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FDP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疾病进行FDP D-二聚体(D-Dimer)的检测,探讨FDP D-Dimer在临床治疗和观察中的应用.方法以抗FDPD-Dimer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标记乳胶颗粒,后者与待测血浆混合.当血浆中FDP含量≥5μg/ml,D-Dimer含量≥0.5μg/ml时,标记的乳胶颗粒则发生凝集呈现阳性反应.结果 DIC时,血浆FDP D-Dimer明显增高,呈阳性反应,要结合临床表现警惕DIC前状态的存在.D-Dimer在原发性纤溶时正常,继发性纤溶亢进时显著增高,是两者鉴别的重要指标.此外,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梗,急性脑梗,肺栓塞,病毒性肝炎等均可见血浆FDP D-Dimer水平增高.深静脉血栓病人FDP D-Dimer 100%阳性,可作为溶栓治疗用药的指导及疗效观察.结论 FDP D-Dimer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内凝血,纤溶和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患者止凝血、纤溶状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10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1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SA),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38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α-granulemembraneprotein140,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及D-二聚体(D-Dimer),采用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并比较各指标在CH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别。结果CHD患者血浆中t-PA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他指标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UA组与SA组比较,vWF、t-PA、PAI、D-Dimer、FIB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GMP-140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与UA组比较,GMP-140和D-Dimer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D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性增高而纤溶活性降低的状态,易发生血栓,并且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CHD严重程度相一致(AMI>UA>SA),有助于进行危险分层诊断。  相似文献   

3.
D-二聚体在血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单体或中间聚合能ⅩⅢa 作用下,形成交联纤维蛋白,后者进一步受纤溶酶作用发生降解,形成D-二聚体(D-Dimer)。实验表明,D-二聚体与血液凝固、纤溶等均具内在联系。近些年育作者应用抗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人血浆或血清D-二聚体,发现深静脉血栓(DVT)、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肺栓塞(PE)、心肌梗塞(MI)等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或血清D-二聚体均显著性升高,多认为该项指标有益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D-二聚体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D的生成或血DD水平增高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病理状态下,凝血和纤溶状态平衡被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纤溶活性在诱导治疗缓解前后的改变及其机制,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ATRA+三氧化二砷(ATO)诱导治疗对APL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治APL患者26例,在诱导治疗过程中分别用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纤溶酶原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治疗前和完全缓解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膜联蛋白Ⅱ(Annexin Ⅱ)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AnnexinⅡ和u-PAR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APL患者存在原发性纤溶亢进,APL细胞表面Annexin Ⅱ和u-PAR蛋白的表达率和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经以ATRA或ATRA+ATO为基础的诱导缓解方案治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FDP及D-二聚体恢复正常,Annexin Ⅱ和u-PAR表达水平相应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水平.结论 APL细胞表面Annexin Ⅱ和u-PAR高表达可促使APL纤溶酶生成增多,导致APL患者纤溶亢进.ATRA或ATRA+ATO可通过下调APL细胞Annexin Ⅱ和u-PAR表达纠正APL纤溶异常,这可能是减少APL出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以前认为血浆中抗纤溶酶(anti-plasmin,AP)主要有α_2-巨球蛋白(α_2-MG)和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1976~1977年从血浆分离出α_2-抗纤溶酶(α_2-AP)。它是血浆中主要抗纤溶物质。近年在日本、荷兰、美国发现3例有严重出血症状的遗传性α_2-AP缺乏症,证实了纤溶抑制物在保护血凝块不被溶解以维持止血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纤溶酶形成后立即与α_2-AP结合。当大部分纤溶酶原(PG)被激活,饱和了α_2-AP之后,过多的纤溶酶才被α_2-MG灭活。至于α_1-AT,除非加入外源纤溶酶,否则不与血浆中纤溶酶发生作用。在纯系统中,抑制纤溶酶作用的血浆成分尚有内-α-抗胰蛋白酶(inter-α-AT)、抗凝血酶Ⅲ-肝素复合物及C_1-酯酶抑制物。  相似文献   

