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武汉市岩溶分布与发育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武汉市岩溶分布与发育规律,对于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岩溶地区建(构)筑物基础设计与施工、岩溶地下水研究等有重要作用.文章研究了大量区域地质资料和钻孔资料,总结了武汉市岩溶的空间分布,得出了浅部岩溶较发育、溶洞发育规模较小等规律;中、南部三叠系大冶组(T1d)灰岩钻孔见洞率为19.5%、溶洞平均高度1.19 m,洞顶完整灰岩平均厚度0.75 m;中、南部石炭系黄龙组(C2hl)~二迭系栖霞组(P1q)灰岩钻孔见洞率为22.8%、溶洞平均高度1.15 m,洞顶完整灰岩平均厚度1.94 m.  相似文献   

2.
岩溶区隧道主要的不良地质为富水型岩溶管道、充填型溶洞、岩溶空腔等,如何精准判断隧道掌子面前方是否存在上述不良地质,对岩溶区隧道施工至关重要.以某岩溶区隧道溶洞探测方案为依托,首先采用弹性波发射法(TSP)对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进行探测,查明了前方不良地质的分布范围与分布特征,然后采用超前水平钻探技术对地质异常带进行验证与...  相似文献   

3.
岩溶地区公路隧道施工过程经常因隧址区岩溶洞等地质问题引起坍塌,为了寻求更有效的处理措施,本文通过上寨隧道岩溶洞及裂隙处理,分析介绍隧道岩溶洞、裂隙的一些处理方案,为类似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勘察资料发现,拟建的南京地铁3号线滨江路站—五塘村站沿线溶洞较发育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呈串珠状的特征,主要发育于灰岩断裂带及灰岩与泥岩交界面处。通过对该地区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等地质背景分析发现.岩溶发育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构造运动升降作用导致了溶洞发育具多层性,地表水的径流范围等控制着岩溶的发育深度和规模。研究区的溶洞...  相似文献   

5.
岩溶也被称为喀斯特岩层,它是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硫酸类岩、石膏、岩盐层等可溶性岩石受水的化学或机械作用所形成溶洞、暗河、土洞、裂隙等不良地质形态的总称。本文结合某岩溶地区变电站建设的工程实例,分析和探讨了在岩溶地区工业建筑基础设计和基础选型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引言 地处湘南的郴州地区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存在,大部分地区的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较为复杂。有的属岩溶盆地、有的属区域岩层断裂带、有的属岩溶发育塌陷区。这些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溶洞发育、岩溶裂隙与溶枝较广,并伴有土洞存在。典型的溶洞如距郴州17km的万花岩溶洞和距郴州50km的兜率岩溶洞,洞深达5.8km和6km,洞高达30~40m,均已开发为旅游景点。复杂的岩溶地基处理不善,容易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或基础事故。如郴州卷烟厂新建厂区东删,土洞引起土体整体塌陷,塌陷范围直径约55m,塌陷深度达34m;许家洞711矿地下采矿抽排矿井地下水引起距离该矿20km远的郴州造纸厂及附近区域地面塌陷;郴州商业大厦和大哥  相似文献   

7.
西康线鱼洞峡隧道岩溶形成机理及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发育在西康线鱼洞峡隧道岩溶地质现象 ,从工程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控制该岩溶发育的主要地质因素 ,并以隧道出口处大厅状溶洞为例 ,结合现场地质资料反演了溶洞的发育形成过程 ,总结了该隧道岩溶地质现象的成因、规模及分布特征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油竹山隧道属于新建贵广高速铁路的一部分,位于贵州省境内,全长9896m。2009年6月19日,通过超前地质预报结合超前地质钻探,探明广州方向D3K90+492处隧道底板有一溶蚀现象,经四方会议同意进行岩溶揭示。揭示结果,在隧道广州方向掌子面D3K90+492左侧底板处出现溶洞,溶洞水深达10.3m,水面宽度11m,长度50m,形成的溶腔体达20000于立方,水位线与隧道仰拱开挖底标高差达8米,且与洞外对门河连通形成暗河。岩溶整治的目的一是保证隧底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二是保证溶洞与对门河溶蚀管道连通性好,排水通畅。变更设计为洞中桥跨过溶洞。  相似文献   

