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正> 我们于1983年10月下旬,从两户家庭鸡群的病、死鸡的肝、脾中分离出革兰氏阳性杆菌4株,通过鉴定,初步确定为单核白血球增多性李氏杆菌。现将其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1.发病经过 1983年5月17日,山东省惠民县,两户农民从县食品公司购进雏鸡各1000只,分养于二间地面铺草的育雏室内。不久发生了白痢病和球虫病,造成部份死  相似文献   

3.
2006年3月份,黑龙江省鸡西市某养鸡场蛋鸡突发传染性疾病并大量死亡。临床表现为不食,下痢,病程长的表现痉挛、斜颈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以心肌、肝脏出现广泛性坏死灶居多,脾肿大且呈斑驳状,有的表现为全身性败血症。病死鸡经细菌分离鉴定确定为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感染,现报道  相似文献   

4.
5.
李氏杆菌病是畜禽和人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家畜和人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感染、脑炎、脑膜炎、肝炎和流产等。此外还能引起单核白细胞增多症。世界各地早有报道。但在国内关于家禽李氏杆菌病的报道少见。我们于1983年10月下旬,从两户户养鸡群的病、死鸡的肝脏、脾脏中分离出革兰氏阳性杆菌4株,通过鉴定,初步确定为单核白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经治疗效果良好。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一、发病经过 1983年5月17日,我县惠城公社价台村社员李××和张×两户,从县食品公司购进星杂288雏鸡各1000只共2000只。作为专业养鸡户,均放养在二间地面铺草的育雏室内。先后曾发生了白痢病、球虫病和鸡痘,造成部分死亡,经治疗后停止。至九月下旬发现两户鸡群中有少数鸡逐渐消瘦,生长迟钝,并有斜颈、痉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安徽某肉鸡饲养户从外地购进5000只AA肉仔鸡,按常规方法饲养,从3月15日发病至3月19日共死亡1500只,发病鸡群主要症状为发病鸡食欲下降,兴奋不安,消化不良,粪便呈黄白色。剖检时主要病理变化在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呈弥漫性出血,肝脏上有坏死灶。为查明病因,尽快控制该病,特进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李氏杆菌。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病料发病鸡场送检的18只病鸡及死鸡。1.1.2药敏试纸上海伊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40303。1.1.3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兔血琼脂,麦康凯琼脂。1.1.4实验动物健康…  相似文献   

7.
鸡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氏杆菌病是畜禽和人共患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家畜和人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感染、脑炎、脑膜炎、肝炎和流产等,此外还能引起单核白细胞增多症,世界各地早有报道。但在国内关于家禽李氏杆菌病的报道较少。我们于2004年10月下旬,从两户养鸡群的病、死鸡的肝脏、脾脏中分离出革兰氏阳性杆菌4株,通过鉴定,初步确定为单核白细胞增多李氏杆菌,经治疗效果良好。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1发病经过2004年7月15日,我市沙溪镇直塘村社员陆某和顾某两户,各购进雏草鸡5000羽共10000羽。先后曾发生了白痢病、球虫病和鸡痘,造成部分死亡,经治疗后停止。至9月下…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3月初 ,克山县仁政村李某的小尾寒羊发生羊快疫与李氏杆菌混合感染 ,现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群小尾寒羊共 176只 ,于 3月 2日开始发病 ,3月 6日前来就诊时已有 2 2只羊发病 ,其中2只怀孕母羊发生流产 ,死亡 9只羊 ,发病率 12 .4 % ,死亡率4 0 .9%。有的病羊不见异常突然死亡。有的离群独处 ,精神沉郁 ,吞咽困难 ,磨牙 ,流涎 ,体温表现不一 ,眼结膜潮红 ,角膜混浊 ;继而发生神经症状 ,步态不稳 ,横着行走 ,斜视 ,头颈弯向一侧做圆圈运动或强直后仰 ,角弓反张 ;后期卧地不起 ,四肢呈游泳状痉挛 ,昏迷而死。病程 3~ …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糖皮质激素抵抗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以禽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LLV)RAV-1株接种1日龄母鸡雏,定期检测其血浆皮质酮、淋巴细胞GRmRNA和GR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期,GRmRNA和GR相对含量分别下降21.7%和27.3%,而血浆皮质酮水平未发生改变。研究结果提示,LLV诱导鸡淋巴细胞发生糖皮质激素抵抗可能是禽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重点对鸡李氏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搞好环境卫生的角度对鸡李氏杆菌病的防控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黄芪多糖对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将108只1日龄伊莎系蛋用公雏均分为3组:一组为对照,其余2组在3日龄时,于背侧颈部皮下分别注射0.2、0.4mL黄芪多糖注射液(0.01g/mL)1次,再分别于7、21、35、49日龄时采用MTT比色法及微量全血培养3H-TdR掺入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对21、35日龄雏鸡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有增强作用,且与剂量有相关性,而对7、49日龄雏鸡的作用不明显。MTT比色法与3H-TdR掺入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禽呼肠病毒(ARV)对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数量变化和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了ARV感染后1、7、14、21、28、35d感染组和对照组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含量和细胞因子IL-1β、IL-6、IL-17、IL-18、IFN-γ、TNF-α基因mRNA相对转录时相。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SPF鸡感染ARV后7d和14dCD4+、CD8+T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其中感染7d,CD8+T细胞含量差异显著(P0.05);感染后1、21、28、35d感染组CD4+、CD8+T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感染1d后CD4+、CD8+T细胞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外周血T细胞亚型变化是ARV感染的重要表现之一。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1β、IL-6(除7d外)、IL-18(除14d外)和TNF-α在整个感染过程中表达上调,IL-17和IFN-γ除感染1d外,均表达下调,说明IL-1β、IL-6、IL-17、IL-18、IFN-γ和TNF-α均参与了ARV的感染进程。  相似文献   

