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陷落柱时刻威胁煤矿安全生产,而在地震解释中,由于其地震响应与其它地质异常体之间存在多解性问题,如何识别陷落柱地质异常,在煤矿三维地震解释中具有重要意义.地震属性技术在解决地质异常问题上,具有显著效果.在对已知陷落柱异常体属性响应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淮南潘三矿12418陷落柱附近的12318地质异常体的不同属性对比分析,有效排出了陷落柱地质异常可能,为煤矿开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维地震层间属性高精度识别煤矿陷落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煤矿陷落柱因充、导水的复杂性,一直严重威胁着我国北方一些煤矿的安全生产,采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探测陷落柱,提出了基于三维地震层间属性高精度识别煤矿陷落柱的方法、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获得地震分辨率小于1/2波长的陷落柱的信息,而且可以较好地得出陷落柱的平面形态.  相似文献   

3.
《煤矿开采》2015,(5):15-18
根据三维地震解释陷落柱的理论基础,分析了陷落柱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赵庄煤矿地层的赋存特征,设计了三维地震作业及采集方法,并通过高分辨数据处理,在偏移数据体上进行综合属性分析,根据陷落柱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上的响应特征,基本确定陷落柱的范围。相比较常规的陷落柱探查方法,利用地震属性综合分析能对陷落柱等构造异常体作更准确的判断,从而更好地指导煤矿的开采工作。  相似文献   

4.
煤矿中陷落柱的大小大多与地震波长相当,用地震方法预测煤矿中陷落柱,主要依据特征是在地震叠加时间剖面上出现强弱不同的特殊绕射波-散射波的强度、可识别性及偏移后的收敛特征.通过对几个影响地震探测陷落柱因素的分析,论述了地震探测陷落柱中的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及解释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以期提高对煤矿陷落柱的探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陷落柱是煤矿安全及生产中需要准确预测的重要地质体,目前其主要探测手段是三维地震勘探.为研究三维地震勘探中陷落柱的解释技术和方法,以相干体技术为依托,研究了煤矿陷落柱的解释方法,并取得了满意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5,(11):99-101
通过正演模拟总结煤层隐伏陷落柱在垂直剖面和水平属性切片的地震响应特征,并以JCZ煤矿为例,基于模式识别方法利用多种属性预测煤系陷落柱分布范围。研究表明利用模式识别方法与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精确有效地圈定研究区陷落柱的范围,取得较好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陷落柱一直严重威胁着我国北方一些煤矿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及综合机械化采煤机组的正常运行。地震勘探作为陷落柱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在识别查明该异常地质体方面发展挥了重要作用。以往利用地震时间剖面和层拉平切片对陷落柱进行识别解释,仅对较大的陷落柱(直径大于50 m)反映特征明显,而对于小陷柱却无能为力。通过分析陷落柱的地震正演模拟、属性特征及实例认为,可以利用方差体、均方根振幅、弧长等地震属性技术对其进行精细解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孟新富  冯春龙  查文锋 《煤矿安全》2015,46(3):194-196,200
陷落柱是煤矿开采中的一种常见地质灾害体,地下岩溶水有可能通过陷落柱导升,威胁矿井安全。而三维地震勘探是探测陷落柱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目前仍不能满足煤矿地质任务。而最大炮检距在陷落柱探测中有一定影响,以煤田陷落柱为基础,构建陷落柱模型,采用声波方程,在考虑单因素变化原则下,模拟不同的最大炮检距对陷落柱的影响,并对地震记录进行处理,对所得叠加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小炮检距有利于陷落柱勘探。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6,(6):98-99
以晋煤成庄煤矿5308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透射法槽波地震勘探对工作面进行地质构造超前探测。通过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解释,探明工作面内各种地质构造及异常体,包括断层、陷落柱、煤层厚度变化、高压带以及高瓦斯带。现场施工表明,槽波地震勘探对探测煤矿小构造及异常体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地震属性技术在构造解释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特殊的地质体陷落柱,通过属性分析优化提取出瞬时频率、瞬时相位、反射强度、方差体、吸收衰减、倾角等6种属性,实现了对陷落柱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控制。实践证明,通过对地震属性的优化选取、联合使用,有效增强地震属性预测的针对性,提高了预测能力和精度,地震属性技术在陷落柱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长治经纺矿区勘探程度较低,又是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潜在区域。利用三维地震技术方法,掌握该矿区3号主采煤层发育的小于5m的小型断层及陷落柱等构造的分布规律。在研究区中部和北部识别出走向东西的12条正断层和1条逆断层,在南部识别出多处陷落柱。将地震属性和钻孔测井参数结合,通过相干性比较提取了平均反射强度、最大波峰、均方根振幅和瞬时频率4种地震属性,定量地分析了煤厚、含气量和孔隙度的发育规律,对地质构造和储层物性等的综合分析,探明了煤层气的富集区和最有利开发区域位于研究区中部。  相似文献   

