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1-苄基-3,4-环四次甲基呲唑酮-5(Ⅰ)在多聚磷酸作用下的化学行为,找到一种新型的降解与聚合反应——“裂-聚”反应。 用合成和光谱的方法研究了反应物(Ⅰ)经“裂-聚”反应生成的降解产物。确证了该化合物为3,4-环四次甲基呲唑酮-5(Ⅱ)。 研究并论证了(Ⅰ)经“裂-聚”反应生成的多聚物(Ⅲ)的结构,已有的实验结果表明, 该物系为末端联有一杂环(Ⅱ)残基的綫型聚甲苯。 对于这一反应的历程和末端杂环(Ⅱ)残基在高聚物(Ⅲ)中的联结次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1.用Cr_2O_3精製過的乙酸爲溶劑,5% Pd-C爲催化劑,γ-(6-甲氧基-2-羧基-3,4-二氫化萘-1-)丁酸很容易還原爲γ(6-甲氧基-2-羧基-1,2,3,4-四氫化萘-1-)丁酸。由此反應,祇得到一個非對映體爲主要產品。將此非對映體在純甲醇溶液內與馬錢子鹼化合,得到兩部分溶解度不同的鹽。溶解度較小的鹽結晶析出。此部分爲l-γ-(6-甲氧基-2-羧基-1,2,3,4-四氫化萘-1-)丁酸-馬錢子鹼鹽。由此鹽得到 l-γ(6-甲氧基-2-羧基-1,2,3,4-四氫化萘-1-)丁酸。將溶劑除去後得到的剩餘物爲d-γ-(6-甲氧基-2-羧基-1,2,3,4-四氫化萘-1-)丁酸馬錢子鹼鹽。由此部分得到d-γ-(6-甲氧基-2-羧基-1,2,3,4-四氫化萘-1-)丁酸。 2.由1-γ-(6-甲氧基-2-甲氧羰基-1,2,3,4-四氫化萘-1-)丁酸甲酯用Dieck-mann反應及甲基化後,得到d-1-酮-2-甲基-2-甲氧羰基-7-甲氧基-1,2,3,4,9,10,11,12-八氫化菲的非對映體混合物。由d-γ-(6-甲氧基-2-甲氧羰基-1,2,3,4-四氫化萘-1-)丁酸甲酯用Dieckmann反應及甲基化後,得到1-1-酮-2-甲基-2-甲氧羰基-7-甲氧基-1,2,3,4,9,10,11,12-八氫化菲的非對映體混合物。由每一組非對映體混合物,我們現在祇分離了在丙酮-石油醚混合溶劑中溶解度最小的那部分結晶體。 3.由d-1-酮-2-甲基-2-甲氧羰基-7-甲氧基-1,2,3,4,9,10,11,12-八氫化菲及溴代乙酸甲酯,用Reformatsky反應,得到d-1-羥基-2-甲基-2-甲氧羰基-7-甲氧基-1,2,3,4,9,10,11,12-八氫化菲-1-乙酸甲酯。由l-1-酮-2-甲基-2-甲氧羰基-7-甲氧基-1,2,3,4,9,10,11,12-八氫化菲及溴代乙酸甲酯,用Reformatsky反應,得到l-1-羥基-2-甲基-2-甲氧羰基-7-甲氧基-1,2,3,4,9,10,11,12-八氫化菲-1-乙酸甲酯。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报告2,2,5,5-四甲基-4-羟次甲基四氢呋喃酮-3(Ⅰ)与芳烃邻二胺作用,生成含二个氮原子的七元杂环化合物[1].Losse等[2]利用某些1,3-二羰基化合物与氨基硫脲或2-烃基取代氨基硫脲作用,得到三氮七元杂环(1,2,4-triazepine)类化合物.但到目前为止,对这类化合物还研究得极少.羟次甲基四氢呋喃酮(Ⅰ)中的羟基易与胺进行缩合,生成相应的Sehiff碱.我们用化合物(Ⅰ)与氨基脲在室温下反应,生成相应的缩氨脲(Ⅱ).(Ⅱ)在酸性介质中加热时,即环化为相应的三氮七元杂环化合物(Ⅲ).  相似文献   

4.
以2,9-二甲基-1,10-菲咯啉为初始原料,合成了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α-氨甲基吡啶衍生物-N,N'-二(2'-吡啶基)甲基-1,10-菲咯啉-2,9-二甲胺(L)。该配体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在25±0.1℃、I=0.1mol·dm-3NaNO3的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该配体在水溶液中的质子化常数及其分别与Mn(Ⅱ),Co(Ⅱ),Ni(II),Cu(Ⅱ)和Zn(Ⅱ)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提出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进一步讨  相似文献   

