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显微镜观察服用过灵芝类保健品患者的粪便涂片及正常华支睾吸虫虫卵涂片。灵芝孢子为长圆形、壁厚、无盖、无肩峰和小棘,内无毛蚴;而华支睾吸虫虫卵似芝麻粒,呈淡黄褐色,有卵盖及肩峰结构,卵壳内含有一成熟毛蚴。在常规涂片镜检中应仔细观察,正确鉴别,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1例患者出现华支睾吸虫病、胆结石、胆囊炎三联症的有关发病原因与临床表现,分析有关发病因素。方法直接涂片法检查患者T型管引流液中华支睾吸虫卵,kato-katz法检查粪便中华支睾吸虫卵,吡喹酮驱虫药物治疗。结果无论肉眼或镜下对患者T型管引流液中排出的虫体经鉴定结果一致,均为华支睾吸虫成虫。对患者采用吡喹酮总量120 mg/kg体重,3 d分服9次服完的驱虫治疗与对症处理的治疗方案,经治疗半月、1月、3月复查与回访,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治后半月、1月及3月的粪便均未再检获华支睾吸虫卵。结论该患者出现的华支睾吸虫病、胆结石、胆囊炎三联症为有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或有发病的地区所少见。  相似文献   

3.
粪便标本中检出的灵芝孢子与寄生于人体的某些吸虫虫卵十分相似,常常引起误诊。本文阐述了灵芝孢子与华支睾吸虫、猫后睾吸虫、异形异形吸虫、横川后殖吸虫等吸虫虫卵的形态学特征及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4种不同检查方法对肝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和水洗沉淀法,检查1名成年女性肝吸虫病患者粪便中华支睾吸虫卵.结果 患者粪便中直接涂片镜下未见肝吸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全片查见1个肝吸虫卵;Kato-Katz法镜下查见25个肝吸虫卵(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为600);水洗沉淀法可见10个以下肝吸虫卵,所见肝吸虫卵壳内毛蚴清晰可见.结论 肝吸虫病患者粪便中华支睾吸虫卵检查,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均易造成阳性标本漏检,Kato-Katz法和水洗沉淀法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硝氯酚(Niclofolan,Bay 9015)对51例人体后睾吸虫病患者进行治疗。对象均为来自东南亚难民,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6~58岁,其中16例为15岁以下儿童。粪便寄生虫学检查采用直接涂片及汞醛碘法,并计每克粪便的平均虫卵数(OPG)。所发现的主要为麝猫后睾吸虫卵,但由于与华支睾吸虫卵间鉴别的困难,在某些患者中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26例感染华支睾吸虫或后睾吸虫的患者为感染组,15例未感染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均系迁移到美国居住的老挝难民。感染组每人收集2次粪便用直接涂片和浓集法检查虫卵,并作虫卵计数。对照组每人作2~3次粪便检查,均未发现华支睾吸虫卵。两组人员均询问病史,作体格检查,用酶的比色法测定血清中5′-核甙酸酶值,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gE含量。6例中度感染者(虫卵数500~9,800只/g粪,估计有40~800条成虫寄生)作肝胆超声波检查。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2 8岁 ,汉族 ,外科医生 ,黑龙江集贤县人。5 0 d前因厌油腻、恶心、稀便 ,在当地医院检查乙肝五项指标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并住院治疗 30 d,其间曾自用民间偏方 ,吞活泥鳅 6条治肝炎。出院时查乙肝五项 ,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 ,B超检查肝区内有若干散在的小光团疑点。2 0 0 2年 12月 12日在哈医大一院做彩超检查 ,肝区内小光团数量较前明显增多 ,怀疑华支睾吸虫感染 ,被介绍来我室检查和驱虫治疗。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粪便 ,华支睾吸虫卵 (- ) ,棘口吸虫卵 (+)。驱虫后粪便水洗沉淀 3次 ,取沉渣镜检 ,华支睾吸虫卵 (- ) ,棘口…  相似文献   

