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4,(32):148-15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线圈套扎法子宫壁间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6月于我院行腹腔镜线圈套扎法20例和传统缝合法子宫壁间肌瘤剔除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20例腹腔镜下线圈套扎法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平均时间(74.6±15.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6.3±26.4)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19.4±4.7)h,术后24hHh(10.3±1.2)g/L,术后住院5d:与传统缝合法相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线圈套扎法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术后血红蛋白浓度高于传统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线圈套扎法治疗壁间肌瘤相对于传统缝合法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病率低,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开腹组(34例)和腹腔镜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剔除肌瘤直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情况。结果:开腹组手术时间低于腹腔镜组(P<0.05);而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剔除肌瘤直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是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更具前景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术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3例和47例传统开腹术患者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腹腔镜组复发率为9.1%,明显低于传统组的复发率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0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106例浆膜下或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10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出血量150ml,无并发症及副损伤发生。结论:对于浆膜下肌瘤或靠近子宫浆膜的肌壁间肌瘤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安全、美观,对内环境干扰少,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套圈法行外突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111例实施腹腔镜下外突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套圈法55例,B组缝合法56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组术后病率.A组根据肌瘤外突比分为A1、A2、A33组,肌瘤外突比>1/2为A1组,肌瘤外凸比<1/3为A3组,A2组肌瘤外突比介于A1与A3之间,比较套圈法在A组3组中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比B组短,术中出血也明显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术后病率、手术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1和A2组较A3组手术成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组较A2、A3组手术时间短,A2组较A3组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组较A2、A3组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下套圈法行外突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是一种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于外突比>1/3的子宫肌壁间肌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加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4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加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有症状且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加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症状改善、肌瘤复发及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2)水平的变化。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无1例复发和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LH、FSH、E2水平无明显变化,随访18个月均未见肌瘤复发。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估计失血量分别为68.2±32.5min和104.8±30.6ml。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加肌瘤剔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肌瘤复发率低,且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唐艳芬  龙凤宜 《广西医学》2008,30(2):189-19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的手术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32例,同期开腹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32例,观察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组手术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两组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手术方法,适当选择病例,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比开腹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腹壁切口子宫壁间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妇科2006年1月~2009年12月需行子宫壁间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67例分为三组,其中42例行AM术、96例行LM术、129例行LAM术。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量、肌瘤大小、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排气、术后镇痛、术后病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等。结果 LM及LAM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镇痛、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AM组(P〈0.05)。但剔除肌瘤数量、肌瘤大小、手术时间及术后复发率,LAM及AM组均明显优于LM组(P〈0.05)。结论 LAM术既保留了LM的所有优点,又使子宫重建达到AM的手术标准,操作简单、安全易掌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较大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对妊娠和分娩的影响.方法 对53例较大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前经阴道B超测量肌瘤大小,分为肌瘤直径5~7.9 cm组,肌瘤直径8~12 cm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穿破内膜例数、术后妊娠时间、孕周、产科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等差异.结果 8 ~12 cm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穿破内膜率均较5 ~7.9 c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妊娠时间、孕周、肌瘤部位、产科妊娠并发症和分娩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严密随访下,较大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分娩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伍萍 《河北医学》2012,18(2):200-202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剔除子宫肌壁间肌瘤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诊断和治疗的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7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腹肌瘤剔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手术.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6.3±24.3vs97.6±45.2)和住院时间(7.4±1.6vs11.3±1.8)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高热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30.56%,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于是微创手术,研究组手术时间(87.3±18.8 vs 67.4±8.7)稍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于治疗1个月后恢复正常月经;术后3个月复查子宫肌壁,未出现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比传统手术在治疗子宫肌壁肌瘤剔除术方面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并与经腹子宫全切及阴式子宫切除对照。结果:与经腹子宫切除相比,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出血量无显著差别,而术后病率及平均住院时间降低。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有明显优点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裴卫静 《当代医学》2013,(28):61-6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14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就留剔除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7.4±1.6)d比(11.3±1.8)d,(66±24)mL比(98±45)mL(]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发热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3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止血方法。方法:腹腔镜下对6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有蒂浆膜下肌瘤9例,阔韧带肌瘤1例,肌壁间肌瘤及无蒂浆膜下肌瘤58例,其中38例于切开浆肌层前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20例于切开浆肌层前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20U。结果:6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失血量20~300ml,平均(85.00±60.59)ml;手术时间(120.45±40.38)min;术后肛门排气(1.79±0.40)d;术后病率0;无1例子宫肌层血肿形成;术后住院天数(7.84±1.30)d,无严重并发症。用垂体后叶素出血量明显少于缩宫素组。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一切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留器官的手术方法;垂体后叶素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肌瘤剔除术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方式。方法:选择80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组4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组40例,行子宫全切术。另外同时选择健康女性40例作为对照。手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测血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并记录有无更年期症状。对照组同期随访2年。结果:术后按要求完成24个月随访共76例,术后3~12个月各组FSH、E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术后24个月组FSH、E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组FSH、E2水平与术后3~12个月相比有差异(P<0.05),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组患者同期发病率(P<0.01);对照组完成随访2年,与组FSH、E2水平及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40岁以上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后2年卵巢功能发生改变、且可提前出现更年期症状;而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2年,卵巢功能无改变。为了提高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张重医  刘燕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53-1354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在术式中做部分改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具有无中转开腹,出血量减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结论:改良腹腔镜筋镜内子宫切除术安全、可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罗莹 《当代医学》2013,(9):99-10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患者2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子宫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子宫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11/104)比12.9%(13/101)(]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肛门排气及患者体温和子宫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伍宗惠  彭冰 《重庆医学》2012,41(30):3143-314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血流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纳入研究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血流阻断辅助下行子宫肌瘤剔除;对照组69例,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均无副损伤。两组的术后排气时间,发热、腹痛情况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血流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副损伤不增加,还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6,(7):824-82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187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LM)组(n=95)和开腹TAM组(n=92)。LM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TAM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镇痛使用、术后患病、术后残留、术后复发、再次妊娠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LM组手术时间为83.27±18.63min,明显高于TAM组的55.61±16.45min(P<0.05);LM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7.33±10.26ml)、肛门排气时间(12.89±3.50h)、住院时间(4.36±1.23d)均明显低于TAM组(79.78±9.34ml,26.64±3.77h,8.08±1.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M组术后镇痛使用率(4.21%)、术后患病率(1.05%)、术后残留率(2.11%)及不良反应发生率(6.32%)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出血少、恢复快,患者术后镇痛使用率、术后患病率及残留率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次全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多发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三组,A组4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B组4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C组4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后,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总有效分别高于其他两组(27.50%,25.00%);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采用剔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创伤小,出血少,恢复时间短,保留了子宫体的完整性,临床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子宫肌腺症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为子宫切除术与子宫腺肌瘤剔除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女性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多数妇女希望施行微创手术并保留子宫,因此,我们尝试对56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剔除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