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应用于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抛硬币法分成对照组和胺碘酮组,各64例,对照组予普罗帕酮治疗,胺碘酮组予胺碘酮治疗,治疗5周后将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总有效率92.19%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与对照组的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都是安全有效的,但胺碘酮比普罗帕酮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肺中毒是胺碘酮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胺碘酮心外副作用中最危险者。1962年胺碘酮问世至1980年间国际文献中尚无胺碘酮肺部合并症的报道,1980年Rotmensch等首次报道胺碘酮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西洋参组与胺碘酮组,各53例,胺碘酮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西洋参组采用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LVEF、F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西洋参组患者的LVEF、FS高于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胺碘酮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洋参总皂苷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分别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复律情况(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疗效、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复律时间短于胺碘酮组,复律时间分布优于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胺碘酮组,心悸例数多于胺碘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复律成功率无差异,但普罗帕酮见效快、患者耐受差,适于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正常者;而胺碘酮见效较慢、不良反应低、适应证广,适于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20例)与普罗帕酮组(20例).分别给予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在静脉注射过程中.转为窦性心律后停用。结果普罗帕酮组房颤转复率为75%.胺碘酮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律时间普罗帕酮组短于胺碘酮组(P〈0.01)。对血压的影响,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对Q—T间期的影响,胺碘酮组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复律后窦律的维持两组均呈下降趋势。但随访1年胺碘酮组对于窦律的维持率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结论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高于胺碘酮,而对于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律维持胺碘酮高于普罗帕酮,但胺碘酮组对Q—T间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9例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成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的治疗组50例,单用胺碘酮的对照组49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室性期前收缩改善情况、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比单用胺碘酮效果好,且可减少胺碘酮用量。  相似文献   

7.
厄贝沙坦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或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中的疗效。方法阵发性、症状性房颤患者88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 胺碘酮、胺碘酮、厄贝沙坦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厄贝沙坦150mg/d 胺碘酮0.2mg/d、胺碘酮0.2mg/d、厄贝沙坦150mg/d,随访1年。观察房颤复发率、第一次复发间隔、发作频率、房颤持续时间等。结果①房颤复发率:厄贝沙坦 胺碘酮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52.2%,85.0%,p<0.01);②第一次复发间隔:厄贝沙坦 胺碘酮组显著高于厄贝沙坦和对照组(p<0.01;p<0.01),与胺碘酮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胺碘酮组又高于对照组(p<0.05),厄贝沙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发作频率:厄贝沙坦 胺碘酮组显著低于厄贝沙坦组(p<0.01)、对照组(p<0.01)以及胺碘酮组(p<0.05),胺碘酮组也显著低于厄贝沙坦组(p<0.05)、对照组(p<0.05);厄贝沙坦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房颤持续时间:厄贝沙坦 胺碘酮组低于对照组(p<0.01)、厄贝沙坦组(p<0.01)和胺碘酮组(p<0.05),胺碘酮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厄贝沙坦组与对照组、胺碘酮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0.05)。结论单用厄贝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应用,预防房颤复发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8.
正胺碘酮是广泛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胺碘酮所致的各种副作用中,胺碘酮导致的肺毒性是最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此种并发症一般出现在长期应用胺碘酮后有较高累积浓度的患者。胺碘酮短期应用导致的肺毒性报道较少,Lee等收治一例54岁男性患者,因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短期运用胺碘酮后导致肺毒性。患者因胸痛、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院。除吸烟外无其它易患因素及病史。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端血栓致完全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口服胺碘酮对起搏器术后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后伴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口服胺碘酮是否有效和安全提供证据.方法对36例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并口服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并跟踪监测心室起搏阈值.另外40例为对照组、监测心室起搏阈值.结果胺碘酮有效率83.3%.术后两组均有心室起搏阈值升高.两组相比较,胺碘酮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结论胺碘酮对起搏器术后心室起搏阈值有一定影响,但仍在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选择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胺碘酮治疗组(n=62)和非胺碘酮治疗组(n=51),胺碘酮治疗组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600μg/min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开始给予口服胺碘酮0.23次/日,7天后改为0.22次/日,7天后改为0.21次/日维持。非胺碘酮治疗组则给予洋地黄类或短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胺碘酮治疗组对术后房颤的转复和窦性心律维持率均高于非胺碘酮治疗组(P<0.001)。结论: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房颤可提高房颤的转复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味檀香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冠心病基础上,治疗组服用三味檀香胶囊及胺碘酮,对照组只服用胺碘酮,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室性早搏总数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QT离散度较对照组相对更小(P0.05)。结论三味檀香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的现代观点(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76年起,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应用已30年。第一个10年,胺碘酮因剂量应用过大,导致副反应严重而且发生率高,使应用走向低谷;第二个10年,胺碘酮经历了临床应用的再认识和再评价后,重新受到重视;近10年来,大量的循证医学证实胺碘酮是一个历史上少见的、十分安全而又有很强疗效的药物,开始了胺碘酮辉煌的鼎盛时代。  相似文献   

13.
