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严重肺动脉主 (肺动脉收缩压≥80mmHg,Ⅰ组)和对照组(二尖瓣狭窄伴劝脉收缩压〈50mmHg,Ⅱ组)的近期效果。方法 PBMV均采用改良Inoue单球囊技术。结果 两组PBMV手术成功率和严重并发症相似,术后Ⅰ组MVA≥1.5cm^2奢为55.6%,和Ⅱ组(67.8%)相似。两组术后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24h和48h肺动脉压力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中或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用Inoue球囊导管行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收缩压≥60mmHg(8.00kPa)患者101例。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法观察血流动力学效应。结果 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二尖瓣瓣口面积增加(P<0.01);肺动脉收缩压及肺循环阻力明显降低(P<0.001),这些变化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尤为明显。结论  PBMV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和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一尖瓣狭窄。方法 选择1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作PBMV术,术前术后均作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 PBMV术后平均肺动脉压力、平均左室压力及二尖瓣跨瓣压力阶差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 PBMV是一种治疗二尖瓣狭窄较成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曾知恒 《广西医学》1998,20(4):517-518
为了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前后心电图PtfV1的改变与疗效的关系,本文分析了210例窦性心律的二尖瓣狭窄PBMV前后PtfV1的变化,并与血流动力学和心脏B超的有关参数作用相关性研究,结果:PtfV1术前为-0.087±0.03/mm,s,术前-0.042±0.027/mm.s(P〈0.01),PBMV前后PtfV1的改变与平均左房压(MLAP),二尖瓣跨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0前后心电图PTF-V1的变化及其与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9例窦性心律的二尖瓣狭窄患者PBMV前后PTF-V1的变化,并与二尖瓣面积(MVA)、左房平均压(MLAP)和左房内径(LAD)作相关分析。结果 PBMV术后PTF-V1显著改善(P〈0.01),与MLAP、LAD呈显著正相关,与MVA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近期血流动力学改变规律和相互关系,从而指导PBMV操作的改进。方法对55例二尖瓣狭窄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口面积(MVA)、左房内径(LAD)和肺动脉平均压(PAP多谱勒法),术中常规检测扩张前后的左房平均压(LAP)和肺动脉平均压(PAP导管法)。结果PBMV术后,MVA显著增加(P<0.05),增加幅度为(0.68±0.31)cm2,增加率为(69.3±40.7)%;LAP显著降低(P<0.05),降低幅度为(37.5±16.8)%;PAP(导管法)、PAP(多普勒法)、LAD与术前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相关分析可知,ΔMVA和ΔLAP存在相关关系;导管法、多普勒法测定的PAP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结论由术中ΔLAP可推断ΔMVA,ΔLAP可反映PBMV的效果。本研究结果中使PBMV效果的判断更简便,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心导管法对6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经皮穿刺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的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一系列指标进行了直接测定、比较和研究,结果表明,术后患者的全肺阻力、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均显著下降,右心排血量及心排指数提高,肺小动脉阻力无显著变化。提示PBMV系一项能够即刻改善MS患者肺循环的非开胸疗法。  相似文献   

8.
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的经皮球囊成形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经PBMV治疗的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33 例与无外科手术史的二尖瓣狭窄患者(313 例)进行比较,并随访观察。 结果:PBMV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二尖瓣外科术后再狭窄患者瓣口面积(MVA)由(1.03±0.28)cm 2 增至(1.94±0.27)cm 2 (P< 0.001),原发性二尖瓣狭窄者瓣口面积由(1.12±0.45)cm 2 增至(2.22±0.26)cm 2 (P< 0.001),血流动力学两组无显著差异。其中19例随访(4.3±2.1)年,MVA 为(1.81±0.27)cm 2(与术前比较,P< 0.001,与术后即刻比较,P> 0.05),发生再狭窄3例,已成功行第二次PBMV。 结论:PBMV治疗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近期、远期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可重复性的特点,可避免或推迟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在二尖瓣狭窄(MS)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观察125 例MS合并Af患者(Ⅰ组)与225例MS伴窦性心律患者(Ⅱ组)的PBMV 成功率,PBMV后血流动力学与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变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成功率分别为96% (120/125)和99.6% (224/225),以后者为高(P< 0.05)。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均明显改善,仍以后者为优。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Ⅰ组体循环栓塞发生率高于Ⅱ组(P< 0.05)。 结论:PBMV对MS合并Af者近期疗效确切,但较窦性心律组差,故对合并Af者更应严格病例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总结135例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成功率、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改良Inoue单球囊技术对13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行PBMV。结果术后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善,左心房平均压(MLAP)从23.5±6.2降至10.7±5.1mmHg(P<0.001),跨二尖瓣压力阶差(MVPG)从19.4±6.8降至3.8±2.9mmHg(P<0.001),二尖瓣口面积(MVA)从1.03±0.32cm2扩大到2.14±0.28cm2(P<0.001),左心房内径(LAD)从47.7±6.8mm缩小至40.2±6.5mm(P<0.01);有1例手术未成功,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表明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仔细操作,PBMV已成为治疗风湿性MS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评价我院近5年来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我科共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36例,年龄2~77(29±14)岁.其中先天性12例,二尖瓣退行性变20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二尖瓣成形的方法:二尖瓣裂修复12例,腱索折叠、转移12例,GORE-TEX人工腱索5例,瓣环环缩14例,部分病例综合应用了2种或2种以上的成形方法.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无再次手术.术后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平均值(32.6±6.4)mm,与术前相比(42.7±13.4)mm明显缩小,左心室内径平均值(32.6±6.7)mm与手术前面相比(38.3±7)mm明显缩小.术后仅有2例有轻到中度反流,16例微量反流,18例反流消失.结论 二件瓣关闭不全成形术应根据二尖瓣病变的特征进行选择,对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手术的关键是医生对二尖瓣生理功能及解剖的全面认识,以及成形术前对病变的二尖瓣的全面探察和综合应用正确的成形方法.  相似文献   

