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周丽  杨钟鸣  高家荣  夏伦祝 《安徽医药》2011,15(12):1480-1482
目的考察当归与丹参配伍前后阿魏酸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丹参不同配比条件下,阿魏酸在单煎液、合煎液及混合液中的含量,比较配伍前后该组分的含量变化。结果配伍合煎液中阿魏酸的含量高于混合液中的含量,当归与丹参按5∶5配比的合煎液中阿魏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当归单煎液及混合液中的含量。结论当归丹参配伍对阿魏酸溶出有较大影响,该影响主要在煎煮过程中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阿魏酸、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在清胃散合煎液和分煎液中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分煎液中阿魏酸、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分别为合煎液中相应成分含量的0.68,2.73,3.10倍.结论合煎液和分煎液中阿魏酸、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可对该复方更好的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9,(5):661-664
目的:研究黄芪建中汤(由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6味中药材组成)单味药材水煎液(简称"单煎液")与各药材合煎液(简称"合煎液")中铜、铅、镉、汞、砷的含量差异,为中药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黄芪建中汤各药材制备药材样品、单煎液样品及合煎液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样品中铜、铅、镉、汞及砷的含量;并将测定结果与2015版《中国药典》和《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中铜(<20 mg/kg)、铅(<5 mg/kg)、镉(<0.3 mg/kg)、汞(<0.2 mg/kg)及砷(<2mg/kg)的含量限度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单煎液与合煎液中5种元素的含量差异。结果:6味药材中,桂枝和生姜的镉含量超标,分别为0.32、0.74 mg/kg(铜、铅、汞、砷均符合要求),其余药材中5种元素的含量均符合要求;6味药材单煎液及合煎液中铜、铅、镉、汞及砷的含量均符合要求;与各味药材比较,单煎液中铜、铅、镉、汞及砷含量更低(P<0.01);与各药材单煎混合液比较,合煎液中铜、汞的含量更低(P<0.01),铅、镉、砷的含量更高(P<0.01)。结论:黄芪建中汤各药材合煎会减少铜、汞的溶出,增加铅、镉、砷的溶出;推测合煎过程中各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铜、铅、镉、汞及砷的溶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用合煎、分煎两种方法制备的三拗汤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变化并比较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含量测定用HPLC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8:92)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07 nm.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三拗汤不同煎液对常见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 合煎液中盐酸麻黄碱的平均含量高于分煎液.合煎液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略大于分煎液.结论 与分煎液比较,合煎液中麻黄碱的含量较高,抑菌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5.
RP-HPLC法测定煎剂中阿魏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测定煎剂中阿魏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香豆素为内标,以LichrosorbC18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醋酸-水(38:0.3:61.7),检测波长为320um,平均回收率为99.94%±3.67%,日间RSD小于2.77%;测定川芎单煎剂,川芎与丹参、川芎与当归合煎剂及川芎、当归分煎合液等制剂中阿魏酸含量,结果表明单煎制剂和分煎合液中阿魏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当归补血汤不同配伍比例时阿魏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黄芪、当归的比例变化引起当归活性成分阿魏酸含量的变化,探讨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当归配伍比例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当归不同配伍比例的合煎及当归单煎液中当归活性成分阿魏酸的煎出率。结果黄芪、当归按经典比例5:1配伍时,阿魏酸的煎出率最高。结论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和当归5:1的配伍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配伍桃仁对赤芍水煎液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别对赤芍单煎、与桃仁合煎以及与川芎合煎的水煎液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差异。结果:芍药苷含量以赤芍与桃仁合煎液中最高,赤芍川芎合煎液与赤芍单煎液含量基本相同。结论:配伍桃仁能提高赤芍水煎液中芍药苷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当归、川芎与生化汤中其它 3味药组合构成的 10种样本药物中阿魏酸含量的变化。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 :当归、川芎单味药阿魏酸煎出量分别为 (5 6 .88± 0 .11) μg·g-1,(36 .2± 4 .0 ) μg·g-1,加入其它药物合煎后 ,阿魏酸煎出量为 1.7~ 5 6 .9μg·g-1。结论 :当归与川芎合煎 ,阿魏酸的煎出量有一定的加合性 ;加入桃仁、甘草、干姜后 ,阿魏酸煎出量降低 ;生化汤中阿魏酸的煎出量在各样本中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分煎与合煎制备的栀子金花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变化及其抑菌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及栀子苷;HPLC-MS法比较分煎与合煎中指标成分峰的变化;采用体外抑菌测试不同栀子金花汤煎液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分煎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合煎液,合煎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分煎液。两者的色谱图和质谱图中,峰个数与出峰时间无差异。合煎液对大肠杆菌和青霉菌有抑菌作用。结论分煎与合煎栀子金花汤引起指标成分含量的显著变化,但无新成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栀子金花汤煎液中3种成分的变化及抑茵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分煎与合煎制备的栀子金花汤中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变化及其抑菌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及栀子苷;HPLC-MS法比较分煎与合煎中指标成分峰的变化;采用体外抑菌测试不同栀子金花汤煎液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分煎液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合煎液,合煎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分煎液。两者的色谱图和质谱图中,峰个数与出峰时间无差异。合煎液对大肠杆菌和青霉菌有抑菌作用。结论分煎与合煎栀子金花汤引起指标成分含量的显著变化,但无新成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冠心Ⅱ号煎剂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洪全  梅其炳  屈扬  黄熙 《中国药房》2005,16(22):1695-1696