7.
肝癌患者凝血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肝癌患者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判断肝损伤程度、转移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用美国Beeknlan Coulter公司ACL-9000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60例肝癌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5项凝血指标,并进行检测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肝癌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D-Dinfer均升高(P<0.05或P<0.01);肝癌无转移组和肝癌转移组相比,PT延长(P<0.05),D-Dimer升高(P<0.01);肝功能轻度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FIB,D-Dimet升高(P<0.05);肝功能轻度损伤组和肝功能重度损伤组比较,PT,APTT,D-Dimer均升高(P<0.01),FIB降低(P<0.01).结论 凝血指标PT,APTT,TT和D-Dimer在肝癌患者中均可增高,而FIB在肝癌早期,肝功能损伤轻时升高,在肝功能损伤加重时反而降低.D-Dimer水平在肝癌转移时和肝功能损伤加重时均升高.检测FIB和D-Dimer相结合,可以用于判断肝癌患者肝损伤程度、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肽A(F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g)等4项凝血纤溶指标含量的变化,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血栓形成倾向,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益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r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m,DIC)中的意义。方法: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6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1)APL-初诊组PLT、Fb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D-Dimer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APL-CR组各项纤溶及凝血指标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3)动态监测APL并DIC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发现,APL-CR组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早于获得CR的时间,而且凝血指标的恢复早于纤溶指标的恢复。结论:凝血及纤溶指标的监测,对APL患者早期DIC的诊断、指导临床积极进行纠正治疗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m,DIC)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0例正常对照组,45例急性白血病合并DIC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1.AL治疗前Fb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PT、APTT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lt;0.01),D-Dimer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lt;0.01)。2.AL治疗后各项凝血及纤溶指标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PT、APTT、Fbg及D-Dimer是急性白血病合并DIC的重要观察指标,对AL患者早期DIC的诊断、指导临床进行纠正治疗及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我们对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CG)、α_2抗纤溶酶(α_2AP)、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等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与SA相比,UA及AMI患者t-PA活性、t-PA/PAI比值明显降低(P<0.05),血浆PAI活性、Fg含量及D-Dimer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说明μA及AMI患者存在明显凝血活性增强及纤溶系统功能减退,这对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RAS对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CHF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20例(正常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CHF组和对照组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水平,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抗原含量.结果 CHF组血浆PRA、AngⅡ、ALD、t-PA和PAI-1平均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F患者血浆PAI-1和AngⅡ水平增高程度随心力衰竭恶化而愈加明显.CHF患者血浆PAI-1抗原含量与AngⅡ水平呈正相关(r=0.994, P<0.01).结论在CHF的发展过程中RAS对纤溶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早期检出指标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胜兴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396-3396
观察糖尿病患血浆中纤维蛋白肽A(F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g)等4项凝血纤溶指标含量的变化,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血栓形成倾向,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益于患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凝血和纤溶活性及降糖通脉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胰激肽原酶组及降糖通脉方组,每组10只.经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并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诱导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大鼠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主动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mRNA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血浆TAFI水平和主动脉PAI-1 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主动脉t-PA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胰激肽原酶组和降糖通脉方组TAFI水平和PAI-1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t-PA mRNA表达明显增高,且降糖通脉方组作用明显(P<0.05或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存在血栓前状态且纤溶功能受抑制;降糖通脉方能明显改善纤溶功能及血栓前状态,其疗效优于胰激肽原酶.  相似文献   

15.
新产品讯息     
Spectrolyse~(TM)/fibrin 该试剂是Biopool International公司产品,为用于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或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的显色性检测药盒。本法应用一种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显色性底物以定量测定t-PA活性,灵敏度高,血浆样品中t-PA的可测知范围为0.01~30iu/ml,并应用刺激剂DESA-FIB-X~(TM)以保证检测的特异性。该刺激剂可使t-PA对纤溶酶原的作用增强300倍而不影响尿激酶。已知在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含量增高或阳性反映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D-二聚体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如:用于排除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DIC中的诊断、肝脏疾病的应用、脑梗中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以及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等[1-6].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与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关系,且在各种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已受到临床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就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目前对于高血压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改变存在着争议 , 而凝血和纤溶系统在高血压血栓栓塞性和 /或出血性并发症的进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检测高血压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状态 ,并以此为依据合理选用能改善其凝血和纤溶状态的抗高血压药以及据此提出合理的康复介入方案,具有不容忽视的临床价值. 设计 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和咪达普利在降压的同时 , 对早期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ctivity, t-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activity, PAIA)和α 2 纤溶酶抑制物活性(α 2 plasmin inhibitor activity,α 2-PIA)的影响. 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在武汉大学医院检验中心进行. 15周龄雄性 SHR 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3组,咪达普利组给予含咪达普利的水 3 mg/( kg· d);厄贝沙坦组给含厄贝沙坦的水 50 mg/( kg· d); SHR对照组和同龄雄性 Wistar Kyoto( WKY)大鼠 (正常血压对照组 )10只以等量蒸馏水代替;采用一期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采用凝血酶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 t-PAA, PAIA和α 2-PIA. 主要观察指标厄贝沙坦和咪达普利对 SHR凝血、纤溶系统的作用结果并与正常血压对照组( WKY大鼠)进行比较. 结果 与 WKY组比较 SHR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增高( P< 0.01), t-PAA显著增高( P< 0.05) ,α 2-PIA显著降低( P< 0.01) , 而凝血酶原时间和 PAIA无明显变化.与 SHR对照组比较咪达普利组和厄贝沙坦组经过 3个月治疗血压明显降低( P< 0.01),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 P< 0.01),α 2-PIA显著增高( P< 0.01). 结论早期雄性 SHR血管内凝血与纤溶并存,厄贝沙坦和咪达普利对早期雄性 SHR的干预能逆转 SHR慢性隐性 DIC所致的血栓前状态和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其已受损的凝血和纤溶系统,从而降低出血性和 /或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中血清纤维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血栓形成关系,并就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24例、稳定心绞痛(SAP)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血清Fg、血浆D-Dimer、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并对照比较其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血浆t-PA活性:AMI和UAP明显低于SAP与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PAI活性、D-Dimer和Fg含量:AMI和UAP组明显高于SAP和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监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血清Fg含量、t-PA、D-Dimer含量,可以及时判断凝血和纤溶功能失衡状况,预防和干扰血栓形成,提高患者良性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万颖蕾  邱丽君 《检验医学》2002,17(6):367-368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α2纤维酶抑制剂(α2-PI)和D-二聚体(D-Dimer,D-D)指标的变化.方法用酶标法测定FPA、α2-PIAg和D-D的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测定α2-PI的活性.结果AL患者血浆FPA及D-D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α2-PI含量及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AL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20.
ELISA检测纤维蛋白溶酶原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蛋白溶酶原(plasminogen,简称pg)是一种单链糖蛋白。检测血浆中pg 含量,可以了解体内纤溶活动的强弱,是临床诊断DIC(?)原发性纤溶有价值的指标。我室建立酶联免疫试验(ELISA)测定人血浆及尿液pg 含量,结果满意,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血浆标本健康献血员77例。肝硬化44例.晚期癌症17例,包括肺癌7例、食道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