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及生化指标变化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及生化指标的稳定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肝移植术中患者多发生多系统、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 ,主要表现为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 ,代谢和凝血功能紊乱 ,并累及重要脏器的功能。这些病变产生与晚期肝病的病理生理特征及肝移植术的创伤和干扰有内在联系。现将作者2 0 0 1- 0 8~ 2 0 0 2 - 0 8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收治的原位肝移植 2 4例术中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变化的处理总结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 17~ 5 8岁 ,肝炎后肝硬化成 13例 ,胆汁性肝硬化 4例 ,原发性肝癌 5…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2000年至今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和电解质浓度变化7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0~60岁.体重55~100kg。本组中肝癌3例,慢性肝炎后肝硬化3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其中术前并存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腹水、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4例.慢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1例.术前有消化道出血者2例。  相似文献   

3.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管理。方法:本院1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均行非静脉转流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以及心输出量。结果:12例肝移植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1例死亡;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术前、无肝前期及新肝期(30 min)比较平稳;无肝期(30 min)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心输出量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下降(P<0.05),心率明显增快(P<0.05);新肝早期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及心输出量恢复至到术前水平(P>0.05),心率仍偏快(P<0.05)。结论:肝移植麻醉血流动力学的管理应针对肝移植不同时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尤其是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9月 ,我院对 1例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病人进行了同种异体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 ,半年随访病人情况良好。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剧烈 ,往往涉及到酸碱、电解质失平衡 ,凝血功能紊乱 ,所以术中病人的监测与调控尤其显得重要 ,现将麻醉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治疗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男 ,37岁 ,体重 6 2kg,因上腹部胀、尿量减少、CT、肝穿刺病理报告示肝硬化 ,先后 5次收住入院 ,经“保肝降酶及白蛋白支持治疗” ,病情反复 ,故入院行肝移植术 ,术前 1d进行了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术前生化检查结果 :总蛋白5 7g L、白…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的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13例肝移植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探讨肝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监测价值.方法全息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观察肝脏及胆道结构,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引导活检或引流.结果移植后2周内,肝脏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肝实质回声增强.肝内胆管多呈轻度扩张.肝动脉血流速度比正常人低,门静脉血流速度增高.胆总管狭窄、胆道感染、肝脓肿各1例,各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胸腹腔积液.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直接、快捷、安全、无创、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可了解移植肝脏、胆道、肝内外血管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10例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病人 ,采用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术前、无肝期前 10min、无肝期 5min、无肝期 10min、无肝期 30min、新肝期前 10min、新肝期 5min、新肝期 10min、新肝期 30min和术毕 10个时期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值相比 ,体循环平均动脉压 (MAP)、心排血量 (CO)和心脏指数 (CI)在无肝期 5min下降 (P <0 0 5 ) ,在新肝期 5min明显下降 (P <0 0 1) ;肺循环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和中心静脉压 (CVP)在新肝期 10min明显增高 (P <0 0 1) ;CO和CI在新肝期 10min有一定增加 (P <0 0 5 ) ;体循环阻力(SVR)在新肝期前增高 ,在新肝期 5min降低 (P <0 0 5 ) ;肺循环阻力 (PVR)在无肝期 5min和新肝期 5min明显增高 (P <0 0 1) ;心率 (HR)在无肝期 5min增快 (P <0 0 5 ) ,在新肝期 5min明显增快 (P <0 0 1)。结论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无肝期血液动力学比较稳定 ,但新肝期初始和新肝早期仍有明显的体、肺循环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位肝移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价原位肝移植(OLT)患者的肝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85例OLT患者,于术前、术中、术后应用CDFI测定肝总血流量(TLBF)、血流灌注指数(DPI)、门静脉充血指数(PCI)、阻力比(RR)等血流参数,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①OLT患者术后七天之内动脉峰值流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术后七天之内门静脉平均流速略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其它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CDFI对OLT术后肝动脉(HA)狭窄、门静脉(PV)、腔静脉(IVC)血栓及胆道并发症可做出较为特异性的诊断。