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超声诊断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CVRS)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以指导临床采取正确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CVRS声像图及临床特征,总结该病的诊断要点。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双子宫、双宫颈,右侧斜隔11例,左侧4例。15例均伴斜隔侧肾缺如。Ⅰ型CVRS10例,其声像图特异,术前均能明确诊断;Ⅱ、Ⅲ型CVRS超声可为临床作出提示性诊断。结论 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CVR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7例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症(CVRS)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提高对CVRS的认识.方法 对经超声检查并经临床证实的7例为CVRS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中,6例为典型双子宫,1例子宫外形为类双角子宫状.7例病例中均为双宫颈,其中右侧斜隔4例,左侧斜隔3例,7例均伴有斜隔侧肾缺如,所有患者术前诊断与术后所见均吻合.结论 超声可作为诊断CVRS的首选方法,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在阴道斜隔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较少误诊率。方法:对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06—01/2009-06收治的13例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声像图共有特点是双子宫双宫颈、一侧宫腔及宫颈下方积液、同侧肾缺如。13例中7例超声及时诊断,6例延误诊断。结论:超声是诊断阴道斜隔综合征首选可靠的方法,但对该病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阴道斜隔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超声诊断阴道斜隔的价值。方法 对 7例阴道斜隔患者的临床表现、声像图特点及术中所见进行分析 ,从中找出声像图特征。结果 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各型阴道斜隔患者均有的症状 ;双子宫双宫颈畸形、宫腔及宫颈下方积液、一侧肾缺如是各型阴道斜隔患者均具有的声像图特点 ;手术可见阴道内隔膜。结论 二维超声检查应为诊断阴道斜隔首选而可靠的方法 ,但应注意提高操作技巧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阴道斜隔综合征的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其超声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证实为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阴道斜隔综合征声像图表现为双子宫畸形、斜隔侧宫腔积液、宫颈管扩张、阴道上段积液、肾脏缺如及同侧附件包块等.结论 超声检查对阴道斜隔综合征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腔内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OVSS)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经手术证实的154例双子宫及完全性纵隔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15例OVSS的临床表现及声像图特征。 结果 15例阴道斜隔综合征中,8例首诊行二维超声检查漏误诊,后复诊时经腔内三维超声检查获得正确诊断,余7例首诊经腔内三维超声检查即获得正确诊断。OVSS声像图表现为双子宫或完全纵隔子宫、双宫颈、斜隔侧隔后阴道腔积液,14例伴斜隔侧肾脏缺如。 结论 腔内三维超声有助于提高OVSS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陈欣  张波  杨太珠  罗红 《华西医学》2011,(11):1684-168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图像特点,提高诊断率,为临床选用最佳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经手术确诊为阴道斜隔综合征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结果,总结阴道斜隔综合征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15例经临床确诊为阴道斜隔综合征的患者,超声诊断14例,均表现为双子宫、双宫颈、阴道或宫颈积液/血,9例左肾缺如,5例右肾缺如。误诊1例,为单子宫伴一侧附件巨大囊肿。结论超声具有诊断准确、简便、无创、重复性好、价格实惠等优点,对于临床诊断生殖系统畸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列为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9年间诊断的阴道斜隔综合征11例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中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1例。斜隔居于左侧6例,右侧5例。患者全部伴斜隔侧肾缺如,均行阴道斜隔切除术。结论阴道斜隔综合征易误诊,病史、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阴道斜隔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经阴道超声诊断午非氏管囊肿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阴道超声对午非氏管囊肿的诊断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均经手术证实的12例午非氏管囊肿患者的声像图,观察其部位、大小、形态,声像图典型特征。结果:阴道壁8例,宫颈下段2例,外阴部1例,阔韧带1例。声像图为相应部位出现圆形、椭圆形无回声区(部分有分隔),界清,后壁回声增强,大小4-50 mm。结论:阴道超声为临床诊断、治疗午非氏管囊肿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OVSS)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的102例OVS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总结分析不同类型OVSS的临床特征及超声和MRI诊断结果。 结果102例OVSS患者中,Ⅰ型30例,Ⅱ型43例,Ⅲ型15例,Ⅳ型14例。Ⅰ型的发病年龄及初潮至发病时间间隔均显著小于其他3种类型(P均<0.05)。痛经及腹痛在Ⅰ型(83.33%)及Ⅳ型(100.0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型(44.19%)及Ⅲ型(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月经淋漓不尽在Ⅲ型(46.67%)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型(10.00%)及Ⅳ型(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阴道脓性分泌物在Ⅱ型(25.58%)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阴道斜隔56例(56/102,54.90%),均合并右肾缺如(54.90%);左侧阴道斜隔46例(46/102,45.1%),伴有左肾缺如43例(42.16%),左肾发育不良1例(0.98%)。102例患者均进行了超声检查,超声正确诊断双子宫双宫颈92例,正确诊断完全型纵隔子宫7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为97.06%(99/102)。