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东盟贸易协定与贸易政策推动贸易的快速发展,东盟在食用农产品领域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并与我国成为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东盟地区日益增长的食品贸易技术壁垒措施表明,各成员国在本国优势产业及产品制定标准与监管措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东盟目前已初步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法规框架,包括确立食品协调与互认标准、技术规范、食品安全政策等,以扩大区域贸易影响力。掌握东盟地区贸易壁垒措施实施情况,以及东盟食品安全标准协调与监管现状,有利于维护公共安全、降低贸易成本和应对可能的贸易壁垒,并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东盟在重点领域标准、技术法规及监管等方面的一体化合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伴随贸易额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贸易壁垒。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构建下的玩具出口现状,对东盟国家玩具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为玩具出口企业提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综述法,从农产品的贸易结构、竞争性与互补性、产业内贸易及贸易影响因素等四个方面总结与评述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概况。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使双边成为经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分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惠,使国与国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服务贸易和产品贸易获得优势互补,并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随着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增长及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经济发展稳定性的提高,有助于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力的市场地位。中国与东盟农业贸易结构水平仍有提升空间、贸易逆差仍然存在、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为主。制度距离、航运距离等是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增加。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与东盟食品行业合作日渐活跃,东盟食品在中国颇为畅销,使得食品行业成为极受双方关注的一个领域。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二大食品贸易伙伴:2012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为244.7亿美元,增长5.8%。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在低附加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中国农业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和总结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基本特征和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中国农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中国农业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中国出口东盟的纺织品服装贸易概况,分析了相关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通过收集TBT通报、标准原文等对东盟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分析了其与我国相应要求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品工业》2010,(11):17-17
食品与农产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要展品之一,第七届博览会专门设立了东盟国家食品与农产品展区,受到中外客商的普遍欢迎。10月22日,中国-东盟博览会食品与农产品商协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工作会议,与会的中国和东盟国家代表表示,要共同努力把中国-东盟博览会食品与农产品展区办得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中国—东盟食用棕榈油产品标准,比对分析了中国、越南、泰国三国食用棕榈油的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指出了我国棕榈油标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贸易壁垒一直是国际贸易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在WTO的关税减让原则迫使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大幅度削减关税的背景下,各国纷纷采用技术标准、绿色标准等非关税措施对进口农产品设置贸易壁垒,其中国际公平贸易组织将绿色标签认证、生产者合理薪酬调查和公平贸易联系起来,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到欧盟发达国家设立严格标准,阻碍了我国的农产品的出口。本文分析我国农产品面临国际公平贸易组织的现状,重点分析研究了国际公平贸易组织对我我国农产品的消极影响,进而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现状分析 在双边关系顺利发展的基础上,中国与东盟的经济技术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双方在进出口贸易、相互投资、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等领域的互利经贸合作卓有成效,为双边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欧亚经济联盟主要国家从中国进口的重要贸易农食产品类别、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农食产品的重金属限量标准与法规情况,并且从食品分类方式、农食产品限量指标等方面将中国和EAEU重要贸易农食产品重金属限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监管部门和企业进行相关研究和促进中国-欧亚经济联盟的农食产品贸易提供参考。通过比较,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在食品的分类方式上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我国食品分类较为全面但食品种类相对比较笼统细分度仍然不够,EAEU食品大类虽然不多但具体食品种类规定得比较详细和具体;我国和EAEU在重金属限量标准方面有较大差异,我国对于重要贸易农食产品制定了更为严格的铅限量指标,可以比较铅限量的22种农食产品中有11种农食产品我国规定了更低的铅限量标准;EAEU制定了更为严格的镉限量指标,可以比较镉限量的17种农食产品中有10种产品EAEU规定了更低的镉限量;此外,EAEU规定了部分重要贸易农食产品的镉、砷和汞的限量,而我国GB 2762中未有相关规定;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与中国和EAEU各国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而且也与各自的饮食习惯、社会文化因素、人群暴露风险和农食产品管理方式不同有关。要推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主要国家重要贸易农食产品出口贸易,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12.
