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儿年龄、病变部位等不同,使用不同浓度、剂量的平阳霉素,治疗单纯性、混合性和海绵状血管瘤286例。1次未愈者,2周重复注射1次,2—5次为1个疗程。结果286例患儿326个瘤体,经6个月~2年的随访,治愈率55.5%,显效率31.3%,总有效率86.8%。结论本方法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适合小儿体表单纯性、混合性、海绵状血管瘤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平阳霉素行小儿体表血管瘤注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平阳霉素配为1%浓度,用带第4号针头注射器吸取适量药液,根据血管瘤大小直接注射至瘤体内,直至瘤体表面发白肿胀为止。每1~2周注射一次,每次量不超过6mg。结果:182例患者经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后,随访3个月到1年。治愈率49.5%、显效率38.5%、总有效率88%。除部分患儿注射局部肿痛外,全身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小儿体表特殊位置血管瘤局部注射平阳霉素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平阳霉素行小儿体表特殊位置血管瘤局部注射的疗效。方法:将平阳霉素8mg用生理盐水3mL~5mL溶解,以皮试针头分点刺入瘤体回抽有血后可注药至瘤体苍白和肿胀为准。间隔2周~3周复诊,根据治疗效果决定是否再次注射,总药量不超过40mg。结果:65例患儿经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随访3个月~1年,治愈率78.4%,显效率12.3%,总有效率90%。全身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体表特殊位置血管瘤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2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儿年龄、病变部位等不同,使用不同浓度、剂量的平阳霉素治疗单纯性、混合性血管瘤286例.1次未愈者,2周重复注射1次,2~5次为1个疗程.结果:286例患儿326个瘤体,经6个月至1年的随访,治愈率47.6%,显效率29.7%,总有效率89.9%.结论:本方法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适合小儿体表草莓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复方夏枯草搽剂外用及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联合复方夏枯草搽剂外用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血管瘤门诊2003~2011年收治小儿体表血管瘤795例,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复方夏枯草搽剂外用及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联合复方夏枯草搽剂外用治疗。其中:①注射组包括草莓型236例,混合型130例;②外用组包括草莓型168例,混合型103例;③联合组包括草莓型90例,混合型68例。结果:注射组中草莓型有效率79.7%,混合型有效率69.2%;外用组草莓型有效率80.4%,混合型有效率76.7%;联合组中草莓型有效率88.9%,混合型有效率82.4%。结论: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小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不同,其中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联合复方夏枯草搽剂外用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对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本次研讨中50例均随机从2013年1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血管瘤中筛选而出,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来治疗所有患儿,一次性未治愈,间隔1-2周重复用药,3-5次作为1个疗程,总用药量80mg。结果:50例患儿治疗后,4个月-3年随访,其治愈率为49.21%,总有效率为73.02%。结论: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对治疗小儿血管瘤,其操作比较简单,同时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很适合用于治疗小儿血管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 11例体表海绵状血管瘤 (头皮 2例 ,颜面部 6例 ,前胸部 2例 ,会阴部 1例 )局部畸形血管团内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地塞米松 ,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例患者 1次治疗 8例 ,2次治疗 3例。治疗后 3个月复查 ,显效 4例 ,有效 7例 ,6个月复查显效 5例 ,有效 6例 ,未见无效者 ,总有效率 10 0 %。结论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铜针留置结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对35例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瘤采用铜针留置结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根据Acharer分级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儿随访3~16个月,优23例,良11例,中1例,优良率为97.14%.结论 铜针留置结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海绵状血管瘤疗效确切,方法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于11例体表海绵状血管瘤(头皮2例, 颜面部6例,前胸部2例,会阴部1例)局部畸形血管团内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地塞米松,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1次治疗8例,2次治疗3例.治疗后3个月复查,显效4例,有效7例,6个月复查显效5例,有效6例,未见无效者,总有效率100 %.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体表血管瘤的治疗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各年龄层次、各种类型血管瘤、各类治疗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并随访188例10岁以下小儿体表血管瘤,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岁以内的体表血管瘤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年龄较大的患儿;毛细血管瘤的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血管瘤;口服激素的有效率为64.3%,注射平阳霉素的有效率为83.8%,注射沙培林的有效率为87.5%,手术切除的有效率为90.1%.结论 小儿体表血管瘤需及早治疗;毛细血管瘤的治疗效果较其他类型的血管瘤显著;口服激素、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沙培林及手术切除治疗均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单药(F方案)或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方法:2006—2012年3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3组,F组11例,FC组11例,CHOP组11例,研究含氟达拉滨的治疗方案与传统CHOP方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研究F方案与FC方案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面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F和FC方案与CHOP方案相比,完全缓解率(CR)提高,总有效率(OR)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案不良反应在血液学改变方面及在非血液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有氟达拉滨的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优于传统的CHOP一线治疗方案,氟达拉滨与环磷酰胺联合优于氟达拉滨单药治疗,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栓塞方案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13年4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根据栓塞方法不同分为明胶海绵微粒+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组(观察组)和单纯的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的变化.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60例,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x^2=6.734,P=0.03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8,P=0.75),观察组下床时间(t=19.39,P<0.01)、住院时间(t=7.257,P<0.01)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TB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3,P=0.94),治疗后3d观察组TBA水平低于对照组(t=3.195,P<0.01).