张静梅  金妙珍 《心脏杂志》2010,22(4):603-606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4期)、PubMed、EMBAS(荷兰医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并用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维持窦性心律疗效的研究中,共纳入4项研究,累计胺碘酮治疗组221例,普罗帕酮治疗组204例。胺碘酮与普罗帕酮维持窦性心律疗效的合并OR值为0.65,95%可信区间为0.43-0.97,P0.05。②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性的研究中,共纳入3项研究,累计胺碘酮治疗组168例,普罗帕酮治疗组158例。胺碘酮与普罗帕酮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性的合并OR值为3.79,95%可信区间为1.83-7.88,P0.05。结论:在维持窦性心律疗效方面,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但用药安全性不如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Amiodarone) 在广泛应用于抗心律失常中可导致一系列甲状腺功能障碍,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 状腺功能亢进,这将会导致不可逆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胺碘酮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的诊断、分类和管理具 有挑战性,规范管理势在必行。文章结合指南及循证,特别是《胺碘酮使用指南》及《2018 ETA 胺碘酮相关甲状腺功 能障碍的管理指南》的基本观点,将胺碘酮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的诊治问题做一系统阐述,对于解决胺碘酮相关甲 状腺功能障碍的临床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虽然胺碘酮对心房纤颤能有效地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但如何预测胺碘酮治疗有效率则尚未有报告。作者试图通过测定左房内径、房颤时间及病因,以观察常规抗心律失常药无效的病人使用胺碘酮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节律的价值。方法 68例房颤病人,胺碘酮治疗前均曾使用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心律平)转复器质性心脏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阵发性房颤发作1 h~ 72 h病人8例, 随机分为胺碘酮组40例和心律平组41例,心律平组静脉注射心律平70 mg;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后改为静脉输注150 mg~450 mg,观察其复律情况及药物副反应.结果心律平组阵发性房颤41例,复律成功28例.胺碘酮组阵发性房颤40例,复律成功31例.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均有明显控制, 胺碘酮组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心律平组.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并发器质性心脏病的快速房颤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胺碘酮为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但因有多种不良作用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近看来 的深入研究证明,小剂发碘酮疗法有高效且耐受良好。胺磺酮治疗能降低病死亡,尤其对心肌梗塞病例。当心肌梗塞病例忌用阻滞剂时,改用胺碘酮治疗能与β阻滞剂一样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3-12月的100例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组开展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心律失常转窦的时间;治疗前后脑自然肽氨基端前体蛋白、短阵室速、PR间期、QRS波时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组的临床疗效、脑自然肽氨基端前体蛋白、短阵室速、PR间期、QRS波时限水平优于胺碘酮组(P<0.05)。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组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心律失常转窦的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5)。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胺碘酮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对心律失常发作进行控制,缩短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作用.方法72例房颤持续时间<48h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胺碘酮组(n=36):胺碘酮150mg 生理盐水10ml,静注,10min注完;普罗帕酮组(n=36):普罗帕酮70mg 生理盐水10ml,静注,5~10min注完.观察3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最大累积量胺碘酮为450mg,普罗帕酮为210mg.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77.8%(28/36),普罗帕酮组75.0%(27/36),二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70,P>0.05).转复时间:胺碘酮组(50.1±14.8)min,普罗帕酮组(39.6±13.7)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124,P<0.01).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但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对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的100例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胺碘酮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组开展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2级的时间、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减少50%的时间、治疗前后室早的总数、NT-proBNP以及QTd、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是50(100.00),胺碘酮治疗组则是40(80.00)(P<0.05)。治疗前两组室早的总数、NT-proBNP以及QTd接近(P>0.05);治疗后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组室早的总数、NT-proBNP以及QTd优于胺碘酮治疗组(P<0.05)。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组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2级的时间、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减少50%的时间短于胺碘酮治疗组(P<0.05)。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胺碘酮治疗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