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艳锋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80-180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7例,均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调查分析,47例患者经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4个月左右,患者椎间植骨得到有效融合。进行10个月随访,患者均未发生椎间高度丢失,植骨块未出现移动、断板及脱落等情况,颈椎生理曲度得到良好恢复。其中20例恢复优,21例恢复良,5例可,1例差,总有效率98%。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可靠,有着显著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孙习勇   《中国医学工程》2013,(9):172-172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3个月椎间植骨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达100%,随访1~5年,100例患者植骨没有出现椎间高度的再丢失,颈椎的生理曲度也有良好的恢复,无植骨块滑脱、移位及钛板断裂现象发生。100例患者的疗效判定,优48例(48%),良22例(22%),可26例(26%),差4例(4%),有效率为96%。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安全方便,并发症发生少,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3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后肢体功能及全身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0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无断钉、断板及内固定松动。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张文彬 《黑龙江医学》2008,32(8):598-599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体会。方法采用ZePhir钛板内固定系统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0例。结果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52例;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100%。无神经根和脊髓损伤发生,无植骨块脱出、骨不连及内固定折断、拔除等情况发生。结论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ZePhir钛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脊柱稳定性好、无需外固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 2例脊髓型颈椎病施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临床疗效评定及钛网植骨融合影像学分析。结果 3 2例病人随访3个月~1年,优良率为84.3 8% (2 7/3 2 ) ,椎间融合率为10 0 %。结论 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满意,是有效的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ORION颈前路钛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ON钛板固定术,术后平均随访16月。结果:根据Frankel分级的评价,本组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序的好转和恢复,植骨块术后在6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无钛板和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存在。结论: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ON钛板固定系统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牢固,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术后不需行石膏固定和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路开槽减压髓核摘除钛板固定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72例患者均在颈丛麻醉颅骨牵引下行前路开槽减压髓核摘除钛板固定植骨手术,对单间隙突出者摘除椎间盘减压植骨;对2个间隙突出者切除2个椎间盘和1个椎体,植入1cm厚骨块,植骨后放置钛板内固定。结果 72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评定结果:优50例,良好14例,尚可8例,差0例,优良率88.9%(64/72)。结论采用前路开槽减压髓核摘除钛板固定植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直接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恢复脊髓功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颈椎病的颈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院自2001年3月至2003年5月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加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子斌  赵伟  吕乔  董锡亮 《中外医疗》2014,(10):90+92-90,92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MC+ 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比情况。方法分析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3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治疗Ⅰ组(颈前路减压+MC+ 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组)13例和治疗Ⅱ组(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组)10例。结果两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前凸角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的前凸角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MC+R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改善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作者对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钛网植骨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颈前路钛网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5.0~70.0(51.2±7.4)岁.  相似文献   

11.
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鹏 《中国医药导报》2010,7(5):165-165,16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2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4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3例患者于术后3.4个月椎间植骨均达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患者植骨未出现椎间高度的再丢失,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无植骨块松动移位、断板、断钉和滑脱现象发生。43例患者中,优18例(41.86%),良20例(46.51%),可3例(6.98%),差2例(4.65%),总有效率为95.3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CSM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并对临床结果采用Odom’s法进行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52例中随访46例,临床疗效优良率76.196,植骨融合率为10096。结论 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CSM具有减压较彻底、植骨牢靠融合率高、术后颈椎即刻稳定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与单纯减压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2003年9月~2004年9月我院对脊髓型颈病上述两种术式各5例,术后随访6个月~1年,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进行放射学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5例,除1例钛板置入角度轻度偏斜,融合时间延迟至1年外,其余4例均于术后3个月~6个月获得良好的椎间融合,无椎间不稳.骨块滑脱、鹅颈畸型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单纯减压植骨融合术5例,1例骨块滑脱,2例鹅颈畸型,但椎间植骨已融合,1例不融合,形成假关节、椎间不稳.结论: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能有效预防由单纯植骨易发生的骨块滑脱、椎间不稳、鹅颈畸型等并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8月~2010年8月收治并采用颈前路连续2或3节段颈椎间隙减压、钛网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使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分别对两组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及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8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32例,改善率为93.75%,对照组24例,改善率为75%,治疗组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改善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言,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比较理想治疗手段,在今后的治疗中,可以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5.
曾庆平  何坚沃  雷学明 《中外医疗》2012,31(19):78-79,81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年8月。2010年8月收治并采用颈前路连续2或3节段经椎间隙减压、钛网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7例,其中,治疗组使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分别对两组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及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8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29例.改善率为92.89%,对照组27例,改善率为76.12%,治疗组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改善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言,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比较理想治疗手段,在今后的治疗中,可以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6.
冉仁国  罗腊梅  罗政  丁平 《中外医疗》2012,31(11):99+101-99,101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并采用颈前路连续2或3节段经椎间隙减压、钛网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使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分别对2组治疗过程进行监测及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8个月的治疗,2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32例,改善率为84.21%,对照组24例,改善率为66.67%,治疗组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改善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而言,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比较理想治疗手段,在今后的治疗中,可以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脊贸型颈椎病患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法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随访57例,优26例,良21例,中8例,差2例,优良率82.4%。植骨融合串为92.98%(53/57),无植骨块移位、塌陷和钢板断裂、松动及螺钉松动、退出等并发症。结论:颈前路钢板内固定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有益的,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前路减压AO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AO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 ,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植骨融合率及有无植入物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 10~ 18个月 ,平均 12个月。 2 0例获得牢固的骨性融合 ,融合率为 95 % ,术后症状明显缓解 ,脊髓功能改善者 18例 ,占 86 % ,无钢板和螺钉板松动或断裂。结论 颈前路减压AO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充分减压 ,提高植骨融合率 ,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相邻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采取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对照组行手术治疗,治疗组术后结合中药治疗,观察并比较其近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24个月。术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按JOA评分术前及随访时改善率评定疗效,术后6月,治疗组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术后恢复理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张元和  陈磊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390-1391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78例CSM患者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术前平均(7.1±1.3)分,术后平均(12.9±1.6)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无断钉、断板及内固定松动。结论经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CSM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