85.1%(40/47),明显高于腺苷负荷心电图(P〈0.05),高于非门控心肌灌注显像(MPI)(P〉0.05),结合腺苷负荷门控定量分析软件可提高老年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47例腺苷负荷试验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8%,但症状均轻微,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腺苷负荷G—MPI较腺苷负荷心电图诊断老年冠心病有明显优势,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肌灌注情况。方法由心血管科医师筛选出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健康者和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共42例,对人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在行PCI术前、后和冠状动脉正常者进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通过心肌显影程度定量判断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并记录图像,将治疗前、后及冠状动脉正常者的心肌声学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手术疗效,估计患者的预后。结果23例患者PCI术治疗后,相关心肌节段的局部所有毛细血管横截面积之和(A);血流速度(B)、心肌的血流量(A·B)均较冠状动脉介入前显著增加;PCI术后相关心肌节段组与冠状动脉正常人心肌节段组比较,局部所有毛细血管横截面积之和(A)、血流速度(B)、心肌的血流量(A·B)仍减低;相关分析显示,随访期EF值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较术前明显增加,并与PCI术治疗后A、B、A·B相关性好。结论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能为冠心病诊断治疗领域提供一种准确、无创评价心肌微循环的临床检测手段进一步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灌注的效果。未经再灌注治疗的心肌梗死或心绞痛患者应尽早行择期PCI术,挽救梗死区的缺血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冠脉病变面积狭窄70%以上患者32例(66处病变)。对照组16例患者32处病变常规行PCI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实验组16例患者34处病变均行FFR测定,仅在FFR值≤0.80的病变植入DES,术后FFR值仍≤0.80患者给予支架内后扩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植入支架数目;出院1个月后心绞痛症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1.7±0.9 vs.2.2±0.8)个(、186±98)mlvs.(256±116)ml](P<0.01);两组手术时间和出院1个月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冠脉病变FFR值来指导PCI术,能显著减少造影剂用量及支架植入数量,评价支架贴壁效果,短期并不增加心绞痛发作和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心脏双源CT(DS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7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患者分别行MPI和DSCT诊断,观察两种诊断结果。结果 MPI诊断阳性50例,阴性15例;DSCT诊断阳性39例,阴性15例。金标准CAG诊断阳性52例,阴性24例。MPI诊断灵敏度为96.15%,高于DSCT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诊断特异性为62.50%,低于DSCT的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诊断准确度为85.53%,DSCT诊断准确度为78.95%,均低于CAG的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较DSCT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但DSCT诊断特异性较高,临床中应结合两种诊断结果作为冠心病早期筛查诊断的有效方法 ,提高诊断准确度,尽量降低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心肌保护方法 .方法 30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采用经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前壁插针荷包固定,间歇温血停搏液顺灌-冷血停搏液顺灌-温血停搏液顺灌,首次灌温4:1氧合血高钾心脏停搏液,待心脏停搏充分后,每间隔30~40分钟再次使用冷4:1氧合血低钾心脏停搏液,开放升主动脉前温4:1氧合血低钾心脏停搏液灌注.结果 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25例,20WS除颤1次后复跳4例, 自动复跳后室颤20WS除颤2次心脏复跳1例.复跳前血钾(4.81±0.45)mmol/L.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采用间断经主动脉温血停搏液顺灌-冷血停搏液顺灌-温血停搏液顺灌起到了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自动复跳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与实验组均占4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疼痛发作频率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痛发作频率均低于常规组,P <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采用疼痛护理应用于冠心病重症监护室中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应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NMPI)诊断无症状心肌梗死(MI)的临床价值。方法动态心电图或其他心电检测技术检测的无症状M I患者30例,均行NM PI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NM PI显像阳性结果预测值。结果30例NM PI中,12例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缺血,18例表现为混合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检出阳性血管45支(血管狭窄≥50%),其中的28支狭窄>90%,15支70%<狭窄≤90%,2支狭窄≤70%。NMPI阳性结果预测值为88.9%。结论 NMPI对诊断无症状MI和评估心肌损害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腰椎-硬膜外联合穿刺针的出现,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兼有腰椎麻醉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特点。