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民航搬运作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危险部位及工效学因素。方法应用BRIEF和PLIBEL方法,对北方某大型国际机场货运公司249名健康男性搬运工人的作业姿势、力量、持续时间和动作频率以及17个相关工效学问题进行现场调查与观测。结果机场搬运作业以手腕部WMSDs发生风险为最高,其次为背、肩和手肘部。不同作业发生风险的部位略有差异,行李分拣作业依次为手腕、背和肩部,工效学因素主要来自用力使用不便抓握的工具、无支撑站姿伴背部前屈与扭转、重复或持续性负荷提举和搬运等作业;舱外搬运作业依次为手腕、背、肩和右手肘,工效学因素主要来自用力使用不便抓握的工具、无支撑站姿伴背部前屈、重复或持续性负荷提举和搬运、受限空间等作业;舱口和舱内搬运作业依次为手腕和背部,工效学因素同舱外搬运作业类似。结论手腕、背、肩和手肘部为民航搬运作业WMSDs的主要危险部位,不同作业类别危险部位略有不同,工效学危险因素主要来自不良作业姿势、作业空间受限、工具重负荷以及劳动组织不合理等,机场搬运作业工人应加强对上述工效学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以预防WMSDs。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汽车4S店劳动者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发生的高风险部位及相关工效学危险因素,评价不同工种接触相关工效学危险因素的风险程度,为预防汽车4S店劳动者WMS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重庆市17家汽车4S店的174名劳动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美国工效学基本因素检查表(BRIEF)、瑞典肌肉紧张因素识别表(PLIBEF)与快速全身评价(REBA)3个量表,对作业姿势、力量、持续时间和动作频率以及17个相关工效学问题进行现场调查、观测和视频录制,评估其风险等级。结果 汽车4S店劳动者以手腕部WMSDs发生风险为最高(得分>2),其次为背、手肘部和腿(得分>1.5),不同工种间的左手肘、右手腕、背部与腿部WMSDs发生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工效学因素主要有重复性手部不适姿势与负荷作业,背轻度前屈、侧弯与扭曲,重复和持续性站姿、蹲姿或跪姿等。研究对象需立即改善的行动等级占比达到81%。结论 各工种存在WMSDs的高风险部位集中在手腕部、背部、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制鞋作业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相关工效学因素。方法应用美国工效学基本因素检查表(baseline risk identification of ergonomic factors,BRIEF)观测某制鞋生产企业工作人员的作业姿势、力量、持续时间和动作频率等工效学负荷,采用英国快速暴露检查表(quick exposure check,QEC)对制鞋作业工人发生WMSDs的风险进行工效学评估。结果制鞋作业工人WMSDs工效学负荷发生风险主要是颈部、手腕和肩部。不同工作岗位、身体不同部位的工效学负荷风险等级存在差异。多个岗位同时存在多部位的高风险工效学负荷。刷胶、贴底、上钉、削皮、针车等是颈部和手腕的WMSDs高风险作业。结论制鞋作业工人WMSDs发生风险以颈部最高,同时伴有手腕、肩部等多部位。人员集中分布于刷胶、贴底、上钉、削皮、针车等岗位。工效学危险因素主要来自不良作业姿势、持续过长和频繁重复性操作。在预防和控制WMSDs发生方面,应加强对上述工效学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木质衣柜厂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现状及其工效学因素,评估其接触水平与患病风险,为预防和控制该人群WMSDs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工效学因素识别法(PLIBEL)识别出该木质衣柜厂工人作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工效学因素,确定其危害部位,并用全身快速评估法(REBA)法对木质衣柜厂各车间不同工种进行工效学评估和风险等级排序,确定重点危害车间及工种。结果木质衣柜厂工人的背部、肘部及手/腕部是工效学危害重点部位,背部轻微前屈、颈部轻微前屈,颈、肩和上背部及肘、上臂和手部重复性活动、站立工作是作业活动中最常见的不良工效学因素。REBA危险等级评估结果显示,该木质衣柜厂非常高危险等级工种有8个(占44.44%),高危险等级工种有5个(占27.78%),中危险等级工种有2个(占11.11%),低危险等级工种有3个(占16.67%)。结论 木质衣柜厂工人WMSDs发生危险以背部、肘部、手/腕部最为突出,主要涉及的不良工效学因素为不良作业姿势和重复性作业。应根据负荷等级原则,加强对以上重点部位存在的工效学危害因素管理与控制,降低工效学负荷水平,减少WMSDs发生。  相似文献   

5.
