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黑豆皮为实验材料,用乙醇浸提法对黑豆皮中的花色苷进行提取,用大孔吸附树脂对花色苷进行纯化,经冷冻干燥得到黑豆皮花色苷粗品。利用中压制备色谱对花色苷组分进行分离,通过质谱分析鉴定经中压制备色谱分离后的花色苷组分。结果表明:黑豆皮花色苷粗品中的总花色苷含量为26.9%,经中压制备色谱对花色苷粗品进行分离后的2峰中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纯度达到91.46%。黑豆皮中的主要花色苷为天竺葵素-3-O-芸香糖苷、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锦葵素-3-葡萄糖苷-4-乙醛。  相似文献   

2.
天然黑豆红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食品色素是最近20多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黑豆红色素是从黑色大豆种皮中提取的花色苷类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食用色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延缓衰老作用、保肝作用、抗肥胖、降血脂等重要的生物活性.目前,黑豆红色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盐酸-乙醇提取法、微波辅助法、超声辅助法等,应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进行精制.黑豆红色素包括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三种花色苷,主要着色成分为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黑豆红色素已经列入我国食品添加剂(GB2760-1996).文章参考国内、外最近5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黑豆红色素提取方法、纯化工艺、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对黑豆红色素的综合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桑葚为原料采用超高压法提取花色苷,通过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桑葚提取液中花色苷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桑葚花色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270 MPa、保压时间6 min、料液比1:35 g/mL、乙醇浓度62%,在此条件下桑葚花色苷得率为(4.93±0.12)mg/g,较热回流提取和超声波提取得率分别提高了25.93%和18.26%。从桑葚提取液中鉴定出4种花色苷单体分别为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牵牛花色素、芍药色素,其含量分别为1.32、2.05、0.27、0.25 mg/g。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花色苷组分为桑葚花色苷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黑豆种子中分离纯化1 种黑豆脂氧合酶--bsLOX,对其酶学活性及降解花色苷等性质进行初步研究。采用缓冲液抽提、硫酸铵沉淀、透析、阳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层析等方法纯化出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bsLOX;分别以亚油酸钠和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nitrophenyl β-D-glucopyranoside,pNPG)为反应底物鉴定bsLOX的脂氧合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从黑豆种子中纯化获得的bsLOX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SDS-PAGE)图谱显示单一条带,分子质量约为95 kD。酶活性分析表明,纯化的bsLOX以亚油酸钠为底物时,酶活力为13 U/mL;当以pNPG为底物在405 nm波长处检测到了对硝基苯酚的生成,从而推测bsLOX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高效液相色谱实验结果表明bsLOX可以降解花色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O-葡萄糖苷)为花色素(矢车菊素、矮牵牛素)。由于降解作用不完全,继而发现花色素能抑制bsLOX的酶活性。bsLOX是黑豆中的一种兼具β-葡萄糖苷酶功能的蛋白质,而花色素可能是天然的bsLOX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建立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分离制备红葡萄皮中花色苷单体的方法。以乙腈-正丁醇-甲基叔丁基醚-水-三氟乙酸(1∶40∶1∶50∶0.01, V/V)为溶剂体系,上相(有机相)为固定相,下相(水相)为流动相,流速为2.0 mL/min,转速为950 r/min,进样量为200 mg,分离得到的组分利用紫外-可见(UV)光谱和液质联用(HPLC-MS)技术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一次高速逆流分离即可得到3种花色苷单体,分别为飞燕草色素-3-O-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高效液相色谱(HPLC)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其纯度分别为93.7%、95.2%、91.6%。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成功从红葡萄皮中一次性分离得到3种高纯度的花色苷单体,其中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为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顿倩  彭瀚  麦琦莹  邓泽元  张兵 《食品科学》2019,40(10):178-186
以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法获得黑豆种皮可溶型花青素提取物,再进一步对不含可溶型花青素的黑豆种皮残渣使用酸水解和碱水解以及酸碱/碱酸轮提水解,获得黑豆种皮结合型花青素提取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各黑豆种皮提取物中所含有的共17 种花青素成分,包括11 种花青素糖苷类: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半乳糖苷、矮牵牛花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花素-3-O-半乳糖苷、天竺葵素-3-O-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天竺葵素-3-O-己糖苷、芍药花素-3-O-己糖苷、天竺葵素-3-O-(6”-丙二酰葡萄糖苷)和芹菜定-3-O-(6”-丙二酰葡萄糖苷);6 种花青素苷元:飞燕草素、矢车菊素、矮牵牛花素、天竺葵素、芹菜定和芍药花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精确定量各类黑豆种皮提取物中的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酸性结合型花青素提取物中结合型花青素的总含量最高。此外,在黑豆种皮的可溶型花青素提取物中,花青素主要以花青素糖苷类形式存在,苷元含量相对极少;而在结合型花青素提取物中,则主要以花青素苷元为主,糖苷类化合物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7.