9.
西康线鱼洞峡隧道岩溶形成机理及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发育在西康线鱼洞峡隧道岩溶地质现象,从工程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控制该岩溶发育的主要地质因素,并以隧道出口处大厅状溶洞为例,结合现场地质资料反演了溶洞的发育形成过程,总结了该隧道岩溶地质现象的成因、规模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土工基础》2016,(1):99-101
灰岩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不仅要探明基岩的起伏,还必须查明区内的溶蚀带、溶洞、土洞等不良地质现象。由于这种不良地质情况出现的随机性较大,水平岩层变化显著,在水下情况用钻探成本高且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为探明水下岩溶发育与分布规律,尝试运用高密度电法进行探测,取得了预想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升 《建材与装饰》2009,(7):386-388
广西喀斯特地形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结合部的桂林、河池、百色等地区,喀斯特地形地貌的主要类型有石芽、石沟、石林、溶斗、落水洞、地下河、溶洞、溶蚀洼地、盲谷和峰林等,这些地区的地形复杂,地质构造发育强烈,软弱地基较多,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水、溶洞和荒漠化的问题。而软弱路基类型主要以岩溶、软土及松散土层为主。软土工程数量大,处治方案变更频繁。为把广西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公路建设成安全耐久、资源节约、环境协调的和谐公路,文章按照公路建设安全、经济、环保的要求,分析了喀斯特地形地貌公路中的路基勘察、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岩溶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区分布范围广,随着城市建设的建设规模的扩大,岩溶地质问题日渐突出。文中以某公路隧道涉地铁车站段岩溶预处理为依托,针对本工程岩溶不良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为类似区域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营风险防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樊迪 《四川建筑》2010,30(4):195-196
永武高速A11合同段岩前大桥岩溶十分发育,可溶岩为灰岩,岩溶形态主要为半充填溶洞、空溶洞和土洞。溶洞属浅埋型,桥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固。文章介绍了岩溶挖孔灌注桩施工岩溶处理原则、注浆方法,并给出常见事故处理要点,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岩溶地质隧道施工处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岩溶地质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涌水以及大小不同的溶洞影响工程施工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了隧道岩溶段地下水、小型溶洞以及规模较大溶洞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项目的建设数量也迅速增加。在修建隧道工程时,经常会遇到岩溶地质类型,由于岩溶地质的特殊性,使得隧道工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极为容易出现突泥、涌水、塌顶等岩溶灾害。因此准确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溶洞的规模、相对位置、类型等,同时采取必要的超前预加固和处治技术对于确保岩溶隧道的顺利建设成为了隧道工程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因此文章重点分析了隧道隐伏溶洞超前预报与治理技术,以便于为在建和待建的岩溶隧道建设项目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6.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喀斯特地貌岩溶区的公路隧道地质灾害和施工处治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究和分析,对预报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综合防治深埋隧道处的富水区、对岩溶区隧道进行加固处理的施工技术以及隧道底部大(巨)型溶洞治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以此通过综合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帷幕注浆、围岩加固、隧道底部溶洞治理等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一方面,降低喀斯特地貌岩溶区隧道的病害发生几率;另一方面,提高该区域内公路隧道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吴翔 《广州建筑》2002,(5):29-33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飞行区道面工程场区地处岩溶强烈发育地带,存在土洞和溶洞、淤泥和淤泥质土透镜体等不良地质现象,本文通过对土(溶)洞及淤泥质土的处理方案、质量要求及检测结果的介绍,提出岩溶地区不良地质体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贵阳岩溶高发育区地质,场区内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沟溶槽、溶洞及地下岩溶管道等不良地质对中心城区管廊地下暗挖施工存在的困难和风险,从盾构机的选型、常用盾构机的适应性及土压平衡盾构机对贵阳地区岩溶地质的适应性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贵阳岩溶地区地下综合管廊采用的盾构法施工的技术可行性,为贵阳盾构法施工管廊及其他地下空间开挖提供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陈卫东  杨兴俊 《建筑》2008,(22):79-79
龙潭隧道是国内施工难度最大、湖北省第一公路长隧,左右线共长17.2千米。4.3千米的独头掘进和3千米长的单向通风距离,在国内隧道施工史上极其少见,隧道要穿越1370米的岩溶地质段、123米的高应力地段、1920米的岩溶水和裂隙水发育区,集溶洞、暗河、突水涌泥、断层、偏压、岩爆、高地应力等各种地质灾害于一身,被国家交通部门列为2004年三大科研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高滩地区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形成与灰岩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对松散盖层中土洞的形成、规模、形态等起着的重要作用。通过对高滩地区隐伏灰岩区地质结构、覆盖层岩性组成、性状及岩溶发育程度的进行分析研究,以地质环境条件这个相对不变因素为依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该区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