应用BRIEF和PLIBEL方法,对某空管局489名健康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作业姿势、力量、持续时间和动作频率以及17个相关工效学问题进行现场调查与观察。结果显示,空中交通管制员以颈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发生风险最高,其次为背、肩、手腕和右拇指,工效学因素主要来自长期无支撑坐姿颈部、背部前屈、重复性高频率拇指按压动作。不同作业发生风险略有差异,区域空中交通管制员和进近空中交通管制员WMSDs发生风险较高;塔台空中交通管制员活动范围略大,由精力集中导致的僵硬动作少,WMSDs发生风险较低。空中交通管制员和用人单位应加强对上述工效学危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以预防WMSDs。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企业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患病情况及相关不良工效学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重庆市某汽车制造厂523名男性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选用电子版《北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修改版)》(NMQ)调查其WMSDs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不良工效学因素。结果 523名研究对象的WMSDs总发生率为54.1%,各部位WMSDs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颈部(29.6%)、足部(27.7%)、肩部(25.8%)、手部(25.8%)、上背部(20.1%)、膝部(16.8%)、下背部(15.5%)、腿部(14.3%)和肘部(10.9%);多部位WMSDs总发生率为38.4%,≥2个部位WMSDs发生率最高的工种依次为钳工(50.0%)、技术人员(50.0%)、装配工(42.7%)、焊工(25.8%)和操作工(2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部大幅前倾或头后仰、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和长时间转头是颈部WMSDs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肩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手在肩部以上作业是肩部WMSDs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反复做同一动作和长时间站立是足部WMSDs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结论汽车制造企业工人WMSDs高发,各部位WMSDs与其存在的不良工效学因素密切相关,应加强工效学干预,降低作业工人WMS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汽车装配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不良工效学因素。方法应用经适当修订的《美国危险区域检查表》和《北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形成综合调查问卷,对某汽车制造公司总装车间498名男性装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WMSDs发生的不良工效学因素。结果总人群中WMSDs的年发生率为84%,其中肩部(50.6%)最为严重,其次为颈部(49.7%)、下背部(43.4%)、手腕和小腿(均为3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颈部的不良工效学因素有颈前曲45°和单手捏紧4.5 kg以上伴腕部不良姿势;影响肩部的因素有跪姿作业、每天搬举的物体超过34 kg和背前曲30°;影响下背部的因素有跪姿作业、搬举的物体超过4.5kg,且每分钟超过2次和背前曲45°;影响腕部的因素有单手捏紧4.5 kg以上伴腕部不良姿势。结论汽车装配工人WMSDs高发,可能与其接触的不良工效学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肌肉骨骼紧张因素识别法和快速暴露检查(QEC)法识别制鞋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情况。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以福州市某制鞋厂129名制鞋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肌肉骨骼紧张因素识别法和QEC法识别43个工种研究对象的WMSDs工效学危险因素。结果制鞋厂可能发生于颈、肩和上背部WMSDs风险的工种数量最多(36个),其次为肘、前臂和手(31个),足、膝和臀部最少(3个)。存在"重复或持续性工作时颈部轻微前曲"不良因素的工种最多(31个),其次为"重复性作业"(24个)。小车、检工等工种存在多部位和多危险因素。同时存在3个部位高度及以上工效学负荷的工种有10个,同时存在2个部位高度及以上工效学负荷的工种有21个。结论肌肉骨骼紧张因素识别法和QEC法可用于制鞋工人WMSDs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制鞋工人WMSDs发生风险以颈部最为明显,可同时伴有肩、前臂和手多部位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制鞋业不同岗位工作相关肌肉骨骼损伤(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风险分析及相关工效学因素。方法应用快速上肢评估(RULA)法观察某制鞋企业生产过程,对作业人员手腕、手臂、颈部、躯干和腿部动作进行评分,汇总后得到最终评分结果,并根据最终评分评估其风险等级。结果在制鞋业生产过程中无Ⅰ级和Ⅳ级岗位,Ⅲ级岗位有大车、高头车等10个岗位,劳动者有429人,占总人数的30.1%,其余岗位都属于Ⅱ级。部位以上臂姿势得分最高(3.07分),其次为手腕部(姿势+旋转)(2.68分),再其欠为颈部(2.26分),腿部姿势得分最低(1.0分),肌肉使用和负荷不明显。结论 RULA法可以评估出制鞋业生产过程存在中低等级的WMSDs发生风险的岗位,危险部位以上臂、手腕部和颈部为主,存在不良作业姿势、频繁重复性、长时间无支撑作业等工效学危险因素。10个中度风险的岗位需要进一步调查分析,采取相应的工效学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中国医疗行业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WMSDs)发生情况,探究不同岗位不良工效学职业危害因素及WMSDs发生模式。  方法  通过《北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修改版)》电子问卷系统对中国6 854名医疗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判定WMSDs方法进行发生结果统计分析。