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建设.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从2006年起,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池.  相似文献   

2.
《能源与环境》2007,(3):19-19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每年安排10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农村沼气建设工作。但每年仅能安排建设100万户农村沼气,与各地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80%的养殖户没有修建沼气池,重庆市适宜农户的沼气池普及率仅有8.8%。发展农村沼气的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3.
《能源与环境》2007,(4):57-57
目前.山东省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60万t。截至2006年底,山东省农村户用沼气67万户,可为农民增收节支1.75亿元以上,全省户用沼气年处理农村人畜粪便880多万t;  相似文献   

4.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领导关于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步伐,进一步为农民办实事的指示精神,2003年国家将投资10亿元国债资金支持农村沼气发展。此项工作由农业部负责迁头组织实施。为了保证国债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农民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同时鼓励和吸引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和科技教育司委托中仪国际招标公司对2003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中的沼气灶具及配套产品的供应商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公开招标。这次招标只是对国内沼气灶具及配套产品的合格供应商进行招标,中标供应商按计划不超过4家,各省(…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的发展,由解决"锅下愁"起步的我省农村能源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到1995年底,我省农村能源已形成年开发与节约370万吨标煤的能力,相当于农村总能耗1512.18万吨的24%以上。l沼气建设进人90年代,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省沼气建设步人了健康发展的阶段,到1995年底累计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19.50万户,年产沼气5817.ZI万d,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2.6万吨,其中1995年新建3.32万户,是近几年建池最多的一年;利用畜禽场、酒厂等排放的有机废弃物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8处,总容积8190m3,沼气集中供应户…  相似文献   

6.
最近5年我国先后投入国债资金105亿发展农村沼气,2008年中央投入国债资金达25.2亿元,投入力度逐年递增。截至2007年底,全国户用沼气已达2623万户,在全部适宜农户中的普及率达18.3%,年均递增17.5%。按照规划,2010年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将达到4000万户,年产沼气总量可达155亿立方米,折合2420万吨标准煤,适宜农户普及率达30%。  相似文献   

7.
我省以沼气为代表的农村能源建设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农村能源建设方针 ,“九五”期间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 ,1 996年至 1 998年连续三年户用沼气池建池数名列全国第一 ,年建池数首次超过 1 0万户 ,1 999年建池数 1 3 34 4 0万个 ,预计全国第二 ,截止 99年底 ,全省累计户用沼气池保有量达到 6 2 92万户 ,占总农户的 8 92 % ,其中沼气生态模式户即猪—沼—果 (菜、鱼、粮等 )有 2 1 1 4万户 ,有会昌、大余、南康、信丰等 1 8个县成为万池县 ,全省由沼气带…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2007,(7):54-55
农业部近日出台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提出,到2015年,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总数将达到6000万户左右,年生产沼气233亿立方米左右,建成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8000处,年产沼气6.7亿立方米。同时,建设一批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应用示范点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利用边际性土地适度发展能源作物,满足国家对液体燃料的原料需要。  相似文献   

9.
信息综述     
《节能与环保》2006,(7):63-64
绿色照明工程将在“十一五”期间推广1.5亿只节能灯,我国地热能利用居世界第一,我国煤层气开发吸引外商投资已超12亿元,GDP能耗第一公报:宁夏能耗是广东的5倍,加强农村沼气国债管理广西将用八年普及沼气  相似文献   

10.
国家农业部发布消息,中央51.5亿元新增农业投资计划已全部下达。此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沼气工程、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检体系以及垦区危房改造五大工程建设。农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50多亿元的农业投资中,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占了很大比重,投资金额新增30亿元。包括将在1212个区县建设225万户户用沼气等。预计这笔投资可带动地方投入和群众自筹投入72亿元.共增加国内需求102亿元。  相似文献   

11.
最近5a我国先后投入国债资金105亿元发展农村沼气,力度逐年递增,2008年达25.2亿元,截至2007年底,全国户用沼气已达2623万户,在全部适宜农户中的普及率达18.3%,年均递增17.5%。2010年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将达到4000万户,年产沼气总量可达155亿m^3,折合2420万t标准煤。适宜农户普及率达30%。  相似文献   

12.
农村能源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物质基础。“八五”以来,我省的农村能源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省农村能源已形成年开发与节约370万吨标煤的能力,年创综合经济效益约20亿元.5年间森林覆盖率由35.9%提高到50.85%,为改善农村用能结构.提高用能水平,保护主态环境,促进“三高”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八五”以来主要取得了以下八个方面的成就:1沼气建设得到大力推进“八五”以来户用沼气池、大中型沼气工程、城镇沼气净化池等沼气建设均得到大力推进。仅1995年全省新建户用…  相似文献   

13.
回顾"十五"时期,广西农村能源建设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农村能源建设方针,将农村能源建设与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建设,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特色农业相结合,与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村相结合,通过项目带动,资金扶持,大力发展沼气,研究和推广适合我区的沼气利用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开展富民生态家园建设,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秸秆气化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农村能源建设结出累累硕果,为建设生态广西,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能源与环境》2010,(3):55-55
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达3050万户,各类沼气工程3.95万处,沼气网点7万个。年产沼气122亿m^3.相当于替代1850万t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多万t,替代薪材相当于0.073亿hm^2林地的年蓄积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项目。据黑龙江质监部门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黑龙江的很多村庄,数亿元投资建好的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报废率超过90%,农民对这一工程避之惟恐不及。据调查,现有农村沼气池以砖混结构为主,密封不严,难抵严寒,过冬后很快报废。国债农村沼气项目每建设一口沼气池,各方投入的资金加起来一共是4 000元,而据保守估算,建一个砖混结构的沼气池,成本不超过1 500元。围绕  相似文献   

16.
《节能与环保》2009,(4):54-54
至去年底,江西省已建设沼气工程1951处。今年,全省已开工建设176个大型沼气工程项目,总投资4.2749亿元。这些项目于明年底竣工后,总容积将达25万立方米,年处理畜禽养殖场污水900万吨,年COD去除率达80%以上,年产沼气2700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以上,相当于年开发能源1.9万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17.
广东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沼气对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缓解能源紧张,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薪柴消耗,实现造林绿化,充分发挥山区和农村环境的生态屏障功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针对广东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文章提出从加大政府扶持和宣传培训、加强示范管理、引进和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加快广东农村沼气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论述了目前我国农村沼气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指出农村沼气建设已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综合效益,同时针对农村沼气项目推广中出现的认识、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3年、2004年我国分别安排国债资金10亿元支持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建设要求以“一池三改”为基本项目单元,即每户建造一个户用沼气池,并与改造厕所、改造畜禽栏舍和改造厨房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在生产实践中,”一池三改”项目建设存着在工作难度大、改造标准不高、统一规范困难等问题。如何从技术上提高“三改”的实用性和使用效果,达到规范化施工,  相似文献   

20.
《可再生能源》2004,(2):36-36
2003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定于今年3月启动,该项工作由农业部沼气产品及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