8.
桂南6县异形类吸虫人体感染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年以来,我们在广西武鸣等县进行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中发现一粪样同时检获2种吸虫卵,其中华支睾吸虫与台湾棘带吸虫混合感染已从虫卵形态、大小和驱虫治疗后检获的虫体得以证实[1]。感染者粪便中获得的另一些较华支睾吸虫卵小、肩峰不明显的虫卵与教科书中描述的异形科吸虫卵相似[2]。为探讨本区异形类吸虫人体感染情况,作者于1992~1995年,对广西南部的邕宁、崇左、凭祥、上思、武宣、武鸣等6县(市)部分乡村2周岁以上居民采用粪便醛醚法检查虫卵,以虫卵形态特征鉴别法结合驱虫治疗中粪便沉淀法查找成虫鉴别…  相似文献   

9.
华支睾吸虫病普查迫切需要敏感、特异、简便和廉价的方法。为此,我们于1998年3~9月,先用ELISA法普查过筛,查出的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者再留取粪便,配对用小杯水洗自然沉淀法(简称水洗沉淀法)和改良加藤法检查华支睾吸虫卵,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华支睾吸虫抗体ELISA诊断试剂盒(单检型,深圳市绿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按产品说明书操作。ELISA法检出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者每人留取的粪便分为2份,每份2g,用改良加藤法和水洗沉淀法检查华支睾吸虫卵。改良加藤法 2g粪便覆盖5cm×5cm100目/英…  相似文献   

10.
为了模清我县人群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情况,我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蓬溪县不同地势和经济状况的4个自然村2606名人进行粪检,定量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结果华支睾吸虫卵阳性者71例,其感染率为2.7%,其中男、女人群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2%(2...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粪检中将灵芝孢子误诊为华支睾吸虫病卵6例,提出应该根据二者形态特征,结合临床详细病史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典型肝吸虫病的临床、影像和实验室特征,以减少肝吸虫病的误诊和漏诊。方法通过对4例小典型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肝吸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情况的详细报道和分析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归纳总结不典型肝吸虫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结果非疫区临床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或)血IgE水平增高者,在临床上要考虑寄生虫感染的可能;如影像上早期有以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病理损伤的临床表现,体现为肝脏呈片状低密度占位性改变,要排除外肝吸虫感染的可能,完善肝吸虫相关血清学和病原学诊断,必要时可试验性驱虫治疗。结论在非肝吸虫病流行区患者,如有不明原因的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影像上为肝脏呈片状低密度占位性改变,要加强肝吸虫病的鉴别诊断意识,即使在试验性杀虫治疗过程中,也不能忽视粪便中继续寻找病原学依据的必要。减少肝吸虫病的临床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华支睾吸虫与扇棘单睾吸虫的ITS-2序列分析鉴别方法。方法在华支睾吸虫流行区采集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成虫,从成虫虫体分离并收集虫卵。以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做对照虫种,按不同虫种和虫卵数分成5个实验组,各组分别提取DNA,并扩增ITS-2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作同源性分析以确保为目标片段,根据PCR扩增产物电泳获得的条带判定虫种。结果以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虫卵DNA为模板的PCR产物电泳图谱分别在400bp、500bp左右各显示一条明显条带;在以两种虫卵DNA混合液为模板的PCR产物中,电泳图谱在400bp左右和500bp左右各显示明显条带。将测序得到的两种核苷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后,显示与GenBank中相应的华支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序列高度同源。混入四种肠道线虫虫卵DNA的PCR产物中,除目的条带外,无其他条带。结论该方法可以对华支睾吸虫及扇棘单睾吸虫虫卵进行鉴别,且结果不受常见四种肠道线虫虫卵干扰,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两虫种的鉴别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重庆市人体重要寄生虫流行现状。方法被抽样确定的每个区县调查3个点,每个点检查50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土源性线虫、华支睾吸虫和其它肠道蠕虫卵,土源性线虫调查点,全部12岁以下儿童均定性检查蛲虫卵;血清学(ELISA)筛查肺吸虫感染者,阳性者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定性检查虫卵,并收集一昼夜痰液用10%氢氧化钠消化定性检查虫卵。结果本次共抽样调查16个区县(自治县、市),48个调查点,30281人。检出虫种有11种。土源性寄生虫共调查7个区县,总感染率为32.25%,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2.78%、20.90%和1.54%,与全国第一次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相比分别下降28.13%、45.73%和20.11%。蛲虫检查1916人,阳性率为18.27%。肝吸虫检查4590人,阳性率为1.18%。肺吸虫血清学检查9072人,阳性率为4.00%。结论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仍然最高,其次是肝吸虫和肺吸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生活史的室内生态系统。 方法 解剖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家猫,收集华支睾吸虫虫卵,放入养殖缸内自然感染纹沼螺和长角涵螺,待尾蚴发育成熟,分离阳性螺,放入养殖缸内与各种鱼类同缸饲养,使阳性螺释放的尾蚴自然感染缸内的各种鱼类。螺类释放尾蚴后的第30天开始,定时检查鱼类的感染情况,分别采用鱼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查各种鱼体内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分离、收集鱼肉中囊蚴感染家猫和SD大鼠。 结果 水温在24.3~37.2 ℃时,尾蚴发育成熟逸出螺体的时间需95 d。纹沼螺的感染率为12.5%(25/200),长角涵螺为18%(9/50)。水温在20 ℃以下时,螺体内尾蚴停止逸出。鱼类感染尾蚴后形成囊蚴的时间为30 d,至囊蚴完全成熟需45 d。麦穗鱼、草鱼、鳑鮍鱼、鳙鱼、鲮鱼、鲫鱼、鲤鱼和罗非鱼体内囊蚴的感染度不尽相同,每克鱼肉含囊蚴数分别为1 792、16、8、6、5、4、4和2个。将鱼体内分离的囊蚴分别感染大鼠和家猫均获得成虫。 结论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室内生态系统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太和县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2014年《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要求,在太和县随机抽取2 个乡镇各1个行政村和城关镇1个社区居委会共3个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1粪2检。 结果  3个点粪检841人,共检出土源性线虫10人,总感染率为 1.19%,其中检出有钩虫卵7人,蛲虫卵3人,感染率分别为0.83%和0.36%;未检出肝吸虫感染者。线虫感染者主要分布在乡镇调查点,以农民、女性、中老年人、低文化程度人群为主。 结论  太和县居民的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较低,居民中未检出肝吸虫感染者。  相似文献   