乳制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问题。许多国家纷纷采取立法、行政、司法以及提高检验技术等多种措施,以提高乳及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近年来,我国进口乳及乳制品的种类和数量与日俱增,但由于国内外法规与标准检测指标差异,导致进口乳制品“安全风险难以发现”、出口乳制品“遭受贸易技术壁垒”事件频发。为维护我国进出口乳制品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亟需明确国内外乳制品法规与标准在检测指标方面的差异,提升检测方法的针对性和准确度。本文对我国乳制品的标准现状、我国与主要贸易国在乳制品质量与安全方面主要检测指标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中外乳制品法规、检测指标和限量值的不同,并对我国乳制品法规、检测指标及限量值等标准的改进给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全面科学地优化进出口乳及乳制品法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环保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严格,发达国家对于进口产品的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限量的要求也日趋严苛。为了打破我国浆果及其果酱制品出口的贸易壁垒,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水平,亟需对国内外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通过将2种常见浆果及其果酱制品的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限量进行对比,发现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欧盟标准在对2种浆果的农药残留限量以及果酱制品的添加剂限量上存在的差异,以期为我国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供参考,为我国出口企业的产品提供技术支撑和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食产品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沿线国家对技术贸易壁垒的运用日益重视。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沿线国家农食产品WTO/TBT-SPS通报情况,分析了沿线国家技术贸易壁垒的趋势特点和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技贸合作应对沿线国家技术贸易壁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近年来食用菌的产量和产值均保持增长态势;同时,也是食用菌出口大国,在世界食用菌贸易中占有主要地位。但出口的食用菌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频繁遭受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给生产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出口食用菌被通报的主要原因为农药残留超标、腐烂或污秽、标签不合格等,其中以农药残留超标为主。为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本文选择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标准为目标之一,梳理归纳我国和CAC的食用菌标准体系内容,并从食品分类体系、品质指标、食品添加剂指标、污染物指标和农药残留指标进行差异性比对分析,期望能够为我国食用菌标准体系进一步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根据联合国贸易政策审查文件、通报、评议、特别贸易关注以及官方权威研究报告等资料,研究孟加拉国农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等方面内容。建议中国出口企业利用国内农食产品优势,积极开拓中孟进出口贸易市场,同时,中国监管部门应持续追踪孟加拉国农食产品监管体系变化,进一步加强孟加拉国农食产品安全体系援助力度,利用职能优势更好地促进中孟两国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以厚生劳动省2005年第497号公告的形式规定了“一律标准”(the Uni- form Limit),对“豁免物质”之外且无特定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规定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0.01毫克/千克的标准。“一律标准”是“肯定列表制度”的本质和核心内容,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对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的管理规定,管辖的农业化学品品种和食品种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婴幼儿可重复用食品接触橡胶制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应对措施。方法依据国标GB4806.1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CFR177.2600对15批次橡胶制品的总迁移量(提取物)进行检测。通过对比2个检测方法的差异及检测结果,对中美橡胶制品的贸易壁垒提出合理建议。结果 15批次婴幼儿食品接触用硅橡胶制品,依据GB 4806.11-2016,50%乙醇总迁移量有3个批次不符合标准要求,不合格率20%。依据FDA21CFR177.2600标准,正己烷初次提取物有1批次不符合标准要求,不合格率为6.7%,正己烷二次提取物有11个批次不符合标准要求,不合格率为73.3%。结论婴幼儿可重复用食品接触橡胶制品,不合格项目均为油基模拟物迁移量,且依据FDA标准不合格率远超出依据国标判定,出口企业应增强橡胶制品的耐油性能以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与我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1],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 多年来是我国在东盟的主要贸易伙伴。马来西亚清真食品需求量较大, 蕴藏巨大食品贸易商机,应该受到食品出口国家的重视。本文就马来西亚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职责、法律法规、标准体系、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贸易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 为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社会各界了解马来西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