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正在接受高等学校教育的大学生,而其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高等学校教育有必要而且可能担负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这一时代所赋予的“新的重要使命”。大众文化与高等学校文化的疏离、高等学校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大众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发展负面影响是高等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与重构的重要原因。高等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高等学校教育新的文化使命、高等学校文化的特殊规定性使得高等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成为可能,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开放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为高等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与重构提供了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探讨高等学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问题,从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引作用,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高等学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规范四个方面来论述高等工程教育对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作用与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探讨高等学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问题.从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高等学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规范四个方面来论述高等工程教育对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作用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高等院校的功能日渐延伸和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指出"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同时又指出"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同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社会组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杨萍 《科技信息》2011,(30):314-315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则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是否相符。因此,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概莫能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规律。  相似文献   

6.
综合性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机构,也是个人接受专业技能教育,走向社会的平台。文章在阐述综合性高等学校新时期艺术教育的新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新时期艺术教育是现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并对艺术教育在综合性高等学校的实施与建构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肖茜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4):136-138
信息素养是信息化社会对人的能力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对照西方发达国家教育信息素养能力的9大标准,分析了我国日前普通高等学校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在信息素养能力方面的缺陷,并提出了改正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若干措施,阐述了信息素养培养对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 ,特别是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 ,如何正确处理好质量、规模、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高等学校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教育评价作为高等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增强自我监督和控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仅从美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价特点出发 ,探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一、教育评价的基本内容1.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理论最早产生于美国 ,以泰勒为首的美国教育评价委员会提出“教育评价就是衡量实际活动…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必须面向农村,为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指导和智力支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面临培养目标偏差、社会环境改变和经费人员欠缺带来的困难,对此,要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农村环境和创新实践形式。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服务新农村建设要想取得成效,需要社会、政府和高等学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各种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高等学校的必修课。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高等学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学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传统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设置模式、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因此高等学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 ,特别是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 ,如何正确处理好质量、规模、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高等学校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教育评价作为高等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增强自我监督和控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仅从美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价特点出发 ,探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教育评价的基本内容1.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理论最早产生于美国 ,以泰勒为首的美国教育评价委员会提出“教育评价就是衡量实际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 ,测验是它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汤蓉 《科技资讯》2014,(14):161-161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通过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的概念界定,通过分析高等学校资源共享现状,探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的专业是根据社会专门职业分工需要和文化、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设置的基本教育单位。在具体阐述我国高等学校专业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学校的专业结构、专业模式、专业口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角度,分析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理论依据从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以及未来社会需求的角度,阐述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靳宝霞 《科技信息》2011,(10):I0012-I0012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也即社会上俗称的"三本学校"。独立学院是在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改革,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自身向大众化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教育资源,也增加了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较大程度上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裴蕴 《科技信息》2010,(19):I0143-I0143,I0173
管理就是高校管理者在教育组织中利用其资源来实现教育的目标。从高等学校的主体性行为来看,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因此相应的管理内容就有"教育管理、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称之为高校管理的任务。企业管理领域中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思想观念,正是学校领域需要学习和革新的地方,当然这并不排斥企业管理者需要学习和引鉴学校管理者很多积极的词汇和成功的做法,二者应该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是科学和人文精神交融之地,应当为社会道德建设提出应遵循的原则和效法的样本,通过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来培养人,通过提出的道德建设理论及应用成果,将其所倡导的道德、思想、理论原则辐射到学生中,以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要以“两课”教育为支柱,通过课堂讲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科技(研)处作为高等学校管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的主管职能部门,在促进科技、教育和经济相结合,促进高等学校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双重任务的完成,促进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兴国的战略目标实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高等学校内部科技体制改革仍跟不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科技、教育和经济结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地区区域经济服务的思想还有待进一步确立,科技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是科学和人文精神交融之地,应当为社会道德建设提出应遵循的原则和效法的样本,通过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来培养人,通过提出的道德建设理论及应用成果,将其所倡导的道德、思想、理论原则辐射到学生中,以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