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6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策勇  陈遵发 《广东医学》1996,17(11):732-734
对60例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与60例有心脏病的VT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VT多见于年龄较轻者,室速类型以早搏型非持续性VT多见,其症状较少,病情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有严重器质性。已脏病:如缺血性、瓣膜性、先天性。肝脏病或心力衰竭者。然而皇速也可发生于非器质性心脏病病人。由于非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特别是左室特发性室速(ILV)预后良好.而且临床处理有别于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故准确地识别ILVT很有临床意义[1]。1  相似文献   

3.
分析室性心动过速186例,对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速58例与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室速128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室速以平行性室速最多见,且症状轻微,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曹克将 《海南医学》2002,13(12):73-79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的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 ) ,主要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前后 (尤其是修补术后 )等。与室上性折返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相比 ,射频消融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成功率明显较低 ,且复发率和并发症均较高。1 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1.1 冠心病室速的发生机理对左室心肌梗死 (心梗 )部位心内、外膜的外科手术标测研究证实 ,持续性单形性室速通常由折返引起。折返环路虽可有不同构型 ,单其具有共同特征 ,即存在于疤痕区域内或疤痕边缘区的缓慢传导区 (scz)…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室速,约占室速的10%。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而言,根据室速的来源可分为右室特发性室速(IRVT)和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IRVT大部分为右室流出道室速,ILVT则为起源于左室间隔面。与器质性心脏病不同,IVT射频导管消融(RF—CA)已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对我院1999-2004年13例IVT的RFCA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指起源于心室、自发、连续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于100次/min的期前搏动组成的心律。室速可发生于任何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也可发生在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冠心病、心肌病是最容易发生室速的器质性心脏病。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速称为特发性室速。  相似文献   

7.
平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52例分析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郑义通关键词平行性室速;器质性心脏病中图法分类R541.71平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平行性室速)临床并不少见。本文整理近年来我科收治住院患者中平行性室速52例,占同期收治的156例各型室速的3...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室速约占室性心动过速的 10 % ,早在 70~ 80年代就被一些学者命名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diopathicventriculartachycardia ,IVT ) ,亦指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变依据和无促心律失常因素存在的一种室性心动过速。此类心动过速的分类较多 ,包括良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 ,肾上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运动性室性心动过速 ,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反复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等。但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及最易被人们接受的是按起源…  相似文献   

9.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及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 :对经动态心电图检出的 43例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NSVT)患者的发作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多数病人 NSVT发作阵次少 ,每阵持续时间短 ,频率不过快 ,多不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舒张晚期室性异位搏动较舒张早期更易诱发 NSVT。结论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 NSVT,其临床意义应结合心功能状况及相关的临床检查综合评估。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 NSVT,大多无须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方法 39例室速经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超声心动图和实验室检查明确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状况,选用有效抗心律失常药控制室速,结果 单纯性室速26例;多形性室速9例;尖端扭转型室速(TDP)4例。34例有器质性心脏病。选用利多卡因或普罗帕酮等治疗,29例室速有效控制,2例顽固反复,1例安置心脏起搏器,7例死亡。结论 小儿室速多数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是诊断室速的主要方法利多卡因、普罗帕酮治疗室速有明显疗效。单纯性室速预后较好;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的多形性室速及扭转型室速,预后差、死亡率高一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治疗恶性心律失常问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恶性心律失常主要是指哪些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主要是指严重威胁生命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常见的有 :①无梗死证据的院外猝死复苏存活者 ,大多数为冠心病患者 ,其猝死多由心室颤动(室颤 )所致。②心肌梗死或扩张性心肌病合并的单形性持续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③原发性心电疾病如先天性长QT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所致的室速和室颤。2 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有何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90 %以上的持续性室速和室颤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速和室颤的最常见病因是冠心病 ,50 %~ 70 %存在恶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均…  相似文献   

12.
观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特征 ,对 46例室速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详细分析 ,其中 1 4例无器质性心脏病 ,32例属器质性心脏病 .分析显示 :联律期间短 ,速率快 ,形态相同 ,连续 3~ 1 6次 /阵 ,大部分为偶发 ,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临床症状较明显 ,反复发作 ,形态不同 ,联律期间不等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多见 .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我院门诊 2 0 0 0年 7月~2 0 0 2年 8月检查 1 75 0例动态心电图 ,共检出频发室性早搏 2 32例 ,其中室性心动过速 46例 ,1 4例为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 ,32例为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 .男性2 5例 ,女…  相似文献   

13.
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临床常见 ,过去由于对其认识不足 ,治疗中往往存在一定的“过速”或“不足” ,目前对室速的治疗要求必须建立在危险分层的基础上。本文仅就室速的药物治疗做一重点讨论。1 室速的危险分层过去室速主要依据心电图特点、发作时间、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及预后进行治疗。近年来将有无并发器质性心脏病 ,特别是有无并发心功能不全作为临床危险分层治疗的主要依据。在临床中 ,除非因血液动力学不可耐受需立即终止室性心动过速 ,否则应把寻找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放在首位 ,并评价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以确定治疗方案。2 无器质性…  相似文献   

14.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一般认为多发生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预后不良;而分支型室速不同于其他类型室速,多发生于青年人,预后良好.本文就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组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男4例,女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9岁,平均48.8岁;器质性心脏病7例,非器质性心脏病2侧。心电图:单纯室上速4例,预激综合症并室上速3例,伴有房颤及多发性室早  相似文献   

16.
室性心律失常有三大类:①室性早搏和(或)症状不明显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②持续性室速;③心室颤动(室颤)。1室性早搏和(或)非持续性室速室性早搏(无论频发还是偶发,简单还是复杂的类型)和(或)非持续室速可常见于正常心脏,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  相似文献   

17.
周先立 《右江医学》2005,33(5):572-572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最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伴有心肌梗死的患者,若不积极治疗,可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顽固性持续室速的抢救,旨在认识此种类型的室速,总结抢救顽固性持续室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持续性分支性室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分支性室速的报道渐多,普遍认为此类室速是一种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人中的良性室速,异博定治疗有特效[1~3]。笔者收治1例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合并持续性分支性室速的患者,在临床处理上显示了某些特殊性,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9.
冯庚 《中国全科医学》2004,7(22):1717-171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院前急救时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有时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吞咽动作等都可成为室上速的诱因。病理性的室上速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此外在预激综合征患者中亦较为多见。某些药物也可以促发室上速,如洋地黄、拟交感神经药物以及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阵发性室上速在一般情况下属于良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危险性相对较小,但由于阵发  相似文献   

20.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类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可伴或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发作持续时间<30s者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30s者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因发作持续时间、心率快慢和基础心脏疾病状态不同,室性心动过速可伴或不伴发血流动力学障碍.室性心动过速可恶化为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引起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