结论:CDFI对OLT术前患者的筛选、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及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与机体氧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与机体氧代谢的变化。方法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肝硬化患者65例,分别在术中不同时期记录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各项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结果心率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显著增加,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在无肝期明显减低,新肝期均恢复至无肝前期水平;心脏指数、氧供指数在无肝期显著降低,新肝期恢复至无肝前期水平;氧耗指数在无肝期减少,新肝早期进一步减少,之后逐渐回升至无肝前期水平;无肝期氧摄取率升高,新肝期5min突然减低,此后逐渐恢复到无肝前期水平。结论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高动力循环,无肝期和新肝早期血流动力学与机体氧代谢变化显著,术中应密切监测各项指标以指导术中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9.
肝肺综合征患者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肝肺综合征(HPS)患者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6例HPS患者为HPS组;20例无低氧血症、无原发心肺疾病的原位肝移植术患者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改良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观察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术后转归。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HPS组术前心排量(CO)较高,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体循环阻力(SVR)及肺循环阻力(PVR)均较低;术中SVR、PVR均较低,而PAWP在新肝期较低。(2)与术前相比,HPS组CO在新肝15min时较低,新肝30min后无差异;对照组在新肝15min时差异无显著性,新肝30min后上升。(3)与术前相比,HPS组PVR在新肝30min后差异无显著性,SVR下降;对照组在新肝30min后PVR、SVR均下降。(4)HPS组患者围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23.1%,对照组全部存活。结论:HPS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表现为高心排量、低体及肺循环阻力的状态,其围术期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术中血糖、乳酸的变化,了解乳酸变化和血糖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终末期肝病拟行肝移植病人24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25min,下腔静脉开放后(新肝期)5、30、60min,手术结束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糖、乳酸。结果:肝移植病人术中血糖变化显著(P<0.01),无肝前期(门静脉阻断前)血糖即显著增高(P<0.01),进入新肝期(下腔静脉开放)血糖进一步升高达术前的2倍(P<0.01),并维持到术毕。病人术中乳酸变化显著(P<0.01),无肝前期乳酸即显著上升,随无肝期延长,乳酸持续显著上升达术前的2倍左右,新肝期,乳酸又进一步升高达术前的3倍左右,新肝30min后乳酸仍有进一步升高趋势,但病人个体间表现出较大差异,有部分病人到术毕时乳酸浓度已显著下降。乳酸和血糖的决定系数(r2)=0.564,回归系数(b)=0.393,回归系数95%置信区间0.340~0.446,P<0.05。结论:肝移植围术期病人血糖、乳酸变化显著,高血糖是造成病人乳酸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6例行同种异体非转流原位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分层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n=48)和对照组(C组,n=48).观察并分别记录麻醉后、无肝前期(T0)、肝下下腔阻断30 min(T1)、肝下下腔开放30 min(T2)、肝下下腔开放60 min(T3)、肝下下腔开放120 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两组患者的心输出量(CCO)、平均动脉血压(MABP)、体循环阻力(SVR)、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毛细血管嵌压(PAW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无肝前期CCO、MABP、MPAP、PAWP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均明显下降(P<0.01),SVR明显升高(P<0.01);开放肝血流后30 min,两组患者MABP和RVEF开始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无肝前期(P<0.01,P<0.05),SVR较无肝前期明显下降;再灌注后60 min,U组患者CCO、MABP和RVEF恢复至无肝前期水平,SVR明显高于无肝前期,MPAP和PAWP基本正常或接近于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改善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综合征,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对原位肝移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156例肝移植患者,应用灰阶超声观察移植肝形态、实质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移植肝动静脉及吻合口血流通畅情况,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肝实质回声增强.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峰值流速术后第1 d最高,以后渐降低;肝动脉峰值流速在随访期无明显变化;肝动脉阻力指数测值术后第1 d最高,以后则下降(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评价肝移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人工肝脏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应用于人体原位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经验体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应用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前准备和术后辅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7月-2004年5月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实施的21例肝脏移植中4例患者在移植前后进行ALSS治疗的临床资料。本组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昏迷、黄疸、腹水、肝功能损害,出血倾向。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及移植术后分别接受2~11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供肝到达后行原位肝移植术。结果人: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腹水明显减少,部分患者肝性脑病有所好转。4例均顺利行肝移植,3例存活6~20个月,其中2例已存活1年以上,并已逐步恢复正常工作,1例术后10天脑死亡。结论ALSS能纠正机体术前的内环境失衡,为供肝等待和增加手术耐受创造条件,应作为肝脏移植前积极准备的重要部分,术前人工肝支持可作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待供肝期间的桥梁,并可改善病情减少肝移植的危险因素;ALSS为术后移植物功能发挥欠佳者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恢复功能的机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是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方法观察2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功能动态变化值。