目的:考察同一批冠心Ⅱ号组方药材在同一煎煮工艺条件下煎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异程度。方法:选择同一批组方药材,尽可能地控制煎煮过程的各个细节,测定5批次冠心Ⅱ号煎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以生药量计,丹参素为(0.773±0.0 656)mg/g,原儿茶醛为(36.591±3.0 590)μg/g,芍药苷为(2.655±0.2 454)mg/g,阿魏酸为(85.052±7.5 469)μg/g。结论:如果以批次间成分含量变异系数小于10%为标准,各有效成分含量均达到要求;如果以成分含量批次间无统计学差异的标准来判断,则需要将更多影响煎剂有效成分含量的因素纳入质量控制范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经典方剂四物汤为例,分析株洲市中药代煎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株洲市区23家能够提供中药代煎服务的药房,对同一药房的同批饮片进行实验室规范煎煮(以下简称"自煎")和代煎。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四物汤中5-羟甲基糠醛、芍药苷、阿魏酸和藁本内酯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将23家药房作为整体,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同一活性成分在自煎和代煎条件下含量上的差异性。采用逼近于理想值的排序法(TOPSIS)对单一药房两种煎煮方式进行综合评分。结果:TOPSIS分析显示,23家药房中仅有2家代煎优于自煎,占总量的8.70%。在整体水平上,5-羟甲基糠醛和芍药苷在自煎、代煎结果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阿魏酸和藁本内酯自煎、代煎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株洲市中药代煎质量在整体上不如实验室规范煎煮,在个别有效成分溶出率上两种煎煮方式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湿法粉碎、传统方法及煎药机煎煮制备的四物汤汤剂中阿魏酸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Inertsil ODS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1g.L-1磷酸溶液(30∶70)为流动相,柱温30℃,检测波长:316nm。结果采用湿法粉碎制备的四物汤汤剂中阿魏酸的含量高于传统方法及煎药机煎煮的汤剂。结论湿法粉碎制备汤剂,方便快速,提取液有效成分含量高,作为中药汤剂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泻心汤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变化,并对泻心汤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进行体外抗菌作用比较.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Diamon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5 mol·L-1NaH2PO4磷酸调pH值为3(30:70),流速:1 ml·m...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当归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UPLC法测定当归标准汤剂中阿魏酸的含量,计算当归从饮片到标准汤剂的转移率,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当归标准汤剂的UPLC指纹图谱。结果当归标准汤剂中阿魏酸的平均转移率为67.71%,SD(标准偏差)为7.08%;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0.90)。结论建立的当归标准汤剂质量标准稳定可靠,可用于当归标准汤剂的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对当归水煎液的澄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探讨了壳聚糖用于当归水煎液澄清分离时对阿魏酸提取率的影响。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对絮凝澄清液、醇沉液、水煎液进行相关成分的TLC鉴别及含量测定,并作平行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剂对当归水煎液能起到一定的澄清作用。结论:壳聚糖絮凝剂能有效保留当归水煎液中大部分指标成分,阿魏酸的含量及转移率较醇沉法为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白芍饮片标准煎液的质量评价方法,以其分析不同产地白芍饮片的差异性。方法 根据标准煎液的制备要求,制备15批不同产地的白芍饮片标准煎液,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同时测定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成分含量以及转移率、标准煎液出膏率,并以标准煎液的含量测定结果对所有样品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15批不同产地白芍标准煎液的出膏率范围为15.39% ~27.81%,平均出膏率为23.15%,标准偏差为4.44%;氧化芍药苷含量范围为0.017% ~ 0.052%,转移率为70.04% ~ 129.26%;芍药内酯苷含量范围为0.378% ~ 1.225%,转移率为70.77% ~ 119.80%;芍药苷含量范围为2.094% ~ 3.010%,转移率为67.84% ~ 99.16%;苯甲酰芍药苷含量范围为0.072% ~ 0.229%,转移率为56.11% ~ 88.00%;指纹图谱包含共有峰14个,标定4个,相似度大于0.97。结论 不同产地白芍饮片和标准煎液的成分基本一致,白芍标准煎液中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无差异,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有差异。实验制备了不同产地的白芍饮片标准煎液,建立指纹图谱,并从主要成分含量测定和转移率、出膏率以及方差分析全面控制白芍饮片的内在质量,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考察并优选麻杏二陈煮散汤剂制备条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L9(34)表进行正交试验,煮散粉碎度、剂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麻黄碱、苦杏仁苷、总固体、相对密度为考察指标,以综合评分法评价汤剂质量。用HPLC法同时测定麻黄碱、苦杏仁苷含量。结果:对汤剂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剂量、煎煮时间,但剂量需根据临床而定;限定的汤剂体积,能满足临床所需剂量溶出的需要,汤剂制备的最佳条件:粉碎度24目,浸泡10 min,煎煮10 min。结论:优选的条件操作简单,耗时少,汤剂质量高。  相似文献   

19.
3种方法制备中药汤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比较GNG 中药抽出机与直火加热法、蒸气煎药法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方法:以总固体含量的微生物限度为指标,比较3 种方法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结果:GNG 中药抽出机制备中药汤剂的总固体含量是其余2 种方法的2 倍以上,保存时间较其余2 种方法长。结论:GNG 中药抽出机制备的汤剂质量优于直火加热法和蒸气煎药法,适宜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增液汤不同配伍对梓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增液汤的几种配伍中梓醇含量的差异。方法方法以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增液汤不同配伍情况下的各处方中梓醇的含量。结果地黄单味药梓醇煎出量为1.13%,其他配伍煎出量为1.21%~1.51%。结论地黄与其他药味合煎可促进梓醇的煎出,其中与麦冬合煎梓醇的煎出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