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推导了四连杆打纬机构尺寸偏差和筘座在前止点时位置关系式。对Smit TP300织机的打纬机构及常用的各种四连杆打纬机构作了前止点位置时的位移误差分析,提出了四连杆打纬机构尺寸偏差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
打纬机构是剑杆织机中利用往复摆动的筘座将纬纱打向织口的机构,它与织机的工作效率和机架墙板的寿命密切相关。为研究打纬机构对织机墙板振动的影响,建立了四连杆打纬机构的理论模型,对打纬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求出轴承支座的约束反力,并利用ADAMS对机构虚拟样机进行了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后续研究织机墙板振动特性和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探究运动副间隙影响下的四连杆打纬特性,文章将筘座上的打纬阻力以等效扭矩形式转化至摇轴,并通过Step函数模拟和加载等效扭矩。以运动副间隙矢量模型为依据,利用ADAMS/View对含间隙双侧四连杆打纬机构进行多体动力学建模,并在刚体接触条件下实现不同间隙机构的仿真分析。结果指出:筘座角加速度偏离幅度会随运动副间隙增大而增大,极小间隙(00.1 mm)时,不仅会产生较大的轴承碰撞力和机架冲击载荷,而且筘座角加速度和角位移也会发生明显偏离,容易造成织口布面振荡,不利于打紧纬纱和改良织物质量。通过研究可为含间隙四连杆打纬机构的仿真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织机转速提高,共轭凸轮与四连杆组合的平行式打纬机构中的连杆构件会在惯性载荷的作用下变形加大,从而导致钢筘前死心位置与理想位置产生偏差,影响打纬精度。针对该问题采用虚拟仿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机构进行研究,建立了平行打纬机构柔性连杆下的动力学模型,并运用ADAMS软件进行仿真,探究不同凸轮转速和连杆不同材料对钢筘前死心位置的影响,同时搭建实验平台对仿真结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凸轮转速对钢筘前死心位置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凸轮转速在180 r/min以内钢筘的前死心位置稳定且偏差值较小。弹性连杆构件选用比刚度更大的材料有助于减小钢筘前死心位置偏差。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共轭凸轮平行打纬机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平国 《棉纺织技术》1999,27(6):371-376
第四讲喷气织机的经向系统组成(三)2打纬机构2.1打纬的工艺目的和要求2.1.1打纬的工艺目的打纬机构主要用来打紧纬纱形成织物,兼有排列经纱控制筘幅和构成引纬通道的作用。2.1.2打纬的工艺要求(1)筘座动程在保证纬纱安全飞过梭口的前提下应尽量地小,...  相似文献   

6.
几种喷气织机四连杆打纬机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喷气织机四连杆打纬机构对纬纱运行的影响,通过建立织机四连杆打纬机构的精确数学模型,结合MATLAB计算及绘图,分析比较了两种国产喷气织机、两种日本喷气织机的打纬运动规律及特征.指出这4种喷气织机均采用短牵手打纬,其中日本2型纬纱飞行时间最长,但纵向振动较大;国产2型传力性较好,但结构尺寸较大.  相似文献   

7.
ZA200系列喷气织机短动程打纬机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ZA200系列喷气织机的四连杆打纬机构,对短动程打纬机构和标准程打纬机构的加速度,最小传动角、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说明在织机车速提高情况下,使用劝程打纬机构提高了织机性能和织造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分析四连杆打纬机构的力学特性,将钢筘上的打纬阻力转化为摇轴上的等效扭矩,通过STEP平滑步骤函数模拟等效扭矩的变化规律,为打纬阻力的仿真计算提出了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计算出作用在织机机架上的动态载荷,并利用Motion模块的运动载荷输入功能设定边界条件,对曲轴、牵手和摇杆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其结果可为准确认识四连杆打纬机构的力学特性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9.
