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25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25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达100%,其中预防性用药占82.6%。抗菌药物应用率列前5位的分别为甲硝唑(占26.1%)、替硝唑(占14.7%)、美洛西林钠(占6.0%)、头孢呋辛(占5.5%)和头孢替安(占5.3%)。联合用药中二联比例最大。结论我院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仍存在预防性用药时间偏长、部分应用抗菌药物起点偏高、联用方式不恰当等,应加强监管,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陈雪清 《当代医学》2011,17(33):138-139
目的 对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12月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中,单用率为68.6%,二联应用率为21.5%,三联及以上应用率为9.9%,总应用率为67.22%,医院感染率为38.89%.其中,用量较多的药物分别为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替硝唑、头孢唑林.结论 内科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用药比例偏高,应加强临床用药督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7~12月我院普外科30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100.00%;单一或二联用药率分别为91.67%和8.3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涉及5类12个品种;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居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孟多(51例次)、头孢呋辛(49例次)和头孢西丁(48例次);91.33%的患者于术前0.5~2 h给药,术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间大于48 h者占32.66%。结论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当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严重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探讨促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措施.方法 共抽取本单位2011年度1~5月共5000张西药处方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率为47.38%,单用抗菌药物处方占使用抗菌药处方的73.03%.结论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符合规定,但也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本院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月期间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452例,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预防应用指导原则》的指导,对这452例外科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神经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31例,应用率为100%;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09例,应用率为100%;骨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62例,应用率100%;普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5例,应用率为30%。单独应用298例,联合应用119例。单独应用抗菌药物品种中,使用频率前五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替安、头孢米诺、去甲万古霉素。手术前给药89例,手术后给药102例,手术中给药226例;一直静脉给药289例,先静脉再口服给药128例,平均给药(3.21±0.12)天。结论:本院外科手术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比例还比较高,依旧存在预防性用药指征不明确,抗菌药物使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6.
雷英 《大家健康》2014,(8):104-104
目的:对本院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月期间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452例,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预防应用指导原则》的指导,对这452例外科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神经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31例,应用率为100%;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09例,应用率为100%;骨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62例,应用率100%;普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5例,应用率为30%。单独应用298例,联合应用119例。单独应用抗菌药物品种中,使用频率前五位的抗菌药物为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替安、头孢米诺、去甲万古霉素。手术前给药89例,手术后给药102例,手术中给药226例;一直静脉给药289例,先静脉再口服给药128例,平均给药(3.21±0.12)天。结论:本院外科手术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比例还比较高,依旧存在预防性用药指征不明确,抗菌药物使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规范抗菌药物应用。方法随机抽取市县二级医院内、外科病例800份,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率为79.75%,单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63%,预防性用药率为34.75%,使用率最高的是β-内酰胺类(45.88%),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率为21.38%,抗菌药物的应用多数以经验为主。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规范用药做的不够,应合理安全有效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南省二、三级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和门诊冠心病人治疗现状。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级医院)和浚县人民医院(二级医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ACS住院患者各50例,2006年3月至2006年6月门诊冠心病(CAD)患者分别61例及50例。收集病例所有临床资料。结果ACS住院患者三级医院对指南建议药物应用率较高;二级医院肝素/低分子肝素、他汀、钙通道阻滞剂(CCB)及极化液应用率低,中成药应用率高。门诊CAD患者危险因素控制率36.1%~90.2%,二级预防药物应用率34.0%~88.3%;二级医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药物的应用率低于三级医院。结论对ACS住院患者,三级医院指南实施较好,二级医院抗凝剂和他汀应用率低。CAD二级预防药物门诊应用不理想,危险因素未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情况及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1 923例,对其中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1 232例,评价小组依据国家有关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法规文件、医院管理制度和药品说明书等进行判断,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及不合理应用的病例进行分组分类汇总分析,结果报医院质控办最终审核。结果 2013-2016年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逐年明显降低,分别为94.25%、79.37%、60.63%、4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类型抗菌药物应用率从高至低依次为:关节置换术100.00%、髓核摘除术100.00%、内固定术72.18%、其他56.99%、内固定取出术54.89%;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评价不合理的59例(4.79%),不合理用药类型前3名为给药时机不合理13例(1.05%)、用药时间过长12例(0.97%)、选药物择不合理11例(0.89%),经过专项整治不合理应用率逐年明显下降,2016年与2014年、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5;χ~2=8.57,P0.01);抗菌药物种类按应用率依次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唑林43.51%、头孢硫脒32.06%,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素14.85%,青霉素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4.22%,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2.27%、头孢孟多脂1.95%。结论专项整治行动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应运用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循环(以下简称PDCA循环)持续改进,为规范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0.
360例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监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某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12月某医院外科手术病例360份,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查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某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达100%,术前0.5—2h内应用抗菌药物占9.17%,术中应用抗菌药物占6.94%,术后应用抗菌药物占68.89%,抗菌药物平均应用时间为5.30d,最长达23d。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分别为2.36、4.57、8.98d;抗菌药物销售占前10位的分别为头孢替安、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替唑、阿洛西林、奥硝唑、头孢硫眯、头孢美唑、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结论在使用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掌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方法及适当的用药时间和用法用量。  相似文献   

