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和威利斯顿盆地均以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为主要勘探层系。基于对构造沉积背景和油气成藏条件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两个盆地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的异同。威利斯顿盆地所处的北美板块规模较大,构造相对稳定,沉积主要受海平面升降的控制。塔里木盆地所处的塔里木板块规模较小,构造变动强烈,沉积受构造运动影响较大。威利斯顿盆地发育了高丰度的烃源岩、良好的孔隙型储层和蒸发岩盖层。而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发育高-过成熟度烃源岩、岩溶型和白云岩储层及泥岩和蒸发岩主导的盖层。二者均发育有多种类型圈闭的古隆起,可作为盆地油气富集的主要区带。威利斯顿盆地发育的多套蒸发岩盖层使得含油气系统概念在该盆地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而油气成藏体系则可以更有效地指导以塔里木盆地为代表的多源、多灶和多成藏期盆地的油气勘探。白云岩-蒸发岩构成了威利斯顿盆地重要的储-盖组合类型。以此类比,塔里木盆地巴楚和塔中地区的中、下寒武统白云岩-中寒武统膏盐岩储-盖组合是未来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方海相构造-层序-油气系统的综合研究表明,南方海相地层发育5套区域性主力烃源岩和多套局域性烃源岩(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不均一性决定了南方下古生界以天然气勘探为主,上古生界为油气勘探兼顾.印支及其以后的改造运动对南方海相及中新生代盆地的含油气性控制起到主要作用,叠合盆地中、晚期形成的油气系统最具勘探潜力.原生及次生油气藏的分布主要受生烃有利相带和古隆起、古斜坡的控制.环扬子陆块叠合盆地群、苏北-南黄海南部盆地以及江南隆起北缘冲断推覆体下海相地层保存区将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上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扬子地区海相上组合(主要为中生界、上古生界)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的叠加改造,生、储、盖油气成藏诸要素被改造调整,海相中、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复杂.基于海相上油气组合的成藏演化过程与时空匹配的分析,可以认为上油气成藏组合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三次油气的关键充注期后,基本没有经历大的油气破坏和改造...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分布不同于上覆碎屑岩,油气沿石炭纪前古隆起斜坡分布与富集。塔北、塔中、塔西南等三大前石炭纪古隆起的宽缓斜坡长期稳定发育,形成了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大面积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古隆起斜坡不仅是台缘高能储集相带发育的有利部位,而且有利于风化壳岩溶储集层的发育与保存。古隆起斜坡紧邻烃源区,是多期油气运聚成藏的指向区,油气保存条件优越。海相碳酸盐岩中广泛存在喜玛拉雅晚期成藏事件,石炭纪前古隆起斜坡是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与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
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复式成藏特征及模式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以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典型油气藏解剖为基础,充分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明确寒武系是塔中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的主力烃源,塔中下古生界天然气主要为古油藏裂解气。塔中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具有下生上储、多个储盖组合、多期成藏的复式油气成藏特征。并建立了塔中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复式成藏模式,明确了礁滩复合体、岩溶不整合、内幕白云岩是塔中古隆起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三大领域。  相似文献   

6.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6):I0001-I0012
第1期[油气系统与成藏组合]油气系统成因分类及其勘探思路赵宗举(1)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成藏组合类型与勘探前景沃玉进,肖开华,周雁,等(11)[生烃与成藏史]南鄱阳坳陷龙潭组树皮煤生烃潜力及油气成藏周松源,徐克定,杨斌,等(17)克拉2气田成藏过程的物理模拟张洪,何顺利,庞雄奇,等(2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冯乔,马硕鹏,樊爱萍(27)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段储层流体作用期次分析武明辉,张刘平,罗晓客,等(33)柴西地区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李鹤永,刘震,党玉琪,等(37)胜利老河口油田…  相似文献   

7.
下扬子区中古生代发育了多类型的盆地,构建了海相下组合、上组合2套成油气组合,但受印支期—中燕山期、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改造和盆地叠加,海相层系油气生成演化、运聚成藏十分复杂,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有利区带优选。从“源—盖控烃”出发,通过对加里东末期、印支末期、中燕山末期及现今等关键时期烃源灶与盖层的匹配组合关系研究和有利油气聚集与保存区的预测,利用多层多期多元复合成藏预测模型预测了有利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8.