两组患者的谷丙、谷草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明胶海绵微粒加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相对于单纯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不仅有效、安全,而且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丫啶、小剂量阿糖胞苷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成的预激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RAM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例,给予安丫啶(Amsacrine)50mg/d静脉滴注,1-7d;阿糖胞苷(Ara—C)10mg/(m^2·d)皮下注射,1次/12h,1-14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d,从化疗前一天开始。对照组18例,应用MAE方案治疗。结果20例研究组患者12例获得CR,CR率60070,3例PR,总有效率(CR+PR)75%。对照组18例患者中CR7例,CR率38.9%,PR2例,总有效率(CR+PR)50%。两组CR率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毒性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感染发生率:研究组25%,对照组9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含安丫啶预激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RAWL)的疗效较MAE方案疗效好,不良反应显著减少,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彭生才  袁志平  王秋 《西部医学》2013,(10):1529-1531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对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120例不能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单纯TACE治疗,观察组在TACE治疗的基础上行3DCRT治疗。对两组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即:CR+PR)以及治疗后1、2、3年生存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2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6.51%,组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观察组为58.3%,对照组为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71,P=0.005);两组的1、3年生存率,观察组为68.3%和18.3%而对照组为65.0%和1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期X^2=1.83,X^2=0.233;3年期X^2=0.25,P=0.803)。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HCC的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单纯的TACE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9例确诊为BCR-ABL基因阳性的ALL患者,予传统化疗、伊马替尼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随访期3~80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78例ALL患者中,BCR-ABL基因阳性者29例(16.3%),其中B细胞性28例,T细胞性者1例。14例患者在首1~2个疗程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48.3%),部分缓解者1例(3.4%),2例在首2个疗程未获CR后加用伊马替尼获得骨髓细胞学完全缓解(10.3%),无效12例(41.4%)。29例患者中位生存期14.5月。伊马替尼联合传统化疗化疗者完全缓解率80%,高于单用传统化疗者(50%()χ2=5.894,P〈0.01),生存期(18.6月)大于单用传统化疗未进行移植者(11.1月)(t=2.469,P〈0.05)。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ALL患者传统化疗疗效差,联合伊马替尼可提高完全缓解率和生存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部分患者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抗生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也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将120例患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持续静滴,同时配合其他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用药护理、并发症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包括静脉炎、皮疹、消化道反应、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痊愈率达50.0%,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患儿的痊愈率35.0%,总有效率78.3%,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儿无一例发生静脉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5.0%(3/60),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20.0%(12/60),干预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生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采取包括心理、用药、并发症的护理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疗效,缩短住院时间,使患儿尽快康复健康。  相似文献   

17.
化疗加放疗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由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26例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先行化疗,再行单纯外照射治疗(采用60CO照射),总剂量40~60Gy。结果 2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10例,无明显改善3例,总有效率为88.4%。结论采用化疗加放疗,可使造成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瘤体迅速缩小,受压症状消失快,疗效高,缓解期长,不失为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选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排空时间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将8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均予以饮食调整、适量运动及药物控制血糖治疗.常规组和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间均为8周.结果 干预4、8周后,两组胃固体排空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且干预组缩短时间更明显(P<0.05);治疗8周后,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X^2=4.50,P<0.05);随访半年及1年干预组患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X^2=4.72和4.94,P<0.05).结论 饮食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可缩短胃固体排空时间,并可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喜炎平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并作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A组)20例,甲泼尼龙喜炎平治疗组(B组)20例,单一免疫球蛋白治疗组(C组)20例。比较3组患儿有效率、治愈率、不良反应等治疗情况差异。结果:A组患儿的各项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B组,也均小于C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远大于B组75.0%和C组70.0%,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22,P〈0.05)。结论:甲泼尼龙喜炎平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中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纯化疗组(对照组)25例,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治疗,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纽(观察组)25例,在化疗的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每日1次,至化疗结束为止。结果观察纽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5例,进展2例,有效率为72%,对照组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7例,进展4例,有效率为56%,观察组的有效率较治疗前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及白细胞细胞降低等较对照组减轻(P〈0.05),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CHOP化疗治疗中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能提高化疗疗效,降低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