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研究了同步光分组交换网中光分组长度的设计及其对一些网络性能参数的影响,分别推导了光分组中开销所占比率、时延及光纤延时线长度与光分组长度的关系,并给出各自相应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解析,为光分组中分组长度的设计做了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
语音通信是"三网融合"业务中的基础业务,在NGB网络中采用VoIP技术进行承载。作为一个分组交换网,NGB自身的统计时分特性会导致语音报文与其他业务报文复用并被传送到对端时,经历出不同的时延,甚至由于链路和设备的缺陷发生丢失,继而影响通信质量。本文将对IP网络的时延、时延变化、丢包和错包等性能之指标对VoIP的业务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0617582同步光分组交换网核心节点光分组长度分析〔刊,中〕/张帝//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1(1).—58-61(G)研究了同步光分组交换网中光分组长度的设计及其对一些网络性能参数的影响,分别推导了光分组中开销所占比率、时延及光纤延时线长度与光分组长度的关系,并给出各自相应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解析,为光分组中分组长度的设计做了基础工作。参80617583语音分组处理器在IP语音网关中的应用〔刊,中〕/李阳//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6,(3).—39-41(C2)在IP语音网关中,语音分组处理器负责把PCM码流转化成分组的语音数据包。本文介…  相似文献   

4.
EPA实时工业以太网作为一种实时控制网络,时延特性是影响其控制性能的关键因素,降低各种延迟是提高工业控制网络实时性的主要途径。文章在深入分析EPA实时调度策略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EPA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通信过程,找出了影响网络延迟的关键因素,并给出了周期报文和非周期报文的排队等待延迟数学公式。最后通过计算和验证一个典型微网段的网络延迟,得出EPA网络所能达到的实时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IP分组的AAL3/4适配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骅  刘增基  陈鹏 《电子学报》2002,30(10):1425-1427
本文提出一种用AAL3/4适配IP分组,支持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的方法.给出单个分组经过基于信元的交换网络的端到端时延分析方法—"等价长度"法以及相应的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对此条件下接收端所需缓存容量进行了估计.研究表明,在实现VC合并时,采用AAL3/4适配能够获得较小的分组端到端时延,简化中间结点的操作并减小结点所需缓存容量.与其它方式(AAL5)相比,这是一种更好的适配方式.  相似文献   

6.
无线数据传输的GBN-ARQ和SR-ARQ系统时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请求重传协议GBN-ARQ和SR-ARQ是无线通信系统中重要的差错控制技术.在研究其传输机制的基础上考虑分组长度、数据链路的传播时延、处理时延以及反馈时延的影响,基于等效服务时延的思想建立了分组长度为m的GBN-ARQ和SR-ARQ系统排队时延模型,求得了两系统的分组平均等待时延和平均服务时延的解析式,也即对两系统实施滑动窗口长度控制的理论模型.由此可以通过检测系统传输环境的改变而自适应的改变窗口长度,实现最佳的系统时延性能以及吞吐量性能.基于该模型的仿真分析又说明了窗口长度以及分组长度的改变对GBN-ARQ系统时延的影响要大于SR-ARQ系统,在理论上证实了SR-ARQ系统发送效率确实优于GBN-ARQ系统.  相似文献   

7.
一个具有随机丢弃分组机制的GI/M/1/N排队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浩  李晓明 《通信学报》2006,27(1):14-20
由于标准GI/M/1/N排队系统仅当等待队列中没有空闲位置时才丢弃到达的分组,不适合为QoS控制中的缓存队列管理建模。利用随机过程中输入流稀疏化的方法,在标准的GI/M/1/N排队系统中嵌入随机丢弃分组的机制,建立了一个具有随机丢弃分组机制的扩充的GI/M/1/N排队系统,以及该排队系统的分组丢失率、系统利用率、队列长度的均值/方差、平均等待时间等性能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程东年  刘增基 《电子学报》2001,29(5):634-637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于分组交换机或路由器的缓存空间的动态分配机制:附加缓存块按需分配机制ABBA,在给出其排队模型"M/M/1/K(2K)"的基础上,导出了其矩阵形式的稳态概率分布和分组丢失概率,并通过理论和仿真两种途径将分组丢失率性能与典型的缓存空间的静态分配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分析了附加块动态分配决策机制应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动态分配算法.  相似文献   