12.
上官明磊  张玉贵  张子敏  高建成 《煤》2010,19(5):11-13,16
通过三维地震勘探、矿井水文地质等资料分析屯留煤矿陷落柱的分布情况及其发育情况,结合矿井的地质构造演化分析岩溶陷落柱形成机理,得出陷落柱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大柳塔煤矿五盘区5-2煤层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发现存在一条影响较大、伸展较远的断层(DDF2断层)横切5-2煤层。综合研究表明,DDF2断层为走向为东南—西北方向(111°~291°)、倾向为西南方向(201°)的高角度正断层。该断层为坳陷盆地形成后控制部分煤层沉积:在D306钻孔和D307钻孔所在区域形成时间较早,形成于5-2煤层沉积之后,结束于4-3煤层形成之后,控制5-2煤与4-3煤之间的地层沉积,为同沉积断层;该断层在D304钻孔和D305钻孔所在区域形成时间较晚,形成于4-2煤层沉积之后,结束于3-1煤层形成之后,局部控制4-2煤层与3-1煤层之间沉积,为准同生沉积断层。DDF2断层形成于东南方向,逐渐向西北方向迁移、加剧到最后尖灭。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潘一矿井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做好已知断层的预测预报以及对未知断层的防范工作,分析了利用前探孔、瓦斯抽放孔、三维地震等煤矿工程技术提高断层构造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为确保安全施工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东庞矿突水陷落柱综合探查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庞煤矿在2903工作面下巷掘进时突水被淹,水害治理一期工程中以封堵突水巷道、排水复矿为主,同时采用了地面钻探、三维地震、瞬变电法等综合手段,为确定突水通道为导水良好的隐伏陷落柱,不同探测手段确定的陷落柱截面积相差10倍以上;在二期陷落柱封堵工程中,在一期探查资料的基础上,以钻探资料为约束,以三维地震精细解释为重点,对陷落柱的边界重新进行了解释定位,确定了陷落柱空间形态,经过大量钻探工程验证,地质探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防止白马铁矿及及坪采场含断层的岩质边坡受爆破振动作用发生失稳,利用小波分析对现场监测点爆破地震波进行频谱能量分析,得到断层影响下高陡边坡爆破振动波传播规律,同时根据实际边坡建立边坡模型,分析在爆破振动作用下边坡断层岩体劣化效应对边坡动力响应及损伤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爆破地震波在含断层结构面的高陡边坡中传播时,断层结构面对爆破地震波在边坡中的传播规律影响显著;2)爆破振动波在断层岩体区域传播时,断层岩体力学强度对振动波的传播有明显的影响,断层力学强度越低,对振动波的传播阻隔效果越明显。断层岩体力学强度的劣化加速了爆破振动波传播的衰减;3)不同断层岩体参数劣化工况下爆破振动下边坡损伤有明显变化,随着断层岩体力学强度的劣化,边坡抵抗变形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7.
瞬变电磁法探测陷落柱技术在袁庄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淮北矿业集团袁庄煤矿3121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揭露一陷落柱,为保证安全生产,进一步查明陷落柱的影响范围及其富(含)水情况,采用瞬变电磁法对陷落柱进行了探测,确定了陷落柱的影响范围和导水性,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矿井构造对岩溶陷落、地温地压、矿震岩爆、瓦斯突出、矿井突水等多种开采条件都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利用ComGIS软件Mapobject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及多种插值方法实现对矿井构造复杂程度的综合评价,设计和实现了矿井构造复杂程度模糊综合评判程序,为预防矿井灾害和优化生产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构造破碎带滞后突水渗流转换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煤矿构造破碎带易发生滞后大型突水内在机理,寻求其治理理论和试验依据,在收集我国煤矿典型断层和陷落柱滞后型突水实例并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设计进行了高水压下构造破碎带突水模拟试验,得到了不同充填物类型构造破碎带,在1~5 MPa的水压下,充填物冲出量、突水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发现水压小时构造破碎带突水量随时间变化不大、高水压下由小到大变化过程特征。据此进行理论分析认为,高水压条件下构造破碎带突水是一伴随内部组成结构变化的"孔隙流—裂隙流—管道流"渗流类型转换过程,渗流转换是构造破碎带滞后型突水的内在机理;治理构造破碎带大型突水就是改造其管道、裂隙状结构成孔隙介质直至不透水带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