应用潜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 LCA)对主要工种WMSDs多部位发生模式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不良工效学因素。  结果  调查样本中,不计部位的总体WMSDs发生率为56.1%。其中,医生为54.15%、护士为58.66%、护工为51.04%、技师为54.05%、药师为48.48%。根据LCA分类结果,医生与护士WMSDs发生模式主要有颈肩型和躯干型;技师主要为颈肩型;药师为颈肩型;护工主要为颈肩型和轻微疼痛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肩型医生发生危险主要来自手腕长期弯曲(OR=1.383, P=0.036),频繁坐位工作(OR=2.110, P=0.020),工作姿势经常不舒服(OR=2.023, P=0.001);躯干型医生发生危险主要有腿部姿势受限(OR=1.413, P=0.044),频繁不舒适工作姿势(OR=4.402, P<0.001);颈肩型护士发生危险主要来自颈部大幅度前倾(OR=2.218, P=0.024),长时间频繁坐位工作(OR=1.533, P=0.006);躯干型护士发生危险有长时间频繁坐位工作(OR=1.883, P < 0.001),频繁不舒适工作姿势(OR=2.137, P < 0.001)。  结论  中国医疗行业WMSDs发生率同世界主流国家地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但行业总体不良工效学危害水平较高,不良作业姿势普遍存在。其中颈部、肩部、上背部、下背部的工效学负荷水平较高,主要与颈部工作中长时间保持不变、长时间低头、颈部大幅度前倾、手腕长期弯曲、长时间保持转身、腿部空间受限、长时间坐姿、作业姿势不舒服等职业因素有关。应通过加强宣教培训、增加辅助助力设施、改善工作组织模式等方式,降低肌肉骨骼损伤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汽车装配作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损伤(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危险暴露水平,探讨WMSDs暴露危险与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英国快速暴露检查表(QEC)和北欧标准化肌肉骨骼症状调查问卷(NMQ)对1465名北方某汽车制造厂装配作业工人一般情况、暴露水平、WMSDs发生等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多数工人颈、背和肩(臂)3个部位的WMSDs处于高或极高暴露水平,不同工段作业工人风险暴露水平有差异。颈、背、肩(臂)和手(腕)4个部位WMSDs的发生率范围为4.98%~9.69%,WMSDs的发生率有随暴露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结论]汽车装配作业工人存在WMSDs发生的暴露风险,不同身体部位和不同工段其暴露风险各有不同,颈、背、肩(臂)和手(腕)4个部位存在暴露水平-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汽车装配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情况,探讨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北方某汽车制造公司1508名装配作业工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区域工种检查表、北欧标准化肌肉骨骼症状调查表(NMQ)与疼痛问卷,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不良工效学因素接触情况和肌肉骨骼疾患发生情况等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和回顾性调查.结果 汽车装配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发生部位以下背部为最高,其次为手腕部、颈部和肩部,发生较为严重的工段有发动机舱段、内饰段、门盖段、底盘段和调试段.发动机舱段和底盘段作业工人以下背部,内饰段以下背部和手腕部,门盖段以手腕部,调试段以颈部和下背部为肌肉骨骼损伤的主要部位.颈部肌肉骨骼疾患有随身高的增高而加重的趋势;吸烟可能会增加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结论 汽车装配作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发病较为严重,各工段发生部位各有不同,表现特征比较明显,可能与其存在的不良作业姿势或活动有关.作业工人身高和吸烟习惯可能是影响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电子制造行业工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现状与不良工效学因素的关联性。
  方法  采用国内扩展版《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调查珠三角某市某电子制造企业生产工人的WMSDs患病情况,计算WMSDs的年患病率和各部位的检出率,并以VAS法评估研究对象患病期间最不能耐受的疼痛程度。
  结果  350名生产工人中,有203名工人(占58.0%)在过去12个月内曾发生WMSDs,各部位WMSDs检出率为:颈部75.37%、肩部56.16%、踝部36.94%、上背部35.96%,其他均低于35.00%。过去12个月内患WMSDs的工人VAS分值[M(P25,P75)]为4.0(3.0,6.0)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未婚、不是一直坐位工作、工龄≤ 5年、不需要每分钟重复多次操作、工作时颈部直立(≤ 10°),已婚(OR=2.39)、一直坐位工作(OR=1.83)、工龄 > 5年(OR=1.89)、每分钟重复多次操作(OR=1.87)、工作时颈部弯曲(> 10°)(OR=2.42)是罹患WMSDs的危险因素(P < 0.05);“需要上肢或手用力” “以不舒服的姿势干活”的程度每增加一个等级,工人罹患WMSDs的危险性分别增加0.71、1.42倍(P < 0.05)。
  结论  珠三角某市电子制造行业WMSDs的患病率较高,但患病的持续时间和引起的疼痛感、不适感较轻。改善电子制造行业生产流程的工效学设计,加强对工人科学作业姿势和标准生产技能的培训,可能有助于预防电子制造行业WMS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配药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损伤(WMSDs)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工效学负荷水平的影响,为今后预防WMSDs的发生提供资料。 方法 选择3家三级甲等医院126名PIVAS配药人员进行肌肉骨骼疾患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PIVAS配药人员过去一年内WMSDs总患病率为40.5%,居前四位的部位为颈部、腕/手部、肩部和上背部,WMSDs的患病率分别为36.51%、28.57%、23.81%和17.46%,4个部位WMSDs的患病率均有随工效学负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比低的工效学负荷,高、极高的工效学负荷水平是颈部WMSDs患病的危险因素(OR=4.943、4.820,P<0.05);相比<30岁,40~岁是颈部WMSDs患病的危险因素(OR=3.032,P<0.05);相比PIVAS工龄<1年,工龄3~年是颈部WMSDs患病的危险因素(OR=2.481,P<0.05)。 