沙参2井实现了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首次重大突破,推动了塔中油田、塔河油田及和田河气田的相继发现和大油气田勘探理论的持续创新,逐步建立起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对盆地下古生界成藏地质条件与典型油气藏综合研究表明,稳定的古隆起古斜坡、多套非均质碳酸盐岩储集体、充足的油源供给与多期成藏等要素的配置控制了大型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塔北沙雅隆起南坡受加里东-海西期岩溶叠加改造形成了复式的缝洞成藏系统,受满加尔、阿瓦提两大生烃坳陷多期的油气充注改造形成了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单个缝洞型油气藏具有相对独立的油-气-水系统,平面上叠合连片含油气、不均匀富集;塔中卡塔克隆起下古生界具有典型的复式成藏特征,从寒武系往上部层系气/油比逐渐降低,油气富集规律相比塔北更复杂,总体表现出"平面分块、纵向分层、多点充注、相对高点富集"的特点;和田古隆起是具有优越成藏条件的早古生代三大古隆起之一,已发现了受不均一岩溶缝洞体控制、不均匀含油的玉北奥陶系油藏,但近期的勘探进程表明该区成藏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尚不明朗.塔北沙雅隆起南坡及围斜区、卡塔克隆起及北坡顺南-古城地区是奥陶系油气勘探的现实领域,而顺托果勒低隆、麦盖提斜坡、塘古巴斯坳陷玛东冲断带和塔北、塔中-巴楚寒武系-奥陶系深层是重要的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叠合盆地和改造盆地的演化有着复杂的构造体制转换和频繁的旋回性。南方中、古生界海相盆地的演化是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和现今状态具有复杂的盆地叠加和构造改造等多旋回演化的属性。基于构造动力学差异和时空组合变化对南方海相油气成藏特征、聚集规律及成藏旋回性的直接影响和核心控制作用,认为南方多旋回叠合盆地或改造盆地的油气成藏演化具有"构造-成藏旋回"的特性。通过对构造旋回和成藏旋回的对比分析,将南方中、古生界海相盆地油气成藏划分为四大构造-成藏旋回,即加里东期构造-成藏旋回、晚印支-早燕山期构造-成藏旋回、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构造-成藏旋回和晚喜马拉雅期构造-成藏旋回。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每一个构造-成藏旋回所具有的独特的、受控于该旋回构造作用的油气聚集模式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生界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盆地发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但对中国东北地区古生界油气资源量仍存有分歧。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总结探讨了中国东北地区古生界地层沉积、油气资源潜力、成油组合及成藏条件,并指明了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国东北地区晚古生代由额尔古纳、松嫩-张广才岭、佳木斯及兴凯等微陆块组成;该地区古生界地层发育于前震旦系结晶变质基底之上,发育较为齐全,下古生界为海相沉积,上古生界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东北地区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岩性齐全,海西期岩浆活动最为突出,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东北地区古生界地层发育齐全,具多套烃源岩及储盖组合,油气成藏条件良好,以致密气为主,是今后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11.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36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都经历了早第三纪裂谷断陷阶段和晚第三纪裂后沉降阶段,但各盆地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分成拉分型和伸展型两大类,其中伸展型又可分成断陷型和断坳叠加型两亚类。烃源岩主要有湖相泥岩、海陆过渡相泥岩和海相泥岩。储集层包括海相砂岩、生物礁和陆相砂岩。该区生储盖组合主要包括陆生海储型、陆生陆储型和海生海储型。二级构造带包括隆(凸)起带披覆构造、凹陷陡坡断裂构造带、凹内断裂构造带、凹内底辟构造带、缓坡带以及隆起带生物礁等,各个盆地优势油气二级构造带各具特色。勘探领域包括已证实富生烃凹陷的精细勘探、新区勘探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南海北部地区油气分布受富生烃凹(洼)陷控制,已证实的富烃凹陷仍有很大潜力,是近期勘探的重点;高温高压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深水区勘探是下一步储量增长的接替区。积极开辟和探索新区、新领域是中国南海地区勘探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储层的高温高压、低孔低渗,低阻油层和非烃气的识别,以及特殊地质条件下地球物理资料的采集处理是勘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紧邻沙湾凹陷,成藏条件极为有利,勘探潜力巨大,但不同阶段油气混杂分布,不同区带成藏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块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开发。通过油源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烃类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地震资料等研究,对红车断裂带的油气源、成藏期次、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红车断裂带原油可以划分为4类,主要来源于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天然气可以划分为5类,来源于石炭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4套烃源岩。红车断裂带油气藏具有“两期原油充注、晚期干气侵入”的成藏特征,第一期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成藏期,第二期为早-中白垩世成藏期,晚期成藏(干气侵入)发生在晚白垩世之后。