12.
超声评价二尖瓣器结构改变与二尖瓣返流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器形态改变与二尖瓣返流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评价259例二尖瓣返流病人返流程度以及二尖瓣器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导致返流的最常见原因为二尖瓣叶改变,占55.5%,P<0.01。二尖瓣叶增厚与二尖瓣环钙化产生返流,程度以轻度为主。二尖瓣环扩张,腱索与乳头肌改变导致返流程度以中重度为主。结论:二尖瓣叶形态改变是二尖瓣返流的最主要原因,二尖瓣器支持结构的改变所导致返流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对二尖瓣器功能影响大。  相似文献   

13.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分离术(PBMC)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10例,其中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38.5岁(24~63岁),均用单球囊法,9例成功(90%)。术后血液动力学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改善,平均左房压由2.411±0.807kPa降到0.715±0.296kPa(P<0.001).左房内径降到37±3.13mm(P<0.02),二尖瓣口面积由1.3±0.35cm2增大到2.16±0.39cm2(P<0.02),无1例死亡。本文讨论了PBMC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手术操作及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汤涌  戴剑  黄进  吴晓馗  杨明智 《黑龙江医学》2006,30(10):731-733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伴返流的疗效。方法采用Inoue球囊对5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返流的患者进行PBMV治疗,比较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术后左心房平均压、肺动脉压力、心功能NYHA分级分别比手术前减少了50·9%、20·8%、21·3%(P<0·05);二尖瓣口面积、EF值分别比手术前增加了119·5%、9·8%(P<0·05);左心房最大直径、左心室最大直径分别比手术前减少了2·1%和1·2%(P>0·05);二尖瓣返流和手术前比较并没有增加。结论PBMV是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有效安全方法,并且不增加二尖瓣返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瓣膜置换或修补两种处理方式(瓣膜置换或修补)的临床疗效(近期及远期生存率)有无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有关中外文献 ,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搜集二尖瓣修复/置换术治疗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的已经发表以及尚未发表的灰色文献,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外科处理相关的研究文献(瓣膜置换vs瓣膜修补),筛选后行meta分析,对比瓣膜置换vs瓣膜修补的近期与远期死亡率有无差异?【结果】 共有13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无中文文献入选?瓣膜置换组和瓣膜修补组患者术前一般特征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平均射血分数及严重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所占比率相似,瓣膜置换组近期死亡率(院内死亡率)较瓣膜修补组高,OR = 1.92 (95% CI 1.37 ~ 2.21);两组远期死亡率(随访5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OR = 1.20 (95% CI 0.95 ~ 1.5)?【结论】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瓣膜修补术的近期疗效较瓣膜置换术要好,但是远期疗效(随访5年)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PBMC)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辩狭窄5例,成功4例,失败1例。随防4年疗效好。提出右房高定位法简易、实用;二维超声心动仪指导房间隔穿刺及球囊导管进入左室有极大的实用价值。认为:PBMC是一种疗效高、安全、创伤及痛苦小、康复快的非外科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探讨二尖瓣成形术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问题 .[病例报告 ]对从 1999年 2月至 2 0 0 2年 5月期间施行的 14例二尖瓣成形术进行临床分析 ,其中二尖瓣交界部切开 4例 ,乳头肌切开及腱索切除 2例 ,二尖瓣前叶切除并交界部折叠术 1例 ,二尖瓣后叶切除并瓣环成形术 3例 ,腱索缩短术 2例 ,人工腱索形成术 1例 ,切除腱索及钙化灶 1例 .全组无 1例手术死亡病例 .1例成形术后改做二尖瓣置换术 ,2例瓣膜病变较重 ,术后仍有Ⅰ~Ⅱ级收缩期杂音 .[讨论 ]手术方法不同 ,术后效果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二尖瓣关闭不全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我们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研究了5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31例经手术对照。全部病例均可见蓝色为主的彩色多普勒信号自二尖瓣口返流入左房,返流束喷射方向与瓣膜病变位置有关。多数二尖瓣返流于收缩期二尖瓣关闭后立即开始,持续全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偶见发生在舒张中晚期。对返流严重程度的半定量分级,有助于临床估计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程度及手术适应证的掌握。  相似文献   

19.
用总体重建法对12正常人,14例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2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二尖瓣解剖结构及二尖瓣返流束进行了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重建,结果显示: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从左室或左房侧显示二尖瓣装置的整体三维空间结构及动态变化,并且可显示二尖瓣关闭不全血液返流束的立体形态,横截面形状及左室内的空间走向。研究表明;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能获得二尖瓣装置空间解剖结构的鸟瞰图并显示其活动,图像直观,逼真,立体感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