结论 PIVAS配药人员WMSDs有一定的职业特征,且与工效学负荷水平有明显的关系。应改善工效学负荷水平来降低WMSDs发生,同时做好对年龄较大、工龄较长员工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工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损伤(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831名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北欧肌肉骨骼疾患问卷(改良版)》调查其WMSDs患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对象WMSDs总患病率为46.9%,患病率最高的是颈部(30.7%),其次是肩部(23.2%)、踝部(20.2%)。不同岗位作业工人颈部、踝部、下背、手部、腿部及肘部WMSDs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不舒服姿势工作(OR=2.12,P < 0.05)、长时间保持低头(OR=2.08,P < 0.05)、工作中背部弯曲(OR=1.68,P < 0.05)、腰背经常重复同一动作(OR=1.61,P < 0.05)和颈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OR=1.53,P < 0.05)的作业工人罹患颈部WMSDs的风险更高;肩部WMSDs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以不舒服姿势工作(OR=2.44,P < 0.05)及经常加班(OR=1.75,P < 0.05);踝部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不舒服姿势工作(OR=1.91,P < 0.05)和长时间保持低头(OR=1.63,P < 0.05);男性是颈部及肩部WMSDs的保护因素(OR=0.42、0.36,P < 0.05)。
  结论  该汽车零部件企业作业人员颈部、肩部、踝部WMSDs的患病率较高;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不良劳动姿势及不合理的工作组织。应开展有效工效学干预措施,降低WMSDs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某家具制造企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WMSDs)的患病情况和特征。
方法 选取某家具制造企业437名工人为研究对象,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工人肌肉骨骼疾患患病情况。
结果 WMSDs年患病率为32.27%, 以下背(腰)部、颈部和肩部为主, 年患病率分别为11.21%、9.84%和7.78%。男性以下背(腰)部疾患年患病率最高(10.27%), 女性以颈部和下背(腰)部疾患年患病率最高(均为16.42%)。女性颈部和手腕/手疾患年患病率均高于男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颈部疾患的年患病率在各段工龄之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且患病率有随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 < 0.05)。手工搬举重物者颈部WMSDs年患病率(17.95%)高于不搬举重物者(8.08%)(P < 0.01), 工作台座椅与个人尺寸不相符者颈部WMSDs年患病率高于工作台座椅与个人尺寸相符者(P < 0.01)。
结论 该家具制造企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较为严重, 以下背(腰)部、颈部和肩部发生较多, 可能与性别、年龄、工龄以及工效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啤酒制造厂工人多部位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1年9月以广州市某啤酒制造厂的501名员工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调查WMSDs患病现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颈、肩、背多部位WMSDs的危险因素。结果啤酒制造厂员工WMSDs总患病率达39.7%,其中各部位患病率较高的是颈部27.1%、肩部25.0%、下背部24.0%和上背部23.2%。工人单一部位WMSDs患病率为10.8%,多部位WMSDs患病率为28.9%,2个部位同时患病的比例是3.8%,3个部位同时患病的比例是4.4%,4个部位同时患病的比例是16.4%,5个及以上部位同时患病的比例为4.6%,其中颈、肩、上背、下背4个部位同时患病的比例为17.8%(89/501),上肢部位(肘部、手腕部)同时患病的比例为3.2%(16/501),下肢部位(腿部、膝部、踝部)同时患病的比例为2.2%(11/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总工龄<5年,总工龄5~9年、10~14年的员工罹患颈、肩、上背、下背多部位WMSDs的风险分别提高至2.781倍、3.480倍(P<0.05);以不舒服姿势工作罹患颈、肩、上背、下背多部位WMSDs的风险提高至2.343倍(P<0.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相对于初中及以下)、每天从事同样工作是颈、肩、上背、下背多部位WMSDs的保护因素(OR=0.355、0.554,P<0.05)。结论啤酒制造行业WMSDs患病风险较高,以多部位WMSDs发病为主,其中以颈、肩、上背、下背多部位患病模式较为常见。啤酒制造行业可以通过避免不舒服作业姿势,重点关注工龄长、文化程度较低的员工,以降低工人多部位WMSDs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semiconductor factories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ergonomic risk factors in the work processes, the prevalence of body pain among work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pain and work processes. A total of 906 women semiconductor workers took part in the study. In wafer preparation and polishing, a combination of lifting weights and prolonged standing might have led to high pain prevalences in the low back (35.0% wafer