5.
芳香胺盐酸盐与多聚甲醛(或37%甲醛溶液)、2-乙酰噻吩或2-乙酰呋喃,在氯化氢乙醇溶液中可以直接发生Mannich反应,生成β-芳胺基酮。本文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用IR和~1H NMR确定了Mannich碱的结构.~1H NMR证实:2-乙酰噻吩或2-乙酰呋喃与芳香胺盐酸盐、甲醛直接反应时,反应发生在与羰基直接相连的甲基上,而不是在环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对羟基-苯乙酮和对羟基-去氧安息香二化合物的 Mannich 反应。在酸性溶剂中,以胺的盐酸盐和多聚甲醛为试剂,则羰基的鄰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为氨甲基团所取代,各制得化合物(Ⅲ)、(Ⅳ)。若以双-(二烃氨基-)-甲烷为试剂,氨甲基可以取代在酚基的鄰位。由对-羟基-苯乙酮制得化合物(Ⅴ)。但与对羟基-去氧安息香反应中,除得化合物(Ⅵ)外,尚分离到化合物(Ⅳ),并且化合物(Ⅳ)、(Ⅵ)的得量,随反应时间增长,前者减少,而后者增加。  相似文献   

7.
标题化合物是一类结构新颖,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Ⅰ1-7)。它由3,6-二甲基-1,6-二氢-1,2,4,5-四嗪(Ⅱ)在对二甲胺基吡啶(DMAP)催化下,与取代苯异氰酸酯(Ⅲ)反应生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 Mannich反应制备十七种3-二烃氨基甲基-苯并硫六圜-4-酮衍生物。首先选择四种苯并硫六圜-4-酮衍生物(Ⅳ,6-NO_2~-,6-CH_3CONH-,7CH_3CONH-6-CH~3O-)在同一条件下(反应温度和时间),用五种不同方法进行反应,即双-(二烃氨基)-甲烷和少量相当胺的盐酸盐(甲法);只用双-(二烃氨基)-甲烷(乙法);胺的盐酸盐和聚甲醛在酸性溶液中(pH=3—4)反应(丙法);六氢吡啶和聚甲醛(丁法)以及六氢吡啶,聚甲醛与少量六氢吡啶盐酸盐(戊法)。亦用甲,乙、丙三法对其他的苯并硫六圜-4-酮衍生物进行反应。比较结果,以甲法所得 Mannich 碱盐酸盐的产量最高,乙法亦比丙、丁、戊三法所得产量高。如以在反应中 Mannich 碱分解后而形成的二聚物得量计,则以戊法为最显著,丁法次之。应用甲法进行 Mannich 反应的优点亦有讨论。  相似文献   

9.
山道年胺(Ⅱ,R=H)或7-羟基山道年胺(Ⅱ,R=OH)变成α-(1,4-双甲基-5-羟基-5,6,7,8-四氢萘)-6-丙酸内酯(hyposantonin)(Ⅲ,R=H)或α-(1,4-双甲基-5,7-双羟基-5,6,7,8-四氢萘)-6-丙酸内酯(hypoartemisin)(Ⅲ,R=H)的反应,作者建议为“双烯胺-苯的移位反应”(dienamine-benzene rearrangement)。用三步(Ⅰ→Ⅱ→Ⅲ→Ⅳ)从山道年肟(Ⅰ)制备α-[1,4-双甲基-5,6,7,8-四氢萘-(6)]- 丙酸(hyposantonous acid,Ⅳ)的反应,已简化一步(Ⅰ→Ⅳ)。  相似文献   

10.
N~4-[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3-甲硫基-5-氧代-6-甲基-4,5-二氢-1,2,4-三嗪(Ⅱ)在乙醇中与一系列胺反应,得3-甲硫基-5-取代胺基-6-甲基-1,2,4-三嗪(Ⅲ_(a-h))及3-甲硫基-5-羟基-6-甲基-1,2,4-三嗪(Ⅰ);Ⅱ在同样条件下,与碱性弱或空间障碍较大的对硝基苯胺、邻氯苯胺及邻甲苯胺不发生反应;Ⅱ与氨,异丁胺反应,尚得到3-取代胺基-5-羟基-6-甲基-1,2,4-三嗪(Ⅳ_(a,b)).  相似文献   

