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对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情况,为完善医院安全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山东省6个样本市30家二、三级医院的1796名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识情况。[结果]76.23%的医务人员表示清楚或非常清楚医疗不良事件的含义,82.60%的医务人员表示不良事件报告可以改善医疗安全,只有40.48%的医务人员知道3个报告系统的存在,17.04%的医务人员对3个系统全不知晓。80.07%的医务人员表示参与过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方面的培训,71.52%表示遇到或看到医疗不良事件。[结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医务人员报告不良事件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彭华  王怡 《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2):53-54
通过介绍北京协和医院进行医疗不良事件和病人安全隐患事件报告系统工作实务,介绍了在大型综合医院如何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病人安全实践措施,旨在对医疗机构进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和制度的建立、正常运行和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管理》2015,(5):64-68
目的 调查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医院制定不良事件报告非惩罚性机制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500名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59.6%,不同科室、学历、职称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基本知识认知存在差异,职称越高,学历越高,对不良事件认识程度越高,外科认知程度最高。2)医院员工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前3位的阻碍影响因素是担心上报后会受处罚或责、担心因为不良事件而使个人名誉受影响、不清楚不良事件的概念;前3位的积极影响因素是以奖励为主,处罚为辅、报告程序简洁化、报告的信息反馈。结论 制定非惩罚性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认知程度,简化报告系统流程,信息及时反馈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4.
程艳敏  刘岩 《卫生软科学》2011,25(8):581-583
从医疗不良事件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加拿大不良事件报告与学习系统的建立情况,从医院、医务人员个人、消费者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加拿大药物事件报告和预防系统的组织机构、报告途径等情况,以及对建立我国医疗不良事俐皓系统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护机制在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网络直报、质控科直接介入、保密信息、减轻处罚等措施保护报告人。比较保护机制引入前后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例数、严重不良事件报告例数、当事人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例数、不良事件报告类型及报告人员岗位的变化等。结果2009年1-6月与2008年同期比较,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例数由109例增加到438例;严重不良事件报告的例数由14例增加到70例;当事人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例数由68例上升到343例;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的类型及报告人员岗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本不太愿意报告的医疗处置事件例数快速上升。结论保护机制使医院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例数明显增加,严重不良事件报告的例数也明显增加,当事人能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的例数快速增加,不良事件报告的类型及报告人员岗位变化明显,可见保护机制的引入较好地促进了医疗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  相似文献   

6.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建立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医院医疗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应实行非惩罚性报告和奖励措施,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控制”,目的是及时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分析整个医疗服务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利益。  相似文献   

7.
医疗不良事件的分析总结对保证医疗质量起着促进作用,而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存在着许多障碍.通过调查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12家医院的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情况,分析阻碍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国内外重症监护室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报告情况,为提高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外重症监护室不良事件报告情况进行文献分析,对国内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9年共194例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国外重症监护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医院整体不良事件发现率,研究主要集中于儿童和老年人群体以及外科病人。国内数据表明,重症监护室不良事件集中于50岁以上人群,拔管事件、并发症和其它事件是3大主要类型。结论国内医院需要设计分类成熟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鼓励报告不良事件,以更好地保障重症监护室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9.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借鉴国内外经验,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制定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平台,优化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完善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体系,促进了患者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提高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0.
护理核心制度自2005年制定实施以来,各级医院狠抓医院质量管理,并把医疗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到临床工作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仍有不如意的地方,各地医疗机构时有医疗纠纷、不良医疗事件发生[1]。医疗质量安全检查仍然有诸多问题,医疗护理核心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根据其他医院和笔者所在医院核心制度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11.
“反恐”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及对卫生装备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反恐”卫勤保障能力总体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反恐”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建立及其对卫生装备的需求,指出我国应重点发展急救装备、治送结合的伤病员后送装备、移动式野外医疗单元和环境生存装备等四类“反恐”卫生装备。  相似文献   

12.
加强医疗器械管理降低医疗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医疗行为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的医疗器械,因使用或管理不当而造成患者损害事例呈上升趋势,医疗风险明显增大。本文根据医疗仪器设备和医疗器具材料的不同特点,讨论了医疗器械与医疗风险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和提高医疗质量的方法。方法 对2000年至2005年度医疗纠纷来访总量和分类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滞后;患者对医生在医疗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期望较高,但却忽略了医疗活动的高风险;医患间存在的最大障碍是相互沟通不够;当医务人员认清了医疗活动也是服务活动后,其价值逐渐被社会认可。结论 医务人员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执业能力;医务人员要重视与患者的沟通,眼中不能只有“病”,更要有“人”,在医疗活动中强调“以人为本”;医务人员要强化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认真讨论风险防范和处理预案,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野战医疗队医疗信息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探讨了野战医疗队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详细分析了病员到达野战医疗队以及后送到医院期间医疗信息化的内容.研究了医疗信息化的远程保障、硬件支持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根据异地就医业务的现状及其目标需求,设计了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架构流程,并对相应的目标功能模块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对由医疗意外性质引起的医疗纠纷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医疗意外性质所致的医疗纠纷较多,减少和避免医疗意外性质的医疗纠纷;一是社会要给予医疗意外损伤者必要的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二是要真正落实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增强抗医疗风险意识;三是医院要加强对医疗意外病例的研究和减少医疗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导尿包、一次性换药包、一次性呼吸机管道、一次性塑料鞋套)与复用医疗用品(导尿包、换药包、呼吸机管道、复用拖鞋)成本效益,探讨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复用医疗用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利与弊。方法采取作业成本法和定性分析法将供应室的生产活动看成是由一系列的作业所组成的,完成一项作业消耗一定的资源,并根据产品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对产品成本结构进行系统归纳,核算出实际成本。计算复用医疗用品替代一次性医疗用品减少的医疗废物产生量。结果复用导尿包成本12.15元/套,一次性导尿包成本16.00元/套,节省成本3.85元/套;复用换药包成本6.07元/套,一次性换药包成本5.50元/套,增加成本0.57元/套;复用呼吸机管道成本68.47元/套,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成本80.00元,节省成本11.53元/套;复用拖鞋成本0.03元/双·次,一次性塑料鞋套成本0.17元/双,节省成本0.14元/双·次。假设以上医疗用品复用替代一次性使用,以某院为例,2014年节约费用187 409.50元,减少的医疗废物量30 839.6 kg;2015年节约费用133 243.64元,减少的医疗废物量43 517.5 kg。结论复用医疗用品的成本低于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成本,推广使用复用医疗用品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减少医疗废物产生,同时可节约国家有限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分析医疗保健和医疗保险的特征,并对两个领域及其相互联系进行探究,为如何发挥公共机制和市场机制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建立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提出基于GB/T 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建立军队医疗机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和思路.分析了该医学计量管理体系在某院实际计量管理实践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3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军队医疗机构的医学计量管理体系.该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实现军队医学计量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系统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额医疗费用与补充医疗保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对1997年、1998年云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一次住院费用超过1万元的公费医疗患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医改后的费用筹集与实际支付的差额问题,从患承受能力、供方管理、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医疗消费自我约束机制和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方向等几方面问题进行论述,建议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