17.
华支睾吸虫酶类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组织化学方法,在华支睾吸虫的表皮、消化道、睾丸壁、子宫壁、卵巢壁及卵壳可检测到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虫体的口吸盘、咽部、腹吸盘和卵壳可检测到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三磷酸腺苷酶主要存在于虫体的口吸盘、咽部、腹吸盘、皮下肌层及卵壳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PCR方法扩增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粪便虫卵核糖体DNA (ribosomal 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进行分析,探讨其用于华支睾吸虫感染检测的价值. 方法 提取2例华支睾吸虫患者粪便中的虫卵DNA作模板,以rDNA ITS基因片段为目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 从2例患者粪便虫卵样本中均扩增出1 123 bp的条带,经序列比对确定患者粪便中的虫卵为华支睾吸虫卵.测序分析发现本研究的两个样本与中国黑龙江分离株(KF740425)相似性为100%. 结论 本研究从2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粪便虫卵中成功扩增出rDNA ITS基因,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检测华支睾吸虫病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家犬传播华支睾吸虫病的潜在能量,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林县朝文村为调查点,调查全村家犬只数;一次性寻找、捡拾所见全部新鲜犬粪,用醛醚法查华支睾吸虫虫卵,以改良加藤厚涂片(Kato-katz)法作克粪虫卵(EPG)计数,计算日均排卵量。结果全村有家犬66只,一次性检获新鲜犬粪41份。犬粪华支睾吸虫卵检出率为53.66%(22/41),EPG平均为322。推算该村家犬日均排出华支睾吸虫虫卵73.4万个。结论家犬在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中具有不可小视的潜在能量,在疾病防控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