打纬过程及织造变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打纬阻力等织造变量的确定问题,通过对打纬过程纬纱的受力分析,给出所织纬前后侧经纱的张力的关系式,建立了经纱对纬纱的弹性阻力、摩擦阻力和总阻力的表达式。基于现代织机的织造情况及织物和经纱的力学性能,建立织物和经纱的受力与形变方程,并把它们与所织纬前后侧经纱张力的关系式相联立,导出经纱张力、打纬阻力及经纱伸长量相对于所织纬位置的表达式。此外,依据已有实验资料,对经纱张力及打纬阻力等织造变量随所织纬位置的变化情况进行实例计算和分析,验证了计算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剑杆织机柔性从动件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剑杆织机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因自身振动造成筘座角加速度偏差大,降低织造的质量,缩短共轭凸轮寿命的问题,对共轭凸轮打纬机构进行合理化简化后,采用Rayleigh-Ritz法对柔性从动件进行离散化处理,基于Lagrange方程建立了剑杆织机柔性从动件共轭凸轮打纬机构的动力学方程。运用Mat Lab软件对柔性从动件共轭凸轮打纬机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在仿真过程中通过改变打纬机构的结构参数探索减小打纬机构振动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打纬机构在高速运动过程中柔性从动件产生的横向振动会导致筘座角加速度波动明显,提出了通过减小筘座脚质量来减小筘座角加速度偏差和机构振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袁汝旺  陈瑞  蒋秀明  周国庆 《纺织学报》2017,38(11):137-142
针对碳纤维多层织造过程中各层纬纱受力一致性需求,提出基于无急回特性曲柄摇杆机构串联转动-转动-移动副型基本杆组的轴向六连杆打纬机构,并给出刚体导引与机构几何关系相结合的尺度综合方法。在考虑钢筘极限位置和力传递性能的情况下,优化设计打纬机构,确定合理的机构尺寸和传动角。运动学仿真结果表明:钢筘极限位置和打纬动程的误差率均为0.06%,且在前死心时钢筘打纬加速度大,在后死心附近加速度变化较小,利于厚重织物打紧和机器降噪。轴向六连杆打纬机构驱动钢筘垂直作用于碳纤维多层织物的各层纬纱,受力均匀,且其尺度综合方法为考虑织造工艺、运动学性能和机构尺寸等特定要求的打纬机构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林万焕  王英  赵雄  陈建能 《纺织学报》2011,32(3):127-132
为使打纬机构运行平稳,性能达到理想的织造要求,采用由理想运动学方程反求机构参数的方法,用4段光滑拼接的三次Hermite多项式建立剑杆织机打纬机构加速度曲线方程,再由加速度曲线方程及其边界条件推导出剑杆织机打纬机构速度、位移和跃度曲线方程,并对运动学方程中参数的计算进行了说明。将所建立的运动学方程用在共轭凸轮打纬机构的参数反求,得到了机构参数和曲率变化均匀的共轭凸轮廓线。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运动学方程不仅能够满足共轭凸轮打纬机构参数反求的要求,而且所求共轭凸轮具有较好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织机的墙板具有尺寸大、结构复杂的特点。四连杆打纬机构的往复摆动特性使得墙板受到较大的冲击,是机器振动的主要来源。针对四连杆的两个固定孔承受的支撑力,建立了相应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公式。通过对两固定孔相对位置的承载力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两孔各自承受的作用力在不同的主轴转角具有不同的数值和作用方向,并且在两孔不同的安装角度下,墙板受到的冲击载荷也是变化的,当打纬角确定时,能够计算出不同安装角度下的最大总支撑力,选取最小值进行孔位设计就能取得墙板较好的振动和寿命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M8300型多梭口织机的织造原理,通过对织造过程的分析发现,纬纱的负荷比喷气织机低,可以扩大纬纱的适织范围;而经纱受开口片的刮动、多梭口的拉伸等机械作用,必须提高经纱的质量以减少断头;对筒子纱退绕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林建萍 《上海纺织科技》2012,40(2):30-31,37
在喷气织机的织造生产中,经纬纱故障停车是影响喷气织机织造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实际生产中喷气织机织造用纱线的质量测试分析,并没计多种不同纱线质量的经纬纱组合方法,进行织造对比试验,探讨纱线质量对细特高密织物喷气效率的影响,为提高喷气织机的织造效率,实现喷气织机的高效织造、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周卫华  刘涵  郭吉丰  仇兴中 《纺织学报》2009,30(11):125-128
针对气动小样机织造速度慢、噪声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五轴驱动全电织造小样机系统,其开口、引纬、打纬、送经和卷取运动分别由独立的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和基于PLC控制的五轴联动系统。同时介绍了五轴联动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工作过程、电动机的控制方式以及硬件和软件设计思想。实际应用表明,所开发的小样机具有运行稳定、噪声小、织造速度高的特点,打样速度和织物的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这种控制系统及其小样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喷气织机大张力、小开口、强打纬、开口频的工艺特点,从原纱质量、经纬纱准备、织造工艺设计及车间温湿度控制等方面探讨了提高织造效率的措施,以充分发挥喷气织机高效能特点。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abrasion effect on both spliced and parent yarn performances, a newly developed abrader tester simulating the real cumulative weaving stresses is used. Three weaving parameters: loom speed, splice positions during weaving and yarn tension are tested to simulate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spliced and parent thread yar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liced yarn’s abrasion resistance, expressed by lifetime cycle numbers, is more affected by the weaving parameters used in our developed abrader simulator tester than by others. In this work,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our simulator abrader tester and the cyclical tensioning ones are compared to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highest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ranging from 0.955 to 0.999, it is found that a good prediction of spliced and parent yarn breakages is possible. Comparing two interesting splice positions on the loom: the splice beat-up position and the splice shedding one, we conclude that the splice shedding position increases breakage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