本研究旨在将CSEA和EA下行妇科手术的麻醉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寻找更完善的心肌保护方法一直是心外科领域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Lichtenstein等 [1]提出“温血外科”概念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将温血诱导心脏停搏、术中冷血维持、复苏早期温血灌注与冷血诱导心脏停搏、术中间断冷血维持作一比较 ,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4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ASAII~III级患者。随机分为温血诱导心脏停搏组 (A组 )12例 ,男7例 ,女5例 ,年龄48~66岁 ,平均56 5岁 ,3支病变10例 ,双支病变2例。冷血诱导心脏停搏组 (B组 )12例 ,男7例 ,女5例 ,年龄45~67岁 ,平均56 7岁 …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18,(4):243-248
目的:初步探讨256排160 mm宽体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一站式扫描方案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256排CT(探测器宽度16 cm)对2017年1月—2017年11月就诊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73例行一站式CCTA联合CT-MPI,以SCCT-18段为标准,评价CCTA图像质量,以AHA-17段模型为参考,计算心肌血流量(MBF),比较心肌灌注正常区域和灌注异常区域的MBF数值。将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评价CCTA和CT-MPI的诊断准确性,统计扫描方案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73例完成CCTA联合CT-MPI检查的患者中,32例(43.8%)患者中的154个(15.9%)心肌节段有血流灌注缺损,MBF值低于血流灌注正常心肌节段[(71±26)mL·100 mL~(-1)·min-1vs(113±33)mL·100 mL~(-1)·min-1;t=15.971,P=0.000]。CCTA中,图像质量可用于诊断的节段为1 026个(95.5%)。随后,46例患者后续完成CAG检查,CCTA对CA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1.4%、93.2%、93.0%,CT-MPI对CA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3%、83.3%、84.8%。CCTA联合CT-MPI一站式扫描方案总有效辐射剂量为(4.6±1.2)m Sv[包含CCTA扫描有效辐射剂量:(2.2±0.6)m Sv)],对比剂总用量为65 mL,生理盐水用量为50 mL。结论:256排CT联合扫描方案可一站式获得良好的CCTA和CT-MPI图像,在较低辐射剂量水平下,保障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屈正 《医药世界》2000,(2):23-23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或激光心肌血管再造术(TMLR),简称激光心肌打孔,是九十年代初逐渐兴起的一种治疗晚期重症冠心病的新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激光对心肌组织的汽化作用,在左心室壁的缺血区域由心脏表面向心腔内击穿若干个贯穿心肌壁的孔道,一方面使左心室腔内的动脉血通过孔道直接灌注并营养心肌,另一方面通过孔道周围渐渐形成的毛细血管和广泛的冠状动脉交通网向该区域提供营养,进  相似文献   

17.
<正>ICU早期活动在ICU重症患者中的益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验证且是安全可行的[1-4]。ICU重症患者早期活动对于降低重症患者谵妄的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等都有积极意义,但是临床中发现因一些设施设备不全、使用不方便导致重症患者开展早期活动的执行率不高。为提高重症患者开展早期活动的执行率,减少或避免发生不良事件,进一步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我院ICU自主研发组合式轮椅应用于患者早期坐位活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留置导尿是解决重症脑外伤患者排尿异常和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但留置尿管引起的感染占院内感染的40%左右.为了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多采用膀胱冲洗,但常规膀胱冲洗是将引流管用无菌剪刀剪开,再连接输液器(分离针头)进行冲洗,由于密闭系统的开放,不仅容易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更易导致腔内感染.我们从2000年起采用改良膀胱冲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两种膀胱冲洗的效果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重症冠心病患者搭桥术后干预作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拟行搭桥术的重症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患者术后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术前、术后采取适当的运动及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浆脑利钠肽(BNP)、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为(16.8±2.3)d、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0.3±2.4)d,26.7%],P〈0.05。且观察组的BNP、NO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有利于缩短重症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与心肌灌注体层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表现,并探讨二者之间的临床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患者136例,以上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与心肌灌注体层显像,根据二者的检查结果及结合临床,分为冠心病组109例和非冠心病组27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在冠心病组,两种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冠心病组,两种检查方法阴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检查时,应在心肌灌注体层显像检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