11.
1-卤代-3-甲基-3-羟基辛烯-1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氯化铝存在下,将己酰溴与乙炔反应,得到了氯代反式辛烯-1-酮-3(Ⅰc),并推测了反应历程。氯代辛烯酮(Ⅰc)可在戊酮-2或甲基异丁基酮中与溴化锂发生交换反应,得溴代辛烯酮(Ⅰd),此物与甲基溴化镁进行格氏反应,再用二氢吡喃或三甲基氯硅烷保护羟基,得相应的四氢吡喃醚(Ⅱd)或硅醚(Ⅱe),并拟用1,4-加成方法将其引入取代的环戊烯酮中作为15-甲基前列腺素的侧链。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2-(N,N-二羧甲基)氨甲基4-氯酚,进而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其铜(Ⅱ)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配合物中心Cu(Ⅱ)为五配位四方锥结构,在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中存在两种构象异构体,相互问隔通过分子问氢键连接,延伸为一维链状结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对H<,2>O<,2>的氧化降解聚丙烯酰胺有...  相似文献   

13.
[2;7;12;18-四甲基-13;17-双(-2甲氧基羰基乙基)]-次卟啉铜(Ⅱ)的合成;氯化血红素;次氯化血红素;四甲基二氢卟啉二丙酸甲酯;[四甲基二(甲氧基羰基乙基)]卟啉铜(Ⅱ);合成  相似文献   

14.
由1-氧代-7-甲氧基-1,2,3,4,9,10-六氢化菲经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1-氧代-2-甲基-2-甲氧羰基-7-甲氧基-1,2,3,4,9,10-六氢化菲。这两种方法,一为由1-氧代-7-甲氧基-1,2,3,4,9,10-六氢化菲,经过乙酮酸甲酯化(glyoxalation)後,加热及玻璃粉去羰基,再经过甲基化;一为利用1-氧代-7-甲氧基-1,2,3,4,9,10-六氢化菲与氨基钠在液体氨溶液中的反应,先得到1-氧代-7-甲氧基-1,2,3,4,9,10-六氢化菲的2-钠盐。此钠盐与乾燥过的二氧化碳在无水乙醚内反应,可得到1-氧代-2-羧基-7-甲氧基-1,2,3,4,9,10-六氢化菲的钠盐。此钠盐经过酸化,酯化,甲基化后,即得到1-氧代-2-甲基-2-甲氧羰基-7-甲氧基-1,2,3,4,9,10-六氢化菲。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选择2,4,6-三经基5-羰基-5,12-二氢并四苯(Ⅻ)作为合成脱二甲氨地霉红(Ⅰ)的模型。按照两条可能的合成路线,一条是Ⅱ与Ⅲ在硼酸作用下的缩合,另一条是Ⅴ与Ⅵ的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获得同一缩合产物Ⅳ。在Friedel-Crafts反应中除Ⅳ以外还同时得到了Ⅳ的乙酯(Ⅶ)及环化产物(Ⅷ)。将Ⅳ用浓硫酸环化再继之以氢碘酸的作用,得到Ⅻ。Ⅻ也可自Ⅳ进行环化,接著脱甲基化,还原及最后脱甲基化反应制得。曾讨论Ⅻ的结构,并从红外光谱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6.
β-(3,4-二甲氧基苯基)乙胺(Ⅲ)与3,5-二甲氧基-α-重氮苯乙酮(Ⅳ)在氧化银存在下作用,生成N-(3',5'-二甲氧基苯乙酰基)-β-(3,4-二甲氧基苯基)乙胺(Ⅴ).以磷酰氯行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得1-(3',5'-二甲氧基苄基)-6,7-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Ⅵ),再用锌粉与盐酸还原,生成1-(3',5'-二甲氧基苄基)-6,7-二甲氧基-1,2,3,4-匹氢异喹啉(Ⅶ),用甲醛行Pictet-Spengler反应得2,3,9,11-四甲氧基-5,6,13,13 a-匹氢-8 H-二苯并[a,g]喹诺里嗪(Ⅷ).  相似文献   