杨梅中主要花色苷的组成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V(甲醇)∶V(甲酸)=19∶1溶液提取杨梅中的花色苷,并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初步纯化得到杨梅花色苷提取物,然后以水-正丁醇-甲基叔丁基醚(TBME)-乙腈-三氟乙酸(TFA)(体积比5∶2∶1.5∶1∶0.001)为溶剂系统,用高速逆流色谱对杨梅花色苷进行分离。再由C18柱色谱纯化后,得到2种主要的花色苷单体Ⅰ和Ⅱ。经ESI-MS和NMR鉴定为矢车菊色素-3-β-吡喃型葡萄糖苷(Ⅰ)和飞燕草色素-3-葡萄糖苷(Ⅱ)。另外,文中对3个杨梅品种的花色苷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矢车菊色素-3-β-吡喃型葡萄糖苷是杨梅花色苷的主要组成成分,占花色苷总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外源乙烯利处理葡萄果实对葡萄酒酚类物质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在转色期对葡萄果实喷施400 mg/L乙烯利(含1 mL/L Tween-80)(处理组)或1 mL/L Tween-80(对照组),采收期采收并进行小容器发酵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对葡萄酒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提高葡萄酒的饱和度(C值)及红黄色色调(a值和b值),提高葡萄酒中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为主的大部分单体花色苷和总花色苷质量浓度,同时以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为主的大部分单体非花色苷酚和非花色苷酚的总质量浓度也显著提高,而葡萄酒中的花青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花青素-3-O-(6-O-反式香豆酰化)葡萄糖苷和水杨酸质量浓度不受乙烯利处理的影响。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组分差异较大,花色苷酚中的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甲基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和羟基苯甲酸中的没食子酸是其主要的差异性酚类物质组分,且对乙烯利处理的葡萄酒贡献较大。乙烯利处理能够提高葡萄酒中3’5’/3’-羟基取代花色苷、甲基化/未甲基化花色苷、吡喃/非吡喃花色苷的比例,同时降低3’5’/3’-羟基取代黄烷醇和3’5’/3’-羟基取代黄酮醇的比例。综上,田间应用乙烯利处理葡萄果实有助于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积累,可应用于酿酒葡萄的栽培生产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pH示差法测定结球红菊苣中花色苷的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HPLC-DAD-IT/TOFMS)技术对结球红菊苣花色苷溶液进行了检测和鉴定。结球红菊苣花色苷溶液是从结球红菊苣中用0.1%盐酸-甲醇溶液提取,并经C18固相萃取小柱纯化制备而成。结果表明,结球红菊苣中花色苷含量为37.3±12.25mg/100gFW,主要由四种矢车菊花色素的糖苷衍生物组成,分别是矢车菊-3-O-葡萄糖苷、矢车菊-3-丙二酰半乳糖苷、矢车菊-3-丙二酰葡萄糖苷、矢车菊-3-琥珀酰葡萄糖苷,其中矢车菊-3-丙二酰葡萄糖苷含量最高,占结球红菊苣叶子中花色苷总量的82.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黑豆皮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5个不同产地黑豆皮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黑豆皮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的含量,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Luna Su C18 柱 (250mm×4.60mm,5μm);流动相A相为0.5%磷酸溶液,B相为水-乙腈(50:50),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520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2×107X-33120(r=0.9998),在 0.1041~1.04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4%、 92.5%和95.5%,不同产地黑豆皮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范围为5.263~12.829mg/g。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不同产地黑豆皮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够更好地揭示大豆蛋白质在肉制品加工中的作用,为肉糜类制品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将鸡胸脯肉和大豆蛋白质中的含量最多和最重要的肌球蛋白与11S大豆球蛋白分别进行了提取,并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凝胶电泳对蛋白质进行了鉴定;采用质构仪、低场核磁共振仪、扫描电镜等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研究了11S大豆球蛋白添加浓度对肌球蛋白凝胶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取的两种蛋白质纯度都达到了90%以上;低浓度的11S大豆球蛋白对肌球蛋白凝胶的保水性有提高作用,较高浓度的添加显著降低凝胶保水性;11S大豆球蛋白能对肌球蛋白凝胶强度影响不大;高浓度的11S的添加能够使肌球蛋白凝胶形成空洞直径较大的不均匀的微观结构。综合考虑,4%11S的添加量能够获得理想的肌球蛋白凝胶品质。  相似文献   

12.
采用脉冲电场技术辅助提取高温豆粕中大豆11S球蛋白组分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法对调制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脉冲场强25.05kV/cm、流速64.4mL/min、料液比1∶11、脉冲时间427.8μs、大豆11S球蛋白提取率最大值为40.33,经纯度鉴定本方法提取的大豆11S球蛋白纯度为85.27%。  相似文献   