红车断裂带油气藏受四大成藏因素控制:多套烃源岩为油气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断裂与不整合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输导条件;断裂封闭性与构造演化差异控制了油气复杂分布;保存条件差导致研究区天然气难以大规模成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红车断裂带北段、南段多源多期油气成藏模式。以该研究认识为指导,指出斜坡区和断裂带下盘以及南段深层是研究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烃源岩系发育特征与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已进入储量发现高峰期,围绕延长组烃源岩的石油资源和来自上古生界煤系地层的天然气资源基本探明。随着盆地油气勘探的深入,急需寻找新的油气勘探接替领域。研究认为,古老海相烃源岩发育2套:即中上奥陶统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系和中上元古界海相碎屑岩烃源岩系。中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在不同海域有不同的特征。中奥陶统海相烃源岩发育于盆地东部华北海台内盐坳周边,以泥灰岩为主,单层厚度薄,但层系多,有机质丰度差-中等,高成熟度,有规模生烃潜力,对奥陶系盐下自源气藏有重要贡献。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盆地西部和南部“L”型秦祁海槽斜坡相带,以泥页岩、泥灰岩为主,有机质丰度中等,累计厚度大,在天环凹陷上达到高-过成熟生气阶段,分布范围有限,在盆地西缘逆冲带上盘处于成熟生油阶段,生烃潜力较大。而中上元古界海相泥岩烃源岩系在邻区为有效烃源岩,以泥板岩为主,厚度大,有机质丰度中等,高过成熟度。在盆地本部甘陕裂陷槽新钻井中也有部分揭示。围绕2套海相烃源岩系分布的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和中上元古界深层海相层系是未来天然气勘探的2个新领域,其中5个有利勘探区带天然气勘探潜力大,有望形成天然气勘探接替区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地质条件、成藏演化及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区域构造背景、石油地质条件分析及典型地区(古)油气藏解剖,研究海相超深层油气成藏演化过程及富集主控因素。中国海相超深层油气主要分布在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3大克拉通盆地,界定其埋藏深度大于6000 m,赋存层系为前寒武系及下古生界为主的古老海相层系。中国海相超深层烃源岩发育受全球超大陆聚、散旋回为背景的克拉通裂陷及克拉通坳陷控制,在四川盆地发育层系最多、塔里木盆地其次、鄂尔多斯盆发育规模有待进一步证实;储集层以碳酸盐岩为主,储集性能受早期高能滩体、后期叠加溶蚀及断裂作用共同控制;区域盖层包括膏盐岩、泥页岩与致密碳酸盐岩3大类。中国海相超深层普遍经历了两期油藏、古油藏裂解成气(或部分裂解)、裂解气(或高过成熟油气)晚期定型等演化阶段,油气富集受静态和动态地质要素耦合控制,主力生烃中心、高能相带叠加岩溶规模储集层、巨厚膏盐岩或泥页岩盖层、稳定保持圈闭条件是超深层油气富集关键因素。海相超深层具有克拉通内裂陷周缘、克拉通内坳陷周缘和克拉通边缘3个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主要分布在古生界与中生界,地层年代老,演化程度高,受多旋回沉积及多期构造演化史控制,虽油气基础地质条件优越,但油气分布与成藏复杂;勘探主要经历了油气普查、构造油气藏、大规模岩性气藏与页岩气勘探3个阶段。前期虽取得多个领域重大突破,但整体探明率低,为明确其油气勘探前景,对先期发现的大气田与近期勘探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潜力大,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与新领域是重点勘探突破方向,其中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非常规页岩气与阆中—元坝上震旦统灯影组台缘区带、通南巴震旦系—寒武系台内滩、川南綦江下组合盐下、二叠—三叠系礁滩等常规气深层—超深层领域,总资源量达数万亿方,有望实现新一轮大突破、大发现;此外,二叠系、侏罗系非常规页岩气与二叠系热液白云岩、岩溶缝洞群、灰泥灰岩、沉凝灰岩等常规气新领域勘探潜力大。四川盆地盆缘构造复杂区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新发现,盆缘残留向斜区页岩气与常规山前带领域是主要勘探方向;南方外围古隆起周缘及递进变形区,构造变形弱,保存条件有利,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有望成为油气战略接替区。   相似文献   

16.
南海东部海域经过30多年的油气勘探,在浅水区非烃源层系取得了岩性油藏的勘探突破。目前已发现的岩性油藏相对集中在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通过对其岩性油藏的分布特征、类型及主控因素开展详细解剖,划分出上倾尖灭型、背斜-上倾尖灭复合型、断层-上倾尖灭复合型和条带型4类岩性油藏。其有利成藏条件主要受4种因素控制:①河流、波浪和潮汐等多水动力交互控制着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不同水动力控制了不同的储层和岩性圈闭类型;②海平面的多期升降控制了储-盖组合,在主要成藏期具有6套有利成藏组合;③东沙运动控制了岩性圈闭的有效性和运移通道,调整了砂体的尖灭、翘倾状态,有利于岩性圈闭形成和成藏;④"烃源-断层-构造脊"的立体耦合影响油气的高效聚集。南海东部浅水区可划分出3类共6个岩性油藏勘探潜力带。  相似文献   

17.
�й��Ϸ��������ڳɲؿ�̽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50年的油气勘探实践证明:中国南方古生界的油气藏以晚期成藏最具工业价值。此一晚期成藏具有多期改造、破坏及重建的过程,多以后期改造和重建为主。后期改造主要包括重建封闭体系和油气相态的转化;重建的晚期油气藏则可能是不同成因、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油气在新的条件下重新聚集的结果,威远气田便是晚期成藏的典型代表。中国南方晚期油气成藏的决定因素是油气供给与构造的匹配关系,依此可划分出早生晚成型、晚生晚成型及重建型3大类。目前,重建型的晚生油气藏应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油气勘探取得突破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