82例进行了MRI检查,MRI正确诊断双子宫72例,正确诊断完全型纵隔子宫5例,MRI诊断与手术符合率为93.90%(77/82)。所有102例均进行了阴道斜隔切除术治疗,其中55.88%(57/102)进行了腹腔镜探查联合阴道斜隔切除术,19.61%(20/102)切除患侧子宫。Ⅳ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型及Ⅱ型(P均<0.05)。Ⅳ型采用的腹腔镜探查联合阴道斜隔切除术及患侧子宫切除术明显多于其他3型(P均<0.05)。 结论不同分型的OVSS临床特征有所不同,超声与MRI均可较好地早期诊断OVSS及其并发症,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的46例的声像图特征。结果:急性胰腺炎有几种特征性声像表现。结论:急性胰腺炎声像图特异,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对于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阴道内超声检查了73例确诊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巧克力囊肿患。结果:子宫内膜异位巧克力囊肿主要表现为两种声像图特征:低回声型,无回声型。上述病例均经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术证实,诊断正确率83.6%(61/73)。结论:阴道B超扫描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范江涛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178-4179
目的:通过对17例阴道斜隔综合征病例的临床分析,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诊治方面的认识.方法:对1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部分病例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该病文献进行复习,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17例患者中Ⅰ型占52.9%,Ⅱ型占29.4%.Ⅲ型占17.6%.痛经是主要临床表现,阴道斜隔右侧者多见,均合并同侧肾脏缺如.超声检查在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手术切除阴道斜隔,解除生殖道梗阻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结论:阴道斜隔综合征是一组生殖道畸形症候群,正确认识该病是避免误诊和恰当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1~ 2 0 0 1年间诊断的阴道斜隔综合征 2 0例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 0例患者中 ,Ⅰ型 6例 ,均未婚 ,年龄 14~ 16岁 ,痛经、阴道壁肿块占 10 0 % (6 / 6 ) ,肿块直径 10~ 15cm ;Ⅱ型患者 13例 ,已婚 11例 ,年龄 15~ 33岁 ,阴道流液、流脓及经期延长为主要临床表现 ,占 6 9% (9/ 13) ,阴道壁肿块占 6 2 % (8/ 13) ,直径 3~ 10cm ;Ⅲ型 1例 ,临床表现与Ⅱ型类似。阴道斜隔综合征左侧 8例 ,右侧 12例。 19例双子宫、双宫颈 ,1例为完全中隔子宫。 2 0例全部伴斜隔侧肾脏缺如。 2 0例行阴道斜隔切除术 ,其中 4例行同侧子宫切除。随访 16例。结论 阴道斜隔综合征临床上并非罕见 ;病史、临床表现及B超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行阴道斜隔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TVS)对宫外孕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02例临床诊断为宫外孕患者应用TVS同时经腹超声(TAS)进行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宫外孕的声像图特征,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全部病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TVS宫外孕检出95例,检出率93.1%;未检出7例,占6.9%,其中宫外孕破裂79例,占77.4%,宫外孕未破裂23例,占22.6%,保守治疗25例,手术治疗77例;TAS宫外孕检出83例,检出率81.4%;未检出19例,占18.6%,TVS检查对宫外孕的检出率高于TAS,TVS对宫外孕检查具备特有的声像图特征。【结论】TVS优于TAS检查,对宫外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B)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TVB诊断的90例异位妊娠超声声像特征.[结果]90例中89例符合,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8.89%,误诊1例(1.11%).89例异位妊娠声像图表现分为孕囊型62例(69.66%),包块型25例(28.09%),漂浮型2例(2.25%).[结论]TVB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敏感性高,结合血β-hCG值的联合监测是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瘢痕妊娠的声像图特征与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根据声像图特征分为三型:孕囊在瘢痕近宫腔侧15例;孕囊在宫腔内下缘侵入瘢痕4例;瘢痕处不均回声团并向外凸出9例。误诊2例,正确率93%。结论经阴道超声特别是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首选及有效的检查方法,为临床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8年间收治的6例阴道斜隔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阴道斜隔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1例。5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症状缓解,无复发;1例因合并肾功能不全未行手术,仅行阴道血肿穿刺,后转他院治疗。结论:阴道斜隔综合征主要由隔后腔积血、引流不畅、梗阻而诱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只要正确认识本病,诊断不困难,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的超声特征,评价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98例剖宫产术后的病例行经阴道彩超检查,观察产后5 d-7 a子宫切口愈合超声学特征并分型。结果:根据声像图特点,将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分愈合良好及愈合不良。愈合不良分为五型:Ⅰ型:缝隙样暗带伴钙化斑型(19.9%);Ⅱ型:圆形、条形及不规则液区型(37.9%);Ⅲ型:团块型(32.8%);Ⅳ型:团块伴缝线吸收不良型(7.1%);Ⅴ型:腺肌症团块型(2.3%)。结论:经阴道超声能动态观察子宫切口的变化,是诊断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一种无创、简便、准确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宫角妊娠25例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超声诊断宫角妊娠的经验教训。方法: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宫角妊娠患者的二维、彩色多谱勒及脉冲多谱勒声像图及临床特点。结果:25例中术前超声诊断12例诊断为宫角妊娠,12例诊断为输卵管妊娠,1例诊断为宫内孕并滋养细胞肿瘤。宫角妊娠声像图表现为孕囊型(12例),不均质包块型(4例),破裂型(9例)。结论:掌握宫角妊娠的声像图特点,结合临床,可提高超声对其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