结果原位肝移植患者肝功能术后第1d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均明显升高,后逐渐下降,到第5d接近正常,而总胆红素(TBI),直接胆红素(DBI)变化不大。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变化存在一定规律,AST和ALT是肝功能良好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5例正常人和2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的肝脏。总结14例无明显并发症原位肝移植患者的门静脉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V)变化规律和5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及3例门静脉并发症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①肝移植术后无并发症的患者早期门静脉TAV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呈下降趋势,至手术3个月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5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门静脉TAV高于肝移植后同期无并发症的患者。③3例门静脉并发症患者的门静脉血流紊乱。结论肝移植后门静脉TAV逐渐下降,至手术3个月后恢复正常;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肝移植后并发症的协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经典式肝移植和背驮式肝移植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探讨不同术式肝移植后肝功能的情况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郑州人民医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2例肝移植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肝移植术式将患者分为经典式组(52例)和背驮式组(40例),观察两组术中、术后情况,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血氨等,分析两组患者在肝移植术后的肝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氨、总胆红素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典式肝移植与背驮式肝移植手术相比较,后者术中失血量较大,但是两者术后生存质量无较大差别,具体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End-stage liver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marked hemodynamic disturbances that are further aggravated dur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Terlipressin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the management of sepsis-induced hypotension and hepatorenal syndrome and recently has been tried as infusion dur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effect of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terlipressin infusion on systemic, hepatic, and renal hemodynamics during adult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Eighty recip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control (C group; n = 40) and terlipressin (TP group; n = 40), in which, terlipressin infusion was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of surgery at a dose of 3 μg kg− 1 h− 1 to be reduced to 1.5 μg kg− 1 h− 1 after reperfusion and continued for 3 postoperative days; vasoactive agents were used as appropriate in all patients. Systemic hemodynamics, hepatic and renal arterial resistive indices (HARI, RARI), and portal venous blood flow (PBF) were compared between both groups intraoperatively and for 5 postoperative days.

Results

With terlipressin infus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both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P < .001), whereas heart rate and cardiac outpu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1)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 compared with the C group. Vasoconstrictor drugs required during reperfus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P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HARI, RARI, and portal venous blood flow in the TP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 group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groups regarding liver function tests and serum lactate, whereas renal function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TP group.

Conclusion

Terlipressin infus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HARI, RARI, and portal vein flow and improved low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It helped to reduce intraoperative vasoactive support and might improve postoperative renal func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年间施行的241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需再手术病例的原因和护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41例患者中,再次手术30例,再手术率为12.4%.再手术原因包括:腹腔内出血14例占46.7%,胆道并发症8例占26.6%,移植术后不同部位感染4例占13.3%,伤口愈合不良2例占6.7%,肝癌复发2例占6.7%.术后死亡7例,再手术死亡率为23.3%.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腹腔内出血和胆道并发症是最主要的原因.了解再手术的原因,并依此制订护理措施,对提高肝移植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