preparation, 41.7% wafer polishing) and lower limbs (90.0% wafer preparation, 66.7% wafer polishing). Semiconductor front of line workers, who mostly walked around to operate machines in clean rooms, had the lowest prevalences of body pain. Semiconductor assembly middle of line workers, especially the molding workers, who did frequent lifting, had high pain prevalences in the neck/shoulders (54.8%) and upper back (43.5 %). In the semiconductor assembly end of line work section, chip inspection workers who were exposed to prolonged sitting without back support had high prevalences of neck/shoulder (62.2%) and upper back pain (50.0%), while chip testing workers who had to climb steps to load units had a high prevalence of lower limb pain (68.0%). Workers in the assembly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carrying out repetitive tasks with hands and fingers, and standing in awkward postures had high pain prevalences in the neck/shoulders (61.5%), arms (38.5%), and hands/wrists (30.8%).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因素与物理负荷的交互作用及其对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影响.方法 选取653名来源于电子行业流水线作业、缝纫行业、制造行业的工人及行政管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改良的北欧国家肌肉骨骼疾患标准调查表调查肌肉骨骼疾患情况,心理社会状况调查采用工作内容量表(JCQ),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并应用快速暴露检查法(QEC)问卷对其进行工效学的物理负荷评价.结果 不同暴露等级下,肩部、上背、下背、手/腕的肌肉骨骼疾患的年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暴露在高的物理和心理负荷时,工作人员各部位的年患病率明显高于暴露在其他等级时的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率.调整工龄、年龄、性别后,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肩部、上背、下背和手/腕部的WMSDs影响中可能存在物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 高物理负荷下,不良心理因素对工人WMSDs的发生造成的影响远大于工人处于低物理负荷工作时,实施工效学干预不仅要从过度负荷,不良姿势,静态负荷等物理因素方面进行干预来降低WMSD的发生,也要关注心理因素方面的干预.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job task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on the outcomes of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Methods 653 workers from different typ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d administration office recruited in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The Quick Exposure Check (QEC)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ergonomic load of job task, 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 (JCQ) for identifying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ordic 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 for investigating outcomes of WMSDs.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WMSD in shoulder, upper back, lower back and hand/wris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under a variety of combined job task and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P<0.05 or P<0.01 ). The mor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loads, the higher prevalence of WMSDs were revealed. By using multivariate analyses, a potential interactive effect was found in terms of the WMSDs symptoms in hand/wrist shoulder,upper back and lower back after adjusted by work year, age, and gender. Conclusions Higher physical load and greater psychosocial risk are more frequent self-reported symptoms of WMSDs than those of lower exposures. Ergonomic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imed at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WMSDs should not only be focused on control of physical work factors but also psychosocial risks of relev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