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240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30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干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DMS)测定2组患者L2-4、股骨颈和全髋部骨密度.随访前及3年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Fugl- Meyer运动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分别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抑郁症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随访3年后比较,健康教育干预组NIHSS和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水平低,MMSE、FMA和BI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健康教育干预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结论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有利于患者康复及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并发症多,预后差作者报道了178例此类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康复措施,认为尽早手术,可减少并发症;做好手术前后护理和补充足量钙,可提高手术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南京地区老干部骨质疏松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化护理干预,采取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方案实施护理干预。采用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干预6个月及1年后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6个月及1年时,病人在总体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活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得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情感功能得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年时生存质量评分与6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骨质疏松病人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清平  张艳艳  唐莉萍  孙强 《护理研究》2012,26(28):2633-2635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南京地区老干部骨质疏松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化护理干预,采取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方案实施护理干预.采用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干预6个月及1年后病人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6个月及1年时,病人在总体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活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得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而情感功能得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1年时生存质量评分与6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骨质疏松病人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248例骨质疏松眭骨折住院患者,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23例和于预组125例。对照组患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骨科住院常规护理,干预组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骨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指导学习骨质疏松基本知识、心理疏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对家属的指导等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差异。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的QOL评分均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入选24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23例和干预组125例.对照组患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骨科住院常规护理,干预组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骨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指导学习骨质疏松基本知识、心理疏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对家属的指导等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差异.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的QOL评分均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增强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1概述骨质疏松骨折对健康状态的影响非常明显,但医生对骨质疏松后骨折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了解不透彻。骨质疏松后的髋部骨折可以致残,引起生存质量的明显恶化,但这种影响与病人骨折前的功能状态有关。脊柱骨折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脊柱骨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ADL)和自理能力明显下降,因此他们一直担心会再次摔倒但又难以避免再次骨折的出现。在腕部骨折的急性期,病人会经历剧痛,而且他们的运动也将受限,急性期后,病人可能会有疼痛、活动受限及功能丧失。很多因素与骨质疏松骨折所导致的生存质量恶化有关,如骨折次数,自从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3个月患者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200例术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面对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回避和屈服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3个月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低于国内不同疾病患者常模(P0.01);面对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回避和屈服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术后3个月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应对方式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促使患者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0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12.3个月。根据有无继发骨折分为再骨折和无骨折两组,比较各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T值、损伤节段数量、骨水泥注射方式、骨水泥注射量、术后有无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椎体前柱高度恢复率、术后后凸畸形角度以及术前椎体内是否合并裂隙样变等情况。结果 106例患者共170个椎体行PVP术,术后继发骨折共22例40个椎体,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骨密度T值及术后后凸畸形角度与椎体再骨折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OR=0.644)及骨密度T值(OR=0.048)是术后椎体再骨折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体质量指数与低骨密度是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椎体再骨折的高风险因素,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改善体质可能会降低椎体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所谓骨折协作诊疗(FLS),是指在一位有经验的护理专家的指导下,对所有年龄超过50岁的骨折患进行状态的骨质疏松症的评估,目的是找出那些容易发生再骨折的患,以便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治疗从而减少其再骨折的几率。