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7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及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用组 (治疗组 ) ,疗程为 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7.0 6% ,对照组为 66.67% (χ2 =10 .5 2 1,P <0 .0 1) ;治疗组无一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死亡 ,对照组治疗中发生 1例非致死性AMI(3 .0 3 % )、1例猝死 (3 .0 3 % ) ,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UAP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减少AMI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等量尿激酶与小剂量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0例,并与同期收治UAP28例作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67.9%。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在降低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显著差异,表明中等量尿激酶与小剂量肝素联合治疗UAP效果满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 9例 ,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 3 9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和心电图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3 1和 84 62 % ,对照组分别为 69 2 3 %和 5 8 97% ,两组间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P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利用常规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小剂量阿斯匹林等)和加用小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的对比来判定两种方法疗效.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的58例UAP病人,把他们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一周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非常明显,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其中治疗组无一例死亡,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发生心梗而死亡.结论 通过上诉结果说明:加用小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治疗UAP可显著提高疗效,缓解症状,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利用常规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及小剂量阿斯匹林等)和加用小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对比来判定两种方法疗效。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的58例UAP病人,把他们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一周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非常明显,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其中治疗组无一例死亡,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发生心梗而死亡。结论通过上诉结果说明:加用小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治疗UAP可显著提高疗效,缓解症状,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常规抗心绞痛用药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30万μ加入生理盐水100ml 中静脉滴注1h,1日1次,连用3天;普通肝素6250μ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 中静脉滴注,1日2次,连用7天。用药前后对比观察凝血指标、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23例UAP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3%,其中显效47.8%;心电图总改善率78.1%,恢复正常者26%;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FiB)降低,但无临床出血等并发症,无1例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 UAP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常规抗心绞痛用药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30万μ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h,1日1次,连用3天;普通肝素6250μ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日2次,连用7天。用药前后对比观察凝血指标、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23例UAP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3%,其中显效47.8%;心电图总改善率78.1%,恢复正常者26%;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FiB)降低,但无临床出血等并发症,无1例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U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泖及安全性。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加用小剂量肝素钠50mg静脉滴注,5天为1疗程,结果:小剂量肝素应用UAP缓解率为93%,明显缩短心绞痛发作时间,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小剂量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随机分成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组30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每日20万U静滴,对照组30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连用7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率20%,总有效率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组 (A组 ) 43例 ,尿激酶 10万单位溶于 10 0ml生理盐水静脉滴入 ,连续治疗 12天 ,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单位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共 12天。常规治疗组 (B组 ) 3 7例 ,硝酸甘油 10mg溶于 5 %葡萄糖 5 0 0ml静滴 ,共 12天 ,复方丹参2 0ml溶于 5 %葡萄糖 2 0 0ml静滴 ,共 12天。观察两组治疗UAP总有效率及出血副作用发生率 ,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计数 (BPC)、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ACT)、纤维蛋白原定量 (FB)。结果 :两组治疗UAP总有效率分别为 88 4%和 62 2 % (P<0 0 5 ) ,轻微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治疗前后BPC、ACT、FB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疗效显著 ,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赖敏 《微创医学》2003,22(6):863-864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一种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临床状态,极易发展为AMI或心脏性猝死.UAP的病理基础多与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及附壁血栓形成有关.其治疗手段近年不断发展,对UAP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已基本确认,但是否采用溶栓治疗至今意见不一.我院对UAP患者35例入院后采用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小剂量尿激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溶栓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nstu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价值。方法:101例UAP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分别用50万单位尿激酶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半小时滴完,每天1次共7d,联合普通肝素50mg加生理盐水20ml,每8h静推1次,共7d,单纯普通肝素50ml加生理盐20ml,每8h静推1次,共7d。结果:治疗组51例,显效36例,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诱发血小板聚集 ,不全阻塞性血栓形成有关[1 ] 。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患者 3 0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 1 999年 3月~ 2 0 0 2年 9月间 ,我科住院的UAP患者共 60例 ,均符合 1 994年南京UAP诊断治疗研讨会诊断标准 (已除外AMI及使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禁忌证患者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小剂量尿激酶,疗程7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个中间综合征,易发展为AMI或猝死(SCD),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我们应用小剂量尿激酶重叠肝素治疗UAP38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根据1979年国际心脏学会及WHO临?..  相似文献   

16.
储应红 《中原医刊》2003,30(8):32-33
目的:对比观察低分子肝素(1MMWH)皮下注射和小剂量普通肝素静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随机将UAP患者分别为LMWH组(197例)、普通肝素组(192例)和对照组(162例),比较其疗效和副作用。结果:3组心绞痛缓解率、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95.4%、96.4%、62.5%与85.3%、87.5%、53.7%。LMWH组与普通肝素组相比,P>0.01。心肌梗塞发病率分别为0/197、1/192、9/102。P均<0.05;LMWH组无一例发生出血。结论:LMWHH皮下注射和小剂量普通肝素静滴治疗UAP均安全、有效、有明显减少心脏事件的趋势,IMWH使用更方便、且不需监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进展性脑梗死的预后.方法:将1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组各50例,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ih每日2次治疗5d之后给低分子肝素钙5000Uih每日1次治疗2d: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组给予尿激酶25万U/d治疗3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ih每日2次治疗5d,之后,给低分子肝素钙5000Uih每日1次治疗2d.两组病人均同时应用706代血浆及胞二磷胆碱治疗14d.结果: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组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1~0.05).低分子肝素组出现皮下出血1例;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组出现皮下出血1例.结论: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优越,尿激酶用量25万U/d×3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ih每日2次×5d,再给低分子肝素5000Uih每日1次×2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赖敏 《医学文选》2003,22(6):863-864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是一种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临床状态 ,极易发展为 AMI或心脏性猝死。UAP的病理基础多与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及附壁血栓形成有关。其治疗手段近年不断发展 ,对 UAP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已基本确认 ,但是否采用溶栓治疗至今意见不一。我院对 UAP患者 35例入院后采用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小剂量尿激酶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0~ 2 0 0 2年在本院住院的UAP患者 68例均符合 1 979年 WHO制订的 UAP标准[1 ] ,且无溶栓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患者入院后监测血压、血糖、凝血情况及血常规情况,血压不超过180/105 mm Hg,血小板无异常者,给小剂量尿激酶、肝素静脉输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3.2%,对照组42.90%。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程长,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塞且猝死率高。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加肝素治疗,疗效明显改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