11.
左煌  李红霞  黄颖莉  刘欣  颜虹 《吉林医学》2013,(31):6649-6651
目的:规范医院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某三级甲等医院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指导原则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分析确定医院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参照国内外有关文献,制订"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医院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文件。依据以上文件与规定,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数据采集为医院东软HIS5.0系统,从中选取的300例作为干预组进行抗菌药物是否合理应用调查。利用病历检查和从医院信息系统提取数据的方法,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介入手术预防用药指标和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给药时机不当和用药疗程过长等,在干预后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在医院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取得明显成效。对促进临床一线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取干预措施前后血管介入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方法从该院2011年3~5月归档的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100份病历作为非干预组,另抽取100份病历为干预组。制订统一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进行调查,分别从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开始用药时机及用药疗程等方面对纳入的每份病历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干预后,该院血管介入手术预防用药合理率由干预前的6%上升至干预后的99%(P<0.01),在用药时机、品种选择、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均显著提高,而抗菌药物使用率、费用及使用强度(AUD)等均显著降低。结论该院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血管介入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干预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外科围术期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情况,评价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为做好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进行口腔颌面手术且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患者320例为观察组;选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进行口腔颌面手术且未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患者32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单一用药和二联用药比例;记录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平均用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使用抗菌药物者314例,对照组使用抗菌药物者301例.观察组患者单一用药比例[37.58% (118/314)]高于对照组[20.26%(61/301)],二联用药比例[62.42%(196/314)]低于对照组[79.74%(240/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前0.5~2 h预防用药比例[68.15%(214/314)]多于对照组[28.90%(87/301)],术后使用抗菌药物≤24 h比例[27.71% (87/314)]高于对照组[0.00%(0/301)],使用抗菌药物超过3d比例[49.36%(155/314)]低于对照组[86.38% (260/3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4.7408、97.1398、95.9543,P=0.0000、0.0000、0.0000).③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使用抗菌药物时间[(3.24±1.87)d]短于对照组[(5.26±2.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793,P=0.0000).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07、1.0449,P=0.5348、0.3067).结论 口腔颌面外科围术期患者实施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能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应进一步加强监督指导与监控,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临床用药产生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6月全院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进行统计、比较,并对各类抗菌药物用药总金额和销售金额前10位药物进行排序。结果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更加科学和规范,抗菌药物占药品销售总金额比例逐月下降,三线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明显下降。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可以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减少经验用药的盲目性,真正实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2008年10月~2009年9月收集到的14750张处方,统计抗菌药物处方,并对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2.82%,抗菌药物单独使用比例为92.45%,静脉给药比例为32.92%。涉及抗菌药物6类,头孢菌素类及复合制剂使用最多,占抗菌药物的62.33%,其次大环内酯类占26.33%,青霉素类及复合制剂占10.77%。联用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处方的3.23%,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结论:我院门诊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抗菌原则,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急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规范抗菌药物应用,提高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01—2008-04月份门诊、急诊处方5072份,进行了抗菌药物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28%,联用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46.27%,其中不合理联用占28.30%。结论在门诊、急诊中抗菌药物有待强化合理应用。严格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规范和约束抗菌药物使用,促进我院门诊、急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相秀英  董杰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130-133
目的调查比较《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出台前、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5种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切除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内固定物取出术、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规范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整群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734例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1年6月-2012年4月1198例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种类、给药时机、用药时限、住院天数及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学干预后围术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1.30±1.25)d比(9.79±1.12)d,P〈0.05];平均住院总费用、平均药品总费用、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减少(均P〈0.05),平均药品费用占平均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由31.26%降至26.00%,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占平均总药费的比例由40.06%降至22.36%;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也明显缩短[(4.6±1.2)d比(1.9±0.3)d,P〈0.05)],使用率由100%(734/734)下降至61.51%(737/1198);抗菌药物种类由7类16种下降至6类12种。结论临床药师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利于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但与《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的相关要求仍有差距,须进一步加强整治干预。  相似文献   

18.
刘海丽 《河北医学》2013,19(3):436-439
目的:了解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2012年二季度儿科门诊处方2178张,对抗菌药物使用率、选择药物的适应性、用药品种、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37.5%,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处方比率为9.5%,单用一种抗菌药物的处方比率为24.3%。结论: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选择、抗菌药物用法特别是给药频次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  相似文献   

19.
廖旭东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111,1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的新趋势。方法选取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2009年及2012年收治的新生儿,运用BACTEC924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并运用DL一医学检验系统进行菌株鉴定,最后对其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我院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离阳性率明显高于2009年(26-3%比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需氧杆菌是我院新生儿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抗革兰阴性菌药物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明显较低(P〈O.05);枸橼酸杆菌、肠杆菌和沙雷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显著上升;革兰阳性菌耐药菌株比例有上升的趋势。结论革兰阴性需氧杆菌是我院近年来新生儿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临床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予以重视,并且枸橼酸杆菌、肠杆菌和沙雷菌等抗菌药近年来耐药性有显著提升,医院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提高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妇产科手术患者250例,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方式和频率。结果:250例患者中没有使用抗菌药物有65例;使用抗菌药物185例,平均用药时间6.08天,抗菌药物种类有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硝咪唑类、青霉素类等。抗菌药物合理与基本合理使用占75.68%,不合理占24.32%。结论: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仍需要全面衡量、综合分析,抗菌药使用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