13.
日粮高硒对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随机分为5组,分别喂以基础日粮(日粮Se含量0.2 mg·kg-1,对照组)和高硒日粮(Se 1 mg·kg-2,高硒Ⅰ组;Se 5 mg·kg-1,高硒Ⅱ组;Se 10 mg·kg-1,高硒Ⅲ组;Se 15 mg·kg-1,高硒Ⅳ组)6周,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法研究高硒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雏鸡日粮硒水平达5 mg·kg-1以上时,外周血CD3+ T细胞、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百分比不同程度地降低;高硒Ⅲ、Ⅳ组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血清IL-2含量降低,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结果表明,5 mg·kg-1以上的日粮硒降低雏鸡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应用SPA菌体花环法检测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感染SPF雏鸡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数量动态变化。结果发现,1日龄SPF雏鸡感染REV后7~49d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数量,14~49dB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感染REV的SPF雏鸡外周血液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均下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糠皮质激素受体(GCR)作了测定,并对生理情况下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鸡和实验性马立克氏病(MD)鸡的外用血淋巴细胞GCR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含有GCR.对其测定的最佳条件为:~3H-Dex饱和浓度为3.6nmol/L;孵育最适pH为7.2;孵育最适温度及时间分别为21℃,3h;用两次分离法获取的淋巴细胞GCR测定值不受红细胞影响.鸡外周血淋巴细胞GCR亦具有低容量、高亲合力及甾体特异性,其与~3H-Dex特异结合容量R_0=57.62±17.9fmol/10~7细胞,解离常数Kd=2.57±0.98nmoL/L.生理情况下,鸡外周血淋巴细胞GCR含量,表现为产蛋率高的品种高于产蛋率低的品种、母鸡高于公鸡、成年鸡高于幼龄鸡,而且表现为早晨含量高于晚间含量.实验性MD鸡外周血淋巴细胞GCR的浓度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7日龄SPF雏鸡为试验动物,应用细胞培养和免疫酶技术,通过对外周血液免疫球蛋白含量、T和B淋巴细胞数量及其功能的检测,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鹅源H5N1亚型中强毒禽流感病毒(AIV)感染SPF雏鸡后,其外周血液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SPF雏鸡感染鹅源H5N1亚型AIV后,血清IgG和IgA含量在1~4d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而IgM在病毒感染早期未见显著性差异,随后3种免疫球蛋白含量逐渐回升;血液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而B淋巴细胞在1~5d明显降低(P<0.05或P<0.01);T、B淋巴细胞对ConA或PMA的增殖反应分别于1~8d、1~4d明显低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上述结果表明,AIV感染SPF雏鸡外周血液无论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疫功能均呈现一定抑制。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对连城白鸭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后制备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连城白鸭体细胞数目为2n=78±,1号常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2号常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3~9号常染色体及W性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Z性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本文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连城白鸭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硫酸化人参总皂苷对人工感染MDV鸡淋巴细胞活性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经腹腔注射感染8日龄雏鸡,攻毒15 d后检测硫酸化人参总皂苷对鸡外周血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DV感染能引起鸡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多(P〈0.01),人参总皂苷及其硫酸化人参总皂苷不能改变MDV所致变化(P〉0.05),且硫酸化人参总皂苷与人参总皂苷之间没有差异(P〉0.05);MDV感染极显著抑制淋巴细胞增殖(P〈0.01),人参总皂苷能明显改善MDV对感染鸡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P〈0.01),硫酸化人参总皂苷促进了MDV所致的抑制状态(P〈0.01);人参总皂苷及其硫酸化人参总皂苷均能增强MDV所致鸡淋巴细胞IFN-γmRNA的表达,与健康组相比,硫酸化人参总皂苷极显著增加IFN-γmRNA表达(P〈0.01)。结果提示,硫酸化人参总皂苷对人工感染MDV鸡的淋巴细胞活性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比人参总皂苷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9.
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和MTS比色法检测雏鸡初次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 E. tenella)后外周血中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及其增殖能力的动态变化。数据显示,E. 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7~20 d CD3+CD4+、CD3+CD8+T 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雏鸡( P<0.05和P<0.01),并且均于12 d时达到峰值。初次感染后7~20 d雏鸡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明显升高,于感染后16 d时达到1.78。 E. 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12~20 d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雏鸡( P<0.05),并于16 d达到峰值。试验表明E. 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能激活淋巴细胞产生增殖反应,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在抵抗E. tenella初次感染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且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世界主要养鸭国家均有本病的流行[1]。国内已开展了大量的有关DVH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DVH特异性预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治疗上,多采用高免血清和高免鸡或鸭蛋黄匀浆进行被动免疫和防治,亦有用中草药治疗的报道,如邹海棠等用田基黄治疗雏鸭DVH取得了一定疗效。近年来常有鸭肝炎并发病毒或细菌病的报道[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