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常规的动物组织石蜡切片法,通常是把动物组织块先用石蜡包埋,然后切片染色,程序繁多。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制片法,是将组织的染色、改放在组织包埋切片之前进行,其效果与切片后染色基本相同。这种方法节约了大量的乙醇、二甲苯,简化了染色程序,缩短了制片时间,为教学实验、病理检查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简便易行的制片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以环氧树脂为包埋介质,不需要碘溴染色、用于光学显微镜的巴西橡胶树半薄切片技术,详述固定、脱水、渗透、包埋、聚合、切片、染色及封片各程序。利用3种不同的染料能充分区分橡胶乳管细胞、木质部、形成层、导管、次生韧皮射线、初生韧皮纤维、皮层和表皮等,还能观察到许多在石蜡切片上不容易区分的细胞及其内部结构,如树皮表皮细胞下富含的丹宁细胞和叶绿体等。该技术是对巴西橡胶树石蜡包埋切片技术的改进和扩展。  相似文献   

3.
董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367-5368,5399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化学染色和偏振光显微镜检识植物组织中草酸钙结晶的可行性。[方法]将闪光相思树(Acacia stellaticeps Kodela,Tindale & D.Keith)叶状柄用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包埋后制作半薄切片,分别用甲苯胺蓝和氨基黑10B对切片进行染色,利用偏振光显微镜在透射光和偏振光下对染色的切片进行观察和拍照,并且与在偏振光下观察和拍摄到的未染色切片进行对比。[结果]与单纯使用偏振光观察未染色切片和使用透射光观察甲苯胺蓝或氨基黑10B染色的切片以及使用偏振光观察氨基黑染色10B的切片相比.用偏振光观察甲苯胺蓝染色的切片能更准确地检识草酸钙结晶。[结论]该研究为检识植物组织中草酸钙结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材料与方法屠宰新疆细毛羊7只(公羊3只,母羊4只),分段取材,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对照染色镀银。  相似文献   

5.
用外源激素乙烯和ABA(脱落酸)喷施小麦麦穗后,将小麦胚乳包埋、切片,测量不同时期的胚乳细胞面积。结果表明乙烯和ABA均能提高小麦胚乳的单个细胞大小,从而影响小麦的粒重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蝴蝶兰的子房、花瓣、唇瓣和合蕊柱进行切片,建立了蔗糖保护-液氮冷冻的冰冻切片技术体系。将蝴蝶兰花器官经过蔗糖磷酸缓冲液保护液处理后抽真空,再经过液氮速冻、固定、包埋、切片、展片观察、染色以及拍照,制作出蝴蝶兰花器官较完整的显微结构切片。研究结果表明,蝴蝶兰花器官冰冻切片最适条件为:(1)蔗糖磷酸缓冲液处理的最适质量分数为子房4%,花瓣8%,唇瓣4%,合蕊柱16%;(2)最适切片厚度为子房15μm,花瓣10μm,唇瓣20μm,合蕊柱10μm;(3)子房、花瓣和唇瓣最适染色方法均为番红单染色法,合蕊柱最适染色方法为番红-固绿双染色法,4种花器官均不适合单独使用固绿染色。  相似文献   

7.
为摸索适合毛花猕猴桃花芽的石蜡切片方法,以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花芽为试材,在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毛花猕猴桃花芽多茸毛的特点,对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样品处理、脱水、透明与渗蜡、包埋与切片及染色方式进行改良。研究结果表明,FAA固定液固定后利用解剖针剔除花芽上的茸毛,不易造成切片组织错位、破碎,切出完整的组织切片效率更高。延长脱水及渗蜡等步骤的时间及提高温度后,切片染色效果均匀,图片清晰,细胞轮廓明显。本研究通过改良传统石蜡切片方法,获得了适合毛花猕猴桃花芽形态结构观察的石蜡切片方法,为后期花芽分化观察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石蜡切片制作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立了一种时间短、质量高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针对动植物材料结构特点不同,在脱水、透明、透蜡、包埋、染色和封固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良,获得了染色清晰、组织结构完整的切片。该文以小蜡树为例,详细介绍了改良后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制作方法,改良后的制作方法减少了切片制作时间,缩短了实验周期。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批量制备石蜡切片标本的整体质量,有利于实验教学和组织学、病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应用冷冻切片法和石蜡包埋切片法,对水貂体组织进行切片后HE染色观察;并在冷冻切片方法中应用3种不同的固定剂,对固定剂的同定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蜡切片法更适合于脑组织,而冰冻切片法更适合于皮肤组织。冰冻切片方法中3种固定剂的固定效果比较,同定NA(无水乙醇80mL、甲醛10%10mL、冰醋酸10mL)优于固定剂C(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与固定剂B(甲醛40%15mL、无水乙醇85mL)。  相似文献   