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被破坏为主要特征,它会导致脆性增加,最终增大骨折的风险。其临床表现为患在极小的外伤情况下便会在骨骼的任何部位发生骨折(世界卫生组织,1994)。骨质疏松症是一项严重的并且日益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为了成功地降低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关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应对那些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患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从骨密度、骨折史、年龄和性别、骨转换标志、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跌倒、糖皮质激素、吸烟与饮酒等方面介绍了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以筛检高危人群,预防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对骨折治疗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中肱骨近端、前臂、腕部骨折约占了这种骨折的 1/ 3。但股骨近端骨折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在医疗上的费用往往超过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这种骨折男女比例大约是 3.3∶1[1~ 3] 。骨质疏松并发骨折有如下特点 :①绝大多数为老年人 ,5 5岁以上 ,且以绝经后妇女为多。②好发部位为桡骨远端骨折 ,髋部的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部骨折和腰椎骨折 ,且可发生多处多次骨折。③外伤力常较轻微或骨折为自发性。④骨折愈合较慢 ,尤其是股骨颈骨折有不愈合的危险。⑤再次骨折几率大[1,4 ,5] 。1 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骨密度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骨密度及组织学变化特征,阐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特点。方法:6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手术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组和一般骨折模型组各30只。于骨折模型建立后2、6、12周截取股骨,用双能X线吸收法作骨折端骨密度测定。并同时对骨折端骨痂组织作光镜观察。结果:(1)骨折端骨密度:骨折后2周,两组动物骨折端的骨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而在骨折后6周及12周,骨质疏松性骨折组的骨密度较一般骨折组明显低(P<0.05,P<0.01)。(2)光镜观察:术后2周,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折端结缔组织数量多,小梁骨较细小;术后6周,一般骨折组骨折端软骨痂为编织骨取代,而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折端则仍有透明样软骨存在,其软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化缓慢;术后12周,骨质疏性松骨折组原始小梁状骨向成熟小梁状骨转化亦较慢,且原已形成的成熟小梁状骨多吸收、消失。结论:(1)骨质疏松不仅使全身骨密度减少,也使骨折愈合中骨折端的骨密度升高减慢。(2)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质量降低是骨折端骨密度值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骨折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干预2周后评估患者疼痛、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背景:髋部骨质疏松是其骨折的主要原因。目的:调查50岁以上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相关评估和药物治疗现状。方法:通过电子病历回顾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于2009-07/2010-12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的50岁及以上、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调查.完成有效调查484例,调查内容包括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相关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患者对骨质疏松的知晓率。结果与结论:患者中骨折前曾进行过骨密度检查的患者仅为13例(2.7%),曾经用过骨质疏松相关药物的46例(9.5%),骨折住院期间为93例(19.2%)和219例(452%),随访期间分别为14例(2.9%),96例(19.8%)。随访期仅骨质疏松相关药物应用率显著高于住院前(P=0.000)。患者或其家人对其患有骨质疏松症知晓率仅为45.9%,主要获取途径来自于医务人员占54%.提示大多数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在发生骨折前和康复期没有接受骨质疏松相关检查,骨质疏松的知晓率低,治疗率更低。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普遍延长,原发性骨质疏松并发骨折的几率越来越多。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导致骨量和骨强度严重下降,不能适应机体运动负荷要求。病理性改变表现为骨小梁数量的减少及结构紊乱,其间隙增宽,骨小梁断裂,使骨的强度减弱、脆性增加。在正常生活活动中常可出现骨折,最常见于椎骨、桡骨和股骨。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有别于创伤性骨折,属病理性骨折的范畴。在治疗上甚为棘手。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老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QOL)现状,为相关措施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区域样本调查的方法,采用生存质量量表,即SF-36健康量表,对广州市82名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和健康变化5个维度生存质量评分低于社区老人(P〈0.01),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术后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伤后手术时间和同住者。结论:广州市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出院后QOL低于社区老人,应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QOL。  相似文献   

18.
基因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rhBMP-2)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择10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个组:生理盐水对照组(I组),rhBMP-2治疗组(Ⅱ组),密盖息治疗组(Ⅲ组),每组20只大鼠。手术方式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模型后,Ⅱ组于骨折处注射rhBMP-2,剂量8.5μg/kg,分别于用药后2、4、8、12周进行骨痂组织X线摄片、骨痂组织骨密度(BMD)测定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X线检查:用药后8周,Ⅲ组骨痂面积大于Ⅱ组,P<0.05。其余各时间3组骨痂面积无显差异。骨痂组织BMD:用药后8周,Ⅲ组较Ⅱ组高,有极显性差异,(P<0.01),而Ⅱ组与I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生物力学测试;用药后12周,骨标本在扭转破坏试验中,最大扭矩、扭转刚度、破坏能量方面3组比较差异无显性。结论:单独局部应用rhBMP-2治疗骨折,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采用载体方式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与髋部骨折相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之一,以往的研究较多地强调骨密度(BMD)在骨折发生、诊治以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然而,骨量作为引起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应更加关注骨骼的质量,骨骼抗骨折能力的强度.骨强度的提出在骨质疏松的诊治和疗效评价中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