17.
氯化N-[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吡啶?盐(Ⅱ)在吡啶中于室温通入硫化氢或与硫化氢饱和的硫氢化钠反应,均得到3-甲硫基-5-巯基-6-甲基-1,2,4-三嗪(Ⅲ);于较高温度与硫化氢反应,得3,5-二巯基-6-甲基-1,2,4-三嗪(Ⅳ).二者均可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与碘甲烷反应,得到3,5-二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Ⅴ).Ⅱ在呲啶水溶液中与邻甲苯酚、闻甲苯酚、苯酚、间硝基苯酚、邻硝基苯酚或对硝基苯酚作用,得到相应的5-取代苯氧基化合物(Ⅶ_(a-f));与硫酚作用,得5-苯硫基化合物(Ⅷ);在吡啶中与无水乙醇作用,得5-乙氧基化合物(Ⅸ).化合物Ⅱ在吡啶水溶液中与Ⅲ作用,得S-[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3-甲硫基-5-巯基-6-甲基-1,2,4-三嗪(Ⅻ);与3-甲硫基-5-氧代-6-甲基-4,5-二氢-1,2,4-三嗪(Ⅰ)作用,得N~4_[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3-甲硫基-5-氧代-6-甲基-4,5-二氢-1,2,4-三嗪(ⅩⅧ);与3-甲硫基-5-氧代-4,5-二氢-1,2,4-三嗪(ⅪⅩ)作用,得N~4-[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3-甲硫基-5-氧代-4,5-二氢-1,2,4-三嗪(ⅩⅩ);与3-甲硫基-5-氧代-4,5-二氢-1,2,4-三嗪-6-羧酸乙酯(ⅩⅩⅢ)作用,得N~4_[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3-甲硫基-5-羰基-4,5-二氢-1,2,4-三嗪-6-羧酸乙酯(ⅩⅪⅤ);与喹唑酮-4(ⅩⅩⅦ)作用,得N~3_[5′-(3′-甲硫基-6′-甲基)-1′,2′,4′-三嗪基]-4-氧代-3,4-二氢喹唑啉(ⅩⅩⅧ).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系通过其水解反应、胺解反应、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或核磁共振谱等研究予以证明.3-甲硫基-5-对硝基苯氧基-6-甲基-1,2,4-三嗪(Ⅶ_f)与苯胺或对甲苯胺反应,得到3-甲硫基-5-取代苯胺基-6-甲基-1,2,4-三嗪对硝基苯酚复合物(X_(a,b).后者用碱处理,得3-甲硫基-5-取代苯胺基-6-甲基-1,2,4-三嗪(Ⅺ_(a,b)及对硝基苯酚.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以苯甲酰胺,醛(或酮)苯基二氯化膦为原料进行的Mannich反应,其产物经部分水解合成了α-(N-苯甲酰氨基)二取代甲基苯基膦酸(Ⅰ),此化合物脱水关环得2,5-二苯基-3,3-二取代-2,3-二氢-1,4,2-氧氮磷杂环戊烯-2-氧化物(Ⅱ).经1HNMR及元素分析证明了Ⅰ和Ⅱ的结构,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1,3-环己二酮(1)为起始原料, 一个羰基与盐酸苯肼发生缩合反应生成1,3-环己二酮单苯腙(2), 2在ZnCl2催化下通过分子内环合、重排反应得到1,2,3,9-四氢咔唑-4-酮(3), 3的甲基化物4在冰醋酸中经Mannich反应获得其3-二甲胺甲基物5, 5与哌嗪类化合物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3-(4-取代-哌嗪-1-甲基)-1,2,3,9-四氢咔唑-4-酮衍生物6a6i. 所有合成的新化合物均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证明其结构; 初步药理试验采用顺铂诱导的大鼠干呕模型研究了新化合物的止吐活性, 结果表明部分新化合物活性与昂丹司琼相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带保护基的胰島素A鏈羧端九肽Ⅰ(N-苄氧羰基亮氨酰-酪氨酰-谷氨酰胺酰-亮氨酰-γ-甲酯-谷氨酰-天冬酰胺酰-酪氨酰-S-苄基半胱氨酰-天冬酰胺甲酯)的合成。Ⅰ是由N-苄氧羰基亮氨酰-酪氨酰-谷氨酰胺酰-亮氨酸(四肽Ⅱ)和由N-苄氧羰基-γ-甲酯谷氨酰-天冬酰胺酰-酪氨酰-S-苄基牛胱氨酰-天冬酰胺甲酯(五肽Ⅲ)脫N-保护基所得氨端自由的五肽(Ⅲa)經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法縮合而成。四肽Ⅱ和五肽Ⅲ分別由二种不同方法合成。多肽Ⅰ,Ⅱ和Ⅲ皆經元素分析、紙层析、紙电泳、酶水解分析証明系純粹,均一的L-型。在合50%的二甲基亚碸的三(羥甲基)甲胺緩冲液中亮氨酸氨肽酶仍能将脫N-保护基的四肽与九肽完全水解为相应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