10.
石蜡切片法是玻片标本制作的一种常用方法 ,此法的主要优点是切片薄而均匀 ,并且切片可以连续不断 ,有些不能用徒手切片的柔软材料 ,用石蜡包埋切片 ,效果很好。本文以青蛙小肠制片为例介绍脊椎动物石蜡切片标本制作过程 ,操作步骤具较强的可操作性。1 仪器及药品1 1 材料 青蛙或其它脊椎动物小肠。1 2 仪器及药品 切片机、大型结晶皿、恒温箱 (或其它熔蜡装备 )、解剖剪、解剖镊、旧解剖刀、解剖针、光滑而坚韧的白纸、保安刀、台木、酒精灯、指管 (或青霉素小瓶 )、染色缸、黑立氏或津克氏固定液 (见药品配制 1、2 )、埃尔利希苏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针对一些特殊的组织进行钙的观察。采用的是特殊的染色方法,即VonKossa染色法。从组织的取材、固定、脱水、透蜡、浸蜡、包埋到切片、展片、贴片、烤片、染片以及封片,综述了整个切片制作的全过程。为关于钙方面的切片的制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值得借鉴与共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验Steedman’swax包埋切片DAPI染色法是否适用于观察花生根尖细胞核形态。【方法】分别采取100μmol/L AlCl3处理不同时间(0、4、8、12 h)后两个花生品种(铝敏感型中花2号和耐铝型99-1507)的根尖,经过Steedman’s wax包埋切片等一系列过程,利用荧光染料DAPI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结果】100μmol/L AlCl3可引起花生根尖细胞核形态发生改变,核质浓缩、核边缘化、呈新月状等,具有明显的PCD特征。花生根尖细胞在铝胁迫下发生PCD,PCD程度与花生耐铝性呈负相关,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结论】Steedman’swax包埋切片DAPI染色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适用于观察花生根尖细胞核形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植物石蜡切片的固定与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蜡切片是观察植物组织构造常用的制片方法之一。活的细胞或组织多为无色透明,各种组织间和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均缺乏反差,在一般光镜下不易清楚区别;组织离开机体后很快就会死亡和产生组织腐败,失去原有正常结构,因此,组织要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及染色等步骤以免细胞组织死亡,才能清晰辨认其形态结构。重点研究了植物石蜡切片的固定与保存,拟为今后固定剂及固定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宝  陈冰炜  翟胜丞    潘彪  魏建强  勇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2):208-212
以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为试验对象,取其新鲜树皮经固定、脱水、不同树脂包埋、切片,使用甲苯胺蓝、盐酸-间苯三酚、苏丹Ⅲ、苏丹红7B、硫酸氢黄连素-苯胺蓝5种染色对切片进行染色,研究木栓细胞中木栓脂的分布。结果表明:1)经不同染料染色后在明场下观察,苏丹Ⅲ的染色效果最好,可直接将木栓脂染成红色。结合甲苯胺蓝、苏丹红7B和盐酸-间苯三酚染色观察,均可确定木栓脂主要存在于木栓细胞壁的最外层。2)甲苯胺蓝可抑制木质素自发荧光,避免木质素自发荧光的干扰,直接观察到木栓脂的荧光。3)硫酸氢黄连素-苯胺蓝染色后,木栓脂的荧光在木栓细胞壁外侧呈灰绿色,木质素的荧光在木栓细胞壁的内侧呈黄绿色。4)盐酸-间苯三酚染色后,木栓细胞壁内侧富含木质素的壁层被染为红棕色,且环氧树脂包埋会降低盐酸-间苯三酚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板栗雄花序石蜡切片改进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板栗雄花序为实验材料进行石蜡制片,通过改良透明、包埋试剂、染色等制片环节,建立了一种快速石蜡制片方法.该法简化了实验步骤、将制片周期缩短为原来的1/3,其制得的切片质量同常规方法无区别,并减少了实验过程中有毒试剂的使用量,整体上提高了制片效率.  相似文献   

16.
观察恒河猴骨不同部位不脱钙骨制片的骨组织,方法采用健康成年雄性恒河猴,进行骨荧光双标记后取材,对桡骨远端,中段和跟骨、肋骨及腰椎行 骨包埋,分别行切片,磨片及染色和观察。结论本实验对恒河猴动物模型的骨组织学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石蜡制片方法,减少实验过程中有毒试剂的使用量。该文以葡萄、桃、花叶锦带等的部分组织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通过改良透明、包埋试剂、染色等制片环节,进行石蜡制片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法不但简化了实验步骤、将制片周期缩短为原来的1/3,而且其制得的切片质量与常规方法无区别,同时也减少了实验过程中有毒试剂的使用量,整体上提高了植物石蜡制片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乌饭树茎段组织的石蜡切片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嫩枝插条为试验材料,对其取材、FAA及PFA固定液的不同固定、乙二胺及甘油乙醇溶液的不同软化处理、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程序进行了试验探究。结果表明,2种固定液均适宜作为乌饭树插条的固定液,乙二胺软化效果较好,染色15~20s为宜。通过试验掌握了乌饭树茎段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得出了乌饭树茎段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常规植物石蜡制片技术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蜡切片技术在植物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为植物组织结构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仍需石蜡切片技术支持。以凹叶木兰的雌、雄蕊群及花被片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改良脱水、包埋、染色、分色等制片环节,设计了一种优良、易操作的植物组织石蜡制片方法,并对实验操作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化了实验步骤,节约了实验药品,减少了实验中有毒试剂的使用和接触,提高了制片质量并使同一批制片染色效果统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蒸煮过程中稻米的形态变化。[方法]利用树脂半薄切片法,将蒸煮过程中稻米整粒包埋切片,碘染色观察稻米形态的变化。[结果]稻米糊化从外围向内部进行,糯性稻米糊化较快。糊化过程中,淀粉粒体积增加,直链淀粉溢出,淀粉粒逐渐失去颗粒形态而相互粘连在一起。[结论]淀粉粒形态的变化可以反映稻米的糊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