9.
光突发交换(OBS)网络是迈向全光分组交换网络的典型代表.文章主要研究了基于可变长光突发数据分组的OBS网络性能,给出并分析了不同负荷量大小的情况下网络中的平均突发数据分组数量等参数.在设定网络速率为10和40 Gbit/s的情况下,给出了网络平均时延、突发数据分组负荷量及突发数据分组长度之间的关系.所得结果可作为对OBS网络理论研究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0.
线速路由器分组并行处理体系结构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畅  王海  郑少仁 《通信学报》2000,21(8):52-57
本文在分析路由器报文献处理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报文多处理模块并处理的体系结构,并以四个处理模块为例对分组处理时延做了定量分析和仿真。分析表明,当各模块处理能力总和与单独模块结构处理能力相同时,多模块结构处理时延将大于单模块结构;当各模块处理能力总和大于单处理模块结构处理能力的同时,系统处理的时延特性可得到明显改善,并且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不同分组长度分布(PLD)对光分组交换(OPS)性能的影响,以便为OPS在不同长度业务下配置不同的冲突解决方案.研究了光分组在固定长度分布、指数分布和因特网经验长度分布下分别对没有光纤延迟线(FDL)和有FDL下的OPS的性能影响.分析和仿真表明,因特网经验长度分布的业务在没有FDL缓存的条件下,获得最低的分组丢失率(PLR)性能;而固定长度分布的业务,仅在OPS配置有FDL时才可以获得最低的PLR性能.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区域编码的标记交换网实现方案,描述了标记交换网的组成、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及主要特点.该方案将整个互联网按地理区域进行划分,并为每个区域分配唯一的长度固定的区域编码,在链路层帧头和IP分组头之间插入相应的区域编码标记,则分组在区域标记交换网中传输时,标记交换机将定长的目的区域编码作为分组的转发标记完成分组的转发.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区域标记交换网通过采用分层区域编码结构,极大地减少了骨干交换机的路由表项数,降低了路由存储空间和路由查找复杂度,同时也大幅度地降低了维护路由表项的处理开销和链路传输开销,使网络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该方案能有效地克服现有互联网地址空间不足、路由表过大、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等缺点,简化骨干网交换设备的实现复杂度,提高网络的吞吐率.并能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分析了VoIP语音系统中,在不考虑使用抖动缓存区附加时延平滑抖动条件下,网络时延抖动对RTP语音流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系统RTP语音流处理的基本模型并据此引入了一个分析模型,然后通过理论分析讨论了抖动缓冲区内时延抖动与分组丢失的关系,最后通过典型案例验证了本文的结论。研究表明,IP网络的群时延的主要影响是直接导致RTP语音流的时延;而网络的时延抖动,则在某些情况下会直接导致RTP分组的丢失,严重影响了语音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一种优化的SIP信令网过载控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信令交互进行研究,重点对引起性能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对每个报文随机决定接收还是拒绝的SIP信令过载控制算法的优化方案。利用仿真对优化算法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抑制吞吐量抖动,降低服务拒绝率,减小缓存队列的长度,缩短呼叫建立时延,能更好地适应高负载下对SIP信令网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多业务无线局域网中的分组调度策略,在WRR-CSDPS(信道状态相关的带权重的循环调度)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最长队列优先的调度策略。算法的目标是减小最长等待队列的长度。通过理论和仿真验证,在该算法下,系统的吞吐量和时延性能有所提高,该算法能够减小业务对系统缓冲区的容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上对链路预测机制进行了探讨,然后针对文献[4]提出的抢先式路由算法进行了改进,加入了跨层设计思想。通过对本文的协议算法进行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文的基于链路预测机制的DSR协议比文献[4]中的协议有更好的端到端时延和分组交付率。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目前,各国提供的数据传输网路主要有: ——速率最高为4800bit/s的半双工公用电话网; ——速率为9600bit/s的专用数据通信网; ——用户电报网; ——时分复用线路网; ——公用数据电路交换网; ——公用数据分组交换网。虽然数据传输网路种类较多,但数据通信业务绝大部分分布在电话交换网或模拟网路的点对点或一点对多点的链路上。尽管数字电路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将逐步取代模拟电路和模拟网路,但就一些先进工业国家的现状来看,当前的模拟电话交换网与利用模拟网路组成的数据通信网,在1990年以前仍将起着巨大的作用,並且还会有所发展。为此,相应地发展调制解调器,是符合当前需要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组话音通信中最佳分组长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子平  谢希仁 《通信学报》1990,11(1):22-28,15
本文研究了在汉语电话谈话中有声期和无声期的持续时间的分布特性。文章接着讨论了最佳话音分组长度的确定原则。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给出了话音编码速率和分组开销为不同数值时的最佳话音分组长度。  相似文献   

19.
葛杨  徐名海  迟欢 《电信科学》2012,28(10):80-87
对传输虚拟化相关问题及传输虚拟化中多路径并发传输的数据分组乱序问题进行了介绍,从静态的路径选择机制以及动态的数据分组调度模型方面分析了造成接收端数据分组乱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基于路径往返时间的路径选择机制和基于权重轮询调度算法、时延均衡技术的数据分组调度模型.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明显地缓解接收端数据分组的乱序问题,有效地降低了接收端缓存区容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该文根据分组话音业务的特点,结合分组话音业务服务质量要求,特别是分组丢弃概率和端到端分组传送时延的要求,研究AAL2分组话音系统中AAL2分组最优长度的确定方法,得出结论:对于无比特丢弃的AAL2分组话音系统,当话音采用32kb/s的编码时,AAL2分组的最优长度大约为31个字节;当话音采用16kb/s的编码时,AAL2分组的最优长度大约为27个字节。此时AAL2分组的分组头开销小,话音分组的丢弃概率和端到端分组传送时延低,所得的分组话音质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