13.
大豆7S和11S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性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主要介绍大豆7S和11S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性质,大豆蛋白质各个成分的分子量有所不同,按超速离心分离系数可分为2S,7S11S和15S4个组份。7S组份占总蛋白质的30.9%,它是由4种不同大豆蛋白民组成,11S组份占总大豆蛋白质的41%,而且都是单一的11S球蛋白,11S球蛋白的等电点为pH4.64。  相似文献   

14.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11S与7S组份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豆种子球蛋白组份的组成与蛋白品质密切相关。本实验利用SDS—PAGE梯度电泳分离11S球蛋白和7S伴球蛋白各亚基,通过软件Gel—pro analysis3.0计算了1757份大豆种质中11S和7S的相对含量(以蛋白亚基吸光值计算)以及11S/7S比值,结果表明,1757份大豆种子球蛋白11S/7S比值的变异幅度在0.72~2.99内,平均值为1.885;不同品种间亚基组份存在亚基含量和亚基缺失的变异,揭示了我国大豆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大豆品种11S/7S比值在不同大豆生态区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大豆11S/7S比值的高低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的比较表明,同一生态区或同一省份地方品种11S/7S平均值显著高于育成品种:大豆种子粗蛋白含量的高低和11S/7S比值相关性不大,但是以大豆种子粗蛋白含量在40%~49%范围内.11S/7S比值在不同生态区之间的变异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大豆粕进行不同热处理(湿热、干热和压热),研究热处理对大豆蛋白分级分离的影响。研究表明未热处理低温豆粕11S与7S分级不完全,高温豆粕蛋白质得率虽不及低温豆粕的1/2,但高温豆粕中11S与7S级分更易于分离。湿热处理对7S级分纯度影响较大,特别是90℃时7S级分纯度仅为(23.5±0.71)%、得率仅为未加热低温豆粕的1/14。干热处理(特别是70℃时)所得11S和7S级分纯度较高且蛋白质得率损失少。压热处理蛋白质得率大大降低。各级分的脂含量分析表明:高温豆粕IM和7S级分脂含量明显高于未加热低温豆粕。未加热低温豆粕的脂类主要集中于11S和IM级分,湿热处理使脂类向7S级分富集,70℃干热处理IM级分的脂含量最高。结果表明:70℃干热处理2 h的低温豆粕对大豆蛋白的分级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利用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法和纤维素DE-52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经过Saio法提取的大豆7S球蛋白样品,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高效毛细管电泳进一步鉴定Saio法提取的大豆7S球蛋白样品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Saio法提取的大豆7S球蛋白纯度约为81%。  相似文献   

17.
分离7S和11S大豆球蛋白简便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研究一种实验室直接分离7S和11S大豆球蛋白简便方法,并讨论影响分离效果的一些因素。发现在本方法中最适分离的pH值范围为6.2~6.4,Tris-HCl缓冲液浓度在不超过0.06M时有助于7S和11S球蛋白的分离,高蛋白质浓度(不大于4%)有利于7S和11S球蛋白分离,而NaCl浓度对这两种球蛋白分离影响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8.
Storage proteins of soybean mostly consist of globulins, which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 Among 4 major types: 2S, 7S, 11S, and 15S of globulins, 7S and 11S constitute major fraction. The 11S fraction consists only of glycinin and 7S fraction majorly consists of β-conglycinin, small amounts of γ-conglycinin and basic 7S globulin (Bg7S). Glycinin exist as a hexamer while β-conglycinin as a trimer and Bg7S as a tetramer. Glycinin subunits are coded by 5 genes of a family, whereas about 15 genes are present for β-conglycinin subunits. Bg7S gene is present in four copies in soybean genome. Synthesis of all proteins takes place as a single polypeptide chain, which is cleaved after folding to yield different chains or subunits. Glycinin and β-Conglycinin are made for storage purpose. However, Bg7S has potential xylanase inhibition activity and protein kinase activity. Primary structure of Bg7S reveals 12 conserved cysteine residues involved in forming 6 disulfide bonds, which provides appreciable stability to 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 is predominately rich in β-sheets with few alpha helices. Bg7S shares structural similarity with various aspartic-proteases. In this review, our aim is to discuss sequenc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various globulins present in Glycine max.  相似文献   

19.
以中豆36为原料,提取11S球蛋白,用胰蛋白酶进行水解。研究不同水解度酶解产物的乳化性、持水性、持油性等功能特性,比较不同水解度产物添加到猪肉肠中对其质构及得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度为12%时,11S球蛋白酶解产物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最高并且对肉肠质构特性和得率影响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